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清陽縣,當鋪後院。

“屬下已經查明,那人早在數年前便落水溺亡,其與清溪村的秋秀才有一子,名喚秋羲,如今便是清陽縣學中的秀才。”

彪形大漢一邊躬身朝當鋪掌櫃的彙報,一邊拿出兩張大紙展開,那紙上畫着人像,一張正是秋羲的模樣,另一張畫的是名年輕女子,女子頭上戴着一支玉簪,那玉簪恰好和李老漢在公堂上呈遞的證物一模一樣。

“那日來當鋪詢問梅花釵的人便是這秋羲,秋家是幾十年前逃荒去的清溪村,那人是十八年前逃到那裏與秋秀才成的婚,之後一直在清溪村生活。”

“這秋家現在有幾口人?”掌櫃的負手問道。

“還剩秋羲、秋大、張春花、秋老太和秋大郎五人,”彪形大漢頓了頓又道,“不過秋羲年頭就已經與秋大一家斷親,今日秋大又被判秋後問斬,張春花流放三千裏。”

掌櫃的緩緩點頭,又揮手讓那名大漢退下,末了轉身進屋寫下字條裝進小竹筒內封口。

片刻,一名黑衣人從陰影中走出。

“把消息呈給娘娘。”

“是!”黑衣人收下竹筒後又潛進陰影裏。

……

縣學,學舍內。

秋羲滿心歡喜地拉柳郁在桌前坐下,着手沏茶後為柳郁斟了一盞:“含章剛才說的國子監是怎麽回事,皇上怎麽會點我進國子監?”

大齊的國子監內都是王孫貴族和朝廷要員之子,偶爾會有各大府學推薦的學子入監,但這種多半也是地方官員之子,他這種沒關系沒背景的還真進不去。

柳郁淺酌一口清茶,微微一笑:“月白學富五車有棟梁之才,自然可入國子監。”

秋羲雙手托腮,歪着頭看了柳郁片刻,道:“讓我猜猜,含章既然說皇上是因為我的才學才讓我入國子監,那定不是诓我,所以皇上是看我中了小三元才點的我?”

不等柳郁回答,秋羲自己便搖搖頭否定:‘不對不對,我這小三元才當上幾天,從清州府到京城,就算快馬加鞭也要十來日,消息一去一回得一個月左右,所以定不是因為這個。’

柳郁笑笑不說,只是默默品茶。

“我從未出過清州府,皇上又遠在京城絕不可能認識我,那皇上是從何處得知我這個人的?”秋羲單手撐着下颌,修長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忽然間眼中一亮,“不對,皇上有可能認識我!”

柳郁展眉看向他,俨然一副靜待下文的表情。

“我認識的人裏只有含章你能和皇上有所交流,可按照時間來看,皇上收到關于我的消息時我還沒取中秀才,憑這點微末學識想入國子監只能算走後門,”秋羲一雙桃花眼彎成了月牙,“所以定是含章書信往來時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過,這才讓我有機會入國子監。”

秋羲話剛說完又立刻搖頭:“還是不對,以含章的行事風格定不會直接做這種徇私之事,讓我再想想。”秋羲烏溜溜的眼珠子轉了一圈,笑問道:“含章可是尋了皇後娘娘的幫助?”

柳郁是皇後的胞弟,秋羲之前就從柳郁和柳塵的口中聽說過這位皇後,知道皇後對這位弟弟愛護有加,所以柳郁如果找皇後幫忙送他進國子監,皇後肯定會幫忙。

只是這其中肯定還有關竅,柳郁肯定不會直白地讓皇後送他進去。

柳郁唇角微微上揚,為顏色淺淡的雙唇更添一份醉人之色:“确與皇後有關。”

“那讓我再猜猜含章到底是如何做的,”秋羲興味盎然地看着柳郁,腦子裏飛快将他和柳郁相識的所有記憶過了一遍,立刻便從中抽出內容和時間都合得上的那條記憶,“是雅集,和望江亭雅集有關,我猜的可對?”

“瞞不過月白,”柳郁放下茶盞,輕笑一聲,“我只不過差人将《戰三國》的玉牌和月白那日所畫望江亭雅集圖給皇後送了一份過去,至于皇上會點月白進國子監,自是月白的棟梁之才為皇上所識。”

秋羲一想到皇帝和皇後兩人坐一起玩卡牌游戲的樣子就笑得直接趴在桌上,只從手臂上露出一雙彎彎的桃花眼看向柳郁:“含章你這麽調皮,皇上和皇後知道嗎?”

柳郁不自然地幹咳一聲,端起茶盞擡袖飲茶,遮擋泛起薄紅的耳朵。

只聽秋羲打趣道:“含章,你杯中又空了,可要我再為你斟一盞?”

