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弟子攀高枝[01]

安桦睜開眼, 他正躺在床上,身邊有個熟睡的女人,應該是原主的發妻楊李氏。

他偏頭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 窗外一片漆黑,此刻正是深夜,身邊的妻子睡得很沉, 呼吸均勻。

安桦沒有什麽動作, 他就保持着這個姿勢,繼續翻看着原主的記憶。

原主對女婿王甄是真的好,原主遇到王甄時,他才六歲,一直到王甄十八歲考上舉人, 都是原主在資助王甄。

說是資助, 其實就是把王甄當成自家兒子養着,讓王甄跟着自己讀書,一個月有二十天是住在楊家的,吃喝穿衣讀書費用也全都由楊家包了。

後來原主把女兒楊菁嫁給王甄,不僅沒收王甄聘禮, 還倒貼了大筆嫁妝, 就為了讓他們婚後日子不必為了錢財而發愁。

可以說, 沒有原主, 就沒有王甄後來的風光,即使王甄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也得一輩子在泥地裏打滾,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 做一個貧民。

然而, 王甄在高中狀元後, 卻害得楊家滅門。

原主有一子一女,女兒楊菁只比王甄小一歲,嫁給王甄之後,随王甄入京趕考,王甄考中狀元攀上濟雲侯府的高枝後便暗中害死了楊菁,讓楊菁給侯府小姐騰位置;兒子楊岩,比王甄小了有十歲,王甄高中狀元害死楊菁的那一年,楊岩才十一歲。

原主和妻子楊李氏不知女兒楊菁的死因有異,真以為女兒是得了急病身亡的,趕往京城參加女兒的葬禮。

卻被擔心他們會發現楊菁是中毒而亡的王甄派人冒充山匪在半路殺害。

就連留在老家,一無所知的楊岩,也因為王甄擔心他長大後察覺不對勁找自己報仇,斬草除根了。

一個孤兒貪玩落水溺斃,也沒人會去為他查落水的原因。

楊家就此滿門皆滅,即使原主還有親朋好友,關系卻都不算多親近,也沒人想太多,只是感慨一句楊家人實在不幸,竟皆遭遇意外身亡。

柔弱女子從外地來到京城因水土不服病亡很常見,從外地趕路前往京城的路上遭遇山匪被劫殺也很常見,小孩子貪玩落水淹死也常見……當沒有人去刻意追查背後真相時,冤屈就掩蓋在這一系列的常見事故之中。

原主死後得知自己和妻子是被女婿派人殺死的,又得知女兒是被女婿毒死的,再眼睜睜看着王甄派的人把自己兒子扔進河裏淹死,他又無法幹涉現實,只能無能狂怒,怎能不怨氣沖天呢?

Advertisement

原主簡直後悔極了,他後悔自己不該看見王甄是個過目不忘的神童,便沒看他人品如何就收他為弟子,精心培養,還把女兒嫁給他。

在見到安桦之後,原主說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自己能保住家人和女兒,能讓王甄和作為幫兇的濟雲侯府得到懲罰。

除了這兩個心願,安桦在翻看了原主記憶之後,發現原主應該還有一個潛在的沒有說出來的願望,那就是原主有一個好為人師的習慣,他想成為桃李滿天下的好老師,教出一群為民請命的好官。

安桦在翻看原主記憶中,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了,外面不知何時已是天光大亮。

楊李氏醒了過來,伸手輕輕推了推他:“老爺,該起了。”

安桦睜開眼,起床洗漱。

新的一天開始了。

原主此時已經在青陽縣開辦了私塾,教了不少學生,今天他起床後吃了早膳,就要去隔壁的私塾給學生們上課了。

私塾的位置就在隔壁,原主當時買了兩套宅院,楊李氏喜歡他們住的這一套宅院,于是原主就把隔壁那套規劃為私塾,每天給學生們上課來回都非常方便。

安桦在吃早膳時,見到了原主的女兒楊菁。

楊菁現在還是個四歲的可愛孩子,窩在奶娘懷裏乖乖的吃輔食,看見他和楊李氏,會甜甜的笑着喊爹娘。

在看見楊菁時,安桦可以感受到原主身體裏湧現出本能想伸手去抱女兒的沖動。

原主不戀女色,與妻子楊李氏感情和睦,相敬如賓,楊菁這第一個孩子也是在兩人的期待中誕生的,自然是深受寵愛,原主也是個慈父。

所以原主才會在楊菁長大後,讓她與自己的弟子王甄定下婚約,在王甄考中舉人後就讓兩人成親。

因為原主覺得自己是王甄的老師,王甄絕不敢怠慢楊菁,但他是沒想到王甄就是不敢怠慢楊菁,才會選擇弄死楊菁。

若是王甄娶的是一個普通女人,他或許會選擇降妻為妾或者休妻,楊菁作為他恩師的女兒,他若是敢為了攀附濟雲侯府休妻,天下讀書人的口水就能淹死他。

所以王甄為了名聲不敢休妻,他又不想放棄和濟雲侯府攀上關系,必須讓楊菁騰位置,于是楊菁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只有楊菁死了,他才能名正言順的娶新妻子,再表現得悲痛一些,還能得個愛妻名頭。至于續娶濟雲侯府小姐為繼室就不是問題了,他喪妻再娶很正常,又不是抛棄糟糠之妻另娶。

