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綠林銅馬

張心寶、軍師墨攻及四位“五老儒會”的太學士,與司馬成、苻正等數十位将領于密室中坐定。桌面上攤開地圖,并放着“盟主金劍”。

大家皆正襟危坐,注視着張心寶,張心寶則有些不自在,心裏負擔極重,責任不輕啊!

張珩太學士離座,雙手捧起“盟主金劍”,恭敬的走到張心寶面前,先謝救命之恩,而後肅穆說道:

“張教主!請接受“盟主金劍”,其上加刻了司馬成及苻正的親筆簽名,以後據此號令義士盟軍,拯救萬民的重任就托付張教主了,請千萬別推辭,“五老儒會”也唯張教主之命是從。”

張心寶恭謹接過金劍,鄭重說道:

“張太學士及各位義軍統領如此推崇,在下恭敬不如從命。目前要務就是如何脫離圍困,本人拟議如下,各位若是同意,還望同心合力,庶幾有成。

一、采取“火攻”,沖破洛陽太守陳平及開封太守王坤的包圍,集結山下平原一決勝負。

二、脫困之後,大家應該聚集在一起。團結才是力量,希望都到我的華山抗暴基地,屯兵務農,自足自給。我華山基地山勢險要,易守難攻,并且有大湖可供演練水師,是厚植抗暴力量最好的基地。

三、我計畫把一盤散沙凝聚起來,成立“綠林軍”,訓練成為正規軍,以為殲滅新莽的憑藉。

四、各路義軍分派親信子弟潛回家鄉,把眷屬移來華山基地,以免後顧之憂。

五、自古皇帝不差餓兵,我已備妥黃金制造的“金锞子”,犒賞全體義軍将士,鼓舞士氣,期望此後我等同心同德,共創大業。”

張心寶說完,軍師墨攻立即吩咐華山弟子,治進數只沉重的大木箱,提出一包包沉重的袋子,分發給諸位将領,裏面是一顆顆黃橙橙的“金锞子”,每顆足當三個月官饷。

片刻之後,司馬成起立說道:

“張教主所說火攻突圍之計恐怕不容易,嵩山群峰疊翠,山岚彌漫,濕氣很重,用火恐怕不可行。”

軍師墨攻釋疑道:“司馬兄顧慮極是,盟主早有綢缪,這次華山集結弟子千名,皆攜有秘密武器備戰,盟主與我因去接應他們才耽誤了時間,致各路義軍蒙受損失。諸位将領們請看!”

軍師墨攻取出一支三尺左右黑黝黝的管筒放在桌上,再從懷內拿出一小包用棉絮纏繞,大拇指大小圓形之物,塞入黑管,對着岩壁,瞬間彈出。

“轟!”一聲,岩壁爆開一尺大洞,威力驚人,附着焰火燃燒,獵獵作響,越燒越烈,黑色黏液流到那裏,火焰就燒到那裏,并且産生嗆人的濃煙。

墨攻運勁揮出一掌,氣流旋轉奔向牆壁上的黑色黏液,卻無法完全撲滅,焰火受風反而更熾,只把那股嗆人的濃煙逼出地道口。

衆将領見威力如此強大,個個駭然,啧啧稱奇。

軍師墨攻微笑道:“這支黑銑名“烈陽焰火散彈槍”,共分兩節,可以使用兩次,威力可達二丈遠,範圍一丈之內所及絕無幸免,是盟主發明的。上次在長安城天魔教分壇使用過,非常霸道,散開的焰火觸之即燃,各位已見識過。”

将領無不信服,皆聽從軍師墨攻安排布陣。

全體義軍士卒得“金锞子”犒賞,人人雀躍,士氣如虹。尤其獲知突圍後投奔華山的決定,從此前途有寄,大業可期,對“仙道教”教主張“盟主”更是崇敬,所以将士同心用命,自不在話下。

