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陸有財的話猶如醍醐灌頂。

讓心中恨恨不平的陳康安, 瞬間沉默。不止陳康安,屋裏的旁聽的歷芙,和屋外偷聽的陳盼, 都被陸有財的一番話擊中了靈魂。

原來陳盼一直搞不懂,為什麽村裏人會那麽好忽悠,王大寶說什麽,他們就信什麽?

現在陳盼明白了。

村裏人看不慣陳家, 只因為他們是異類。

不說陳家剛回村的時候, 就是現在陳家吃了許多的苦頭之後, 他們家的人,也還帶着她們與生俱來的高傲,和村裏人格格不入。

陳家落魄回村的時候, 他們以為他們是回來避難的, 吃穿用度都很普通。但她們兩天換一身幹淨衣服,一日三餐,頓頓都有白米飯的生活, 在村民們看來就是最光鮮亮麗的樣子。

她們以為的窮,在村民看來其實就是炫富。她們的落魄日子, 是村民們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剛回村的時候,陳盼和陳康安她們,剛結束城裏的美好生活, 還沒轉變好心态, 适應她們的新身份, 幹活不夠積極, 說話做事也比較噎人。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那時候陳家還不懂藏拙的必要性, 落魄的不夠徹底。

村民們開始可能只是羨慕, 最後被王大寶忽悠多了,陳家人又老是對村民們愛搭不理,這羨慕就成了嫉妒。嫉妒繼續發展,就變成了恨。

村民們恨資本家吸血,恨他們過不上好日子。陳家這個落魄的地主家,就成了最好的出氣對象。

陳盼她們以前,認為村民們愚昧,沒把後嶺村的人看在眼裏。她們家還有很多姻親舊故,她們認為陳家的落魄只是暫時的,等她們在鄉下散散心,調整好心疼,陳家肯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陳家輕視了普通人,也低估這個時代,最後她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局者迷。

今天陸有財不說這一番話,陳盼即使重生一回,也沒看透其中的關鍵。

Advertisement

村民們其實很好拉攏,只要陳家放下身段,讓村民們以為陳家是他們的自己人。他們以後就不會再找陳家的麻煩。

王家再想借機生事,也翻不出什麽浪花。

村民們最愛講人情,陳家以前作為獨來獨往的外來者,和村裏人都沒有人情往來,陳家有事當然就孤立無援。

陸有財說得對,陳家應該借着這個破冰的機會,和村裏人打成一片。

從前的陳公館已經沒了。現在只有農民陳康安家。

陳盼的心慢慢沉澱下來,籠罩在她心頭,千頭萬緒的難題,突然有了一個大大的突破口。

剛剛還心煩意亂,焦頭爛額,氣的直罵陸岩的陳盼,突然就知道她的未來應該怎麽做了。

陳盼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她自己和陳家人,都完完全全的融入後嶺村。讓後嶺村的人,成為陳家的後盾,和陳盼的附身符。

只要讓後嶺村的人,真心實意的覺得陳盼是個好的,那陳盼就算不能把空間的事情和陸岩交代清楚,陸岩也不能拿陳盼怎麽樣。

人民群衆是把雙刃劍。

以前它能傷陳家,讓陳盼吃盡苦頭。以後它就能護着陳盼,讓陳盼心想事成。

想通事件的關鍵,陳盼茅塞頓開,心情舒暢。

看來他們家是真的要吃席了。這是陳家和村民打成一片的好機會。以後村裏誰家有事,她們也要積極的去幫忙。

人情都是處出來的。時間長了,陳家會越來越好的。

王家的一百斤糧食也是一個好借口。有了這些糧食,陳盼就可以借機偷龍轉鳳,把她空間裏的吃的,一點點的偷渡出來。

陳盼腦海裏把村裏人,快速的過了一遍。然後從這百十來家村民中,優先選出了五家和善的,做為重點攻略對象。

這五家,包括陸家在內,都是村裏的老人,雖不比王來福對後嶺村的貢獻大,但也不比王來福差。

這五家人風評很好,也和陳家祖輩都沒有很深的矛盾。

陳盼只要讓這五家人都真心接納了陳家,後嶺村就會有更多的人,對陳家表現出善意。

只要村裏大多數人,都是陳家的朋友。

那王家以後想找陳家麻煩,也不能太明目張膽。陳興國來後嶺村作妖,後嶺村的正義村民們,也會幫陳盼罵回去。

這五家人和王家一樣都是風向标。

陳盼搞定他們,她面臨的各種困境,就都不是事了。

陳盼越想越覺得可行。

現在就看王家了。只要她們肯讓步,陳盼保證,他們家以後就再別想好了。

就像陸有財說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王家欠陳盼的,陳盼早晚要連本帶利的一起讨回來。

陳家的妥協是暫時的,以後陳盼會讓王家人後悔招惹她的。

王家比陳盼想的要好說話,王老太太卻比陸有財以為的要難搞。

陸有財到了王家,把陳康安不告王來福的條件一說,王家人根本沒猶豫,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只是王老太太答應的痛快,給糧食的時候卻只肯給一半。剩下的一半她以她家也沒糧了為由,要用錢來代替。

