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小蘇子是個吃貨

康熙二十六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

午時的哭靈結束,幾位阿哥到東偏殿中休息,蘇偉給四阿哥端了碗卧着雞蛋的刀削面,配上個大拼盤,雖不精致但熱乎乎地管飽。

太皇太後子時賓天,皇上哀痛至極,靈堂設在慈寧宮,宗親命婦,文武百官都聚在慈寧宮外舉喪。上谕,一日三哭靈,孝服皆由布制,宮內年幼皇子、公主一體服孝。

一日哭三次,一次一個時辰,着實是個累人的活兒,而且這才第一天,蘇偉看着四阿哥的狼吞虎咽,心裏很是擔憂。

大阿哥匆匆而入,一屁股坐在四阿哥前,指着四阿哥的膳食對自己的太監道“就給爺上一樣的,快些,多打兩個雞蛋。”太監領命而下。四阿哥放下碗,“大哥剛從皇阿瑪那兒過來?皇阿瑪用膳了嗎?”

大阿哥嘆口氣,搖搖頭,“皇阿瑪是真的傷心了,要割辮服孝,被衆大臣攔住了,現正僵持着。我聽額娘說,皇阿瑪要停靈二十七天,不過祖制上停靈不能越年,欽天監也上了折子請在元旦前起靈,但我看皇阿瑪的意思,恐怕是不會答應。”

四阿哥低下頭,“老祖宗與皇阿瑪祖孫情深,若是打破祖制也是應該的。”

蘇偉在心裏長嘆一聲,若真要二十七天,他們小四爺得受多少苦啊。

然,衆大臣最終沒有拗過皇上,皇上決定在正月十一日為先太皇太後起靈。

舉喪前期,一連四天每日三哭,四天後皇上下旨此後每日兩哭。衆阿哥除了哭靈外,還要輪番替皇上守靈,勸皇上節哀。

蘇偉無法分擔四阿哥的任務,只能每天輪番地給四阿哥做吃食。太皇太後舉喪期間,皇族宗親、文物百官都要齋戒二十七天,四阿哥當然不例外。為了給四阿哥補充體力,蘇偉翻遍庫房的補品,給四阿哥以山參吊湯,輔以枸杞、蟲草、蓮子,另一邊讓岳久用蜂蜜做艾窩窩當點心。

十二月的天氣苦寒至極,衆人下跪雖然有墊子,但也擋不住由下而來的寒氣。蘇偉就讓人給四阿哥的褲子加厚,膝蓋處補了兩塊柔軟的皮子,以防止寒氣入體。

這樣一連折騰到年關,衆臣舉奏中,皇上也只免了元旦一天的哭靈。到了正月初三,已經有不少妃嫔命婦面帶病态,四阿哥最擔心的還是有孕在身的德妃。

正月初四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蘇偉給四阿哥上了一大碗的蓮子姜湯,晚膳也用的是夾姜白糖餡兒的豆面糕。

正月初六,哭靈已近十天,蘇偉拎着食盒進慈寧宮時,忽聽一陣尖叫,命婦前頭的衆妃中赫然倒下一個人。蘇偉心裏一顫,連忙湊上去,落了雪的地上一片殷紅,德妃半倒在榮妃懷裏,臉色慘白。

Advertisement

落了紅的德妃被擡回永和宮,四阿哥心裏急得火燒火燎卻不敢擅自離開。還是皇貴妃向皇上請旨,帶着四阿哥去看望德妃情狀。

一行人到永和宮時,屋裏已經有濃重的焚燒艾葉的味道,太醫兩幅藥下去,德妃還是落紅不止。

章太醫到皇貴妃跟前躬身道,“娘娘,德妃娘娘的狀況不好,再這樣下去怕是要母子俱損,臣鬥膽請用催産藥。”

皇貴妃皺緊眉頭,“凡事以德妃的身子為重,你斟酌着辦吧。”

章太醫領命下去,四阿哥坐在堂上臉色慘白。蘇偉悄悄地捏了捏四阿哥的肩膀,四阿哥僵直的背部才略有放松。

傍晚,德妃喝下了催産藥,皇上那邊又遣了兩名太醫過來,一個時辰後卧房裏傳來呻吟聲,皇貴妃安撫地拍拍四阿哥。

孩子才八個月,德妃身子又受了寒,生得很是費盡,皇上那邊派人來問了好幾次,都沒有得到消息。午夜,兩個催産的嬷嬷被送進德妃的房間,德妃的呻吟聲陡然大了起來。

一直站在四阿哥身後的蘇偉打了兩個寒噤,他多少聽過一些催産的事兒。在古代催産對産婦的傷害是極大的,有些催産嬷嬷更是心狠手辣,拈着産婦的肚子将孩子往外推,聽說還有将産婦橫放在馬上,用馬的背部壓迫産婦的肚子來使孩子落地的。不過,事關妃嫔皇子,應該不會這般血腥,但從德妃的叫聲來看,一定也很痛苦。

