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李承乾晚上得知楊宜歆的事情時,也是愣了半天。
太子殿下是做夢都沒想到原來楊宜歆看上了李震, 這兩人明明看着就沒什麽火花的感覺。
“這……萬泉看上了景陽啊。”李承乾的語氣十分微妙, 大概是不知道該為萬泉縣主高興還是要為李震嘆息。
自家人才是最了解自家人的, 萬泉縣主平時活潑可愛,但她很會闖禍, 從當初萬泉縣主口無遮攔将李蘊喜歡太子殿下的事情說出去就略見一斑。
李承乾靠在床上,看着一身素衣常服的蘇妧在屋裏走來走去的倩影。
蘇妧是去拿李承乾送給她的銀香囊,她剛才忘了叫藿香将香囊拿來挂在床邊, 如今李承乾都已經上床, 她也不想讓藿香她們進來。她将香囊拿來, 查看了一下裏面的香料夠不夠,然後将香囊挂了起來。
她也爬上床, 窩在李承乾的懷裏。
“我覺得萬泉和李震的事情, 還是有譜的。”
就是萬泉縣主有些心急了, 這猝不及防的, 就要李震去公主府求親有些困難啊。畢竟,雖然大唐民風開放, 但婚姻大事, 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都不能急的。更何況她是長公主的嫡女,又被封為縣主,哪能兒戲。
李承乾抱着蘇妧, 低聲笑了起來,“可我真是沒想到啊。”
“你在洛陽忙進忙出, 又怎麽能想到?怕且是李震,也是想不到的。”
因為根據蘇妧觀察所得,李震對楊宜歆與從前沒什麽兩樣。不過李震給蘇妧的感覺,并不如太子殿下這樣骨子中寫着叛逆,如果真是父母之命,李震應該不會有什麽意見。
蘇妧趴在李承乾的胸膛,跟李承乾說:“不如你去給李震一些提示?”
李承乾:“也未嘗不可。倘若真是萬泉喜歡,這倒是一樁好親事,就是不知道景陽心中是否會有其他想法。”
蘇妧:“太子殿下與李震雖是主仆,實則是摯友。這些年來,可曾見過李震對哪家的小娘子格外上心?”
“怎麽會?景陽這些年若不是在宮中,便是跟着父親李績在并州軍隊,別說對哪家的小娘子格外上心,我就沒見過他正眼看過哪個女子。”
Advertisement
即便是從前太子殿下喜歡去樂坊酒坊玩的時候,李震也是一本正經的模樣。長安世家子弟的俊逸風流在李震身上是沒有的,他身上全是父親教導的一絲不茍。
李承乾的手指在蘇妧的秀發間穿梭,語氣放松又慵懶,“我雖然覺得萬泉很會闖禍,景陽又有些不懂風情,但若是景陽不排斥這門親事,萬泉也會過得很好。我方才聽你說萬泉心悅景陽時,心中十分驚訝。如今驚訝過後想了想……”李承乾語氣略頓,然後笑了起來,“倒是覺得萬泉和景陽挺配的。”
兩人說着,便想起不日就要回長安的事情。
這次到洛陽,他們經歷了許多。從巡視災情,到水疾疫情,然後原匪設立商會,到如今藥商與官府聯合開辦醫學堂。
這些點點滴滴,都會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李承乾低頭,聞着蘇妧身上的那股幽香,笑着說道:“我從前一直覺得,大唐是父母給我的責任。因為我姓李,我的父親是當今天子,因此我一出生,便注定了天下是壓在我身上的負擔。”
這是李承乾第一次這樣跟蘇妧談論這種事情,蘇妧有些驚訝。
“可我自從到了洛陽,終于親眼所見民生多艱。這些平民百姓,或許會因為我的一句話而改變許多事情。我看到他們本來心神不定,但因為我與你在疫情嚴重之時留在了洛陽而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樣。瑤奴,他們信任朝廷信任大唐,也信任你和我。”
蘇妧聽着他的話,不由微笑,“嗯,因為殿下在危難之際,不曾抛下他們。人非草木,又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殿下到了洛陽,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他們好,他們自然會信任殿下。”
“但我一開始,并非真正發自內心願意那樣做。我只是覺得理應這樣而已。”就如同他在朝堂之上與群臣周旋,有時候實在是覺得那些老家夥們食古不化,他內心惱火,但身為皇太子,他不能真的板着臉與他們鬧翻,否則日後誰來做事?洛陽水疾疫情時,他也是覺得若是當真一走了之,百姓會寒了心。
父親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大唐的百姓便是水,他想要在這片水域上如履平地,自然就不能讓這片水翻起波瀾。
蘇妧:“或許我們都是這樣的。不怕殿下笑話,我那時每天去祠堂前,都暗自在心中将上天神魔求了個遍,希望他們留我一條小命與殿下白頭到老。”
李承乾低頭,看向她。
蘇妧雙眸含笑,與他對望着。
半晌,太子殿下抱着太子妃朗聲笑了起來。
兩人抱在一起,膩歪了好半天,蘇妧就迷迷糊糊地在李承乾的懷裏睡着了。
臨睡前,好像聽到李承乾問她什麽,可她意識已經全然迷糊,模糊地應了兩聲就墜入了夢鄉。
她做了一個夢,夢中李承乾與她一起騎在一條青龍上。青龍在雲海翻騰,李承乾摟着她的腰身,透過雲海看大地蒼茫。
