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提起李家的大女兒,巷子裏的老鄰居們最有話頭了:都說出去打工一年土二年洋,那小丫頭小時候頭發細又黃的,現在涞一把烏發襯的小臉白白淨淨的,要是外面遇到都不敢認的。

張桂娟聽着人家吹捧心裏極是得意,“那是不是我吹這是随了我,我現在也就風吹日曬的老了,你們看我三妹四十出頭了還是他們八院的一枝花,次次去她們醫院,人都講:你是xx的姐姐吧,長的真像!”

村裏婦人們沒事總要互相吹捧幾句,可最近總有人來套近乎,張桂娟漸漸膨脹的有點暈頭了。

丈夫又在耳邊說:這丫頭心大了要給她收收,別到時候在外面搞出醜事來丢我的臉。

張桂娟在丈夫面前最是要強的,心裏也有了打算。

而此時李永樂正在火車站冒着寒風在等黃牛的票。

李永樂進村時迎面遇到不少同村的人提着竹籃,裏面是草紙和紙元寶。

“小樂這是從北京剛回呀?走回來的啊?”

“是呀,大媽去上墳嗎?年飯吃過啦?”

“吃過喽,這不是趕緊去上墳趕緊回來打麻将嘛。”

老家過年是從年三十的中飯開始,早上家家戶戶貼對聯,全村都是‘叮叮乓乓’的響聲,那是男丁用一種錐管在草紙上砸敲銅錢印。

吃飯前放鞭炮,吃飯後要去上墳祭祀,禀告過那邊的祖宗親人就算是正式過年。

李永樂一路笑着打招呼說着同樣的話,到家時挂鎖把着門又摸不到鑰匙,只能站門口幹等。

張桂娟見到女兒先是訓了一頓,無外乎就是幹嘛不能提前點訂票,非要遲這麽一天……

李永樂心想:早回來又怎樣,反正上墳祭祀你們也不帶我呀。

“他們呢?”

Advertisement

“一個跑去玩了,一個打麻将去了。”

張桂娟捅開蜂窩煤爐子,要給女兒熱飯菜。

“媽燒點水啊,吃完飯我要洗澡洗頭的。”

李龍站在院門口看到姐姐彎腰用毛巾擦濕發,嗷嗷叫着跑跳過來,一胳膊把姐姐脖子圈住。

被困住的李永樂擡腿給他一腳,姐弟倆打鬧了好幾下才放開。

他上手想翻看行李箱,被李永樂搡推到房門口,“你可能成點器,老想翻女孩東西!”

堂屋裏張桂娟正剝着燙手的雞蛋,眼角瞥了下說:“他不是還小嘛翻翻又怎麽了,你包裏還有金條啊!”

“有沒金條都不準翻,手欠不要怪我打人!”

“啧啧你還厲害了!你今年賺了多少錢啊?”

“賺了一萬五都吃了。”

……

李龍撿起盤裏的雞蛋就往嘴裏塞,張桂娟嗔怪地說:“看你這髒手哦,一會吃煮好的茶葉蛋不好嘛!”

“那趕緊煮啊,我都餓死了!”

“呸呸呸,大過年的講什麽死不死的,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啊。”張桂娟手裏還捏着雞蛋皮,就在那裏合掌四方拜拜。

因為是過年怕老婆罵人,李新民五點就下了麻将桌,見到女兒在家,把臉挂了下來。

等李永樂先開口叫他了,這才拖長音‘嗯’一聲,他就是想表現出來:我心裏對你這女兒還是有些氣的。

可惜他這樣子是常态,平日裏不回答也有的,所以李永樂和張桂娟都沒拿他當回事,只顧着端菜吃飯。

李新民還準備誰能開口問問他今天輸贏,也好炫耀下自己把二寶一家贏了,口袋裏還有二百來塊錢作證呢……

可是就是沒人問,好不容易贏一場,結果……錦衣夜行啊!