寅時三刻,德妃的呻吟聲漸小,在一陣淩亂的腳步聲後,一聲嬰兒的啼哭響徹屋內。接生的嬷嬷小跑着出了産房,跪在皇貴妃、四阿哥面前,“皇貴妃、四阿哥,德妃娘娘大喜,誕下一位皇子,母子平安。”

四阿哥閉上眼睛,深呼了口氣,皇貴妃攆着佛珠,雙手合十道了聲“阿彌陀佛……”

雖然适逢大喪,但十四阿哥的到來還是給皇宮添了兩分喜氣,皇上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正月十一,太皇太後靈柩起行,皇上率皇族宗親,文武百官一路步行将靈柩送至朝陽門外殡宮。

然,起靈後,太皇太後仙去的祭禮并沒有結束。在月祭前,還有小祭、大祭,皇上幾乎日日居住在太皇太後殡宮側面,皇子、大臣們依然每日要到太皇太後靈柩前舉喪。直到正月二十五,月祭後,太皇太後的葬禮才算暫時告一段落。

根據太皇太後遺诏,她老人家的靈柩并沒有被遷回盛京與太宗合葬,而是被暫時安置在了東陵的殡宮裏。皇上下令拆解慈寧宮太皇太後常住的東五殿,在昌瑞山下建暫安奉殿,停放太皇太後靈柩。

宮裏一片缟素後,終于在二月迎來一點活氣兒。德妃出了月子身子還是不大好,四阿哥帶着蘇偉往永和宮請安,看了看新生的小弟弟,圓臉高額頭倒很有精氣神,不像早産的孩子。

因着德妃又生子,原養在永和宮的公主被抱到了榮妃處,而十三阿哥則被奶娘照料着養在後院。四阿哥給新弟弟送了一塊羊脂玉做禮物,還給德妃帶了很多自己在塞外時得的鹿茸、山參,德妃都微笑着收下了。

臨走時,四阿哥拐到了永和宮後院看了看十三阿哥,後院的宮殿不算大,但住着十三阿哥和奶娘們還是夠寬敞的。蘇偉先一步進屋通報,幾位奶娘都很驚奇,忙亂地下地行禮。四阿哥随意地點點頭,進到卧房裏看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已經一歲多,正在屋裏的榻子上四處爬,看見四阿哥後竟自己晃晃悠悠地站起來,伸着胳膊向四阿哥走了兩步,眼看着撲倒前被四阿哥接住。“胤祥已經會走路啦?”四阿哥抱着十三阿哥舉了舉,十三阿哥咯咯地笑出聲,蘇偉在旁邊護着,十三阿哥伸着小胖手抓了抓蘇偉的手指。

奶娘從後道“已經會走了,就是還不穩,十三阿哥看到四阿哥來了心裏高興呢。”

四阿哥笑笑,向蘇偉使個眼色,蘇偉從袖子裏掏出一個荷包遞給奶娘“你們照顧十三阿哥費心了,這是四阿哥的獎賞,以後上點心,十三阿哥好好的,你們的好處還多着呢。”

奶娘接過荷包,笑得臉上像綻開朵花,“多謝四阿哥,奴婢們一定盡心盡力。”

蘇偉伺候着四阿哥從後院出來時,中庭偏殿廊下站着一名女子,粉紅色竹葉穿雀紋綢緞的長裙,向着四阿哥遠遠一揖。四阿哥看了她一眼,匆匆走過,蘇偉猜着那女子應該是十三阿哥的生母章佳氏。

延禧宮

成嫔、庶妃衛氏與惠妃圍坐在桌旁,桌子上擺着一堆綢緞、布匹。

惠妃笑着道,“德妃生下皇子,因着太皇太後大喪,本宮也沒送什麽東西去。今兒個正好你們兩個來了,幫本宮挑挑,看哪些适合給孩子穿。”

成嫔翻翻布匹,笑着道“臣妾眼皮子淺,看哪匹都是好的,要不說惠妃娘娘為四妃之首,這些個好東西,平日裏咱們是見也見不到的。”

衛氏跟着點點頭,惠妃睨了成嫔一眼,“你呀,這嘴越發的不老實了,平日裏本宮是少了你吃,還是少了你穿了。不過幾匹布,給小孩子挑完了,你們兩個也挑挑,相中的盡管拿去。本宮年歲大了,這顏色鮮豔的本也用不到。”

衛氏微笑着道“娘娘年紀可不大,您這麽說,讓嫔妾這天生老相的人怎麽自處啊?”

