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瘋秀才
阿依娜走後,宮玉瑢這才去見天姑。天姑似乎在釀造些什麽,旁邊還放着紙筆,随時記錄。
“阿依娜過來找你,我把她打發走了”
天姑手上的動作停頓了一下,複又繼續。
宮玉瑢翻看了天姑記錄的東西,這次不是獻給宮玺的,是給江予瑤的。
“我一直在想,江若瑜到底是什麽身份,除了跟你之間的關系外,還有什麽。算了,早晚你都得說出來。太早知道,就沒意思了。”
天姑釀造的是酒,但并非完整的酒,而是僅僅開了個頭。依舊讓宮玉瑢幫忙送進了宮。
江予瑤收到後看了看,讓青碧把東西都給了年白微。這些東西她看了也白看,反正看不懂。不過,這東西倒是跟年白微去世,有着莫大的關系。但…如今,宮裏頭誰不知道,年白微是她看中的。
宮玉瑢送了東西,就走了,江予瑤并未留她,她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二表姐送進宮的書冊上。
二表姐夫,走南闖北,再加上他父親見多識廣,還真讓他們整理出許多東西來了。就拿這嘉縣來說,有位秀才,明明讀書時,此次模考都是第一,偏偏科考的時候,回回都落榜。都說窮秀才富舉人,為了讀書,這位秀才家裏頭當真是窮得叮當響,可他偏偏不信邪,還要考。當地人都叫他瘋秀才。江予瑤拿着筆,沾了點朱砂,在這人後面打了個勾,此人,可用。
還有許多的,但凡能跟她記憶中對上號的,如今都是窮困至極。有執念的人,很可怕,為達目的,他們什麽都能做得出來。但他們更懂規矩,有底線。這樣的人,她推出來,才會更加放心。
她是寵妃,可以張揚跋扈,但于家還是做個大善人比較好。
拿出一根空心的簪子,磨了墨,寫了張小紙條,塞進簪子裏。把青碧叫進來,連帶着書冊子一起鎖進了盒子裏,鎖上被她用朱筆點了一點。
“你讓人把盒子送給外祖,就說我等着下次的故事看呢”
于家收到盒子,發現鎖上的紅色并沒有損毀。于老爺子拿出鑰匙,開了鎖。先是看了書冊,凡是被打了勾的,都是需要他們去把人找到的,要讓那些人為淑妃所用。這是江予瑤為自己的孩子,準備的未長成一派。
簪子裏的紙條,寫的是,要于家開個學堂,招收貧苦人家的孩子。用的名義是為淑妃娘娘死去的那個孩子積福,學費可收可不收,收不可多收,不收則要他們以工抵債。
于老爺子想的更多,把紙條遞給幾個兒子看。
Advertisement
“瑤瑤這是在為将來的孩子打算了,秋季秀選,又是一批新人。她雖是後宮第一人,可難保陛下不會對別人也這樣。還是有了孩子穩妥些”于成全點點頭,覺得着法子很好。
于成武想的更多,“等瑤瑤的孩子長成,咱們學堂裏的孩子,大約都踏入官場了,即便不做官,也能做其他的,總歸是個助力。這事,可做,但…不能張揚的做。”
于成文:“老二來選地址,我去把書冊上的人,都找齊了,瑤瑤不會無緣無故選這些人的。好在也不多,就幾個。老三最重要的是科考,其他的有我們。”
于老爺子點點頭,事情就這麽安排下去了。
嘉縣,一個小村莊裏。
破敗的屋子,牆體倒了一半。屋內的書桌上,擺滿了書籍,許多都已經被翻爛了。單薄的衣衫上,好幾個補丁,但很是幹淨。落筆的字跡,每一個都像是排列好的,看起來格外的悅目,清晰,不帶一點兒髒污。
有人敲響了他的院門,喊了一聲:“丁秀才,有人找你”
屋內的丁秀才看着被毀壞的字,氣的重重的嘆了口氣,放下筆,這才起身去開門。
來找他的人,一看就不是他們這地方的,錦袍玉佩一個不少,且價格不菲。
“丁應宗,丁秀才可是?”
