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崂山道觀有高人
玄上道人立即一飲而盡,梅燕鴻立即跟着也是一飲而盡,接着楊寬也分別每人敬酒一樽,酒過三巡後,楊多令忽然看着玄上道人說道:晚輩有很多事情不明,晚輩也知道玄上道人是世外高人,不知今日本府能否請教玄上道人一二?
玄上道人看着楊多令說道:楊大人請盡管說來,貧道若是知道,一定會坦然告之,不知楊大人問是官場上的智慧,還是武功上的淵源?
樣多令道:既不是官場上的智慧,也不是武功上的淵源,晚輩只想知道一些關于人生人性的問題!
玄上道人看了看楊多令慢慢的說道:不妨說來聽聽!
楊多令淡淡的說道:這江湖之大,人性又多又複雜,敢問玄上道人,何謂德?何謂能?何謂才?
玄上道人看了看眼前的三個人,沒有當即答道。而是吃了幾個口素菜,才慢慢的說道:貧道講話向來只喜歡講一次,你們可都聽好了!
這才嘛,乃為人之末,是一個人聰明機智的的一種外露。
這能嘛,乃為人之本,也是為人之中,更是外在聰明的一種收斂。
接着他看着楊多令又繼續說道:楊家世代皆為讀書人,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 才 字,它是木字失之一足,猶自未穩,不堪大用。你再看這個 能 字,是熊斂其四爪,是淡泊心志、沉靜內斂的寫照。
楊多令、梅燕鴻立即點了點頭,這就表示他們贊成玄上道人的分解!
玄上道人接着說道:從才到能,無不标志着人生的智慧以及成長。人之初,全乃是在懵懂中長大的,走路尚須人去扶,吃飯還要人喂,這時候的人是最脆弱的,最缺乏自立能力的。
但是人,終究慢慢會成長,開始有意識地從外界學習成才之道。
有人繼承父業做農夫,做漁民,甚至做小商販,但是有人卻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還有人讀書只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去做官,更有人去學習武功去做了劍客甚至是百姓心中的大俠,說罷他看了看梅燕鴻,又接着說道: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或者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藝,只有這樣才能夠生活下去!
忽然他看着楊寬說道:
但是,偏偏有的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不懂禮數,看似聰明實則糊塗。
玄上道人的一番話,立刻就把楊寬說的羞愧的低下了頭,不敢去看任何人!
玄上道人繼續喋喋不休的說道:無論一個人是書生還是劍客,其實這些從外部世界學來的東西,這些都不是源自內心智慧的東西,這就稱之為 才!
玄上道人說完話,慢慢端起自己的酒樽,喝了一樽梅燕鴻為他倒的美酒,然後繼續說道:這才啊它是外在的東西,是不能夠成為人的依憑,有才之人由于并沒有意識到內心智慧的重要性,只是沉溺于皮毛小技之中,實則是一種自得其樂的心态。
但是總是有一些人啊,随着他們年齡的增長,江湖經驗的增多,慢慢也會得一些機緣感悟,這才可以開啓自己內心裏真正的智慧,說罷他認真的看着楊多令目光堅定不移的說道:然而一個人是什麽時候才可以獲得內心真正的智慧時候呢?
那就是你必須能意識到自己無論是才能還是武功之淺薄的時候,你才開始有意識地将關注的目光轉向你自己的內心。
當你內在的智慧漸漸彌漫開來,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淹沒了你此前最喜炫耀的皮毛小技,這時候真正的能力就會産生了!什麽叫能力?就是熊抱四爪,斂心泊志,不依外勢,獨倚其心。
玄上道人看楊多令似懂非懂的樣子,呆滞良久後,便喃喃道:丈夫在世吸雲手,野心高于百尺樓,三千年來留青史,九萬裏內楊國公!
楊多令聽了玄上道人一番話立即佩服的說道:本府就知道玄上道人乃當今第一世外高人,您的智慧遠遠要比您的火令金鐘罩更有殺傷力,晚輩對您真的是心悅誠服啊!
