第57章 五十七

天剛黑,李纨幽幽醒了過來,頭上已經包了白布,賈蘭哭累了,在一邊睡着,跟她一起的婆婆在地上直挺挺的躺着,頭上已經蒙了白布。

李纨悲從中來,嚎啕大哭,她這才明白婆婆平白無故的關了她的禁閉,又不給她飯吃究竟是為了什麽。

她們必須是抱着必死的決心去撞門的,這樣才能給賈蘭脫罪,王夫人不過是賭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想着餓了幾天的李纨力氣不夠大,能逃過一劫。至于王夫人自己為什麽不也餓上一餓,一來必須得有人死,二來榮府能活下一個已經是老天開恩了,她不能有奢望,更無法活着看她的兒子去死,所以不如一頭撞死,一了百了。

李纨抱着賈蘭淚流不止,最後榮府又能剩下些什麽呢?

忠順王一個人被關押在最裏面的小單間裏,他現在都還是軟着,見到皇帝進來,他咬牙半靠着牆壁勉強将上半身立了起來。

皇帝看着他這幅樣子,心裏有些感慨,不過更多的還是快意,“大哥也有今天。”

忠順王說話有氣無力,“不過成王敗寇而已。”

“大哥明白就好,明日就是行刑的日子了,大哥放心,刀磨得利利的。”

也許是吃完飯想休息了,也許是跟前面三個人或真或假的對話消耗了他的精力,皇帝對着他心中怨氣最大的大哥反而沒話說了,他坐在那兒看着大哥半閉着眼睛,很是勉強才能保持身體直立的樣子,似乎什麽都沒想。

“大哥,時候也不早了,朕先告退了。”還能說什麽呢,對大哥說他心中的不甘,說父皇原先有多偏心?父皇已經死了,成了有二十一個字谥號的先帝,大哥明天也會被斬首。皇帝搖搖頭,起身離開了。

“你真以為他沒從中撈過?”忠順王突然沒頭沒腦的來了這麽一句。

皇帝稍微停了一下,忠順王又道:“等你清點了榮府和薛府的家産就知道了。林如海掌管鹽政這麽多年,手上絕不會只剩下這麽點銀子。”話說的含糊不清,卻又明明白白的指向賈敬,忠順王是故意的。

皇帝沒理會他,步伐分毫沒亂。

第二天一早,忠順王和世子康和被斬首,忠順王府被封,王妃等人被圈禁,等着皇帝做出最後的決斷。

凡是牽連在忠順王謀反裏的人家,包括榮府、薛府還有原先的鎮國公等人的府上,所有人都被收押,大門上被貼了封條。

不過皇帝下的第一道旨意并不是查封,而是封了賈敬做國師。

衆位大臣一點異議都沒有,忠順王被現場電暈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鼻尖似乎還有點焦糊味道,再者他們也都盼着賈敬的丹藥,當了國師更好。

封國師與其他封賞不同,皇帝還特意去禮部查找了前朝封國師的具體禮儀,在乾清宮門口設了個祭壇。

衆位大臣跪着,皇帝站在祭壇邊上,傳旨太監念着聖旨,賈敬穿着他屬于一等公的外袍,一步步走向祭壇。随着“封國師”三個字出口,賈敬感到一陣輕松,思想放空,神情恍惚間似乎要飛了起來。

“國師。”皇帝一把拉住了他的手腕,大臣們跪着看不清楚,可他明明白白的看見賈敬的雙腳已經沒挨着地了,衣袍呼呼生風,竟是要白日飛升的架勢。

賈敬回過神來,眼睛一閉一張,掙開皇帝的手,道:“陛下放心,臣這會兒不走。”方才國師二字聽到耳裏,原主留下的最後一點點東西終于煙消雲散了,而原本屬于仙君的記憶瞬間湧入大半,信息量太大,導致他的腦子暫時連不上表情。因此臉上雖然保持着面癱,心理已經是波濤洶湧了。

整理出來的第一個頭緒,就是他占的這身子大概還有不到五年的壽命了。

禦書房裏,皇帝還有吏部、戶部的官員在商讨忠順王謀反的善後事宜,因為當了國師,再加上和榮府曾經有過那麽一星半點的瓜葛,賈敬也在禦書房裏,而且是除了皇帝和翰林院編修之外唯一坐着的人。

這會他的神情已經恢複了正常,不像剛才那種閑人勿近,冰冷淡漠的表情,看着他雖然還是沒有表情,但是隐隐已經有了溫度的臉,皇帝心下稍寬,說:“去給國師端茶來。”

朝堂上一幹人開會決定着參與謀反的人家的命運,其實不過是斬首和腰斬的區別,或者是流放到崖州或者寧古塔的區別。

而牢房裏,榮府的一家子已經哭成了一團,賈母躺在地上已是快沒了氣息,這會再說她是一品诰命都沒用了,有個已經定罪的謀逆頂在頭上,現在死了反而能少受些罪。

鳳姐暈了過去,平兒扶着她正給她順氣,賈政倒是注意到了王夫人和李纨不在,不過他心中有僥幸,想着要是她們能帶着賈蘭逃開,他賈家也總算留了個後。

不過剩下的人就沒這麽高瞻遠矚了,很快有人嚷嚷起來,什麽“二房的太太不見了,二房的長孫偷跑了之類的”,又或者“國公爺是我叔父!”

