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阻礙

之後的幾日, 趙老大每次處理完政務都會把徐铉等人叫到身邊陪他四處游玩,絲毫不提回汴梁的事情。

這讓同行的官員都有些犯嘀咕,雖說他們多少能猜到趙老大的心思, 可他們并不想遷都, 只能故作不解地去勸趙老大返回汴梁。

這些勸谏之言,趙老大左耳進右耳出, 甚至還登闕臺指着北邙山說他以後要葬在這裏。

他這話的意思很是明顯, 群臣再想裝聾作啞就顯得刻意了。

好在趙老大并不獨斷專橫,有時候還是會把薛正安和盧多遜等人喊來, 詢問他們的意見。

薛正安并沒有一味地迎合趙老大,只是分析了遷都的利弊和阻力, 然後讓趙老大自己思考。而盧多遜則站在趙光義那邊,反對遷都。

趙老大認為自己需要更多近臣的意見,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沈億陸從汴梁給喊來。

對于沈億陸即将來洛陽,沈霁并沒有什麽反應, 倒是田郦覺得她跟閻舒的二人世界又要擠進一個沈億陸,心情難免有些不妙。

沈霁就給她出主意:“咱們家在這邊的産業,娘已經打理完了, 隐娘也核算過賬簿并沒有什麽問題。也就是說,這兒壓根就不需要您跟娘守着。既然你們擔心爹發現你們的親密關系, 那為何不找個理由去游玩呢?離這兒不遠的龍門, 鑿出了不少佛像, 那兒就是一個觀光的好去處, 在那裏待個十天半個月不回來也不會有人生疑。”

田郦覺得她這個主意不錯, 便主動向閻舒提及, 後者笑吟吟地看着她:“這主意是霁兒給你出的吧?”

田郦還沒承認, 閻舒便道:“成吧,我讓人去安排。”

田郦忙攔下她,道:“這次由我安排。”

家裏的大小事基本都是閻舒拿主意的,也都是她在操持,田郦本就以她為先,事事都以她的主意為重。這次她化被動為主動,有些出乎閻舒的意料,但這種偶爾把麻煩事丢給伴侶去操勞的感覺,似乎也不賴呢!

——

沒幾日,沈億陸便從汴梁趕來了洛陽。他知道趙老大找他有要事,因而并未主意閻舒與田郦去龍門山游玩的事。

他猜到趙老大找他是為了能讓更多人贊同遷都。果不其然,趙老大一見到他,便向他吐苦水,說起居郎李符不同意遷都,為此還寫了八個不支持遷都的理由,還稱之為“遷都八難”。

趙老大問他可以用什麽支持遷都的理由來回怼。

李符的所謂“八難”分別是:京邑凋弊、宮闕不完、郊廟未修、百官不備、畿內民困、軍食不充、壁壘未設、千乘萬騎盛暑從行。①

直白來說就是李符覺得洛陽不夠汴梁繁榮;宮殿雖然很大,但未修繕好;作為封建王朝禮制象征之一的祭祀場合,也沒有修建起來。接着就是百官還沒有準備好,洛陽城內的治安不好、矛盾重重。還有就是遷都的話,禁軍勢必也要跟着過來,然而龐大的軍隊吃飯問題也要解決。剩下的就是洛陽城雖有天險,但是這軍事防禦工程并未建設,而且百官若是要遷都,搬家的時候肯定已經到了盛夏,那時候天氣酷熱,不适合長途跋涉。

這些理由在趙老大聽來有幾分道理,然而他無論如何琢磨,都只能琢磨出“李符只是為了維護以自身為代表的官僚階層的利益”一個結論。

宮闕、郊廟沒修繕好又怎麽樣?他都不介意,這群不住宮裏的人又憑什麽以此為由?

京邑凋弊、畿內民困、百官不備、盛暑從行這些都是從他們自身的利益出發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要如何維持大宋的長治久安!

趙老大也不指望他們每個人都能自覺地維護他們趙姓江山,因而心裏雖然郁悶,卻沒有怪罪和批評他們,只是對這類的谏言置之不理罷了。

沈億陸:“……”

說實話,遷都也有損他的利益,可官家怎麽就這麽肯定他會同意遷都?

還不等他旁敲側擊,趙老大便提及他曾問沈霁:若百官都不同意遷都,那有什麽辦法能實現遷都?

沈霁就給他引經據典,說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事。

北魏皇族是鮮卑族,一直生活在關外,後趁中原動蕩而奪取了河東一帶的政權,并建立了魏國,定都平城。

北魏經過多年的征伐,一統了北方。到了孝文帝登基時,他為了穩定政權、緩和漢民與鮮卑族的關系,決定遷都,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然而已經在平城經營了上百年的鮮卑舊貴族們對此十分抗拒,認為洛陽離南邊的朝廷太近,不安全。而且北魏就是以鮮卑族為貴的,何必去跟那些卑賤的漢民打好關系?