玄上道人笑了笑說道:貧道只是說了一點點,你能明白貧道口中所說的什麽是才了嗎?
楊多令道:也許才于人無益,于己無利,正如豹子身上的斑斓錦繡,只會引來世人的明槍暗箭。看來 有才不外露才是真智慧也!
玄上道人點了點頭,然後發現自己的酒樽不知道什麽時候又被倒滿了酒,于是立即一飲而盡!
其實玄上道人不但喜歡喝酒,更喜歡在講道的時候喝酒,可是平時在道觀不但不能這樣痛快。
而且自己講的這些,對于他的弟子來講顯而易見這是屬于高深的道法,沒有經歷過風雨的人不懂,沒有經歷過貧窮的人不懂,沒有經歷過生死的人也不懂,但是他眼前的梅燕鴻和楊多令卻不勝一般的人!
一個年紀輕輕,身懷絕世武功,成為名滿天下的百姓大俠!
一個年過四尋已經是西周一人之下萬人之人的楊國公,勢力一點都不亞于當朝的兵馬大元帥冷秋雨!
這時楊多令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玄上道人,目光卻中充滿了絕望與無奈,然後慢慢的說道:玄上道人,本府年齡已四旬。
雖然有權有錢甚至有勢,然而本府總覺得自己還是一事無成,就像那落了榜的書生,眼下迷茫的不知如何是好!
玄上道人哈哈笑了起來道:楊大人言重了,你可不是那書生落了榜,書生沒有最多有才華,但是卻是無能!
而你楊國公早已過了才與能這兩關了。若是讓貧道評價于你,用才呢也不适當,用能呢,還是不夠完善。
貧道左思右想唯獨覺得你是适合以德來形容的人,因為像楊大人這樣的人,不惟當世少有,自古也極為鮮見。
楊多令悚然而驚道:玄上道人此話當真,不是取笑本府?
玄上道人立即正色的說道:貧道乃出家人,出家人從不打牙語,是什麽就是什麽,絕無半點虛假,更不會取笑于人,何況又是楊大人楊國公!
楊多令慢慢的點了點頭緩緩的說道:既然如此,本府還想繼續請教玄上道人,這天下之大,江湖人口之多,何謂德啊?
玄上道人立即說道:這德嘛!為高才大能也,是一個人才能修為的最高境界。
人生會分為好幾個進階!
這第一個階段就是才,有才者甚至會到處炫耀并展示自己外在的聰明。
這第二個階段就是能,有了能,才能喚醒內心的智慧,賦予你強大的心靈力量。
有了才和能的疊加,這時的你才能夠進入到第三個階段!
忽然玄上道人嘆了一口氣說道:天下之大,人口之多,能進入到第三階段的絕對是少之又少。而第三個階段就是所謂的 德。
忽然玄上道人自言自語說道:
何謂德?
日月經天是謂德,天何言哉是謂德,衆人景仰是謂德。
德之境界,不在于你為人做了什麽,而是你不做什麽。
梅燕鴻聽不懂玄上道人的自言自語,楊寬也聽不懂玄上道人的一番廢話,但是楊多令卻聽的津津有味!仿佛玄上道人的話已經讓楊多令茅塞頓開了!
接着玄上道人繼續對楊多令喋喋不休的說道:你看那太陽行經高天,它做了什麽?太陽是不是什麽也沒有做,但這天地間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沐浴着陽光雨露而在生長!
所以道祖太上老君早有言在先: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有德。當你不需要砥砺艱苦,非要做些什麽,卻已經能夠讓無數人從你這裏受益,這時候的你,就真正成熟了。
楊多令低語,重複着玄上道人的話:當你不需要做什麽的時候,你就成熟了……
玄上道人說道:楊大人,你要知道,如今這世上之人,有才之人如過江之鲫,有能之人鋪天蓋地。
人們不缺才,也不缺能,單缺一個讓自己的一身本事找到用武之地的機會。
假如楊大人做一個有德之人,能夠為天下英才提供一個發揮才能的戰場,貧道想這天下之人。
無論是有才者還是有能者,皆會服你楊大人之德!如此一來便可流芳百世!
