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平定

伐漢的準備工作去年便已經在開展, 鑒于契丹每次都會派兵來援助,趙老大決定采取阻延契丹援兵的政策。

為了應對契丹的派兵來援,趙老大早就命人在劉漢周圍的州府養馬、建造兵器及儲藏糧食, 後又令黨進等将領在那邊訓練大宋的兵馬。

鹹泰元年, 四月中旬,趙老大正式發兵北伐。沈霁穿着輕甲上馬, 在閻舒與田郦擔憂的目光下朝大部隊趕去彙合, 只是沒走幾步,她便再次回頭。

依舊沒看到她想看到的身影, 她一聲嘆息,雙腿夾着馬腹, 甩動缰繩,風馳電掣般離去。

閻舒回屋看見李雲杳站在廊下發呆,問:“怎麽不去送她?”

李雲杳回過神,道:“怕難受。”

閻舒笑了笑:“不送她便不難受了?還是說,怕被她看見掉眼淚?”

李雲杳擡眸, 眼眶果然泛紅了,她想憋住眼淚,但情之所至, 又豈是能輕易控制的?她最後倔強地偏過臉去,不讓閻舒看見眼淚滾落的模樣。

“她的身邊有劉沖保護, 又有仙仙照看, 你大可以放心。”閻舒道。

沈霁這次畢竟是随軍出征, 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會暴露在大衆的眼皮子底下, 生活上多有不便, 故而她特意讓劉沖帶了幾個武力最為出衆的心腹跟着。擔心沈霁可能會生病、受傷, 不便給軍醫相看, 她也安排了劉仙仙跟在隊伍後面出發,随時跟劉沖保持聯絡。

李雲杳道:“我曉得。”

閻舒自知待在這兒只會讓李雲杳不敢将真情發洩出來,便轉身離去了。

李雲杳擦幹眼淚,又呆坐了會兒,才吩咐婢女給她準備馬車,她要出門。

這個節骨眼上,她要備馬車,婢女們很是擔心她這是要去追趕沈霁,她道:“送我去南曲呂娘子那兒。”

原來是去那兒!

婢女們放寬心了。

李雲杳去到呂念川那兒時,劉仙仙果然還在。料想不到她會來這兒,二人皆有些詫異,劉仙仙道:“雲娘子怎麽來了?”

這個時間段不應該在汴梁城外送沈霁嗎?

呂念川卻有所明悟,她對劉仙仙說:“李娘子想必是有事要托你去辦。”

劉仙仙嘆氣:“你們這一家子,可真不讓人省心。”

要不是閻舒需要她出差,她又何須來跟呂念川作別?

而且聽說她要跟在軍隊的後方,以便随時去照看沈霁後,呂念川并無不舍之情,只是叮囑她要照顧好自己,她心裏正不得勁呢,李雲杳又是為沈霁而來,沈霁這丫頭究竟有什麽魅力?

呂念川微笑着開解道:“好啦,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夫人信任你才會将小霁的安危交付給你,不是嗎?”

劉仙仙欲言又止,這時,劉沖派了人過來,道:“軍隊已行至二十裏外,劉郎中可以出發了。”

她不能跟在沈霁身邊,也不能跟着軍隊太緊,否則容易被當成斥候,所以只有等軍隊走了一段距離了,她才能出發。

劉仙仙斂容:“知道了。”

她看了看呂念川,又對李雲杳道:“雲娘子有什麽事要托我去辦的?”

李雲杳拿出一條紅色的手繩,還有一塊護符,道:“若有機會見到她,煩請仙仙娘子幫我将它們送去給她。”

劉仙仙嘀咕她為什麽不自己送,但是想到沈霁此行危險性可比她一個女郎中大得多了,小兩口必然已經為此事争吵過,興許是鬧了別扭,李雲杳沒來得及送,只能通過自己轉交。

想到這裏,她目光灼灼地看着呂念川:“我要走了,呂娘子有什麽要交給她的嗎?”

呂念川下意識看了眼李雲杳,見其臉上并無異色,這才道:“我沒有準備禮物,但是有句祝福,希望她此番出征能平安順遂、馬到功成。”

劉仙仙走的時候,呂念川撫動了琴弦,在一片悅耳的琴聲中,前者的臉上終于浮現了笑意。

——

沈霁寄回汴梁的第一封家書是在五月初,這時的她剛随趙老大到達鎮州,這裏将會暫時作為整個北伐戰場的指揮之所,她也将在鎮州生活一段時日。

趙老大讓各路兵馬分別出兵攻打太原東北角的孟縣、太原南邊的沁州、沁州旁邊的汾州,還有太原西北方的岚州,通過攻打這些州府,以牽制契丹的增援。

沈霁雖然沒有參與到軍事指揮中來,但是她常跟在趙老大的身邊,倒也學習了許多。

只是看着看着,她也看出了現行的軍事制度中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既有将領的存在,那麽兵馬調動權與指揮權便該是一軍之長的,實際上軍中有都監,其存在是繼承自唐時形成的監軍制度,作用是為了監視将領,防止将領謀反。