東方露白,張心寶、軍師墨攻、司馬成及苻正率領三萬兵馬,分列五十人馬為一排,布陣如長龍,傷兵用擔架拖曳,置陣中保護,如蒼龍撥雲之勢,往西北方面前進。

華山弟子的火統隊大發神威,瞬即突破洛陽太守陳平鐵桶似的層層包圍,銳利無比。

洛陽太守陳平本非弱者,見嵩山頂義師布陣如龍,銳不可當,戰鼓頻催,兩側兵馬密集來阻,又飛箭傅書,指示東南方兵馬火速趕來支援。

洛陽王坤軍與開封兵馬合達十萬之衆,迅速調遣合圍,兩側夾擊,以二倍兵力企圖截斷義軍龍形陣勢,以大吃小,個個擊破。

義軍龍頭無法回顧龍尾,險象環生。幸而義師衆将指揮若定,拚命拒敵,前仆後繼,被截斷的龍形陣勢即時接補,敵人終不能得逞。

義師部隊已挺進到嵩山山腰,天然密林屏障漸稀,龍形驟現,地勢對義軍極為不利,而敵方兵卒又已蜂擁而至。

義軍倍感壓力,正欲棄傷兵自保。

突見上空驟現盟主身影,神勇無比,正飛躍士兵頭上,如蜻蜓點水,踏點士兵肩頭而行。

手提神器寶劍,見有巨木搗進義師部隊,即刻揮劍砍斷,見部隊疲弱處,就揮劍痛擊莽軍。

殺聲中帶着嘯嘯劍氣,一經掠過,敵軍即刻潰敗,真如天神下凡,騰雲駕霧,守護在兵士們的頭頂上。

衆将士皆感染那股所向無敵的氣勢,士氣大振,個個奮勇争先殺敵。

“義師們!變幻陣形!”傳音入密,士兵耳內響起張心寶的傳話,縷縷分明。

将士得令,瞬間每隔一丈即左右竄出四名黑衣勁裝的年輕壯士,手持三尺黝黑秘密武器“烈陽焰火散彈槍”。

義師将士則以一丈為一節,環繞成圓,于四名勁裝黑衣壯士之內戒備,形成“千足蜈蚣陣”。

黑衣勁裝青年即刻裝藥噴射。

“轟!轟!”之聲不絕于耳。

“烈陽焰火散彈槍”大顯神威,火藥遇風即爆,轟得滿山敵軍愕然不知所措。

“烘!烘!……”

霎時烈焰騰空,一發不可收拾。

“哇!啊!哇……啊……哇……啊……哇……”

陣前莽軍兵馬哀聲四起,個個如火球,滿地滾爬蹦跳,被碰上的,不論樹木或人馬,即刻燃燒。

敵我情勢立時改觀,王坤及陳平統帥的莽軍突遭如此想都沒有想到,見都沒有見過如此霸道火器攻擊,立時亂成一團,被火焚燒、竄逃自踐傷亡者不計其數,攻勢頓時瓦解,潰不成軍。

義師兵馬壓力頓除,一鼓作氣直沖出下。

回顧山腰,只見兩條火龍沖天,吞噬兩旁莽軍,焦屍味撲鼻而來,令人作嘔。見如此霸道武器,皆面面相觑,咋舌驚嘆不已。

回想戰況經過,一瞬之間由敗而勝,猶如做夢般,人人慶幸自己性命尚在,恍如再世。

主帥帳內,張心寶、軍師墨攻、張翼龍、司馬成及苻正五人圍在攤開桌面的地圖邊。

張心寶指着地圖說道:

“明日與洛陽太守陳平的決戰最為重要,有探子來報莽軍兵馬已經折損四萬,還有六萬,我方戰死五千,剩馀二萬三千,敵我懸殊,“烈陽焰火散彈槍”又已用罄,對我極為不利。

張翼龍!命你明日黎明之前調出“鐵人銅馬”二萬,與莽軍一決勝負。

司馬成及苻正各選二千精兵助陣即可,其馀義師二萬一千分成十股,編隊待命,開戰之後,伺機撤離,潛往華山基地。”

破曉時分,義師兵卒醒來,發生不小騷動。

兩萬“鐵人銅馬”猶如天神下降,雄赳赳,氣昂昂,整整齊齊列于陣前,動也不動,凜然神聖不可侵犯。

張心寶微笑說道:

“司馬兄!等一下你與苻正兩人,就騎着銅馬殺敵吧!”

言畢,從身上拔出“皇魁寶劍”,高高舉起。瞬間銅馬上的鐵兵全部下馬參拜。

“砰!砰……”

鐵兵躍下銅馬的聲音震得地面微動。

“蹬!蹬!蹬!蹬!蹬!蹬!”