楊菁的死,是王甄第一次幹殺人的事,做事不完善,讓楊菁的屍體很明顯的呈現出是中毒死亡的模樣。

王甄不敢讓別人看見楊菁的屍體,他作為楊菁的丈夫,可以阻止外人去看楊菁屍體,卻沒辦法阻止原主和楊李氏來看自己女兒的屍體。

為了不讓原主和楊李氏發現真相,王甄一狠心決定把恩師和師娘一起殺了。

王甄做殺人的事,不是沒有留下破綻的,他在娶了濟雲侯府小姐為妻後,他的枕邊人也發現了他的秘密。

最後是濟雲侯府替他掃的尾,既是拿捏住王甄的把柄,讓王甄一直為濟雲侯府所用,也是不想失去王甄這麽一個有潛力的女婿。

對楊岩斬草除根,是王甄的繼妻提醒他的,因為楊岩實在很有讀書天賦,又有楊家大筆遺産供他讀書科舉,還有原主留下的人情關系,楊岩若是科舉得中進士,肯定會成為王甄的一個隐藏威脅,畢竟有些事是紙包不住火的。

只有楊家人都死絕了,才不會有人來找王甄報仇。

王甄能為了攀附濟雲侯府做出殺妻的事情來,連恩師都滅口了,對把恩師的兒子斬草除根一點心理障礙也沒有,很欣慰的接受了妻子的提醒,然後照做了。

楊菁今年才四歲,她比王甄小一歲,那麽王甄今年應該是五歲。

原主是在王甄六歲時,和妻子楊李氏去梨花村附近踏青,偶遇了王甄,發現王甄的天賦,才欣喜若狂的把人收為弟子,視為親子培養。

安桦掐指一算,他穿越的時間點距離原主偶遇王甄還有十個多月的時間。

于是他朝梨花村的方向看了一眼,一道普通人看不見的流光從他手中彈出,飛往梨花村,最後落入梨花村一戶王姓人家裏消失不見。

王家貧苦,越窮的人家,孩子就越生得多,因為窮苦人家孩子夭折率高。

王家二老還健在,于是王家尚未分家,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個屋檐下,尤其是王家人丁極為興旺,每天都是鬧哄哄的。

王老頭和王老太一共生了五子二女,可惜夭折了兩子一女,如今還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女兒嫁得遠,回來得少,三個兒子倒是一直在跟前,但三個兒子都娶妻生子了,個個生的是孫子,還都不止生一個。

現在還叫王六蛋的王甄就是王家二房的兒子。

王甄有六個兄弟,同父同母的兄弟就有一個,剩下五個是堂兄弟。

王家大房有三個兒子,二房兩個,三房兩個,總共七個孩子。

王家在梨花村的家境條件也不過普通水準,家裏有這麽多孩子,每日光是吃食消耗就比別家多不少,日子過得極為艱難。

王六蛋剛往肚子裏灌滿了井水,讓餓得咕咕叫的肚子混了個水飽。

他就跑床上躺着睡覺了,因為睡着了就不會感覺餓了。

睡着睡着,他忽然睜開了眼,原本清澈天真的雙眸充斥着滄桑與迷茫。

醒來的就是壽終正寝的王甄了。

王甄晚年嫡子與庶子争得厲害,他臨死前還在為嫡子容不下庶出兄弟而生氣,結果沒想到一睜眼竟然回到了自己小時候。

看着這比自己府上的下人房還要破爛的王家,王甄不由得皺緊了眉頭,一張小臉露出苦巴巴的表情,看着跟個小老頭一樣。

王甄深深的嘆了口氣,無奈的道:“既來之則安之,好歹年輕了這麽多歲了,也是賺了。”

王甄回想起自己臨終前老妻和嫡子對他的咄咄逼人,心裏恨恨的想,重生一次,他寧可選擇其他高門大戶的招攬,也絕不會再娶濟雲侯府的毒婦了。

那毒婦在年輕時害了他不少庶子庶女也就算了,後來他成長到不需要再看濟雲侯府的臉色,那毒婦竟然拿當年楊家的事威脅他,逼得他不得不低頭。

他臨終前想為他那些好不容易活下來的庶子謀劃一番,那毒婦和不孝子竟然一點都不肯讓步,真是氣死他了。

“六蛋!六蛋你快起床,我們去抓蟲子回來喂雞,奶說了要是雞多下了蛋,就給我們做雞蛋湯吃。”