“你呀,”惠妃點點衛氏,“你跟着成嫔把嘴皮子也學壞了,你這張臉啊是後宮少有的精致,別拿本宮跟着比……”

成嫔、衛氏齊齊低頭笑了,惠妃滿意的喝口茶,看着衛氏道“你們儲秀宮庶妃多,想是內務府很難挨個顧及到,你就多拿些回去,跟姐妹們分一分,也正好今年過年都沒機會做衣裳,能略微補貼些。”

衛氏聞言,站起身,福了一禮“娘娘仁慈,儲秀宮的姐妹們都時時記着娘娘的好呢。”

惠妃放下茶碗,笑着擺擺手。

正說着,銀柳由門外進來在惠妃耳邊耳語了幾聲,惠妃的臉色當即沉了下來。

成嫔和衛氏對視兩眼,在銀柳說完後,起身道“娘娘,嫔妾到吃藥的時辰了,請容臣妾先回屋子,一會兒再來打擾您。”

衛氏也起身到,“成嫔姐姐回去了,嫔妾也想借着這時候看看八阿哥,還望娘娘恩準。”

惠妃勉強地彎起嘴角,“好好,你們兩個都去吧。”

成嫔,衛氏立馬行禮退下。

惠妃深嘆了口氣,“這事兒,大阿哥知道了嗎?”

銀柳低下頭,“此時怕還不知道,但既然有人遞了折子,明一早大阿哥禦門聽政時就該知道了。”

惠妃閉上眼睛,思量了片刻道,“你去告訴大阿哥,明一早千萬別沖動。明相被參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未必就是索額圖動的手腳。如果……如果是皇上授意,這時候,咱們就得明哲保身了。”

銀柳俯身,“是,奴婢這就遣人去……”

惠妃坐在桌邊,目光沉遠,事到如今,許是她操之過急了……

正三所

四阿哥趴在桌子上看着蘇培盛搗鼓食材,可能是因為前一段時間哭靈,費心給他弄藥膳補身子的緣故,導致蘇培盛突然對做飯感興趣了。

這兩天已經接連給他炸了雞腿、土豆條,做了一種餡料都鋪在外面的餅。現在,這人又擺了一堆盤子在桌子上,有生菜、火腿、肉餅、瓜片等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他挑了幾樣後,蘇培盛就把這些夾在兩張看起來有點鼓鼓的發面餅裏,抹上點醬料遞給他。

四阿哥拿着夾着東西的餅左右看看,咬了一口,蘇培盛立馬湊過來道,“怎麽樣,主子,好吃不?”

四阿哥點點頭,其實就是餅和菜嘛,夾在一起可能方便點兒,但是太不雅了。不過四阿哥把話憋在心裏沒有說,前幾天因為他否定了那張奇怪的餡料外漏的餅,蘇培盛郁悶了好幾天。

這邊得到四阿哥肯定的蘇偉,心裏相當happy,其實上輩子他就是一吃貨,只不過穿過來後一直沒心思搗鼓。另外,在清朝,中國的幾大菜系基本已經成熟,更何況他身在宮中,跟着四阿哥吃的東西可說是入味三分,千錘百煉,可口的不是一點點。

直到前一陣時間,四阿哥天天奔喪,吃東西很不方便,蘇偉才想起了上輩子的快餐,雖然在精致上跟他們沉澱五千年的美食是沒法比,但勝在快捷方便,而且很有新意。

不過,一向動手白癡的蘇偉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搗鼓出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其中最費勁的就是各種秘制調料,他根本不知道芝士,沙拉醬這些東西怎麽做,只能用其他的代替,或在大廚的幫助下DIY,最終成品跟真實的快餐是相差很遠,但味道總算還不錯。

這邊四阿哥吃了一個肉夾餅,拍拍一臉得意呆相的蘇偉,“給我包火腿,雞蛋餅和生菜,多放點醬……”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