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休養生息結束了

在謝思染的牽線下, 孟旭和慕容飒達成暫時的商業合作關系,一邊出錢,一邊賣糧, 算是緩解了彼此的燃眉之急, 以及讓雙方之前劍拔弩張的氣氛也随之緩和下來。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暗地裏自有另一番暗潮湧動。尤其是人口方面, 雖然雙方都禁止自己這邊的人到另一邊去, 但卻又對從另一邊來的人絕不驅趕。

不管是慕容飒還是孟旭,都很清楚在未來幾年內必有一場大戰,既如此, 人口是最先需要争取的存在。

人多了, 能做的事就多, 産出的物資也會更多,這樣才能跟得上讨伐虛朝軍隊的腳步,不至于後繼無力敗北而歸。

好在孟旭和慕容飒都顧忌着謝思染的面子,雖然她說會保持中立,不針對任何一方做什麽,他們依舊擔心自己太過激進而讓對方不喜。

論揣摩人心,謝思染遠不及孟旭和慕容飒,她從小過得順風順水, 有足夠的資本在面對一些陰陽怪氣的人時直接怼回去,平日裏也沒什麽會人刻意刁難她, 或者給她臉色看,對這方面自然不用太在意。

即便長大之後謝思染開始創業, 她的揣摩對象也只是競争對手的下一步動向, 亦或者這一次的商業合作中有沒有陷阱, 更多的時候她将精力用在創新和維護産品上,一直走實力路線。

孟旭則不然,他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之子,住在一個普通的村子裏,有外敵時大家是抱團的鄉親,沒事的時候內部紛争其實也不少。

除了一些天性憨直的人,誰都明白村子裏誰可以欺負,而誰絕對不能招惹,那些手握大權的人喜歡什麽,做的人就會多,不喜歡什麽,做的人就會少——或者說至少沒人會當着他們的面去做。

慕容飒也是如此,她雖是慕容虎的獨女,衣食上千嬌萬寵着長大,學習上卻是按照繼承人培養的,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哪些人可以為友,哪些人注定為敵,遇到危險該用什麽手段保全自己和家人。

所以慕容飒敢在閑聊的時候和謝思染拉近距離,或者使個小脾氣之類,卻不會在對方重視的大事和底線上行差踏錯——這很容易推算出來,從對方的直播內容上就能看出她的傾向。

只要拉下孫仲,謝思染不在乎最後的上位者是誰,前提是對方并非暴君,須拿百姓當人看才行。

慕容飒領悟到了,孟旭也同樣猜到了,他們兩方這才牟足勁兒在基建和政策上比,而不是用一些上不了臺面的陰謀。

……

王趙氏左手挎着個包裹,右手牽着自己的小女兒,背上一個只有七、八個月大的小娃娃睡得正香。

在她旁邊緊跟着的是兒媳婦王李氏,同樣的左手挎着包,右手牽着個小男孩,背上則是厚重的鋪蓋卷。

Advertisement

她們原本是生活在常平縣的,日子過得還可以,談不上富裕但一家九口也能吃個飽飯。

然而前一陣邊患爆發,關內又頻繁出現起義,官府開始抓壯丁出去打仗,王趙氏的男人和兩個兒子都被帶走了,她和兩個兒媳苦熬幾個月,前不久才得到三個人都沒了的消息。

哭過之後,日子還得繼續,可這一門婦孺在沒打仗的年月都不好活,現下重勞力沒有,苛捐雜稅反而增多,日子過得越發艱難。

小兒媳的父母找來了,要帶女兒改嫁,王趙氏情知留不住人,見對方爽快地不要孩子,也就由她去了。

大兒媳倒是不肯走,還将那個幾個月大的侄女接到自己那屋,說是好歹給小叔子留個後,自己咬牙硬撐着沒日沒夜的做活,希望能把日子過下去。

可惜,她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次不飽的問題,還有那些專門欺淩弱小的混混之流。

第一次大門在晚上被砸響之後,王趙氏找上了裏正哭訴,然而當天夜裏她家院子裏就被丢了髒東西進來,待到次日晚上連門栓都被挪動之後,王趙氏果斷決定帶着人離開老家。

幾畝薄田賣給了村裏的厚道人家,王趙氏連家都沒回,直接拿着到手的銀錢與提前收拾好東西。躲在村頭的兒媳彙合,帶着孩子匆匆離開,不肯多留半個時辰。

王趙氏不識字,也不懂什麽大道理,只是多年的人生經驗告訴她,如果不盡快離開,動了心思的壞人絕不會輕易放過她們。

至于往哪裏走,王趙氏心裏也有自己的想法,朝廷的轄區不能待,她們這種無依無靠的女人想要靠自己在陌生地方立足太難了。

為今之計只有往南走,那邊是慕容家小姐的領地,之前就有消息傳來說那邊重用女子,引得許多人指責那邊,說什麽的都有,沒有一句好聽的,就好像女子出來做工有多大逆不道一樣。