更重要的是,鮮卑舊貴族在平城經營了許多家業,一旦遷都,平城的土地便會貶值。而遷都洛陽,勢必要把平城的一部分百姓遷徙到洛陽去,那洛陽的地都均分給了百姓,他們這些貴族怎麽辦呢?

基于這種原因,很多人并不支持遷都。

然而孝文帝态度十分堅定,為此決定利用這些貴族最在乎的利益來給他們設陷阱。

這些貴族偏安一隅很多年,并不喜歡窮兵黩武,孝文帝偏偏要假裝攻打南邊的朝廷,然後帶着軍隊和一群人跑到洛陽去,再告訴貴族們自己打算遷都洛陽。

貴族們覺得打仗會損害他們的利益,相較之下遷都洛陽反而損失沒那麽大。于是經過多年的拉扯,貴族們最終同意了遷都。

孝文帝的太子也不同意遷都,甚至趁機叛亂,然後被孝文帝給殺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在遷都這事上面搞事。②

當時也有人反駁沈霁,說北魏孝文帝遷都之後沒多久就發生了各種叛亂,導致北魏國力漸微,直至滅亡。這都是遷都改革的影響。

沈霁随機反駁,北魏改革并非始于孝文帝,在他之前的兩三代皇帝便已經開始了各種改革。

至于把北魏滅亡與遷都挂鈎更是無稽之談,矛盾是時刻都存在了,只不過北魏建國之初,大家的重心都在如何開疆擴土,所以矛盾發生在外部。

後來北魏統一了北方,只有南方的朝廷能與之對峙抗衡,但因雙方旗鼓相當,故而北魏的重心從開疆擴土轉為發展北魏。矛盾也就從外部轉移到了內部。

吏治腐敗、權貴争權奪利等問題日漸嚴重,最終才導致北魏走向滅亡。

沈霁的話辯駁得對方啞口無言,只能悻悻地勸趙老大不要聽她胡說八道,她一個還未入仕的毛頭小子說的話,豈有朝臣們的主意好?!

趙老大因此對沈億陸說:“沈卿家那小子不是為了哄我開心而贊同我的話,他是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并認為這是正确的,才與我說。這是我喜歡那小子的緣故呀!”

沈億陸翻譯了一下這話,大意是:佞臣之所以被稱為佞臣,是因為喜歡無條件的阿谀奉承、拍皇帝的馬屁。沈霁并不是無腦地拍皇帝的馬屁、讨皇帝的歡心,只不過是“他”的想法剛好與皇帝一樣,這讓皇帝仿佛得到了一個知己。

沈億陸:“……”

臭小子就會給他找事!

沈霁都已經表露了自己跟趙老大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他沒道理要跟自己兒子劃清界線,況且這不正是趙老大跟他說這些話的原因嗎?

為此,沈億陸只能根據李符提出的“八難”,通過解決這八道難題來破題,——解決了這些問題,那李符還有什麽理由反對遷都呢?這不比趙老大集思廣益去找什麽遷都的好處來得實際?!

軍事上,他沈億陸或許沒啥才能,可他是管賬出身的,而天下各機構的運轉必然離不開經濟,所以他可以直接從這方面下手。

他也如實地告訴趙老大:“眼下并非遷都的好時機。”

至少得等他想出章程來,這事才能提上議程。

趙老大也沒表态,只是讓他回去想個章程。

——

沈霁絲毫不知道自己曾經舉過的例子給了趙老大靈感,讓他賭氣不肯回汴梁。遷都這麽大的事,也輪不到她一個世家子弟發表意見,故而她每天除了去求學,便是陪李雲杳去給高婉靈上課。

這次趙老大把燕國長公主一家也帶了過來,高婉靈沒多少知己好友可以陪她娛樂、消磨時間,唯有找李雲杳聽故事,啊不,聽學。

正好窦説也常來找沈霁探讨文學,——沈霁、李雲杳以前常去窦家白嫖書籍時,高婉靈也總是跟過去讓窦説給她講窦家的事。後來小兩口摘抄的書變多了,不需要總是往窦家跑後,高婉靈與窦説也少了往來。

如今二人又重新在洛陽遇到,并且時常碰面,雖然未有什麽逾越禮儀的舉動,但他們之間還是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這件事,還是燕國長公主找沈霁打聽窦説為人時,她才察覺出來的。

作者有話說:

注釋:①出自《宋史》李符提出的“八難”。

②出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感謝在2022-04-29 17:42:50~2022-05-02 01:15:4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刀、我有一本山海經、贛南魚兒、單離 10瓶;青山不改、糯糯 5瓶;辛小娅 4瓶;不是這個就是那個、W.YL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