就在她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的時候,忽然太子殿下湊到她的耳旁,跟她說——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此生別無他求,只希望君臨天下之時,是瑤奴與我一起守護大唐的萬裏江山。
如今想起那個夢,蘇妧還有些迷糊。
她自己能入夢,但是左右不了自己的夢境,也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夢。
太子殿下在夢中所說的話,像是一粒石子,在她的心中泛起了漣漪。
此時她和李承乾都已經離開了洛陽,回到長安。
到了長安,兩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了立政殿向聖人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請安。
如今長孫皇後的肚子已經很明顯,到底是已經年過三十,她又生了好幾個孩子,如今這一胎她好像格外吃力、格外辛苦。
李世民見長孫皇後如此辛苦,自然是心疼,不僅讓服侍的人小心翼翼,他自己對長孫皇後也是恨不得捧在手心上的感覺。
長孫皇後已經多年不曾有過這種被人捧在手掌心的感覺,心中覺得甜蜜之餘,又是有些莞爾。但她到底是在深宮多年的人,知道許多事情都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并不真切。
大概是心中許多念頭是真的想開了,太子殿下自從立了太子妃後,也日漸穩重,聖人李世民在後宮之事上雖然有些荒唐,但早些日子長孫皇後問他是否想充盈後宮的時候,李世民略微思量,便搖頭拒絕了。
“如今後宮皇子公主甚多,我也不算是子嗣單薄。李家有這麽多子孫,還愁不能将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嗎?再說,如今高明已經立了太子妃,你腹中尚有孩子待産,充盈後宮一事,暫且不做考慮。”
聖人說着,還不忘回頭望着他的皇後,忽然肉麻說道:“再多的妃子,也不能像皇後這般懂我,來了也是煩惱。”
皇後殿下一愣,話雖然是聽了,當不當得真,她心裏還是有分寸的。但李世民不想納妃,對她來說也是好事,否則天天想着平衡後宮,也是夠她操勞的。
這一切蘇妧和李承乾看在眼裏,都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氣。
李承乾松了一口氣是覺得父親并未因為楊氏的事情而對母親有所芥蒂,蘇妧松了一口氣是覺得長孫皇後心中思慮的事情似乎不像從前那樣多。雖然依舊思慮,但是夜間的睡眠已經好了許多。
說起這事情,長孫皇後還帶着幾分責怪地看了蘇妧一眼,說道:“若不是你與高明在洛陽遇上水疾,我心中的思慮會更少。”
蘇妧自知此事她和李承乾兩人是有些理虧,便沒有說話。
長孫皇後先是責怪了蘇妧和李承乾兩句,但想起如今不管是在朝堂還是在民間,李承乾的聲望都比從前更好,也就沒說什麽。皇太子是她此生最大的驕傲,只要李承乾好好的,身為母親,她心中也沒什麽好遺憾的。
正在想着,腹中的孩子似乎能感應到母親心中所想,動了動。
長孫皇後哎喲了一聲。
蘇妧連忙扶着長孫皇後,“母親,怎麽了?”
長孫皇後:“沒事,就是腹中孩兒淘氣,踢了我兩下。”
蘇妧彎唇淺笑,“我聽東方太醫說,母親和腹中的小弟弟都很健康,真好。”
長孫皇後沒脾氣地看了她兩眼,然後嘆息着說道:“太上皇前些日子得了風寒一直不見好,東方樾也去為他診脈,為他開了藥方,但仍舊不見起色。你得閑了,便和高明去給他請安吧。”
蘇妧一一應了下來。
但蘇妧還想到一件事情,她從洛陽回來好幾天了,還沒見過自己的父母呢。她在宮中多有不便,孫氏倒是可以和阿弟到東宮去見她,但如今蘇瑰才幾個月,坐還坐不穩呢,要是孫氏帶着蘇瑰進宮,那可就太折騰了。
于是,蘇妧跟長孫皇後請求,希望可以出宮看看母親。
長孫皇後聞言,很爽快地答應了。只是在蘇妧離開立正殿的時候,她忽然将蘇妧喊住了。
蘇妧回頭。
只見皇後殿下站在前方,笑着與她說道:“宮外的世界是好,但你是太子妃。既然回來了,便得心平如鏡。”
皇後殿下并無惡意,她只是希望蘇妧明白,宮外雖然自由,但那并不是屬于她的世界。她在洛陽幫了李承乾,皇後殿下十分欣慰,當初選蘇妧當太子妃是對的。
大概是母子同心,長孫皇後心中竟然也隐隐有與太子殿下一樣的擔憂。他們都擔心蘇妧一旦出宮嘗過那種自由自在的滋味後,便更覺得這座皇城,不過是個華麗的牢籠罷了。
蘇妧望着皇後殿下,片刻之後,清麗的臉上浮現出一個笑容,“母親放心,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求能像母親這般令天下群臣稱贊,但一定會盡力站在太子殿下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