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鐵門鎖着,李永樂熟門熟路地從老地方摸出鑰匙,開了門。

一只大黃貓‘嗖’地蹿出來,呆愣地看看來人,喵喵幾聲打了招呼,縱身上了圍牆,邁着優雅的步伐出去浪了。

十五年後這裏會拆遷,因為臨湖風景好空氣好,建造了大學城,還有高檔別墅區,李家也因拆遷和回遷過上了小康生活。

可眼下張家潼只是萬千平平無奇的村子中的一個,歷史久遠點,村子人口多點。

先把行李箱放在堂屋,又在所有房間轉了轉,摸了摸。

一手的浮灰,李永樂想洗手,按住壓水井把手,剛壓了幾下,橡膠圈和井壁的幹磨聲像驢叫!

她不信邪,又連着‘咔嚓咔嚓’地壓水,依然只驢叫,不出水。

李永樂懊惱地拍自己腦袋:忘了井的軟管漏氣,得先灌進去一瓢水才能把水引上來。

廚房大水缸上兩個半圓蓋交叉放着,髒舊的蓋子快看不出本色是紅的了。

李永樂把瓢按進半缸水裏,底部有白絮狀的東西翻上來,一摸內缸壁,滑滑的。

她嘆口氣,用臉盆把剩水全舀出來,抹布在缸裏細細擦了一遍。

屋檐下懸挂着一根白色塑料水管,她取下來,插進牆壁上的洞口,一頭懸在水缸上,一頭挂在壓水井的出口。

鑄鐵的井把,‘咔嚓咔嚓’響聲不斷,水流嘩嘩地奔騰到水缸裏。

李永樂正腦補出小橋流水的田園感。

“可是桂娟回來了?”原來是奶奶站在院門口說話。

“不是我媽,是我小樂。”

Advertisement

李永樂過去扶奶奶,一手接過她提着來的鐵桶。

奶奶有白內障,多少年前就看不清東西了,爺爺在李永樂小學時候就去世了。

又和兒媳不對付,一個人住在同一條巷子的老宅裏,中間隔着族伯家的房子。

奶奶白胖的手激動地摸摸孫女的肩膀胳膊,中氣十足地說:“是聽你媽講你今天回來,剛才聽壓水的聲音還以為是你媽從田裏回來了,正好過來拎桶水。”

“我把水給你拎回去吧,你坐下歇歇,腳底下是小板凳。”

奶奶看不見也分不清人家的距離,說話總是超大音量,震的李永樂耳朵嗡嗡地。

奶奶難得抓到個聊天的人,拉着她不放手。

先是不帶斷句地聊自己和兒媳的那些不對付的往事。

又說:我老了能活幾天?我大人大量是不會跟晚輩計較的…

李永樂哭笑不得,又不好說破:你們幾十年不對付算什麽,後面還有幾十年呢!

她不想順着奶奶的話去發表任何意見,只官方地:嗯嗯,哦哦,是嗎?

就在李永樂懊惱自己不小心接了一句話,奶奶像捏到一團亂線球的頭,一直扯呀扯的,耳膜都要被震爆時!

親媽回來了!!!!!!!

李永樂:…得救了!親人呀!

張桂娟挑着一對水桶疲憊地走到院門前,就聽一聲“媽!你回來啦!”

李永樂乍然見到還是黑色頭發的親媽,有些激動,聲音都發顫了。

張桂娟眼睛瞬間亮了下,一臉驚喜!等下一秒看到婆婆坐在那裏,又把笑容收了回來。

只‘嗯’了一下,沒停腳地往裏面走,把桶放進廁所的豬圈裏,這才大聲問:“什麽時候到的呀?”

奶奶早在孫女喊媽的時候就閉了嘴,站起來拍拍自己腿上不存在的灰,摸索着要自己的桶。

李永樂:奶,我送你回去吧。說着提起水桶,要扶奶奶。

張桂娟心疼女兒,見婆婆走的慢的出奇,心裏有氣,‘噔噔’過來一把扶住婆婆。

“我來扶你奶,你趕緊把水送去!”

奶奶連連擺手,拖長音說:不用,都不用哦,這巷子我走走十幾年了,走慣的,哪裏需要人扶着呢。

又喊:小樂把水桶放我鍋槽邊啊,我摸的到。

張桂娟用力壓着水,嘴裏說:你奶哪需要你攙扶,這條巷子幾步路的事?天天走的,看到你回來故意地這裏摸那裏摸,就是摸不到牆!

