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青絲镯

鎮國公雖然回了京城,但萬瑾瀾的大兄萬慕行還有二叔還在西南,還有她的庶兄萬松青,以及其它兩房和隔壁萬家的子侄們。

嫡支和旁支加起來,姓萬的人是不少的,在西南軍中萬家的部衆,那就更多了。

顯然,鎮國公雖然回京任職,但對于家中小輩,他還是想讓其在軍中好好歷練歷練。

壽辰上出了唐秀寧那檔子事,好在萬瑾瀾和萬瑾玉反應及時,并未鬧出大的波瀾。

但老夫人還是知曉了。

以往鎮國公府有宴時,沈卿都會派婆子将各個能通往後院的門看住,并且待客的大廳院中,蓮池旁也會守着四個身強力壯會泅水的婆子,就怕有姑娘不慎落入水中鬧出別的。

高門大院之中,因落水被纨绔子弟救起名聲毀了的有不少,還有專門用這招算計婚事的,算計婚事的,主動方男女都有呢。

老夫人對這些道道門清,卻沒想兩個兒媳這次會掉鏈子。

唐秀寧那裏都要嫁人了,老夫人也不想節外生枝,省的攀扯上她的孫子,便沒往外發作。

于是,管家權又回到了沈卿手中。

沈卿不是愛攬權的人,但有些事情不是她想推就能推掉的。

鎮國公身為長房嫡子,她為一品國公夫人,若是撐不起來,不但她會被看低,她的兒女更會被看低。

是以,盡管不愛管事,管家權到了她手上,她還是會盡心盡力好好做。

進了八月裏,早晚的天氣便涼了下來,雖然午時依舊炎熱,但比起六七月份,也算舒坦不少。

八月初九那日,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來。

萬瑾瀾撐着油紙傘立在貢院外頭,看着搜撿官查驗着萬知景的身上。

Advertisement

待完畢後,萬知景回頭,在人頭攢動的貢院外頭一眼看到了馬車下的妹妹,他揮揮手,讓她趕緊與母親回去。

萬瑾瀾撐着傘上了馬車。

沈卿也收回了看向竹簾窗外的目光,“去金華樓。”

金華樓是沈卿的嫁妝,賣金銀首飾的,在京中不少金樓中,金華樓也是數的上號的。

萬瑾瀾笑眯眯的,不提她快及笈了,便是尋常時,沈卿也時常會給她打些首飾,只要是女子,哪有嫌棄自己首飾多的。

沈卿身為金華樓的東家,在金華樓自然是有單獨的雅室。不過母女二人進去時,正巧碰上了蕭明環。

端王生母為容色豔麗的舞姬,他的相貌自然不差,此時他穿了身月色繡着銀紋的錦袍,半掌寬的腰帶系在腰間,更顯身形修長。

端王在京中素有端方君子的美名,萬瑾瀾總覺得,他的穿着和行走間總有一股似曾相識感。

她腦中莫名閃現出那日齊王蕭沣一身青玉色衣衫、立在船頭在霧氣中若隐若現的身影。

比起皮囊和氣度,端王輸了。

她心中默默的想着,就見蕭明環迎了上來。

“舅母和表妹不必多禮。”

蕭明環含笑開口:“安陽妹妹在宮中苦悶,我便想着給她買些首飾哄她開心。”

安陽公主是萬貴妃唯一的女兒,蕭明環能感覺到貴妃待他和待安陽明顯的不同,哄安陽開心,是他做慣的了。

近些日子,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貴妃待他,有些冷淡了。

每日下朝後去永福宮請安,近幾日他都未曾被允許進去過。

他的心中隐隐有些慌,總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

他讨厭這種患得患失無法掌控的感覺。

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他與鎮國公府的聯系不夠緊密。

他如今雖是貴妃的兒子,與貴妃的母子之情卻不深。

若能娶鎮國公府長房的嫡女為正妃,他所擔憂的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自萬瑾瀾歸京以來,他日日着人盯着公府,但凡她出門,他都會很快得到消息。

沒有機會,他便自己創造。

如今他在刑部任職,也不是多重要的職位,最近在追查京中失蹤人口的案子,是以時間上還算自由。

自壽宴過後,萬瑾瀾也就出了一回門。

她都沒想到,這麽巧就遇到了蕭明環。

看着他眼中的灼熱,她想,或許不止是巧?

三人簡單寒暄幾句,有先前那事,沈卿對蕭明環,一直都是警惕的。

“既是送予安陽公主,端王看中什麽盡管拿去,不必客氣。”

看着沈卿和萬瑾瀾上樓的背影,蕭明環握緊了拳頭。

他眼中有勢在必得。

萬瑾瀾真的是她正妃頂好的人選,出身鎮國公府不說,母親沈氏還巨有錢。

他出宮建府不過一年,各處都需要用銀子,他和順王安王不同,兩位皇子各有陳家王家支撐,且他們自己也有些産業,手上都不缺銀子。

只有他,名義上雖是貴妃之子,鎮國公府對他也有銀錢支撐,但真的不多。他既要養幕僚,打點上下,私下裏還要置辦産業,銀子根本不夠花。

若是能将萬瑾瀾這個金娃娃娶回府,可謂是一舉多得。

“夫人,青絲镯已經用草藥煮洗過了,可以直接佩戴了。”

沈卿将剛制作好不久的青絲镯遞給萬瑾瀾,“看看可喜歡?”

青絲镯是用細細的粗細均勻的銀絲擰在一起制作而成的,被草藥煮洗過後,色澤光滑閃着銀光,如雪如月,歷久彌新。

每個及笈的姑娘,都會收到一只青絲镯。

擰在一起的銀絲代表着少女的發絲,女子定親後,可将青絲镯送予未來夫君,算是定情信物。

萬瑾瀾将頗有些重量的镯子戴在手腕上,粗細正好,“不錯。”

說罷她将镯子取了下來,看起了其它首飾。

八月十五是宮中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及家眷,萬瑾瀾沒去,因為安陽昨日就傳了話過來,今日她要出宮,和她夜游京城。

自鎮國公放了兵權回京後,建安帝對萬貴妃的寵愛又上了一個臺階,連安陽公主在中秋日出宮的要求都答應了。

比起宮中的夜宴,萬瑾瀾和安陽公主一致覺得還是京城中熱鬧。

萬知景還在貢院裏沒出來,今個兒晚上出門,便是萬瑾玉和她的胞弟再加上萬瑾瀾和安陽公主一起,另外還跟着丫頭和護衛,不多帶些人,府上的長輩也不會放心。

而一位從揚州來的年輕男子,正耐心的蹲在巷子口吃着幹餅,滿腦想着該怎麽把手中的信交到鎮國公府長房嫡女萬瑾瀾的手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