看守死刑犯的獄卒經驗豐富得很,聽了這話也不以為意,撇嘴說:“早先的忠順王都被斬首了,別說國公爺真是你叔父,皇帝陛下是你親爹都沒用了!”

不過有個人卻不在牢房裏待着,官兵去榮府拿人的時候也是有名單的,除了王夫人已死,李纨和賈蘭在都察院的大牢裏,還有一個林黛玉不在名單上,理論上她爹還是蘭臺寺大夫,兼着巡鹽禦史,因此官兵将她和林家的幾個丫鬟婆子請了出來,送進了官辦的客棧裏。

黛玉一年之內死了親爹媽,在榮府也沒人安慰,察覺不到一點真心,早已瘦成了紙片兒,又加上來抄家的大人知道她家裏的錢財被忠順王拿去謀反了,因此對她倒是多了點照顧。

禦書房裏的讨論已經進入了總結性階段。負責審案的大理寺卿趙大人道:“榮府、薛府和鎮國公府還有神武将軍馮家男子一律斬首,女子賜死,丫鬟下人等一律發配。”

說完,他看了皇帝一眼,又将目光投向新上任的國師,說:“裏面還有幾個例外。”

皇帝認真的聽着,道:“繼續。”

“一是榮府的二房長媳李氏,懷揣狀紙和婆婆王氏一起撞柱,王氏已經身死,李氏目前帶着兩歲的兒子在都察院大牢裏。”趙大人又看了國師一眼,狀紙裏還說了她先夫賈珠是為了欽天監監正賈大人而死。

賈敬面無表情看他一眼,你跟皇帝說啊,我做不了主,我這會也亂着呢。

皇帝點頭,說:“下一個。”

“薛家長子薛蟠,狀告忠順王以彩禮為由,哄騙薛家財産。”

皇帝皺了皺眉頭,還沒說話,刑部侍郎就出列了,“啓禀陛下,此話不可盡信。薛家已經将銀錢給了忠順王,已然答應了婚事。這不過是為了脫罪的托辭罷了。”

皇帝點頭,趙大人在紙上做了記號,薛家無人赦免。

“馮家長子馮紫英事先曾向大理寺密保忠順王謀反,有戴罪立功之舉,可赦免。”

這事皇帝知道,他還交代大理寺官員暫時不能洩露,皇帝想了一想,“将他下放到護衛營做士兵罷了。”

已經有人被赦免,大家又回過頭來商量第一個,賈蘭和李纨的姓名。

刑部的意思是賈蘭是賈府嫡系,按律當誅,不過李纨也算出身名門,她爹是前任國子監祭酒,品行是沒話說的,因此頗有點為難。

最後還是皇帝大筆一揮,可以饒了他倆的性命,又從榮府抄來的家産中劃出李纨的嫁妝,讓她帶着兒子過活去了,只不過賈蘭及其子孫永世不得科考。

說到這兒也就差不多了,皇帝扶了扶額頭,大臣們很是有眼色的告辭了。

“國師留下。”皇帝道。

走在最後面捧着厚厚一疊訴訟狀紙等物的趙大人沒忍住轉頭看了賈敬一眼,原來皇帝是打算跟國師說悄悄話了麽。

還有一個人的去留沒讨論,那就是林如海留下的孤女林黛玉。林家一個嫡系也沒有,這林黛玉才九歲,歸誰養呢?而且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林如海死前其實是留了話的,讓賈敏帶着黛玉上京,借機送銀子。不過賈敏在賈府暴斃,賈母據說在關了兩天牢房之後也不行了,這事已經徹底沒法去查了。

皇帝看着很是為難,他自己到現在是一個兒女都沒有,因此對孩子總是憐惜的,這也是他饒了賈蘭的主要原因,不過林黛玉勉強算是忠臣之後,她爹林如海又是死在任上的,因此給她找個好人家更重要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考量。

皇帝說:“國師,這林如海的女兒該如何安排?”

賈敬還記得小樹一天念三遍的“把我姐姐挖回來養着”,不過他這會腦子裏亂得要死,顧不得許多,便道:“不如找個林如海的同年,讓他養着黛玉。”

皇帝臉上看着更不好了,國師自從封了國師以來,這才多長時間,連朕都不願意搭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