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劉嬌嬌不明白, 為什麽陳盼在知道的她的大名之後,對她更和顏悅色了。

但不懂不要緊,劉嬌嬌只要知道, 她應該好好備課,努力回報,陳盼對她的這份信任就可以了。

劉嬌嬌雞血滿滿的,準備投入工作中。但劉嬌嬌一個給小學生啓蒙老師, 其實沒啥備課的必要。

小學生連拼音和123都不認識, 劉嬌嬌得先當幼兒園老師, 教會島上的小朋友a什麽是上課,才有機會繼續。

幼兒園的課程更加簡單,劉嬌嬌與其說是備課, 不如說是為了上好課, 提前練膽。和她一起練膽的,還有齊傑。

本來為了公平的分配資源,通三島上的學校, 陳盼是不準備招聘齊家人當老師的。只是現在計劃有變,全島掃盲需要的老師太多。齊家人又都有文憑, 陳盼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把齊家能幹活的閑人都收編學校了。

鄭優和齊家的二兒媳婦,負責教島上的婦女。齊傑這個小少年和劉嬌嬌這個小少女一起, 負責教島上的小孩。

鄭優兩個大人還好, 雖然她們沒當過老師, 但她們以前都工作過, 對上講臺講課這事, 一點兒也不怯場。

齊傑這個小少年, 卻和劉嬌嬌一樣腼腆, 不善言辭。平時他只會悶頭幹活,并不太願意在人前露臉。

劉嬌嬌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小女孩臉皮薄,她不好意思;一方面是因為于莓的性格,實在是特別能得罪人。

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于莓仗着她有一個當軍官的丈夫,和六個哥哥的娘家,行事可以說是非常嚣張,占便宜沒夠。

劉嬌嬌老家的人,礙于于莓的身份,不好和于莓撕破臉。但惹不起躲得起。于莓因此被村裏人孤立,連累劉嬌嬌在老家也交不到好朋友。

曾經,劉嬌嬌也試過,像島上這樣,在劉嬌嬌得罪人之後,她去找受害者賠禮道歉。但村裏人不會像陳盼脾氣這麽好,于莓對村裏人也沒有陳盼這樣尊重。

劉嬌嬌的道歉,換不來大家的原諒,只會讓于莓借題發揮,再訛大家點小東西,繼續占便宜。村裏人因此更加厭惡于莓,連帶的看劉嬌嬌的眼神,都帶上了幾分看心機女,麻煩精的意思,再不搭理劉嬌嬌。

劉嬌嬌本來就是個腼腆的女孩,被大家這樣誤會,她當然不好受。而且她越解釋,大家就越讨厭她。最後,她被嫌棄的多了,就越來越沉默,變得不敢主動去交朋友,也不敢再人多的地方主動說話了。

這次來找陳盼,可以說是劉嬌嬌為了哥哥的前程,鼓起的最後的勇氣。如果陳盼真遷怒她,把她罵一頓。小姑娘以後可能會永遠的,封閉自己,再不會主動對誰敞開心扉。

Advertisement

齊傑的問題和劉嬌嬌差不多。劉嬌嬌怕人,是因為她有一個會惹事的嫂子。齊傑冷酷,不愛說話,是因為他沒有爸爸。

雖然齊傑的父親是烈士,但單親就是單親。不論因為什麽原因成為單親家庭,沒爹的小孩,就是不會特別幸福。鄭優和齊家再護着齊傑,也有照顧不到的時候,

總有那麽幾個瞬間,有些熊孩子,會莫名其妙去欺負他,嘲笑齊傑沒有爹,是個沒人要的拖油瓶。

齊傑小時候,會因為那些不好聽的言論,和罵他,羞辱欺負他的人打架。但在小小的齊傑發現,拳頭不能給他讨回公道,只會讓鄭優躲起來,背着他偷偷哭之後。小少年就懂了,什麽是沒爹的孩子早當家。

為了不讓鄭優太辛苦,齊傑從此收了他一身的反骨,主動幫鄭優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努力幫鄭優分憂。不讓鄭優再一個人扛着所有辛苦的事情。