楊多令道:聽道一席話真乃勝讀十年書,敢問道長本府為什麽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
玄上道人立即說道:聖人說過,人之一生,三十而成就事業,四十而智慧成熟。
你已經年過四十,又遭逢如今亂世,正值英雄用武之時,雖然現在一事無成,但是将來你很有可能是人中之龍!
貧道精通奇門遁甲之玄術,早已知道了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不僅如此,說罷他看着梅燕鴻說道:就連大才大能大不孝于世,也是有其一定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就是天道!梅少俠楊大人楊公子你們都聽明白了嗎?
梅燕鴻似懂非懂,楊寬完全不懂,只有楊多令點了點頭說道:這天下有才之人,必為世俗所嫉,有能之人,必為庸者所憎。
唯有有德之人,縱然有那群犬吠日,宵小攻讦,但終究無人能夠阻擋他前行的腳步!
玄上道人立即點了點頭說道:丈夫在世吸雲手,野心高于百尺樓,三千年來留青史,九萬裏內楊國公!
楊多令立即說道:求玄上道人告知晚輩,晚輩該當如何抉擇!
玄上道人看了看梅燕鴻又看了看楊家父子,最後把目光定在楊多令的臉上說道:奇門遁甲,卦象有雲,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若是楊大人有機會,方可代周自立,平息內亂,一統天下,那時希望楊大人在造盛世!
楊多令立即急切的問道:敢問玄上道人,這機會什麽時候會來?
玄上道人立即說道:貧道只能言盡于此了!所謂天機,還的自己大膽的把握,記着一定要大膽,你有多大的膽子,才能做多大的事!
梅燕鴻看着玄上道人立即說道:玄上道人您是晚輩梅燕鴻見過最有學識的人。
倘若這天下太平了,江湖不在需要百姓大俠的時候,晚輩一定跟您上崂山認認真真去學道!
玄上道人看着梅燕鴻立即說道:好啊,梅少俠,那咱就一言為定!
梅燕鴻道欣喜的說道:一言為定!
梅燕鴻接着看着楊多令說道:眼下區區需要楊大人的信任,才能得到那天殺門冷秋雨的信任,才有機會去救一個該救的人,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此人必救,希望楊大人能夠成全區區!
楊多令沉思中;
楊寬完全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
玄上道人見狀立即看着楊多令說道:梅少俠已經和貧道約定好了将來要和貧道學道,那梅少俠将來就是貧道的徒弟,這個面子楊大人莫非連貧道都不給?
梅燕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玄上道人會幫他說情!
楊多令還沒有答應梅燕鴻,梅燕鴻便開始謝起了玄上道人!
玄上道人看着梅燕鴻說道:貧道幫你說情這只是動動嘴,但是你的嘴也不能閑着,你必須告訴貧道,你要救的人是什麽人?不然貧道想楊大人是不會答應你的!
梅燕鴻道:晚輩若是沒有此人,恐怕早已命喪黃泉,晚輩答應過他,絕對不會對人提前他!
玄上道人立刻就生氣的說道:既然梅少俠信不過貧道,那梅少俠的事,貧道我可就無能為力了!
梅燕鴻搖了搖都,期盼的眼神看着楊多令!
楊多令慢慢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看着梅燕鴻說道:本府如何做,那冷秋雨才算是信的過你了?
這個問題梅燕鴻也沒有想過,忽然他看着楊多令說道:假如楊大人信的過區區,會有什麽表現或者有什麽委任呢?
楊多令看着梅燕鴻說道:本府若是信的過你,絕對不會把你留在國公府,而是立即把你送到悅耳閣去!
梅燕鴻道:這是為什麽呢?
楊多令堅定的說道:本府若是相信你,就讓你去代替楊素凡!
梅燕鴻不解的說道:那楊素凡和悅耳閣有什麽關系?
楊多令道:問的好,楊素凡和悅耳閣有什麽關系?你可知道誰是悅耳閣的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