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042 湘劇 書名叫做《百年湘劇》

話說前往長沙的航班上, 王導演給節目組的每個人都發了一本書,說這是研究湘劇的權威書籍。書名叫做《百年湘劇》。

書到手以後,林橋原本不太想看, 她天津家裏的書架上排滿戲曲書籍, 她從小到大泡在梨園裏,什麽書沒看過?但大多數關于戲曲的書都是人雲亦雲,根本沒有新鮮的觀點。給票友看個外行的熱鬧還差不多。

所以拿到書以後, 她掀開來粗粗看了看幾行字,結果一下子陷了進去。

真別說, 這本書真是個大寶藏。

文辭優美,考據詳實,吊打了市面上所有的戲曲票友書籍。

作者從湘劇的劇目出發,研究出湘劇每個腔調的來源和發展。還詳細考證了很多失傳劇目的故事,旁征博引,引經據典, 将湘劇近百年的發展和傳承寫的頭頭是道。

可惜篇幅太短, 好酒要品, 好書是品也品不夠的, 只願作者能長命百歲。

林橋看到結尾的時候, 不禁感慨道:“寫的真好, 這要出一個系列的書該有多好。好多地方戲的傳承都沒人記載,就缺乏專業的作家去考究。”

她不禁用了“作家”這個稱謂, 因為這本書的各方面, 都算得上是一本“湘劇著作”。

王導演聽了這話, 立即道:“這本來就是一個系列的書籍,全名叫做《中國地方戲百年探索》。這本《百年湘劇》只是其中一本。還有關于越劇、粵劇、京劇、潮劇、昆曲的書籍。聽說明年要出山東梆子的合集。”

林橋點了點頭,王導這次錄節目算是用心了。不像上次, 全體劇組人員呆呆坐在上海劇場裏,舞臺上在表演各路新編劇,大家都面面相觑。連專業的制片人都一把抓瞎,不知道臺上唱的是哪個戲種。

她好心提議道:“下次要去拍攝其他戲種的話,也用這個系列的書籍當參考吧。”

“那當然。”

王導演是吸取教訓了,還是看行家的書有用。

“師哥,你做什麽呢?”林橋發現身邊有兩個人在開小差,爸爸和男友是也。

全組的人都在認真看這本書,只有他們兩個在幹別的事,要不要這麽不給導演面子?

Advertisement

“叔叔讓我看小學一年級的課本!”

林國棟小朋友滿臉都是怒容,偏偏陸熙年坐在自己旁邊!這位陸大爺比他還像個大爺,別人出差裝的是旅游書,他倒好,給自己裝了幾本小學課本!

陸熙年嚴肅道:“晨晨,聽話,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先看看課本預習一下功課。”

他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是被外公和母親嚴格教導長起來的,從一年級到大學畢業都是全班第一的學霸。當然明白“學習要從娃娃抓起”的道理。

這幾天,他跟林家母子一起吃飯,發現林橋基本不管孩子的學習。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他擔心孩子明年會跟不上小學的進度,所以主動擔任起林家輔導員的身份。

林橋囧,出差之前她打了個招呼,讓爸爸別崩壞娃娃人設,所以爸爸沒透露出學習水平來。倒是師哥這架勢,是趕着做她爸爸的爸爸嗎?

只是可憐了爸爸,60歲的大爺,平白無故多了一個趕着做他爸爸的陸叔叔,請問林國棟小朋友此時是什麽感受?

感受①:

“我真的不用看這些書,我不用學習的!”

“晨晨,聽叔叔的話,要不然叔叔不給你做飯吃。”

“不做就不做,你別以為你做天津菜好吃就了不起,我讓我女……我讓我媽做!”

感受②:當林國棟小朋友背完了乘法口訣表。

“叔叔,你到底有完沒完?就這些一年級的加減法,我閉着眼睛都能做!”

“數學應該沒問題,下面看語文書。首先是這首詩,跟叔叔一起讀:一去二三裏……”

“我不背,叔叔你去騷擾我媽媽好不好?!”

林橋再囧,連忙當救火隊員:“師兄,你別纏着孩子了,我們來讨論一下這本《湘劇》吧!這書把湘劇的發展史寫的可全了!”

“這本書寫的不全,只着重介紹了長沙湘劇,沒有把湘潭一帶的劇目收錄在案。”

陸熙年随口評價道。近代湘劇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派別:長沙一派和湘潭一派。一個着重在官方舞臺上表演湘劇,一個着重在民間搭戲臺子表演。這本書主要闡述都是前者長沙湘劇。

而後者的話,因為多是民間戲班子的劇目,當戲班子解散以後,很多湘潭劇便失傳。

“師兄你看過這本書啊?”林橋非常欽佩道:“作者已經寫的很用心了。他是把自己知道的劇目都寫了,不能考證的湘潭劇目都沒詳細介紹。言必有物,知無不言,這樣的學術态度非常好。”

頓了頓,她覺得他太過嚴格了點:“你也別老是雞蛋裏挑骨頭,說人家寫的哪裏不好。有本事你寫一本呀!”