然而朝廷賦予了都監更大的權力,使他們開始膨脹,并介入到軍事指揮、兵馬調動中來。

趙老大只是統籌全局,并未有問題,問題出自底下的,具體某一支禁軍的軍事行動中。很多将領都會害怕都監冤枉自己有謀反之心,故而對都監在戰事指揮上面的指手畫腳并不敢反對。

都監若是有軍事才能,他們的幹涉或許會有好的影響,可是大部分都監都是文臣出身,或是勳貴之後,他們要麽沒有軍事才能,要麽只會紙上談兵。

便是像曹炳這樣屢立戰功的名将,也備受此問題的困擾。

雖然她看出了隐患,但自己畢竟只是一個不懂軍事的門外漢,所以她也只能謹記她爹的叮囑,少說多看。

好在戰事順利推進,而劉繼元果然向契丹求援,契丹的兵馬于半個月後趕到,并與宋軍在孟縣外的白馬嶺發生了交戰。

此戰役的規模雖不大,但由于是契丹的宰相耶律沙親率的兵馬,他又被宋軍擊退,底下還有五名大将、萬餘兵卒被殺,不得不倉惶退兵,這大大地振奮了宋軍軍心,給予了宋軍極大的信心。

不過之後契丹的北院大王領兵來援,其氣勢洶洶,宋軍認為該避其鋒芒,于是暫時退兵。

等北院大王一離開,宋軍又立馬對太原發起攻勢,并且在城外抓住了并殺死了劉繼元派出向契丹求援的使者,還向劉漢的軍隊展示了劉漢與契丹勾結的書信,這極大地降低了劉漢兵馬的士氣。

劉繼元這回沒能等來契丹的援兵,想要突圍又沒能突破,便只能據守城中。

六月中旬,各地傳來捷報,趙老大見時機已到,便率領數十萬大軍從鎮州出發,兵臨太原城下招降劉繼元。

劉繼元據守太原不出,也拒絕投降。宋軍繼續攻城,終于有劉漢政權的将領受不住投降了。

消息傳到代州,代州那邊又派人向契丹求援,而契丹因白馬嶺那一戰戰敗而不想再出兵。

內有将領陸續投降,外無契丹援助,劉繼元看不到任何希望,最終在七月初出城投降。

劉繼元投降後,其殘餘勢力也失去了鬥志,在宋軍的出擊下,很快便歸降。

這次大宋又得十個州府,疆域進一步擴大,——也可以說是離統一更近了一步。

趙老大入主太原城後接見了劉繼元等降臣,他自然不會殺了劉繼元,給劉繼元封了郡公,又讓人送其及一幹降臣回汴梁“安置”。

随後,趙老大登上太原城樓,他感慨道:“我屢次出兵平漢地,卻屢屢受制于各種原因而退兵,如今太原城歸于大宋,才算是真正地解了一個心頭大患啊!”

有人當即提出為防止劉漢餘孽再度占據易守難攻的太原城,建議摧毀太原城。

這樣的聲音并不少,甚至有将領因為太原城的百姓曾經在劉繼元投降之後還負隅頑抗,偷襲宋軍,令這些将領大為光火,想要讓趙老大下令屠城。

還有人提出了風水之說,認為太原城有龍脈,若不毀之,則必出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人物來危害大宋邊境安寧。

一直以來未發表過什麽見解的沈霁卻在這時提出了反對的意見:“若毀太原城,太原數十萬百姓該如何處置?太原山川險固,城牆高而厚,若能堅守,必可作為抵禦契丹南下的一道有力的門扉,若毀之,契丹兵馬南下,豈非沒有山川險要可守?”

對方輕蔑地道:“無知小兒,我大宋兵強馬壯、兵甲精銳,對上契丹,必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之!留着太原城,無異于助長據守城寨不主動出擊的歪風邪氣!至于那些愚昧的百姓,盡數遷往汴梁便是。”

誠然,這次平定北地給了宋軍将領極大的自信心,同時契丹白馬嶺的戰敗,及後來不敢再出兵援助北地被他們認為是契丹畏懼了宋軍。甚至有人提出應該趁此機會攻入契丹的腹地,收複燕雲十六州。

提到發兵幽薊,衆人自然是各抒己見,分析契丹的動向。據打聽到的消息稱,契丹似乎對幽薊一帶放松了守衛,正是大宋奪取幽薊的好時機!

軍事上的事情沈霁确實不懂,可她的智商還是正常的,嘀咕道:“契丹與北地交往密切,還多番出兵援助,雖說因兵敗而不敢再出兵,卻也知道大宋平定了北地的消息,若這種形勢下,他們都沒有提防,他們何至于發展至如此?”

“你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那契丹人不過是不知禮義廉恥的戎狄之輩……”

“我怎麽聽說契丹那邊也有很多漢人為官?你又如何保證那些漢人不會給他們出主意用我們的辦法來對付我們?”

