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獲新生(4)
可安東尼先生得知我這個消息之後,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讓我去上海。
“去吧,去吧,孩子,給我帶一點吃的回來。我這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去得了中國呢,這是一個多好的機會呀。”安東尼先生說,“至于修理汽車,得了吧,這裏的生意一直都不景氣。如果我每天能賣掉一輛二手汽車,我就得謝謝上帝了。如果你不在家,我還不用燒飯呢。去吧,去吧。”
就這樣安東尼先生比我還積極的幫我打包好了行李,然後還特地幫我查詢了中國當地的一些風俗情況。
面對他的唠唠叨叨,我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起來:“您可真像我的父親。”
“喔!”安東尼先生揚了揚眉,顯然對我的話感到了一陣好笑,“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倒還真樂意你成為我的女兒。反正現在來這裏的人都說你是我的女兒了,而我認為他們說得很對,是不是?阿爾莎娜。”
我笑着伸手環住了他的脖子,說:“是的,爸爸。”
就這樣,在我去往中國上海之前,我擁有了一個養父。這也是我數千年的時光當中第一位父親,哦,不是,應該是有印象的、有感情的、真正相處過的,第一位父親。盡管他和我從靈魂到身體到血液,完全沒有任何關系,可是他卻完完全全的給了我一種名為父愛的感情。在他的身上,我第一次感覺到真正被愛應該是怎樣的感覺,而不是那種冰冷的、被人利用的,愛。
等到了出發的那一天,他親自送我去的機場。同行的,還有一起去往中國上海作為交換生的兩位同學。一個叫做凱特,另一個叫做伊莎貝拉。
他們兩個都是跟我同一年級的孩子,我們在不同的班,平時也很根本沒有交流,最多只是看見過兩眼。所以在飛機上的時候,我們三人都相互做了自我介紹。盡管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知道了對方的名字。
坐在飛機上的時間非常無聊,我大部分都是用來看書或者和他們聊天的。
伊莎貝拉是一個特別話痨的姑娘,尤其是關于去往上海的這件事情讓她特別的興奮,所以在一路上她根本停不下來,不停的叽叽呱呱地對我講着上海她所知道的所有的事情。
相比較之下,凱特就顯得非常沉默。他總是配合着伊莎貝拉的話,時不時點點頭,比我更适合做一名聽衆,起碼有的時候我還會看書,直接忽略伊莎貝拉說的是什麽東西,而他則完全不會。
等飛機飛行了一半路程的時候,伊莎貝拉終于不像之前那樣精力旺盛了,她感覺到了疲倦開始休息,我的耳朵也終于開始變得清淨了。
可是這種清淨還沒有持續兩分鐘,一路上都沒怎麽開口的凱特忽然說:“布朗,你在看什麽?從上飛機開始你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這本書。”
我的視線終于從書上離開了,轉到了他的臉上。此時,機艙裏的光線非常的昏暗,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已經睡着了。很少有人像我這樣子,拿着一把手電筒在這裏看書。因此,我并沒有看清楚他的五官,只覺得他看着我的眼神充滿了探究。
“《微積分》,”我将書面舉起來,展示給他看,“這是AP裏面必學的課程,平時我沒有多少時間看,只有趁這會兒多看一會兒。”
Advertisement
凱特聽了我的話,忍不住笑了一下:“所以這就是你們班裏的人稱呼你為‘讀書蟲’的原因嗎?你想要早點大學畢業?”
我點了點頭:“畢竟大學不是免費的,是不是?”
“那麽你想去哪一所大學呢?”凱特問。
他的這個問題倒真的是問倒我了。一直以來我學這些只不過是為了能夠早點結束大學的課程,能夠早點畢業,可以省一點錢,倒還真的沒有想過自己要讀哪一所大學。
“到時候再說吧。”我無所謂地聳了聳肩,低下頭繼續看書。
凱特道也不再繼續打擾我了,他跟着伊莎貝拉一樣閉着眼睛睡覺了。
在下飛機之前,我休息了兩個小時,恢複精力。
上海這邊的學校早就有人來機場接我們了,所以一下飛機我們就坐上了學校的大巴車,去了當地的學校。
來這裏之前我們三個人都經過簡短的中文培訓,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語。又加上中國這個地方大多數人都對英文掌握得非常不錯,所以哪怕是在異國他鄉,對于我們來說并沒有多少不便。
我們住的是學校的寝室裏,我的室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剛一來寝室,就将這間四四方方的小屋子裏裏外外參觀了個遍,并且一直在我的耳邊大呼小叫着:“哦,這裏和我們那兒可真是不一樣,是不是?他們的床可真小呀。”
我收拾着自己的行李,一邊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選窗邊的那張床。”
伊莎貝拉看了那一張床一眼,對我說:“當然可以,那是你的。”
我笑了笑,抱着被子準備鋪床。
伊莎貝拉看得心滿意足了,見我也收拾的差不多,她這才開始動手收拾自己的行李。
交換生的生活會将近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每一天我都和中國的孩子們一起上學讀書,這使我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文化,也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更加的有意思了。因為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麽是在同一個星球上,而且還是同一個物種,但是卻擁有完全不一樣的文化。如果是在魔法大陸,只要是同一種類的物種,他們的文化都是一樣的。就像平原人類,哪怕是有不同的城邦,但是他們的心中所想的、所思的、所敬仰的、所學習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東西。可是在這裏就要區分非常多東西,比如這裏需要區分中國與外國,要區分中文與英文,甚至連吃的東西上面也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中國人喜歡吃米飯,而我在美國則經常是吃面包和肉餅,甚至人類的膚色、外形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