兩名魁偉鐵人武将各持大刀,走到張心寶面前,伏跪地面。

二萬鐵兵衆見主将下跪,亦“砰!”一聲,齊齊跪地,威武雄壯,氣勢磅薄,個個膝蓋陷地三寸。一時地動山搖,看得人心震湯不已。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兩萬鐵兵同聲吶喊,響徹雲霄,驚泣鬼神!

兩萬多名義師兵馬一見如此驚天動地,怒潮澎湃的氣勢,都愕立愣怔莫名,馬掀蹄,人驚叫。

“鐵人銅馬”會動!還高呼張心寶為皇帝!衆義軍無不訝異十分,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鐵人銅馬”像是前秦古物,前面兩位傲岸大将又是誰?

“末将白起率一萬鐵兵銅馬,聽候吾皇調遣!”右邊武将恭謹說道。

太學士張珩睜着大眼,疑惑不解,驚聲喊道:

“秦始皇的大将軍王翦、白起曾坑殺趙兵降卒四十萬之衆……莫非張教主是秦始皇轉世,來報高祖劉邦滅泰二世皇帝之仇?”

張心寶也不多說,注視白起及王翦,說道:

“兩位上将軍請起!空下五匹“銅馬”,爾等率錢騎速速殲滅,前有敵陣兵馬六萬。”

“得令!”王翦、白起齊聲應諾。

後面兩萬鐵兵衆皆随主将起身,跨上銅馬。五位鐵兵牽着五匹“銅馬”肅立在旁,單腳跪地,等着張心寶、軍師墨攻、張翼龍、司馬成及苻正踏其肩頭上馬。

張心寶跨上“銅馬”,其他四位也跟随踏着鐵兵堅硬的肩頭上馬,騎在滑不溜丢的銅馬上,覺得甚不舒服。

義師領土啧啧稱奇,個個眼露恭敬神色,已把張心寶視為“匡複漢室”當然的“皇帝”,就差一件龍袍加身。有神仙般人物當皇帝,統領鐵人銅馬,哪有戰不勝,攻不克之理。

義師們見軍容如此壯盛的銅馬陣,刀槍不入的鐵甲兵,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皆歡天喜地,雀躍萬分,高呼“萬歲!”響徹雲霄。

曙光乍現,太陽蹦出山谷,遙見莽軍已傾巢而出。

只見旌旗蔽日,夾帶滾滾黃塵席卷而至,一時戰鼓聲,殺聲震天,氣勢懾人。

這邊王翦、白起率領二萬“鐵騎”,早已布定一字長蛇陣,不聲不響,嚴陣以待。二将氣定神閑,安坐銅馬之上,似乎專等敵軍來襲,根本不把陳平千軍萬馬放在眼裏。

莽軍直逼不及二十丈,見那一字排開的敵兵竟是紋風不動的鐵兵銅馬死物,莫不驚愕,不由得放緩了腳步。

洛陽太守陳平雖是身經百戰,哪見過如此陣仗,慌忙之中勒馬止步,急呼:

“放箭!快快放箭!”

“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

滿天箭雨,傾盆而下。

“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叮當!”

箭雨射在鐵兵銅馬身上,叮當之聲不絕,卻是不能傷其分毫。

“王翦!白起!敵陣為首的是洛陽太守陳平及開封太守王坤!速速提頭來見!”張心寶喝道。

兩萬“鐵兵銅馬”立時開拔。

“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有如平地旱雷,震得莽軍心膽俱裂。前秦上将軍白起及王翦身先士卒,帶領兩萬鐵兵銅馬,狂濤巨浪般直往敵陣滾卷而去。

莽軍乃血肉之軀,那堪抵擋,迎者無不披靡。鐵兵銅馬所到之處,哀鴻遍野,倒斃當場者不可勝數,甚至血肉模糊,根本分不出是人是馬。

洛陽太守陳平驚見一位手挺大刀,殺氣騰騰的鐵甲将軍沖着自己而來,胯下銅馬正掀起鐵蹄,自己的坐騎如老鼠見貓,頓時挫足跪在銅馬之前。洛陽太守冷不防一個倒裁蔥摔下馬來,跌個狗吃屎。

“你……是妖……是怪……是什麽東西……”