吃完晚飯,李龍和李永樂都坐在桌邊看書學習。等8點鐘春晚開始了,張桂娟喊他們出來一起看電視。

李家沒有守夜和半夜再吃頓年夜飯的習慣,到十點鐘放個關門的響炮就都上床了。

堂屋的巨幅山水畫被條案上的一對紅色的蠟燭映照的分外肅穆,寂靜的夜裏燭花偶爾‘噗呲’一聲閃,過後燃的更加明亮了。

曬過太陽棉被有種溫暖的香氣,催眠效果很好,李永樂閉上眼就睡着了。

睡夢中不斷地給巨響的鞭炮聲吵醒又閉上眼繼續睡。

村裏此起彼伏地響起鞭炮就代表這家起床了,據說越早起越吉利。

張桂娟也是愛講好意頭的人,6點鐘李家的大門打開,放在院子中間的座炮‘biubiu’地連續騰空響起,白日高空裏随之炸開個煙花,然後就到長長的挂炮‘噼裏啪啦’地響。

李永樂頂着一頭蓬亂,眯眼望望窗外,天已大亮了。

原木方桌擺在堂屋中央,背後條案上的紅燭只剩小半截,長長的燭淚留了一灘,中間權做香爐用的瓷碗裏堆着大米,三根檀香插在米裏,細煙在袅繞。

一院子的紅色鞭炮紙屑,而這都是不能掃的,不然就是掃走財氣。

桌上擺着四個小小的醋碟,裏面裝着四種醬菜。早飯是老雞湯挂面。

李永樂吃不下面下藏着的三個茶葉蛋,想撥出來兩個給弟弟。

李龍把碗端起一躲,哪怕姐姐瞪眼他也不幹!

“媽帶個空碗來啊!”

張桂娟端着兩碗快溢出來的面條,胳膊彎上還懸擠着一個空碗。

“接下哩!燙地很!”大拇指被燙的翹起來,怕碗抓不牢又落回碗裏,燙的她嘴角不自覺地倒吸氣。

李新民剛從院外進來就被老婆使喚,三兩步跑來趕緊接下兩只碗,嗔怪:“一個一個拿不行嗎?這麽滿怎麽端?拿個空碗幹麽事?”

“我哪曉得,空碗是你丫頭要的。”

李新民坐上座,李龍是下座,母女兩對坐,張桂娟總說桌子要坐四角齊全,要是缺一方就成了烏龜座。

反正她的奇奇怪怪的講究挺多,李永樂向來聽了就算。

就像現在親媽讓她跟李龍換個座位,說男丁不能坐下首,她理都不理。

見她把兩只蛋撥進空碗裏,張桂娟眉頭一皺,問“茶葉蛋不好吃嗎?”

“吃不下,哪個大清早能吃下這麽多哦。”

“那你不早講,我還省的費事。”

“你也沒問我呀。”

吃完飯才七點,張桂娟開始整理去拜年的東西。

喃喃自語:這是大哥家的這是二哥家的這是老頭的這是老太婆的這是蘭英家的……

看到女兒空着手,她探身歪頭去看女兒身後,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問:“你空手啊?”

李永樂點點頭說:“你們不是準備好了嘛。”

“這是我們準備的,你過年不準備啊!”

李永樂覺得這事得給她別過勁來,“媽你看啊,二舅家的表哥沒結婚不用拎東西來我們家拜年,大姑家的二麗大麗沒結婚也不同拎東西拜年,對吧?”

“你二表哥還在讀書拎什麽東西啊,你大姑那人摳死了,我們不能跟他們學。”

“那怎麽行呢,之前我不懂事拎東西去拜年這是打我大姑和二舅他們的臉呢,他們沒準心裏想這是提醒他們還是想幹嘛。”

“你不要胡扯!哪個有東西拿還嫌多的。”

“我不管哦,反正我現在要跟表姐妹們一樣,我不能搞特殊,反正我今年沒買東西,送年禮的事等将來我結婚了再講。”

張桂娟氣的想打人,現在去買也來不及了,店門都關的。

她悔恨自己昨晚幹嘛不上心确認下這事,就說奇怪沒看到女兒擺東西出來……

她訓斥女兒這樣是不懂事的!