“……”

話音剛落,飛機裏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安靜。

導演和制片人都放下了手頭的書,肩膀一顫一顫的,好像在憋笑。

只有林橋不明所以,還在大放厥詞:“我說的有錯嗎?本來人無完人,書無完書,這本書已經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介紹湘劇的書了!要我說,王導演你就應該在節目的片尾部分配一行字幕,本期節目參考書籍:《百年湘劇》。作者……作者是誰來着?”

陸熙年:“……是我。”

林橋:“……”草(指一種植物)

她剛好翻到最後一頁,赫然發現師兄的名字和出版日期。

這是陸熙年上大學時出版的書,之後每一年,他都在這個百年系列上再寫一本講戲曲的書,如今已經累計出版9本。

要不然……大家以為“陸老師”這個稱呼,是說他的微博粉絲多嗎?不,人家的學術水平也吊打了整個娛樂圈啊!

林橋:“……”

她是誰?

她在哪?

她為什麽不能先看看書的作者?!

橋言橋語:只要我不覺得尴尬,那麽尴尬的就是別人!

***

第二期節目的錄制地點是湖南醴陵,這也是陸熙年特意挑選的一座城市,來講述失散百年的湘劇。

下了飛機,節目組再轉乘火車去了株洲,醴陵就位于株洲市內。

去醴陵的路上,林橋都不好意思跟陸熙年講話。她在飛機上丢了那麽大一個臉,現在正在鬧羞澀。自己大概是能當沙雕文女主角的,而她男票是個文藝範的陸老師。

沙雕對上文藝,好歹把文風拉向了正劇。

陸熙年也知趣,不跟她談湘劇的問題,便趁着這會功夫,講述了一個戲劇班子的故事。

“湘劇在民國盛極一時,當時北京人看京劇,湖南人看的就是湘劇。”

“當時長沙、善化、湘陰,湘南……等17個縣市都有湘劇班子,當地人稱作大戲班子。”

“湘喜苑是民國時期醴陵地區最大的一個湘劇班子,共有50多個演員。班主叫歐陽喜。他的戲班子傳承的是湘潭湘劇這一脈的表演,手上共有100多個演出劇本,還有200多卷壓箱底的湘劇臺詞。可以說:湘潭湘劇這一脈上,沒有湘喜苑不會演出的劇目。”

“那後來呢?怎麽你剛才在飛機上說,現在只有長沙湘劇,沒有湘潭湘劇了?”林橋聽着聽着,就陷入了他的故事當中。

師兄說的這個“湘喜苑”戲班子,她聽都沒聽過,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因為湘喜苑後來被毀了。”

陸熙年淡淡道:“我小時候跟母親來過醴陵一次,那時候,還有一位湘喜苑的遺孤老人在。1938那一年,她在湘喜苑裏扮演花旦一職,跟着歐陽喜一起唱戲。她也親眼見證了湘喜苑戲樓一夜之間燃燒殆盡。”

1938年!

林橋吃了一驚,她立即想到了什麽。

卻聽林國棟幽幽道:“1938年……是不是湖南淪陷那一年?我記得那一年,好多湘劇班子都被日本鬼子給砸了。還有長沙被人放的那把文夕大火,焚毀了城內九成的建築。好多長沙當地的大戲班子就此消失。”

陸熙年吃了一驚,沒想到晨晨小朋友這麽博學,六歲的孩子居然連“長沙淪陷”和“文夕大火”都知道。

林橋連忙解釋道:“我們前段時間剛好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長沙淪陷的故事,小孩子就愛看這種歷史片。”

陸熙年點了點頭,對她的教育表示認可,繼續道:“其實從1938年一直到1944年,長沙一共淪陷了三次,株洲和湘潭一帶也接連淪陷了好多次。日軍占領期間,正是歐陽喜出名的時候。歐陽班主跟梅蘭芳一樣,都是扮女角唱花旦的男旦,扮相非常的美觀。”

林橋點了點頭,自從梅蘭芳走紅以後,許多民國的戲班就以“男旦”作為賣座的臺柱。(男旦:戲曲裏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屬于旦角範疇。)

于是問道:“我怎麽沒聽說過歐陽喜呢?中國戲曲發展史上也沒有這個人。”

“因為……”

說到這裏的時候,陸熙年看到窗外閃過一塊墓碑,“湘喜苑”戲班的舊址到了。

下了車,陸熙年帶領劇組人員進了墓園。

林橋這才看到:眼前的是一塊平地,豎着好多塊大理石墓碑,上面是一個個人名。

領頭的那塊墓碑寫的是【歐陽喜.—1938】表示他的出生年月不知,而死亡日期是1938年。

還有一塊紀念碑上面書着幾個大字:【湘喜苑全體忠義烈士之墓。】墓碑下方,早晨來春游的孩子們放了不少白色的絹花,祭奠着一個個大火中故去的前輩亡靈。

林國棟嘆息一聲,原來如此,當是國破之日,山河淪陷,戲子安能保全自己呢?