“你——”

趙老大開口:“夠了。”

雙方齊齊住了口。

趙老大把曹炳、潘美等人召來詢問他們的意見,結果他們的想法與沈霁的十分接近,每個人都不太願意在沒有任何休整的情況下就貿然出兵幽薊。

趙老大明白他們的意思了,道:“北伐之事還是得從長計議,眼下先論功行賞吧!”

等諸将升了官、得了賞錢後,趙老大想起還有劉繼元的那些舊臣還未處置,他問:“劉繼業何在?”

一位中年将領被人押解上來,雖然沒有為其套上枷鎖,但左右都有身穿甲胄,手持大刀的禁軍,可見對其戒備之深。

也不怪乎衆人這麽緊張,只因這便是北地最有名氣和名望的将領,號稱“無敵”的劉繼業,同時他也是在劉繼元投降之後仍舊堅持領兵抗宋的人,若非劉繼元出面勸降,他只怕還不肯投降。

“你便是號稱‘無敵’的劉繼業?”趙老大饒有興致地打量着他。

劉繼業沒有那傲然的性子,只是平靜而淡泊地回應道:“罪臣正是劉繼業。”

“你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己罪。”

劉繼業問:“罪臣罪在未能固守咱們大漢的江山,愧對先帝的囑托!”

趙老大勾起嘴角,道:“彭城郡公劉繼元投降後,你仍負隅頑抗,此其罪一也;明知再負隅頑抗,只會令舊主的立場變得十分尴尬,安危難料,可你依舊一意孤行,這是背主,罪二也……”

趙老大每說一條罪名,劉繼業的臉色便白了幾分,最後痛哭流涕,朝着北面一拜再拜。

趙老大明知他這是在表達自己愧對北漢的內疚之情,但沒有怪罪他,而是恢複了他本來的姓、改名單字“業”,又任命他為正四品左領軍衛大将軍,知代州,兼駐泊都部署。②

雖然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他畢竟是劉漢的舊臣,若是這麽快就給他兵權,只怕他會作亂!

趙老大笑道:“他駐守邊境多年,底下有諸多強将,連契丹人都畏懼他,讓他駐守代州,正好合适!”

趙老大主意已定,別人便再無更改的可能,而楊業得到此任命,愕然的同時也對趙老大的胸襟感到佩服,他當時是帶着必死的決心去見趙老大的,沒想到趙老大不僅沒殺他,還如此重用與信任他!

楊業的心情十分複雜,這時,氣氛還十分緊張的楊家又來了一位客人,自稱是随軍轉運副使,代州通判。

楊業讓人将其請進來,打了照面,他才恍惚記得自己面見趙老大時,在列的文臣武将裏就有一個長得十分年輕俊美的面孔,當時并未留意,如今才知道這竟然就是他未來的同僚?!

沈霁看着楊業,眼睛裏閃爍的“光芒”讓他有些招架不住:“楊将軍,我可崇拜你了,我是聽你的故事長大的,沒想到有幸與您共事,真是榮幸至極!”

楊業的嘴角抽了抽,這大概是他見過的第一個如此不含蓄的“迷弟”。而且和大宋大部分對他持有忌憚、猜忌之心的朝臣不同,她的表現太過自然,完全看不出演戲的痕跡。

但楊業對沈霁還是保持警惕的,畢竟自己的身份敏感,對方又是代州通判,通判本身就是來分知州之權的官職,又負責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等事,等于政務上的事都由其決策,通判又帶有監視知州的職能,所以趙老大将沈霁放到他的身邊,作用十分明顯。

沈霁這個當事人卻沒有這個自覺,她打着以後跟楊業是同事,應該多聯絡感情為幌子,三天兩頭到楊家串門,為此她還認識了楊業的妻子折賽花與兒子楊廷昭。

沈霁給李雲杳寫信時分享了她在楊家看見折賽花訓練家中的婢女、仆役,把他們個個都訓練得武功高強、忠勇無比的見聞,還感慨見了折賽花就跟她娘閻舒在跟前一般,二人都是令她佩服不已的女性。

末了,她又說:“有楊無敵一家在代州,娘子想來也不必擔憂我在代州的安危了。”

作者有話說:

注釋:①此章戰事相關是以“北宋滅北漢之戰”為參考,詳細細節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查相關資料。

②出自“楊業”詞條。

③通判具體職能見“通判”一詞條。

——

因戰争不是本文的重點,畢竟沈霁參與度不強,所以只能作為背景提一提,大家若是對北宋對北漢、遼(契丹)的戰争感興趣的話,推薦一本《經略幽燕》,這本書對北宋的軍事力量、強幹弱枝、重文輕武,及對遼軍事戰争的利弊等都有分析。

——

感謝在2022-06-17 17:50:25~2022-06-19 15:17:4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昵嗎滴瞄魚、焦糖馬頭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咩咩、超能力執光者 20瓶;秋來秋去 9瓶;珊璐十八彎 5瓶;獨步尋花 2瓶;不是這個就是那個、火山啊火山、H踢踢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