這下可好,清冷出塵的踏月公子雙耳都紅透了。

“月白這幾日抓緊時間處理一下手中事務,”柳郁轉移話題道,“我月底動身回京城,你便與我同行,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成,我這幾日就把事情處理好,到時候去吳府找你。”秋羲想也不想便應下。

大齊的交通可不像現代那樣發達,坐馬車從清州府到京城順利的話也要半個月時間,路上如果再耽誤的話還會更久,翻山越嶺還會有可能遇上攔路搶劫的山匪,柳郁讓秋羲和他一同去京城就是為這方面考慮。

沒一會兒柳塵便從外面進來,朝柳郁道:“公子,客棧安排好了。”

柳郁道清陽縣學時已經是下午,今日沒辦法再坐渡船回府城,便只能在縣城留宿一晚。

秋羲陪柳郁在外面逛了一會兒便回縣學找王教谕請假,建造紙作坊的事還需要他回清溪村處理一下。

第二天,秋羲送柳郁和柳塵去渡口後自己也改道坐船回了清溪村。

“羲哥兒回來了?”牛家嬸子聽見屋外傳來敲門聲,立刻便出門來看。

“嬸子,我剛到,”秋羲把從縣城帶回來的禮物交給牛家嬸子,“昨日在縣衙多虧嬸子們還記得我娘的那支發釵,否則還不一定能給秋大二人判刑。”

秋羲剛才已經先把給村長和其他幾位昨日幫過忙的嬸子帶的禮物送過去了,現在只剩給牛家嬸子帶的。

“你跟嬸子見外什麽,”牛家嬸子推辭道,“能為你爹娘讨回公道,我心裏高興着呢。”

“爹娘在天之靈定也高興,”秋羲直接把東西給牛家嬸子提進院裏,“嬸子,我這次回來是想和你們商量建造紙作坊的事。”

牛家嬸子一聽到這事便嚴肅起來,她把院門關上,朝秋羲問道:“是紙張銷路已經找好了?”

秋羲點點頭:“就是我上回跟你們提到過的那位同窗,他家不是開書肆的麽,日常會進購紙張售賣,他還答應等作坊的紙能批量生産後幫我們引薦其他書肆老板。”

牛家嬸子驚喜道:“這太好了!”

“我剛才先去了趟村長家,”秋羲把手上的東西放下,“建作坊的地就是我們之前看好的那塊,所以剛才已經跟村長定好買下那塊地,到時候只需去縣衙辦相關文書即可。”

“那幾時開始動工?”牛家嬸子問道。

秋羲擺擺手道:“先不急着說,等晚些時候叔和大壯哥回來一起商量。我這邊有些變動,原先是院試之後去府城上學,不過這次改了,要直接去京城上學,等下次回來恐怕便是明年,所以後面建作坊和造紙的事全都要交給你們了。”

“啊,那可如何是好?”牛家嬸子一愣,皺眉道,“我們都是粗人,什麽也不懂,怎麽建得好造紙坊?”

“嬸子莫要妄自菲薄,”秋羲笑道,“之前嬸子不就把造紙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條,比我自己還管的還好。而且建作坊的事我已經把全部流程整理好,回頭跟你們說清楚你們便知道該如何做,很簡單。”

牛家嬸子聽後一咬牙,下定決心道:“羲哥兒既然覺得我們能做成,那我們肯定能做成。”

晚些時候牛二和牛大壯先後回家,秋羲留在牛家吃晚飯。

晚飯後,秋羲拿出提前畫好的造紙作坊圖紙鋪在桌面上:“叔,大壯哥,造紙作坊就按這圖紙上來建,你們看村裏的泥瓦匠可能建成?”

牛二做工多年,對清溪村甚至附近幾個村的匠人都十分熟悉,他拿起圖紙仔細看了片刻,道:“俺以前雖沒建過房,但光看這圖紙就能明白個大概,俺們村和附近幾個村的匠人找一找是能建出來的。”

秋羲敲定道:“成,那建作坊的事便交給叔來辦。”

牛家現在都知道秋羲要去京城讀書,三人擰出一股勁想把造紙作坊辦好,于是認真應下秋羲安排下來的事。

“我這次走得久,若是遇上什麽困難無法解決,大壯哥便去找醉鮮樓的少東家,我已經與他提前說好,能幫的忙他都會幫一把。”秋羲說完又拿出一包銀兩,“這是建作坊和後面投入生産要用的銀子,你們千萬收好。”

三人知道建個作坊花銷不會小,但看見這麽多銀子還是愣住了。

“這得上百兩了,”牛家嬸子把銀子推回去,“羲哥兒,你上京還要花銷,聽說那邊東西可貴了,你得留着這些錢傍身啊。”

“嬸子不必擔心,”秋羲把裝着銀子的包袱放進牛家嬸子手裏,“我留了足夠的花銷,去那邊也有賺錢的渠道,這些你們盡管收好,支出去的錢和以後賣了紙收回來的錢都跟以前那樣記個賬,這事就交給嬸子來做。”

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牛家嬸子為難道:“可我大字不識幾個,萬一弄錯了怎麽辦?”