驚魂未定,一柄大刀在眼前一晃,只覺脖頸一涼,雙目圓睜,盯住面前嘴角噙着殘忍笑容的鐵将軍,伸出左手抓住自己的頭發往上提,頓覺輕飄而起,望見眼底下無頭身軀,那不是自己嗎?……

“好快的刀!”洛陽太守陳平的首級輕吐最後四個字。

前秦上将軍白起因為沖勢太猛,把開封太守王坤連人帶馬撞個稀爛,只能抓舉王坤的半顆腦袋。紅白腦髓噴灑滿地,恐怖異常,伴随白起那傑傑怪笑,更是驚魂懾魄,無可言喻。

莽軍馀衆見二位主将均失,鐵人銅馬又兀自沖殺而來,早已失了魂,掉了魄,慌忙倒竄而逃。數萬兵馬就如退潮之浪,反卷而去。

原先待命撤離的義軍衆将士見此情景,紛紛回頭,在“鐵人銅馬”掩護下,奮勇争前,乘勝追擊莽軍,殺得興起。看得張心寶不禁心軟不忍,這才真實體驗到戰争的殘酷無情。

此役義軍當然大獲全勝,十萬莽軍幾乎全部覆沒,幸而脫逃保住性命者不及萬人。

嵩山腳下堆屍如山,血流成河,腥風撲鼻。“銅馬”鐵蹄踏在死屍身上如踩爛泥,“噗噗”作響,慘不忍睹。

夕陽西下時刻,滿天紅霞照映遍地血屍,汨汨流出的鮮血積有盈寸,映紅了伫立良久的張心寶、張翼龍、軍師墨攻、司馬成及苻正五人面孔。

司馬成慨嘆了一口氣,緩緩恭敬說道:

“盟主是“真命天子”,連“鐵人銅馬”都能驅使,獨挽狂瀾,免除義師被殲滅殆盡的危機,此役大獲全勝,歸功于盟主一人而已。經此一戰,全天下百姓必然響應,揭竿并起,盟主稱帝是早晚之事,司馬成與苻正誓報效于馬前,為皇上分憂解勞!”

苻正亦抱拳恭謹說道:

“是的!司馬兄說得有理,苻正誓死追随。盟主皇上媲美前朝漢武帝,漢武征讨匈奴雖稱所向披靡,也沒有如此神奇慘烈。回華山後,我等當即奉請盟主稱帝!號召天下萬民歸順,推翻“新莽”暴政!”

軍師墨攻更是興奮,說道:

“禀主公!既然主公媲美前朝“漢武帝”,我提議帝號就稱為“漢光武帝”!”

張心寶肅穆說道:“司馬兄!苻兄!小弟并無稱帝野心,只是與王莽有世仇而已,必殺他而後快。當皇帝多不自由,天天要見那些迂腐朝臣,豈不要憋死我了!”

司馬成、苻正與軍師墨攻三人聞言相視訝然,立時下馬伏跪于地,張翼龍見狀也慌忙下馬跟着跪地。

司馬成恭謹說道:

“盟主……不,皇上!那些“鐵人銅兵”都恭稱您是皇上,您又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如再生父母,全天下沒有人不知皇上在長安城除“漢奸”一事,再經此役,當世已無人夠資格與您争鋒稱帝。好不容易出了一位“真命天子”,義師及天下百姓沒有您的領導,又會成為一盤散沙,甚或互相殘殺,豈不親者痛,仇者快,王莽那個老賊可要笑掉大牙!”

“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義師将士興奮跪地叩拜,齊呼萬歲,喊聲震天,響徹四野,掩蓋了張心寶推辭的聲音。

張心寶忖道:“哪會發生這種趕鴨子上架的事,不幹皇帝都不行!直如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你們這些傻瓜,“漢光武帝”是中興漢室的劉秀,我是不能改變歷史的!我還要回二十世紀的故鄉呢!簡直是強人所難。但司馬成說得也有道理,如不集合天下義師,将被王莽個個擊破!先應付應付吧!以後再說!”

心念一轉,微笑說道:“諸位壯士請起!千萬不可行此大禮,此事容後再議!”

司馬成伏地不起,跪拜又道:

“盟主如不答應稱帝,我等跪死于此,決不起來!”

