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興夏王都
大夏王都興夏邑外城北官道上,子夜拍馬來到伊華的馬車前,在馬上抱拳躬身說道:“公子,前面還有五裏,便到大夏王都興夏城了!”
自從那日在新陽國陽夏邑外收了張宣後,伊華的馬車上便又多了一個人,小小的馬車,原本就已經顯得有些擁擠了,現在又多了一個張宣,自然便顯得更加擁擠了。
四個人中,伊華是首領,趙國公子,身份尊貴,自然不可能把車駕讓給他人乘坐,而他自己在外餐風飲露,騎馬随行的。
張宣是伊華好不容易才招攬到麾下的賢才,又是一介文士,雖然也騎得了馬,張得了弓,舞得了刀劍,但無論是從敬賢愛才哪個方面考慮,伊華都不可能讓他下馬随行的。
子夜又是傷病員,肩傷未愈,雖然行動已無大礙,但右肩還是不能用太大的力氣,以免再崩壞傷口,傷上加傷,加重了病情。
還有一個女‘流寇’首領,這卻是個多餘的,不請自來,原本是俘虜,現在到成了塊粘嘴糖,趕都趕不走,她硬要擠在伊華的馬車上,伊華出于禮貌,也不好真開口趕人,反而還得空出一大塊地方,供她使用。
如此一來,小小的馬車裏,便擠了四個人,頓時就顯得擁擠不堪了。最後還是子夜,借口自己肩傷已無大礙,無論伊華如何勸阻,硬要下車騎馬随行,車廂裏張宣和那個女首領,也并不挽留,反倒露出一副理當如此的表情。
想來也是,在張宣和那個女首領眼中,子夜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扈從,即便受了傷,也沒有與主君同吃同住的道理,甚至還讓主君纡尊降貴,來伺候他這個小小的扈從。這在他們眼中,可是大大的違背了長幼尊卑秩序的!
伊華犟不過他們,最後只能任由子夜跳下馬車,從龍五他們那要了一匹馬過來,在馬車旁騎馬随行。之前受傷的龍八,已騎不得馬,只得跟龍九合騎,如此一來,正好也能空出一匹馬來,供子夜騎行。
馬車車廂裏,伊華聽了子夜的話,掀開馬車簾子,探頭朝不遠處的興夏王都望了一眼,卻發現只是一座有些矮小破舊的土城,連四周的城牆,都只是兩三丈高的土牆,別說跟天下第一大城薛都大邑相提并論了,就連新陽國的陽夏邑,看起來也比這興夏王都高大氣派!
一時間,伊華不由得微微有些失望,悵然若失的說道:“堂堂大夏天子之都,沒想到竟如此落破陳舊。”
張宣掀起馬車另一邊的窗簾,往外瞄了一眼,輕笑着說道:“主上有所不知,大夏王都,原在淇水河畔,清洹原上,依山據水而建,周遭八十餘裏,王公貴胄,士紳農商,五百七十闾裏,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擦肩接踵,往來不絕,實乃天下第一大城也!”
說着,張宣又忍不住搖了搖頭,惋惜地說道:“可惜兩百年前,北方獲人酋領阿史濑摩,率輕騎三十餘萬,千裏奔襲,旬日之間,便從獲人牙庭,趕至夏都王夏城。大夏享國日久,國政荒廢,軍備松弛,內外皆無防備,被獲人一舉破城,攻入王宮,王室公族,盡皆落入獲人之手,實是可悲可嘆!”
伊華聽得出神,不由自主地問道:“那後來呢?”
張宣還沒來得及回答,那個女首領卻已經搶先咬牙切齒地回答道:“後來大夏平王在陳武公,鄭武侯,衛文侯等諸國聯軍的擁戴下,立時五年,終于将獲人趕出大夏王都,只不過五百年大夏王都,無數奇珍異寶,亭臺樓閣,皆已廢于獲人之手!”
聽了女首領的話,伊華不由自主地楞了一下,一旁的張宣卻頗有些意外地瞧着女首領,又仔細打量了女首領幾眼,眼中閃過了一絲笑意,卻聽那個女首領又說道:“大夏平王迫不得已,才在這夏陽山南新建新都,命為興夏城。”
Advertisement
伊華恍然地點了點頭,看來,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時空未免,可這歷史卻總還是有些相似的,張宣和女首領剛剛所說的這一段歷史,倒是跟他前一世華夏歷史上所熟悉的平王東遷的典故如出一轍呢!
張宣見伊華聽得津津有味,好似對這一段歷史全然不熟悉的樣子,不僅有些疑惑,皺眉說道:“公子竟不知此事?”按理說,伊華身為趙國君侯之子,不應該對此一無所知才是啊?
伊華微微一怔,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之前受傷墜馬,大病了一場,好多事都已經記不清了。”
“是麽?此為史事,公子若是當國理政,不可不知!”
“多謝張子,華明白了,改日便讓子夜尋了典籍來,勤加溫習。”伊華急忙躬身一禮說道。
張宣微微颔首,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典籍雖好,卻也只是史家筆記。”說着,又轉頭對女首領說道:“小姐知史?”
女首領微微楞了一下,點頭說道:“幼時學過一二。”
“那小姐可知平王南遷之後的史事?”張宣又問道。
女首領一怔,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又說道:“大夏平王南遷興夏,五年之後,正值壯年,未及立儲,卻突然暴病薨逝,以至五子争位,各自稱王,史稱五王之亂。”
說着,女首領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旋即又說道:“五王之亂時,各王各以王家封地城邑,封賞諸國,引以為援,以致王室直領封地,大為衰減,王室公族,幾無立錐之地。”
張宣笑着說道:“小姐知識淵博,可以為女博士也!”說着,張宣又轉頭對伊華說道:“主上,禍起蕭牆,變生肘腋,大夏王室五王之亂,便是前鑒,不可不察也!”
伊華聽了,不由得微微楞了一下,旋即輕輕點了點頭,朝張宣拱手說道:“多謝張子,伊華明白。”
張宣笑了笑,旋即又說道:“五王之亂後,大夏王室進一步衰落,王室直領封地,竟無諸侯封領大。此後,王室日衰,諸侯日盛,此消彼長,天子權柄,就此旁落。至哀王時,天子與陳厲公争洮水河谷之地,戰于洮水河畔,厲公之将妫蔚,箭射哀王,哀王左肩中箭,落荒而逃,至此,天子威望,蕩然無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