“不識字可以學,家裏大壯哥識字最多,就讓大壯哥教你,”日常記賬用的字牛大壯都會,秋羲并不擔心這個,“嬸子做事最細心,這事由嬸子來辦我才放心。”

“娘,俺從明天起每日教你五個字,娘肯定能學會。”牛大壯沒想到自己也有能教人識字的一天,教的還是他娘,立刻笑得見牙不見眼。

“我過兩日就要先去府城,買地的事到時候只能由叔和村長去縣衙辦,”秋羲說着又看向牛大壯,“之後等紙張批量生産,就由大壯哥去找嚴兄談買賣的事。”

秋羲說完又把寫着嚴肅之家書肆名字和地址的紙條交給牛大壯讓他收好,再把他和嚴肅之談好的價格包括以後可能遇上的價格浮動和各種意外也仔細說給他聽,怕牛大壯記不住,秋羲又重新在紙條上一一寫好。

秋羲補充道:“還有,後面作坊要用的錢不夠的話就去找醉鮮樓的少東家借,記得寫借條,我會把錢補給他。”

一通安排下來已是深夜,秋羲對牛家三人道:“我與村長說好了,如果作坊能成功建成,需要雇幫工的話會優先找村裏的,不過不找心思不端正和之前惡待過我們兩家的人,因着能辦成的話對村裏是大好事,所以到時候村長會盡力幫忙。到時候雇了人,就由嬸子負責管理作坊一應事務,叔負責管紙張生産和作坊的各種工具,大壯哥負責收購材料和售賣紙張。”

秋羲和牛家定下将來造紙作坊的淨收益按分紅算,牛家占四成,秋羲占六成,三人都沒意見,甚至覺得自家拿得太多,被秋羲說了好一會兒最後才應下。

之前打算做的污水淨化裝置秋羲也早就畫好圖紙,下午回來後就在系統商城兌換了一堆活性炭備用,因着這是消耗品,秋羲早有打算自己做,所以把制作活性炭的圖紙也準備好了。反正這東西只要知道步驟做起來就簡單,而且牛大壯之前在醉鮮樓就幫秋羲做過一回,對照着圖紙又聽秋羲教過一遍就學會了。

秋羲怕事情太多牛家忙不過來會出差錯,索性拿紙重新又寫了個詳細的流程,把誰負責哪一塊,什麽時候做什麽,要用到什麽,可能會遇到什麽情況全部寫在上面,比之現代公司的标準作業程序也半點不差,保證牛家照着做就能把事辦成。

晚上睡得晚,秋羲第二天起得也晚些,吃過飯便坐船去縣城,回到縣學時已經是午後。

“秋弟,你被皇上點去國子監了!”趙子升幾人一見到秋羲便圍了過來,“今早縣學便接到了旨意,恭喜秋弟!”

秋羲與他們聊了幾句,把趙子升叫到一邊:“趙兄,今日我能去縣衙見李老伯一面,我想去跟他道個謝。”

之前案子剛審完,縣衙那邊還有程序沒走完,李老漢便暫時先被留在縣衙不能直接走,所以秋羲便沒去見他,今天縣衙應該已經放人了。

趙子升搖搖頭:“他今日一大早便離開清陽縣回渠州了,說是無顏見你。”

秋羲嘆了口氣:“這般便罷了。”

“秋大當真覺得他和你爹娘的事無關?”趙子升問道。

“過了這些年,他既然願意回來給我爹娘作證,那我便願意相信他這一回,”秋羲淡淡道,“不管他當時出于什麽原因沒有救我爹娘,只要他沒有動手害我爹娘便罷了,總歸他願意冒着風險為我爹娘作證。”秋羲又重複了一遍。

趙子升聽後也不再多說什麽,人心是複雜的,誰又能把一切都說得清楚,有時候糊塗點也是好事。

當天下午外舍散堂後,王教谕把秋羲叫到跟前,叮囑道:“此去國子監路途遙遠,你切切小心,學業上萬不可懈怠。”王教谕說完又拿出一個包袱交給秋羲,“這些你留着路上花用,裏面有我當初準備鄉試的心得和一些随筆,或許對你有用。”

“多謝教谕,”秋羲恭敬地行禮後将王教谕的心得和随筆拿出,又把銀錢還給王教谕,“教谕的心得和随筆對學生來說千金難求,萬不能再讓教谕破費,學生已經準備好路上的盤纏,教谕切莫擔憂。”

王教谕見秋羲不像在推辭,便不再堅持将銀錢收回,又對秋羲細細叮囑幾句才讓他回學舍收拾行禮。

秋羲走得急,第二日一早便輕裝簡行背着書箱出發,徐弓四人約着一起将他送到渡口,見船離岸後才離開。

船在清滄河上行了半日,秋羲一下船就見到在碼頭邊長身玉立的柳郁,翩翩公子即便混在人群中也能讓他一眼便望見,挪也挪不開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