張心寶慌了手腳,見黑壓壓的一片,二萬馀衆齊跪恭請,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勉為其難,苦笑說道:

“各位壯士請起,等回華山抗暴基地再稱帝吧!”

“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司馬成率義軍起身,個個欣喜萬分。

古代民性忠誠不二,義士執着理念,能夠抛頭顱,灑熱血,君臣、父兄等五倫分明,物質雖然缺乏,精神領域卻是恢宏。為此張心寶深受感動,較之二十世紀末道德沉淪,又不禁慨嘆。

張心寶指示軍師墨攻,帶領司馬成及苻正等衆義師兵馬迅速離開嵩山,往華山進發。留下張翼龍,搭起帳棚稍作休息,并畫出一道飛符傳書冥界。

嵩山下的平原橫遍野,死屍數達十萬之衆。張心寶命鐵甲兵卒挖坑埋屍,以免引起瘟疫。又在帳棚周圍疊起石塊一百零八堆,形成結界保護,以防妖靈鬼魂侵入。

張心寶即在帳棚內施展“禪定中陰身”,靈識離開肉身,縱身立于張翼龍的原為“飛龍麒麟身”龍頭上,傲然凝視魔界出入口的西南方向。

片刻間眉心白痣顫抖示警。

張心寶正色說道:

“張翼龍!西南方魔界大批魔将妖兵集結,欲到此搶奪死亡士卒陰靈,增補兵力,務必阻止,不令妖魔得逞。冥界鬼神兵将正在東北方列陣,戰事随時爆發,我們得小心應付,打羸這一仗!”

張翼龍聞言立即變身,三丈長翼展開,龍頭長有三丈,麒麟身高三丈渾圓,龐然身軀雄立。

東北方陰風陣陣,一股人馬約三萬衆直奔而來,及至近前,見如此巨大飛龍,陰将鬼兵馬一時驚吓騷動。

冥界鬼神兵将頭領宋聖,看見張心寶,恭敬作揖敘轟道:

“禀冥界巡按張大人!第一殿秦廣王應您靈符傅書,派宋聖領鬼将陰兵馬衆三萬前來,恭候巡按張大人聖谕!”

張心寶道:“宋聖免禮!押解陰靈是你們的責任,但這批陰靈都是陽世的朝延兵馬,為魔界所窺伺,西南方向魔将妖兵正在集結,片刻間即會前來搶奪,你立即準備應戰吧!”

宋聖馬上調撥一萬陰将鬼兵馬,個個手執鎖魂棒,對着埋屍的冢溝,熟練地揮舞招魂。

霎時陰風大熾,飛沙走石,冢溝之內如潮湧出剛死亡的新鬼魂衆。

這些如嬰兒般剛脫離肉身的新鬼魂,茫茫然無所适從,遍地鬼哭,鎖魂棒一召喚,迅速聚集。

張心寶見狀,及時打開帳棚西面石壘結界,滿山遍野的陰魂鬼靈縷縷如煙,一萬衆……

二萬衆……三萬衆……四萬衆……約十萬衆聚集,被帳棚西面結界口奔出的一道熾熱紅光漩渦吸入。片刻間,這帳棚大小空間竟容納十萬衆陰魂鬼靈兵馬。

張心寶重合石壘結界,一百零八堆石塊形成的空間瞬間大放霞光,如網密集交叉,形成光罩守護這些新鬼靈。

宋聖見新魂已然安全,召回索魂的一萬陰将鬼兵馬歸隊,在帳棚前三丈排開陣式,等候魔将妖兵來襲。

腥風撲鼻,迎面拂來,一股如黑龍翻騰的魔将妖兵從西面方向直奔而來。

乍見兩翼廣長三丈的龐然大物飛龍悍停立空中,龍首連頸有三丈之長,如山大龍頭上傲然站立一位仙風道骨的俊俏青年,神采奕奕,氣派非凡,魔馬皆嘶叫掀蹄戛然止步。

魔将面貌醜陋無比,手挺長槍,指着飛龍頭上亭立的張心寶,見英姿勃發,已然心虛,仍大聲喊道:

“何方小子!膽敢阻我妖兵魔馬?我乃阿修羅天界北部聲欲界新朝王莽的部将王嘉大統領,奉命前來攝取新兵亡魂!快快讓開,否則叫你斃命當場!”

