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駱時行懷疑程敬微在忽悠他,十位數的加減乘除哎,小學的內容好吧?

程敬微看他一臉狐疑便解釋說道:“我說真的,便是長安,能算出十三乘十五的人也沒有多少。”

駱時行一滞:“不可能吧?怎麽會呢?長安可是帝京,幾乎全國最頂尖的人才都彙集在那裏,怎麽可能連這麽簡單的數學題會的人都少?”

程敬微點了點地上的數字說道:“那只是你覺得簡單而已,更何況這東西算旁門左道,研究這個的除非有大才能,否則很難做官。”

駱時行一想好像也是,古代的時候對理科好像是不那麽重視,但那也不應該啊。

國家需要用到這些東西,不說工部了,就說戶部,每年的人口、稅收、開支,不都需要嗎?

程敬微聽了他的疑惑便說道:“不需要那麽多人,也不需要多麽精深,這個誰都可以,而且沒有升遷的可能。”

駱時行低頭想了想,忽然擡頭說道:“可我記得國子監有教這個,還有科舉也有算學這一門啊。”

他一臉的你別驢我的表情,唐朝的時候還挺兼容并包的,各種科目都有,國子監更是設置了六門課程,俗稱六學。

還不是君子六藝那幾個,而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算學在這個朝代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反而是從宋朝到明朝一步一步偏科逐漸明顯。

除了國子監,還有崇文館和弘文館,這兩種都是國子學下屬教學機構,科目也跟國子監設置的一樣。

程敬微說道:“都是一些平庸的寒門子弟想要出頭才會學這個。”

簡單來說入門困難上限低,有點才華本事的寒門子弟都不會選擇這些,實在不行身體素質不錯的還不如去選拔武職。

大唐武德充沛,文臣武将的界限并不是很明顯,武将厲害的話照樣能做宰相。

這就導致算學這一門大部分人都不太精通,日常能順利算出個位數加減法的都算不錯了。

至于駱時行,程敬微便當他天資聰穎才如此,畢竟人家文采也很好,改得了檄文寫的了詩。

這樣的人總不能說他平庸,結果人家算學也很好,那就是全面發展。

這年頭就是這樣,如果你主流認可的文化課成績拔尖,那麽會一些其他東西人家就說你是天資聰穎,學識廣博。

但如果你主科不行,偏科的很明顯,那可能評價就不是很好聽,也不太被人瞧得起。

駱時行終于搞明白了,然後他又把話題給拽了回來:“那你問我會不會術數做什麽?”

程敬微說道:“教他們識數啊,總比教他們寫字要容易。”

漢字的讀音跟當地方言不同,對于小孩子而言就是雙語教學,有系統的教學再加上小孩子聰明的話,可能會有效果,萬一孩子不太聰明,那可能語言體系就直接混亂了。

但是識數不一樣,這東西通用的。

駱時行歪頭:“識數?會不會讓阿勒真以為我不認真教?”

程敬微嗤笑:“你放心,無論你教什麽都比他找個當地人來教都強很多。”

這可是一個頂頭老大都可能是文盲的地方,阿勒真稍微好一點,他有上進心,算半文盲,怎麽可能會覺得駱時行教的不好?

駱時行深深覺得他應該了解一下現在的教學水平到底是什麽情況。

不過這件事情他也不需要太着急,原本他以為第二天就要開始教學,實際上還有很多事情都在等着他。

因為第二天給他們蓋房子的人先來了,一水肌肉結實的壯年男子,當然高大是不太可能的。

據說因為緯度的關系,南邊的人整體身高會矮一些,而緯度高的地方身高也會高。

這些人都是當地蓋房子的好手,但他們還沒蓋過二層樓三,甚至對于駱時行的規劃圖都有點看不明白,所以需要駱時行跟他們解釋。

駱時行覺得這也是在挑戰他的知識儲備,他就沒想過有一天還要研究怎麽蓋房子!

他以為自己畫個設計圖就有專業人員去搞定了,沒想到這個回旋镖紮在了自己身上。

駱時行也只能無奈的開始絞盡腦汁研究要怎麽才能蓋起這麽一棟房子。

之前他跟程敬微雖然在挖坑打樁基,但也只是做一個定位,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考慮。

首先是周邊排水,這邊地下水充足,需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以及他們這邊雖然看上去是平地,但實際上在山腳下還是有一定的高低起伏,需要搞明白平地周圍的等高線,再調整地基,擡高地基的一部分結構,這樣能夠讓整棟房子更加安全一些。

之前沒有想這些是因為他們要蓋的是個平層,不需要糾結那麽多,但是多層,哪怕是二層就要小心這方面的事情。

而等高線這個概念,在場所有人都不知道。

問題在于這個東西解釋起來還很複雜,并不是簡單的平面能夠解釋的,再加上他還不太懂當地方言,全靠程敬微翻譯的話,他說出來的名詞程敬微也不知道要用當地的話怎麽說——因為方言壓根沒有那些詞啊。

甚至如今的漢語裏也沒有這些詞,程敬微都是第一次聽到,他都不明白那些詞的含義怎麽翻譯?

駱時行跟程敬微解釋了半天之後收獲了對方難得的茫然眼神。

他掐了掐自己人中說道:“這個問題以後再說,讓我來搞定,你們按照我說的做好了。”

這樣他就不能将蓋房子的事情全交給程敬微去搞定,還是要他來。

畢竟除了一個等高線還有其他的東西更複雜,他自己來的話說不定還能給自己節省幾年壽命。

要不然在蓋房子之前他還要先掃盲,看着那些迷茫的眼神都不夠他生氣的!