只是,成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齊傑太成熟,同齡人的玩鬧,他都沒時間參加。久而久之,他離同齡人越來越遠,自然而然的成了一個另類,被大家忽略孤立了起來。沒人搭理齊傑,齊傑越長大越沉默。

以至于,他明明也初中畢業了。但陳盼讓他去教小孩,他站在講臺上,卻腦袋一片空白,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當老師的人,不敢說話是絕對不行。劉嬌嬌和齊傑兩個,作為陳盼看好的老師人選,為了能讓她們勝任老師的這份工作,陳盼在開學之前,讓她倆一起備課,相互練膽。

劉嬌嬌和齊傑兩個悶葫蘆,就這樣湊在了一起。開始她倆因為不熟,都不好意思說話。後來,沉默的時間越來越長。劉嬌嬌怕她當不成老師,陳盼會失望。所以,她終于鼓起勇氣,邁出了走上講臺的第一步。

走上講臺的那幾步路,明明不長,劉嬌嬌卻覺得時間過得格外漫長,好像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

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劉嬌嬌臉紅腿軟手還抖。過了好半天,她才低着頭,說出了她和齊傑見面後的第一句話。

那句話,劉嬌嬌說的聲音非常小。齊傑聚精會神的去聽,他也沒聽清劉嬌嬌到底說了些什麽。

不過,那一刻,齊傑和劉嬌嬌一樣的緊張。劉嬌嬌率先邁出第一步,已經比他勇敢了很多。因此,就算劉嬌嬌一開始,講的并不好,齊傑也是一個很認真的聽衆,時刻給予劉嬌嬌作為一個聽衆的最合格的反應。

齊傑沒有笑她,劉嬌嬌緊張的心情,緩解了不少。

要說這人的性格也是奇怪。

明明劉嬌嬌雖然腼腆,但她不是社恐。面對陌生人,她也不是不敢說話。但在随意的場合,和陌生人說話的心情,與此時站在講臺上講課的心情,完全不同。

小小的講臺,明明平平無奇。但在劉嬌嬌站上去的那一刻,它卻變得無比的神聖。讓劉嬌嬌說出每一句話之前,都會再三的斟酌。生怕說錯話,會誤人子弟,鬧出笑話。

齊傑一直認真的聽着,像個好學生一樣,配合劉嬌嬌的教學,沒有挑任何毛病。讓心情緊張的劉嬌嬌越來越放松。講到最後,劉嬌嬌的狀态越來越好,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看着真有了幾分,為人師表的樣子。

齊傑有劉嬌嬌做示範,也克服了心理障礙,敢上講臺講課了。只是,他習慣了沉默寡言,講課的時候語速很快,講的不像劉嬌嬌那麽細致。

他們要教的,是八歲以下的小朋友。小孩子好動,理解力也不是都那麽好,所以齊傑講的太快,他們也許會跟不上。

劉嬌嬌發現問題,在齊傑試講完之後,和他反饋,兩個人一起研究改進方法。

劉嬌嬌和齊傑這裏進展不錯,陳盼那邊找老師的進展卻不怎麽順利。

通三島上的文盲比例是真的高。除了八歲一下,還不夠年齡上學的小孩。島上的婦女,基本沒有認字的。

不過,想想她們以前的生活條件,陳盼對這個結果也不算吃驚。農村女孩,基本都是會早早嫁人的。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是特別疼女兒,又特別有錢的人家,基本沒有誰會送家裏的姑娘去學校。

就算村幹部要求村裏适齡的孩子,都要去上學。村裏人也會自動把家裏的姑娘排除在外。

适齡的女孩,是要留在家裏幫大人幹活的。農村人普遍認為上學沒啥大用,送男孩去讀書,還能指望他未來當大官,光宗耀祖。送女孩去上學,他們能得到什麽?

在這個時代,在大城市,女孩子都不能和男孩子比。何況是在更加落後的農村?