王趙氏當時聽聽就算了,現在想想若女子也可以光明正大出來做工,她們娘幾個在那邊或許能有條活路。她将這件事跟兒媳婦一說,兩人一拍即合,這才有了之前賣房屋田地倉皇出逃的事。

……

哪怕孫仲是個傻子,其他朝臣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那架不住山高皇帝遠,靠近慕容飒和孟旭領地的縣城距離王都有着數千裏距離,當官主事的又是個膽小的,只想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對朝廷下達的“不許讓人私自離開”的命令采取了陽奉陰違的态度。

沒辦法,那兩家天天虎視眈眈盯着他,雖不知什麽時候就要攻過來,但能拖一天是一天,不就是一些沒什麽用的泥腿子麽,想去就去吧,只要別來找他的麻煩,怎麽都行。

膽小縣令一心想着往上送禮,好名正言順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原本這裏算是腹地,雖談不上富庶至少安全,理論上除非虛朝陷落,否則怎麽也打不到這裏。

想當年,他好不容易花錢才給自己找了這麽好的地方,原想着在任三年好歹收點本錢,再圖謀高升,結果沒料到就在自己身邊出了倆大號反賊,還是根本打不過的那種,不跑還等什麽。

既然他自己都恨不得要跑了,底下自然人心浮動,有想離開的只要稍微使點錢給看門的,就能被偷偷地安排出去。

夜幕下,王趙氏牽着女兒,帶着兒媳,一家六口人不安地站在人群中,在她們周圍還有三十來個人,都是等着待會出城的。

畢竟朝廷有令,縣令再怎麽陽奉陰違也不敢大剌剌做出任人離開的事,所以他們這些給了賄賂的人,想離開朝廷地界就要等晚上。

“排成一列,都跟上,路上不許說話,等到了地方後,左邊是往宛平,右邊往陳留,別弄錯了,弄錯了想重新選可不容易。”

這次派來帶人的倒是很負責,跟每個小團體的人都重複了一遍,然後又等了一會,見自己搭伴的夥計也過來了,知道後面不會再有人來,這才低聲吆喝了一聲,率先往前走去。

王趙氏抿着嘴,拉扯着女兒緊跟隊伍往前走,為防走散,她給自家女兒和兒媳手上都栓了繩子,不妨礙走路,隔得遠了也能知曉。

畢竟這是在夜裏,雖對方保證了一定能把她們送到,可現在這世道,誰敢保證就沒個萬一呢?這樣都拴在一起好歹大家還有個照應,真要是到那沒法活的時候,全家人死在一起黃泉路上也有做伴的,何苦留個孩子在世上孤零零受罪。

萬幸,王趙氏擔心的事并沒有發生,一路都平平安安的,她們一共走了約莫兩個時辰左右,中途短暫地休息過兩次,這才抵達了目的地,分岔口就在眼前,影影綽綽能看到有火把和人影在那邊。

“記着我剛才說的,左邊是宛平,孟将軍掌權,右邊是陳留,慕容姑娘是當家人,就一次選擇機會,別弄錯了。”

帶隊的人叮囑過後,與那邊駐守的人打了招呼,兩人随後就站在邊上,等着看帶來的人會怎麽選,然後再根據人數從對應的看守那邊收錢。

雖縣令不管,他們也是冒了風險的,怎麽好白辛苦一趟,況且這錢他們只能多拿兩成,其餘的要帶回去給兄弟們分潤,大家輪流帶隊,人人都有甜頭,這生意才能做得長久不是?

王趙氏早就想好了,她要去慕容姑娘那邊,她這一大家子能幹活的都是女人,唯二的男丁還是只會吃的年紀,去孟将軍那邊固然能分到點田地,可她們未必能守得住,不若去女子也能正經去做工的陳留,興許還有條活路。

跟她一樣想法的還有其他幾個女人,有像王趙氏這樣拖家帶口,但勞動力都是女性的,也有一兩個姐妹或者奴仆相互扶持的,她們都不約而同選了慕容飒掌權的陳留。

而孟旭那邊,也同樣收到了許多沖着分田地去的窮人,雙方都比較滿意,按照人頭數給了介紹人錢之後,自有手下過來帶着他們前去臨時安置點。

這裏只是個三岔口,是大家默認的公共地帶,真要到自家地盤且還得走上個把時辰,只是夜路不好走,還是等到白天更安全。

類似這樣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因為征兵和苛捐雜稅,從虛朝那邊過來投靠陳留和宛平的人日益增多。

此消彼長之下,孫仲那邊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再加上光幕中謝思染時不時刺激兩下,他終于無法按捺住自己那日益暴躁陰郁的脾氣,聯合二王那邊的勢力,以一國三主劃江而治的承諾,邀請他們一起對慕容飒和孟旭進行宣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