陸熙年繼續講訴道:“日軍到達醴陵地區以後,有個軍官看上了歐陽喜和他的湘喜苑。說北京有梅蘭芳,湖南就有歐陽喜,都是唱男旦不錯的名伶。他要歐陽喜帶着整個湘喜班子投靠日本軍隊,給日本的軍隊慰問演出,要不然就毀掉湘喜苑和他的戲樓。”

“……”

聽到這裏,林橋在心裏嘆息一聲,她從小在梨園長大,都不知道這樣的故事。

“歐陽喜不肯演戲,幹脆帶着徒弟們閉門不出。日本人就在戲班的樓下放了火,外面列成了軍隊團團圍住了他們。說只要歐陽喜願意跟他們走,他将來就是醴陵治安委員會的會長。但歐陽喜寧死不從……”

陸熙年的目光越過了墓碑,落在後方的宣傳欄上。玻璃框後貼了一張照片,這就是湘喜苑被焚毀後的影像——大隊日軍圍着一片斷壁殘垣,遍地都是焦木黑炭。

“當時有人在現場聽到了歐陽喜的遺言,他說老祖宗的戲是演給人看的,是演給天上的神仙看的,卻不是演給鬼子看的!日本人不配看他的戲!”

“所以,他寧可抱着湘喜苑落幕,也不肯在侵略者面前奴顏婢膝。”

“後來湘喜苑就解散了。幾十年以後,除了幾個當地戲院的老人,沒人知道這件事。”

說到這裏,陸熙年便想起了童年的往事,這是他此行來祭奠湘喜苑遺址的由來。

那是他8歲的時候,母親吳茵紫正在編纂一本關于湖南戲曲發展史的書。她發現湘潭地區的湘劇種類有所缺失,所以帶着他來到了醴陵考察,知道了湘喜班的傳說。

那個講故事的老人已經九十多歲,她是湘喜苑最後一名還活着的成員。大火過後,她成了這裏的守墓人,給歐陽喜和班子裏的師兄弟們,當了一輩子的看墳人。

從她的口中,母親聽到了不少失傳的湘潭劇目,但只有零星的片段歌詞,這也成了母親未完成的遺憾之一。

陸熙年淡淡道:“那位老者說,歐陽喜最喜歡唱的那出戲叫做《蘇武牧羊》,這是只有湘喜苑會唱的一出古戲。只不過,現在已經不知道唱詞,國內的其他湘劇文獻中也沒有記載。”頓了頓,他意味深長道:“只怕再也沒有人會唱這出戲了。”

林橋聽完這個故事,心中不禁凄涼起來,歐陽喜和湘喜苑,原來是這樣消失的。史書上沒有記載這麽個小小的角落。

人生匆匆,戲也匆匆。

還有,怪不得陸熙年會編寫戲曲書籍,他是想完成母親吳茵紫未完成的心願,替母親記錄下這些戲曲走過的歲月。

***

晚上回到賓館休息,林橋怎麽也睡不着。

師兄的這個故事講得太生動了,她的腦子裏不斷幻想那些場景。歐陽喜……湘喜苑……那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那出《蘇武牧羊》的戲是怎樣的?

那個歐陽喜班主是怎樣的人呢?

是不是跟她的偶像梅蘭芳唱的一樣好聽?

可惜一切精彩的好戲,都随着大火焚毀,且不為人所知。

與此同時,林國棟小朋友也睡不着。因為陸熙年講的這段故事,讓他想到了自家的祖上,幹脆跟女兒說起了那段往事。

“你的曾祖父林金寶是東北人,他是街頭唱戲的藝人,會演皮影戲。後來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你曾祖父的兄弟都被抓了壯丁,一個也沒回來。只有他逃了出來,才帶着一大家子去了天津謀生。這你也是知道的。”

“所以有一句詩說的不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①其實這戰争年代,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梨園戲子也都無處安身。也有像歐陽喜這樣的忠義之士,寧可抛頭顱灑熱血,也不肯玷污了老祖宗的這一場好戲,這就是我們梨園缺少的骨氣。”

“爸爸……”

林橋很少聽爸爸這樣說話。想來,歐陽喜的故事也深深觸動了爸爸。可惜湘喜苑的故事,如今并不為人所知。哪怕是節目播出以後,能有多少人知道這段往事呢?

各種戲曲書上都沒有歐陽喜和湘喜苑的故事,那她能不能想個辦法,把這個故事用其他的方法給傳出去?

這個念頭一出來,瞬間着了魔一般。

她不禁往那個方面去想,是做成曲子還是舞臺劇好?困意是再也沒有了,只有滿腦子蠢蠢欲動的創作欲望。

“我跟陸師哥說一說,看能不能在節目最後加一場戲!”林橋說行動便付諸行動,她跳下床,穿着睡衣拖鞋便跑了出去。

只留下老父親愣在了原地:

閨女!

你清醒一點!

現在是淩晨1點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