李永樂聽着想笑,不好接話,把壓水井的把手搶過來,‘咔嚓咔嚓’地使勁。

張桂娟見女兒這麽有眼力見,嘴角不自覺帶上微笑:“你壓也好,我來淘米煮飯,車上人可多?”

“還好,剛才在鎮上碰到紅梅姐坐她車回來的,給錢又不要。”

“一家人要什麽錢呢。”張桂娟嗔怪道,又說:“你爸十五過了就去北京了,你弟弟也上學了,一會你去兩個舅舅家看看,過年沒回來也要去露露臉。”

張桂娟一邊絮絮叨叨地說家常話,一邊手腳麻利地切菜煮飯,沒一會兒煙囪裏就炊煙袅袅。

李永樂被親媽趕到外面,說是廚房煙火太熏,嫌棄她礙事。

她孤單地蹲在門口的青石塊上,看看巷子的風景,坐等吃飯。

來往的老鄰居們看到她,親熱地招呼,問啥時候回來的,李永樂一遍一遍地回答同樣的答案。

正對李家院門的是一垛高高的泥巴牆,上面布滿了坑坑窪窪的小洞,春天時候蜜蜂就喜歡往裏面鑽。

眼下屋子是荒蕪的,後院院牆倒了,張桂娟在裏面種了些大蒜和小白菜。

房子的主人多少年沒見到了,以前借給人家住的時候還能進去看看,現在破敗的到處漏雨,只門口一把挂鎖鎖住了裏面的落魄陰森。

張桂娟總唏噓:富貴不到頭是真的,看看這家的房梁和房柱,那都是一整根的好木頭,就這長度和粗度當年得是多麽富貴的大戶人家才用得起!

想到這裏,李永樂轉身回廚房,“媽對面的房子要是想買,能找到主人吧?”

“人家一家子都在省會工作住家呢,好好地問這幹嘛?”張桂娟正往竈眼添稻草。

“要是買,大概花好多錢能買下呀?”

“破磚破瓦的都要倒了,三四千頂通天了。”

“那你問問村裏找到這家人電話,我想買這個屋,到時候給你種菜不也很方便嘛,省的去菜地,不過這事不急,你上心幫我問下。”

張桂娟疑惑地打量女兒,“你這是賺大錢了?”

李永樂嗔道:“瞎講哦,我一個月千把工資算什麽賺大錢,反正不管了,你幫我問下,最好價格搞低點更好!到時候我有錢翻蓋個房子,住的離你們近,還不快活呀。”

“行吧,你主意大的很!回頭給你問問,這破房是你自己要的,你得自己出錢買。”

李永樂語塞:……算的真清!

心想:你要出錢我還不肯呢,不然等拆遷不等于送你幾十萬?!

張桂娟見女兒不接話,拔高聲音,“你媽和你說話呢!”

李永樂拉長聲音回道:“知道啦!我自己出錢買,寫我的名字。”

張桂娟瞥了一眼女兒,又問道:“去小韓家怎麽講?你電話裏講跟他分了手又是怎麽回事?”

突然想到什麽,停了手裏的活,挂着臉說:“你沒不懂事把自己給人家了吧?我早跟你講過小姑娘要自重的!”

李永樂翻個白眼,答:知道,我還是個清白的小姑娘!媽你可真是的!

又給親媽彙報了一下春節的遭遇,以及自己下定決心分手的态度,最後加上一句:我才發現媽看人眼光就是準,世上只有媽媽好。

張桂娟一臉女兒終于長大的喜悅。

她向來反對女兒嫁外地,村裏幾個雲南的小媳婦一年都回不了娘家一趟,跟婆家吵架哭都沒地方去。

再說女兒好不容易養大了,正是助力娘家的時候,嫁的遠還嫁的窮,将來什麽都指望不到!

這剛吃完飯,碗還沒撂下,親媽把那輛二八大杠推出來,溫柔地看着女兒說:騎上去買水果!

湊上帶回來的禮物,李永樂把人情流程走了一遍。

首先去的村頭大舅家。

大舅和大舅媽不在家,老兩口對土地愛得深沉,有點空就蹲在地裏翻捏土疙瘩,就怕把莊稼的小細苗給膈應疼了。

表嫂開摩的掙錢去了,只大表哥張來福在家,他是村裏的赤腳醫生,診所就在家裏門房。

表兄妹沒聊上幾句,來了個喊難受的病人,李永樂借機告辭了。

二舅家院門鎖着,從門縫裏看後院,二舅媽正坐在院裏縫補漁網。

李永樂繞到前面的院子,是二舅家老屋,裏面單獨住着外公。

對開的原木大門虛掩着,電視機的聲音震天響,裏面的男女主角正在吵架,老頭坐在搖椅上瞪大眼睛,看的無比的專心。

“阿爺,在看電視呢?”