張心寶伸出右手兩指,從眉四心白痣捏出一根細小如針金光閃閃之物,放在左掌上,喊聲“變!”瞬間幻化成長一尺,有八瓣蓮花劍锷,劍柄尾端如金剛杵般的“伏魔蓮華金剛寶劍”,指着魔将王嘉道:

“妖孽亂世,罔顧天條。膽敢觸犯陰律,就以王莽為最。別以為沒有人可以收拾你們這些妖魔鬼怪!早晚要受阿鼻無間大地獄惡報的。今天碰上我張心寶,決無讓你們得逞之理,受死吧!”

魔将妖兵有五萬之衆,洋洋得意,不把只有三萬衆的冥界陰将鬼兵馬看在眼裏,排開陣式,就想以多吃少,見張心寶口出狂言,那聽得進去!

“飛龍!沖!”張心寶雙手握緊蓮花劍柄喊道。

飛龍扇勤雙翼,刮起滿天旋風,噗噗作響,卷起飛沙走石,吹得妖兵衆人仰馬翻,睜不開眼睛。

飛龍毫不猶豫,再度鼓翅,直撲五萬魔将妖兵陣內,雙翼如鋼,觸者非死即傷,兇猛無比。

張心寶運動神功,催起“伏魔蓮華金剛寶劍”,逼出十丈光芒,金龍翻騰,直奔魔将妖兵陣前,劈開一道金光熠熠,妖兵馬衆碰上金光劍氣即刻神形俱滅。

冥界陰将鬼兵見巡接大人如此神勇,士氣大受鼓舞,殺聲震天,怒濤澎湃沖向魔将妖兵馬,殺得妖兵魔馬衆措手不及,慌亂一團。

魔将王嘉驚惶失色,吓得勒馬往西北方向竄逃,忖道:

“今天怎麽這樣倒楣,原本稀松平常之事,竟然蹦出一個張心寶,神器如此厲害,尤其那頭龐然怪獸,橫掃妖兵馬,如入無人之境,魔馬妖兵竟如此不堪一擊,今日可是一敗塗地了,此刻不走更待何時!”

魔将王嘉放馬直奔半空,乍見前方出現一位神光熠熠的黑髯飄胸老者,伫立雲端,右手提握一支奏聖玉版,沖着自己怒目喝道:

“魔将休逃,我是冥界第一殿秦廣王手下第一鬼将宋聖,在此候你多時了,還不快快下馬自縛認罪!”

魔将王嘉頭皮發炸,為了保命,豁出去了!策馬硬沖宋聖,手中長槍橫掃而出,吼道:

“擋我者死!”

只見冥将宋聖瞬間移形換位,王嘉頓覺全身輕松,腰部一陣冰涼。奇怪的事發生了,自己的座騎魔馬竟然兀自奔出,馬背上跨騎半截人身,不禁驚呼:

“怎麽可能!魔馬回來!啊……痛死我了……”

“爆!”魔将王嘉上半身神形俱滅,化成血雨落。

仰望空中,如雲飄下污黑腥臭無比的血水,染黑地面,皆是妖兵神形俱滅幻化而來。

經過一個時辰的兇殘惡鬥,除了往西北方向魔界竄逃的幾千妖兵衆外,其馀皆神形俱滅,屍骨無存。

冥将宋聖清點鬼兵馬衆,折損三千,傷者三千。乃重整隊伍,二萬四千衆鬼卒兵馬分列二十隊,待張心寶推開結界石壘,放出亡魂鬼靈,集合成列,由鬼卒手持鎖魂棒看管。

“禀冥界巡按張大人!宋聖就此拜別,押解亡魂回冥界陰間報到。今日如果沒有巡按大人及飛龍助陣,恐怕損失慘重,宋聖再度拜謝!以後如有差遣,請飛符傳書,宋聖誓死不辭。”宋聖恭敬敘禮道。

張心寶抱拳回禮,宋聖于是率領鬼卒兵馬,押解十萬衆新亡魂,突起一陣陰風,席卷大隊人馬,遁入地面消失無蹤。

張翼龍及張心寶神識投入帳棚內,肉身蘇醒,騎上馬匹,急奔西北華山方向。

金烏西墜,嵩山又恢複空靈寂靜,倦島群歸,清風徐徐,似乎什麽也不曾發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