一個流着鼻涕穿着破衣服的小孩光着腳丫子沖了進來。

王甄看着這個小孩,腦子裏努力回想了又回想,才勉強從這張邋遢小臉上看出一點自己五哥王五蛋的影子。

王家因為沒分家,王家孫輩所有的孩子都是一起排序的,取名也簡單至極,直接按照排序取名為“王X蛋”。

王家大房三個孩子,分別叫王大蛋、王二蛋、王三蛋。

二房兩個孩子,分別叫王五蛋、王六蛋,如今還沒改名的王甄,就是王六蛋。

三房兩個孩子,就叫王四蛋、王七蛋。

王甄對自己‘王六蛋’這個賤名十分不喜,聽見王五蛋還在不停的喊他‘六蛋六蛋’,他忍不住捏緊了拳頭。

王甄深吸一口氣,強忍着怒火告訴自己,不能生氣,現在情況不同了,我現在只有王六蛋這個名字,好歹不叫‘王八蛋’。

王甄耐心的跟王五蛋聊天,旁敲側擊的從王五蛋嘴裏套話,然後得知王五蛋今年七歲了。

王甄比自己哥哥要小兩歲,也就是說他今年五歲,距離遇見他的老師還有近一年的時間。

王甄心情陰郁,還有近一年的時間,難道他要一直在王家這麽破的屋子裏住着嗎?

剛才他睡醒的時候看見屋頂有些透光,這麽多透光的地方,等下雨了,豈不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

上輩子養尊處優多年,他早就沒辦法習慣小時候這個艱苦的條件了。

王甄努力回想着自己有什麽辦法提前改善王家的條件,然而想了半天,他絞盡腦汁才發現,他居然不記得上輩子的學識了,他現在除了上輩子一些無足輕重的記憶之外,居然什麽也不會,什麽都不懂?

他明明過目不忘,即使很多年前學的文章,在年紀大了以後都能倒背如流的。

難道這是重生後遺症?

王甄陰沉着臉,身上氣息冷冰冰的,讓有小動物直覺的王五蛋不敢開口說話,有些怕怕的看着自己弟弟,目光疑惑。

為什麽一直挺機靈挺聽話的弟弟,突然間變得好像生氣的奶奶一樣?

王五蛋也不敢再使喚王甄跟自己一起去捉蟲子喂雞了,他自己一溜煙兒的跑了。

王甄注意到王五蛋跑走了,也沒在意。

他現在更注重的是自己剛才發現的事情,本來他還想着重生一次可以利用自己前世記憶占據先機,更早的高中狀元,然後得到比濟雲侯府更厲害的世家勳貴看重支持。

結果現實給他潑了一大盆冷水。

他重生一次白白擁有前世記憶,居然沒記住什麽有用的東西,還得先從讨好楊家開始。

如果他是真正年幼的王六蛋,楊家對他來說就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了。

但上輩子當過高官的王甄,現在可看不上楊家了。

想想自己這樣的人物,重生一次居然還要委屈自己去讨好楊家人,去娶楊家女,他就高興不起來。

尤其是上輩子在他最風光的時刻,他想翻身,想讓有濟雲侯府撐腰的妻子仰仗他的鼻息,看他的臉色過日子,結果就因為濟雲侯府拿捏着他把楊家滅門的把柄,讓他表面上再怎麽風光,暗地裏還得受濟雲侯府轄制。

王甄除了恨濟雲侯府之外,還遷怒上了楊家人。

若不是楊家人讓他落了把柄到濟雲侯府手上,他又怎麽會一輩子被壓制得翻不了身?到死還那麽憋屈的受老妻要挾。

王甄嘆息了一聲。

罷了罷了,韓信尚能受欺壓之辱,我就算暫時忍辱負重,又算得了什麽呢?

王甄在陷入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中時,忽然耳朵一疼,擡頭一看,就看見自己老娘那張年輕了很多的臉在面前放大。

“臭小子,不睡覺就來給娘幫忙燒火,愣着幹啥呢?”

王甄娘揪着王甄的耳朵把他拉到了廚房。

王甄一屁股坐在廚房燒火竈旁的那個小板凳上時,還沒有回過神來,直到母親踢了他一腳:“愣着幹啥,生火啊!”