現在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沒有餘糧,陸有財就算是知道,王老太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他也拿她沒有辦法。

王老太太快七十的人了,她認錯的态度很好。說話做事全讓人挑不出錯處,陸有財有心幫陳家,也不能強硬的逼她。

王家有多少吃的,除了王老太太沒人知道。陸有財要是不信她的話,執意要糧不要錢,到時候王老太太真餓出毛病來,陸有財和陳康安都吃不消。

王老太太大張旗鼓,在全村人的見證下,親自背着糧袋子來陳家道歉,陳康安再不依不饒,就太不近人情了。

“康安啊,真是對不起。大娘家窮,沒有一百斤糧食。我們家,就大寶還算中用,你大爺和我,都幹不了重活,掙不來公分。大寶他媽是個女人家,她再能幹,也攢不下家底。”

“這錢是我和你大爺的棺材本,康安你拿着,千萬別嫌少,再多,大娘是真沒有了。”

“大娘也不怕你笑話。我家除了點救命粗糧,別的是真的啥也沒有了。”

“康安啊,我知道這點東西你看不上,也抵不了你吃的苦。但這是大娘能拿出來的全部了。大娘今天就厚着臉皮求你一回,你就看在你大爺沒幾天好活的份上,原諒他一回吧。”

“我家大寶幹的壞事,我們都認。大寶還年輕,讓他去牢裏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也是好事。但你大爺年紀大,禁不住折騰了。”

“康安啊,你就當日行一善,發發慈悲,幫幫大娘吧。”

王老太太姿态放的很低。她這一番話說的,比王老頭還有水平,聽得村民們連王大寶都快一起原諒了。

在花國,尊老愛幼是美德。

上了年紀的人,就算是十惡不赦的惡人,也有人可憐他。

在花國,有種說法,那就是:年長的人,給年幼的人道歉,年幼的人是會折壽的。

如今王老太太低聲下氣的給陳康安道歉了,陳康安要是不識時務,非的要一百斤糧食才肯罷休,正義使者的後嶺村村民們,全都不會答應。

陳康安沒想到這農村老太太,這麽厲害。如今這情況,他被她擺了一道,吃了一個大虧,也只能認了。

“大娘你說的哪裏的話。你這樣說,可太折煞我了。說真的,我家要不是窮的揭不開鍋,實在活不下去了,我也不好意思張嘴和你要一百斤糧食。”

“你家大寶,以前真的是太狠了。我家被他搜刮的只剩下半袋子糠了……”

“哎,你看我,大好的日子,又說這些喪氣話。大娘,我謝謝你理解我,給我還了五十斤粗糧和十塊錢回來。”

“你送來的東西,晚輩我為了活着,今天就厚着臉皮收下了。”

“鄉親們請幫我做個見證,今天我收了王家的東西,從此我和來福大爺的恩怨就兩清了。晚輩以前有什麽做的不對的地方,也請你多多包涵。”

“以後咱們鄉裏鄉親的好好處。”

哭窮,畫大餅嘛,陳康安也會。以前,陳康安以為村裏人單純,他們家不會一輩子呆在村裏,沒想過和村裏人玩心眼。這次大難不死後,陳康安大徹大悟,再不會小瞧任何人了。

陳康安以前是個特別成功的商人,他有一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嘴。

當陳康安放下身段,用言語去讨好人的時候,沒人能扛得住他的忽悠。

後嶺村的村民感受尤其深刻。

以前陳康安一開口,就有股大老板的勁兒,高高在上,硬邦邦的仿佛是在發號施令,一點兒也不真誠。

現在陳康安的話,他們卻怎麽聽怎麽順耳。

“康安說得對。上牙還能和下牙打架呢,以前你和王叔有誤會,發生過矛盾沒什麽。以後咱好好處就行了。”

有人出聲附和,就如同一個和好的信號,後嶺村的人,開始哥倆好似的,親切的拉着陳康安說話。

“康安的傷怎麽樣了?還要不要看大夫?一會兒我去接王叔,康安要是還需要看大夫,我幫你把大夫一起接回來。”

“康安家沒有拐杖吧?我家有一副,一會兒拿來給你用。一副拐杖要不少錢,你用我家的湊合湊合得了。”

“也是。你個頭和康安差不多,你用過的拐杖,康安用正合适。”

“康安家柴火也不多。咱們一會兒,一家給他背兩捆過來吧,陳盼侄女還傷着,可別讓她再出去幹活了。”

“對對對,大柱子這話說的沒毛病。陳盼侄女好好在家養傷就行,可別再出門幹活了。”

“嫂子身子重,陳老弟的腿又傷了,你家以後有什麽活,就讓陳盼侄女去村裏說一聲,我們誰有空誰就過來幫忙了。”

“陳哥這傷也有我們的一份的功勞,我們欠陳哥一句道歉,以後陳哥有事,你千萬別和我們客氣。”

“對對對,陳哥有事你就說話。”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