丁應宗拱手行禮,“在下正是丁應宗,不知…閣下…”
來人拱手回禮,“家住京都,乃是小小商人,于成文”
丁應宗:“原來是于公子,不知找丁某何事?”
于成文反客為主,向他提議道:“不如進屋聊?”
丁應宗這才讓開,請人進屋。
于成文跟着他一直走到屋內,心裏頭也明白了這人的日子,過得并不好。
丁應宗給他到了茶,于成文喝了一口,面不改色的放下。
“不知公子找丁某所為何事?”丁應宗再次問道。
“我在京都開了個學堂,正在到處找先生呢,不知丁秀才,可有意向?”
丁應宗搖搖頭,“丁某,還想繼續科考”
于成文端起茶又飲了一口,“丁秀才就沒想過換條路走麽?即便是要做官,也不一定要靠科考”
“這是丁某唯一的出路了,丁某并不會旁的,只會讀書”丁應宗嘆了口氣,“一年兩年不中,是丁某沒準備好,五年沒中,丁某自己都開始懷疑了”
他少時童生秀才皆是前三,為何中舉如此艱難。他想為百姓做些什麽,但…他就是考不中。村子裏的人,因他是讀書人,所以對他格外的優待些,外頭人嘲笑他,村子裏的人還會幫他罵回去,是他沒用。
“嘉縣縣令強搶民女,打死那女子的老爹。搜刮百姓救命口糧,不從者,加重賦稅。可地處偏遠,有冤無處訴。同洲,通判,知州,官官相護。一年兩年,丁某只當自己知識不精,如今都第八年了,丁某明白是為什麽了,但…就是不甘心”
于成文也沒想到,這裏頭還有這樣的事情,“你可以找知府,再不然上京告禦狀”
丁應宗搖搖頭,“丁某也怕死,那些衙役都帶着刀呢,丁某也想去找知府,也想上京。可…太遠了。丁某不能拿滿村人的命來賭”
“你可有字帖?不如,送我一份”
丁應宗沒拿舊帖,自己拿筆,寫了新的。
于成文在一旁看着,不由得念出聲:“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绂,便是生靈血染成。”
“你這字,寫得好。很好。”
走出門後,于成文看了看這破敗的房屋,瘋秀才三個字,讓他覺得很是嘲諷。
坐上馬車,吩咐外頭的人,“去查清楚嘉縣的事情,若為真,便去府城把此事告知監察處”
事情是真的,丁秀才沒撒謊。許是天高皇帝遠,那些人就以為沒人知道,誰也奈何不了他們。丁秀才的字帖也呈到了宮玺的面前。
早朝時,宮玺親自把那詩抄錄了,四個太監一人舉着一句。陳福開始念監察處調查的結果。
盛朝九十三年,這位嘉縣縣令上任。
在他任職的期間,搜刮民脂民膏居然算是小事。強搶民女十九人,打死老者十五人。更有一縣之地,賦稅加重這樣荒唐的事情。
“一個小小的七品官員,居然有這樣大的本事。而這樣的事情,卻沒有人傳上來。你們是真以為天下太平了是吧,那要武官何用,練兵何用?覺得百姓富足,安居樂業是吧,那要文官何用?你們的筆杆子何用?”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绂,便是生靈血染成。”
“這詩寫的沒錯,朕讓人去查了嘉縣縣令的績評,還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
陳福把嘉縣縣令的績評拿下去,百官一一傳閱。
那上頭的甲等二字,紅的像是血一樣,讓人不敢多看。
“幸好內閣因嘉縣并未有出色學子,把績評給壓了下來。不然真就是縣宰加朱绂,生靈血染成。湖州知府以下,包括知府,全部革職查辦,嘉縣縣令,罪無可恕,秋後問斬。至于何人接任湖州,由內閣商議”
宮玺甩袖走了,跪在地上的百官,這才起身。
一群人湊到那四個太監面前,看清楚了那詩句,嘆氣聲一聲接一聲。
作者有話要說:
唐代杜荀鶴的《再經胡城縣》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
今來縣宰加朱绂,便是生靈血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