王甄連忙拿起木柴就往竈膛裏塞,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廚房是什麽模樣了,更別提燒火了,幾下子就把本來燒得旺盛的竈膛火給捅咕熄滅了。

王甄娘看見了,氣得把他揪出來揍了一頓屁股:“你這臭小子連生個火都生不好,盡給老娘找麻煩,滾一邊兒去。”

王甄娘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把王甄往旁邊一拎,自己坐過去重新生火,把火生起來了再去做飯炒菜。

王甄本來還生氣自己被揍屁股的事,覺得母親不如自己記憶中慈愛,王甄娘往他嘴裏塞了一口菜:“快吃了,吃完去喝口水,別被聞出味兒來了。”

原來王甄娘把他拎過來,說是幫忙燒火,其實是心疼兒子肚子餓得只能喝井水後去睡覺,特意給他私底下塞吃的。

王甄娘也不敢做得太過,頂多是塞口吃的讓王甄嘴裏有味兒,她的兩個妯娌也一樣,給自己兒子開小竈不敢過分,因為婆婆王老太是個特別精明的老太太,一眼就能看出飯菜少了多少。

在中午開飯的時候,王甄看着桌子上那些野菜團子,清湯粥,簡直是毫無食欲,無法下咽。

但看其他兄弟一個個吃得跟豬搶食一樣,王甄只能勉強跟着一起吃。

因為他知道不吃就真的只能餓肚子了。

好在這具小小的身體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飯食,雖然王甄舌頭刁,覺得不好吃難以下咽,但餓久了的身體卻非常渴望食物。

在吃完這一頓寒碜得不行的午飯後,王甄被王老太指使去家裏的菜園子裏拔野草去了。

雖然他才五歲,但窮苦人家的孩子再小都得學着幹活,因為家裏不養閑人。

王甄知道在這個家裏,在爺爺王老頭不發話的情況下,王老太就是話語權最大的人,他沒有反駁,乖乖的去菜園子裏拔野草,跟他一起的還有王三叔家的王七蛋。

王七蛋和王甄同年出生,只比他小三個月,今年也五歲了。

去菜園子的路上,王七蛋小嘴叭叭的說個不停,王甄也有意識的引誘他說出更多關于家裏的事情。

對這個時期的王家幾乎毫無印象的王甄終于了解了一些王家的現狀。

王家如今确實處于最艱難的時候,孫輩孩子都年紀不大,王大伯家三個孩子又長成大半小夥子,到了吃窮老子的時候,家裏糧食常常不夠吃。

王甄在菜園子裏一邊磨洋工拔草,一邊沉思着。

王家這苦日子他是不想過了,他得想個法子盡快脫離苦海。

而最快脫離王家這攤爛泥的辦法,就是如上輩子那樣被楊先生收為學生,住在楊家。

雖然楊家在他看來也不咋樣,但好歹吃喝不愁,能穿新衣,還有下人服侍,比王家好太多了。

王甄也不知是自己過目不忘的記憶賦予他的能力還是确實對年幼時住在楊家的印象深刻,他想盡快住到楊家去時,腦海中就清晰的浮現出自己上輩子被楊先生收為學生,在私塾裏讀書,在楊家居住的記憶。

楊家在青陽縣裏有個比王家大上好幾倍的宅子,有不少下人伺候,他可以穿着沒有破洞的新衣服,還有用不完的筆墨紙硯,還有各種科舉書籍供他翻閱。

王甄小臉上露出幾分遺憾之色,可惜他這記憶不完全,居然不記得自己在私塾裏上課學的知識內容,太奇怪了。

王甄在菜園子裏拔了一下午的野草,也沒拔多少棵野草。

他看了一眼比他小的王七蛋的成果,發現王七蛋身邊拔的野草比他多很少倍,他悄悄過去,把王七蛋拔的野草偷了大半到自己腳邊,裝作是自己拔的。

等王老太來菜園子裏摘菜回去準備做晚飯時,看見王七蛋身邊寥寥幾顆野草,又看了看王甄腳邊的一大堆野草,頓時怒從心頭起,折了一根樹枝條兒就往王七蛋屁股上面抽了起來:“你這小子居然敢偷懶,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現在叫你拔個野草都能偷懶,你怎麽那麽懶呢?懶死你得了!”

王老太對王三叔這個小兒子還算偏愛,因此在抽王七蛋時,手上留着勁兒,沒抽多重,但莫名其妙挨打的王七蛋一臉懵逼的看着自己腳邊的寥寥幾棵野草,很是不解:我拔的草呢?

王甄站在一邊低頭悄悄的勾了勾唇。

回去之後,吃晚飯的時候,王老太在衆人的面前把王七蛋今天拔野草偷懶的事情拿出來說了,并且罰王七蛋少吃一半的飯。

王七蛋終于回過味兒來了,小聲委屈的為自己辯解:“我拔了,我沒有偷懶,我拔了很多的。”

但他年紀小,辯解的話颠三倒四不清不楚的,大家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只有王甄知道王七蛋沒有說謊,但王甄卻什麽也沒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