既然都讓他親自操刀了,那麽教育學生的事情自然也要放一放。

不過好處就是現在他人手足夠,之前不敢想的一些操作也能用上了。

比如說架空結構建造。

所謂架空結構建造就是結構梁從地面出來,然後在立柱之上做梁,這種就是架空別墅,視野更好一些。

哪怕這個時代就算高一點視線也不好,畢竟沒有玻璃,但是駱時行可以搞一個大露臺啊。

程敬微看着駱時行在泥板上繪制架空結構的大致示意圖有些奇怪問道:“這是跟竹樓差不多?”

反正很像是他看到的吊腳樓,畢竟都是房子的地板不跟地面接觸。

駱時行點點頭:“差不多吧,不過竹樓是整個地板不接觸地面,這個還是有一部分接觸地面的,而且這個更結實一些,而且高度更高,這樣只要做好內防潮和地面防潮就能減輕雨季帶來的影響。”

完全解除影響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盡量做到。

程敬微認真看着笑道:“這也算是依勢而建。”

雖然說是房子在半空,但并不是整體都在半空的,而是根據地面傾斜角度一部分接觸地面,然後立柱的高度随着地面水平高度的下降逐漸增長。

也就是說房子的地板跟地面幾乎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樣子。

這樣地面不受降雨和地表排水的威脅就會好很多。

但這樣的結構對于承重的計算要求很高,駱時行需要親自去測量才行,因為他會的計算方法用的都是後世的單位,換算成時下單位會出小數點後面除不盡的情況,太麻煩了。

程敬微見他搞了一根竹板和一根繩索就開始測量,就決定先去忙自己的。

這中間也沒他的事情,他幹脆帶着人開始去挖土曬幹,然後将之前曬幹的那些土和泥做成泥磚。

駱時行想辦法在竹板上标了刻度,其中單位米是最好确定的,因為一米就是三尺,在确定一米的長度之後,他再将其中分成十等分,就有了分米再分成十等分就有了厘米。

哪怕手工制作的竹尺精确度不夠,不過在建造的過程中毫米級別的微小差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在搞出竹尺之後,駱時行就開始拿着削好的竹竿在地表上做标記。

房子的長寬都要标出來,因為地表傾斜是南北方向的傾斜,所以能夠用來做立柱的空間很大。

駱時行本來還要發愁怎麽計算稱重,等規劃好了一看發現其實也不需要太仔細的計算,因為負責承重的立柱不少,高度也算不上高,感覺做完之後稱呼立柱都有點過,叫莊墩差不多。

在确定這一點之後,駱時行放心不少,真要讓他計算承重怕是要死很多腦細胞。

尤其是要計算出泥磚的重量還有大致內部裝修的情況,尤其是多層樓結構更複雜,複雜到駱時行都覺得不太好計算,因為就算他現在做好了內部裝修的設計,到時候也不一定能完成。

不過想到泥磚,駱時行就忍不住跑到程敬微那邊看了看。

為了能夠有更大的場地方便和泥以及盡量不影響駱時行做規劃。

程敬微直接帶着人一路到了溪邊,在那裏直接砍了一片竹子清理出了空地準備在這裏工作。

駱時行過去的時候一群人正在光着腳踩泥,那樣子感覺不像是來做工的,反而像是一群人在歡快的玩泥巴。

程敬微看到駱時行過來便問道:“都算好了?”

駱時行說道:“嗯,還要一些數據才可以,其他可以等一等再說,現在最主要的是知道泥磚的情況,要等第一批泥磚出來之後确定之後泥磚的規格,然後預估重量再算承重。”

駱時行叭叭地說了一堆,程敬微聽得頭都暈了,他再一次确定小猞猁的數學可能不僅僅是不錯,甚至算得上是頂尖了。

要知道他年紀還小,學到的東西也有限,駱賓王也不可能天天教兒子術數,說不定這些還是小猞猁看書自學來的。

想到這裏連程敬微都忍不住多看駱時行兩眼,這得是什麽樣的天縱奇才啊,讓他去過普通人的日子都感覺在浪費對方的資質。

若是讓駱時行知道程敬微的想法肯定會很心累地表示:這屬于物理範疇,跟數學的關系有但也不多。

駱時行不知道他在想什麽繼續問道:“打算還燒制之前那種泥磚嗎?大小會不會有變化?”

程敬微回過神來有些遲疑說道:“其實我……不太想用泥磚,泥磚不夠好,能夠支撐的時間也不長,與其以後一次次修葺,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燒制青磚。”

以前他覺得泥磚好是因為他跟駱時行的勞動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泥磚是最優選擇。

現在他們有人來幫忙了幹嘛還要委屈自己?

而且自從駱時行當上祭司之後,程敬微已經改變了主意,以駱時行的身份為基礎,一點一點從嶺南發展也不是不行。

這樣他就很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了,起碼住的地方要安全結實一些。

駱時行歪了歪頭:“燒磚的話來得及嗎?”

程敬微解釋說道:“自然是來得及的,燒磚最麻煩的就是曬土,那個也只是耗費時間而已,之前我們已經曬了不少,一邊燒制一邊曬土應該也能跟上使用。”

他們之前挖地窖出來的土并沒有用多少,經過自然晾曬已經正适合了。

駱時行幹脆的一拍巴掌:“那好,我們就燒磚。”

能用正經的磚誰想用泥磚啊,冰窖裏就不說了,蓋成房子只怕每次下雨駱時行都要擔心泥磚夠不夠結實。

程敬微嘆了口氣:“只怕不行,這裏沒人知道怎麽燒磚。”

燒磚的方法幾乎是如今的大唐所獨有的,當地人當然不可能知道,程敬微自然也不知道,他落魄的時候用不到磚,能用磚的時候哪裏還需要他親自去管這些事情?

駱時行聽了之後理所當然說道:“沒關系,這個我會啊。”

程敬微:???你怎麽什麽都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