當女兒的輕飄飄來一句:既然你為我面子着想,反正家裏這麽多年禮你拿一份算我名義送的呗,反正你們年禮都是串來串去,最後還是一對一的。

兩母女互相瞪着眼。

李龍等着不賴煩了,沒好氣地問:“可好了,到底去不去?”

張桂娟氣鼓鼓地把給娘家的禮物遞去,叮囑道:“先去大舅家然後去二舅家,這一袋東西是孝敬你外爺的。”

又說:趕緊回來再把你大姑家和奶奶家東西送了!

大年初一上午就是在滿村彌漫着硫磺硝的味道裏提着禮物給長輩們拜年,又去族裏親戚家空手拜年說吉祥話,坐在人家裏抓一把瓜子喝半杯茶葉水話家常。

下午是大人們的麻将時間,李永樂和李龍也去和表親們鬥地主娛樂。

初二回娘家,張桂娟留家做飯招待回門的小姑子們,而李永樂和李龍代表李家去二舅家吃飯。

張家的三個姨這天都要拖家帶口地回來給老爹拜年,大舅一家子也來二舅家吃飯。

張家年年都要開兩桌飯菜才行,兩個舅媽忙着做飯洗菜,回門的姑子們要給嫂子打下手,被客氣地推到堂屋去喝茶。

“今天都是貴客,哪能讓你們動手呢,大嫂跟我能忙的過來,再講你大哥還幫着燒火,涼菜葷菜都是早準備好的,就是炒點熱菜的事,快的很。”

大舅媽的兒媳張紅梅最會來事,撸起袖子豪氣地說,“今天就只張家的媳婦幹事,你們一年忙到頭就初二回娘家能歇歇,難得當回嬌客,捧手等吃就行了。”

姨媽和姨娘們假意推讓一番,嘴裏玩笑說:那就麻煩你們這些當媳婦的了,我們就皮厚坐等吃現成的了。

女眷們坐在院裏葡萄枯藤下的條凳上聊天等吃飯……男人們站在一邊聊天寒暄互相遞煙謙讓……孩子們在旁邊追來鬧去……

這時候的小姨夫還沒換人,站在人群中斯文氣質還是那麽明顯,慢條斯理地跟人聊天聊釣魚的樂趣……

小姨是張家最出息的正衆星捧月地被圍着,臉上帶着笑聽姐妹們訴說自家的大事小情讓她幫拿個主意。

側耳聽到女兒竟然在打聽打工好不好玩,猛地把頭轉過來盯着小輩們。

高一小女生想聽北京,李永樂肯定撿有趣的說,一個講的樂趣橫飛,一個聽得憧憬期盼…

李永樂講的太高興沒聽見叫她,等小姨拉拉她胳膊了才驚覺。

“你來,我有點事要跟你講。”

李永樂疑惑地跟着小姨進了房間,只見小姨把門虛掩了,悄聲說:“你要把在北京打工講的苦點,要又慘又可憐才行!”見外甥女不懂,恨恨地點點她腦袋:“你不講慘點,萬一毛毛想去北京打工怎麽辦?她是城裏長大的孩子單純的很,哪能像你們這樣去打工。”

李永樂:……

嫁在鄰村的二姨還是那麽拘謹,連帶着年紀偏大點的二姨父也蹲在一邊仰望着妻族的親戚們,時不時地怕自己擋道,站起來又蹲下,陪着一臉憨笑……

大姨媽一副婦女會主任架勢,說話就要揮揮粗壯的手臂,大姨父也是同款的胖頭團身子……

好像熱鬧會永遠的下去,一切都這麽團結喜慶,鄰居們沒有不羨慕張家的,不時有人在院門口探頭看看,高聲打趣幾句…

這麽和氣客氣的張家親戚們,在外爺死後再也沒聚過,表親們哪怕在鎮上遇到也只是短暫打個招呼,下一輩的子女不認識了……

一頓熱鬧的團聚飯吃完,姨父們被安排去打牌;二舅陪着小姨父去湖裏釣魚,各有各的玩去。

李永樂胳膊被拉住,大舅媽一臉故事地說:有個好事找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