老頭轉過頭來,乍看來人,有點懵,等來人自我介紹這才恍然大悟。

老臉笑成一朵花:“小樂回來啦!”

見老頭從躺椅上起身有點費力,李永樂忙上前扶住他。

老頭今年八十多了,耳朵漸漸衰弱聽不清說話了,跟老頭們聊天在關鍵時候總插不上話,現在賭氣總貓在家裏看電視。

李永樂和外公彙報了下自己回來的時間,把禮物放下,指指後院說:“我去跟二舅媽打個招呼,一會回來找你聊哈。”

老頭笑着連連點頭,電視也不看了,跟在外孫女後面,送到後門口。

“舅媽在家補漁網呢?”

二舅媽笑着說:“小樂什麽時候回來的呀,你媽前幾天一直在講你要回來呢,能呆幾天呀?”

“後天就走,上班請不來假。也沒買什麽,就給舅媽買點水果吃吃。”

二舅媽把手裏的活放下,拍拍手上的渣渣,站起來笑着接過禮物,嘴裏說着:“來就來,帶什麽東西呢,你們小孩打工賺錢不容易哦。”

李永樂坐着聊了幾句,就去前屋找外公說話。

老頭把帶蓋的洋鐵皮桶放在李永樂面前,大氣地說:喜歡什麽自己拿,裏面有你小姨過年買的巧克力和墨酥,你拿吃吃。

李永樂笑着伸手進去,撿出個巧克力,撕開就吃。

老頭笑得更開心了,從口袋裏掏出個100元,遞給李永樂,“這是給你的壓歲錢,過年你不回來,都給你準備好了。”

李永樂眼睛有點酸,連連推脫說:不要不要。

老頭硬往李永樂口袋裏塞:拿着,拿着,我手裏好多錢呢,過年你姨她們都給我錢了。小丫頭在外面不容易,買點好吃的,不要省,正長身體哩…

奶奶坐在屋裏打盹,李永樂把東西放下,跟她聊了幾句,說還要去大姑家去一下。

奶奶大聲地說:夥計哎,有空來找奶奶聊下天,奶奶這裏就跟墳場一樣,天天沒個活人來。

李永樂看看暗幽幽的老房子,被她說的有點瘆得慌,胡亂答應着不停腳地往外快走。

大姑李蘭英家在隔壁的巷子,有個極寬闊的院子,裏頭種着兩條壟的菜。

當她确認李永樂真的和男朋友分手了,臉上立馬上來喜色。

“不要嫌大姑講話直,要是二麗敢在東莞找個外地的,我就扇她臉!”

接着打聽李永樂賺了多少錢,對比着二麗現在怎麽怎麽樣,孝敬她多少多少錢,又問李永樂可給她媽媽錢了,嚴肅地教訓起來:你們女孩子不能在外面勺……

接着炫耀起大女兒蘇美麗在市醫院多麽受歡迎,怎麽談了個報社的男朋友,讓李永樂向表姐學習…

李永樂聽得心煩,笑嘻嘻地接了一句:我小姨真是好人,當初看我媽的面子幫美麗姐走關系留在市醫院,像她那些同學只能分村裏或鎮上,一個月才三四百塊工資。

李蘭英的高興給硬生生地減速了,臉僵了僵,轉話題問:可去過你舅舅家了?

等知道她是最後一站,臉就挂了下來,站起來拿掃帚胡亂掃,一邊說着酸話:大姑家是窮了哦,不然還能給你介紹個好人家…

李永樂不想多說,站起來借口有事趕緊告辭了。

一晃到了傍晚,李永樂睡午覺起來,張桂娟打麻将回來了。

農活不多時候村裏婦女是上午幹活,下午湊到小賣部兼棋牌室打麻将,8圈麻将下來,剛好四點半樣子。

傍晚再去菜地澆澆水,或是做好晚飯後,叉腰站門口,怒吼着滿村瘋跑的孩子們回來吃飯。

悠哉地過了兩天清閑日子,李永樂準備回京了。

行李箱滿滿地回來,滿滿地回去。

裏面裝着張桂娟過年做的臘腸和鹹魚,梅幹菜,甚至還有一包糯米…

到西客站正是淩晨兩點多,李永樂不想在車站等天亮,數出四十元打車錢,心疼的要命。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