曾經那些不能上學,留在家裏幹農活的女孩。如今成了只會幹活,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文盲婦女。這也是必然結果。沒什麽可大驚小怪的。

陳盼在島上找了一圈,加上她和李秋花,勉勉強強才湊夠了二十個老師。

這些老師中,學歷最高的,是徐恒和趙建元,大學教授。這倆人本來要研究發電機,沒空管全島掃盲的事情。但島上實在是缺文化人。

陳盼忽悠二位教授,做事要勞逸結合。還說幫島民掃盲,可以幫助他們融入集體。二位教授,才答應陳盼的請求。

學歷其次高的是陳盼,大學沒畢業。再次是劉嬌嬌和齊傑,初中畢業。最後是李秋花這樣,小學沒畢業,卻認識常用字的。

陳盼這邊找好了老師,陸岩那邊也完成了,部隊士兵學歷的摸底考察。

陸岩他們團,不愧是由陸岩帶隊的文盲團。他們團學歷最高的是齊政委,初中沒畢業。剩下的,除了三十幾個上過小學,卻沒畢業的,就是十幾個陸岩這樣,沒上過學,認字卻認不全的。

總結下來,陸岩他們團,所有認字的,不論學歷,加起來一共有四十六個。

聽起來好像比島上認字的婦女多。但島上士兵的人數,是島上婦女人數的十倍。所以,認真說起來,兩者差不多。誰也沒贏。反正大家都是文盲。

陸岩這個統計,看的陳盼眼前一黑。就算陳盼想到了陸岩的團裏,學歷不會特別樂觀。但她着實沒有想到,能不樂觀到這個地步。

有二千多人需要掃盲,島上滿打滿算,卻只能找出二十個老師?這不是鬧着玩嗎?

一個班一百多個人,全要一個人去教,這能學會什麽啊?

陳盼之前說的,一個班一百個人,是開玩笑的說法。沒想到,一語成畿。以現在的情況看來,在小老師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一個班一百個人都是少的!

士兵需要訓練,家庭婦女白天也要幹活。所以,通三島開學之後,白天來學校上課的,只有不需要幹活小孩。

這些小孩基本都在八歲以下。八歲以上的,不論男孩女孩,白天基本都要留在家裏幫媽媽幹活。等家裏的活幹完了,他們才會和婦女們一起,去學校聽課。

因為準備充分,劉嬌嬌和齊傑的第一堂課,進行的非常順利。沒有發生,老師講一半忘詞;或者學生學一半搗亂課堂,這樣的樂事。

大多數小孩子,對上學是不抵觸的。就算第一天上課,老師講的內容,他們可能會聽不懂。大家也全都坐的板板正正,拿出他們最飽滿的熱情,認真聽課。

偶爾有一兩個膽子大調皮,看劉嬌嬌和齊傑年紀小,想要搞事的,知道晚上家裏的爸爸媽媽,也會來學校學習。怕劉嬌嬌她們找家長告狀,調皮鬼們,在沒摸清劉嬌嬌和齊傑的路數之前,也不敢造次。

陳盼在劉嬌嬌和齊傑上課的時候,一直和李秋花守在教室外邊,準備随時支援。

畢竟,是第一天上課,陳盼也怕出意外。

結果,劉嬌嬌和齊傑兩個,還有課堂裏的小朋友們,表現的都非常好。讓陳盼提前準備的一大堆小紅花,都沒了用武之地。

小朋友們能夠好好上課,不用陳盼拿小紅花哄人最好。她和李秋花又站在教室外邊,聽了一會兒大家拖長音的讀書聲,陳盼很高興的和李秋花回家,研究造紙去了。

通三島才剛剛起步,上邊撥給陸岩的經費有限。陳盼想要實現全島掃盲,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紙筆的問題。

窮,沒有錢交學費,是大家會成為文盲的重要原因。陳盼想把大家都留在教室裏學習,不但不能從大家收學費,她還得想辦法給她們準備紙筆,讓她們練字。

至于教科書,可以等大家把字練好了,讓她們自己抄。

以陳盼的經濟實力,讓她自掏腰包,給大家買紙筆,當然也沒問題。只是錢不露白,陳盼再有錢,也不能那麽高調。

好在陳盼家以前有過一家造紙廠,和一家印刷廠。陳盼小時候,對造紙術和印刷術感興趣,去廠子裏跟着老師傅認真學過。所以,陳盼會造紙。

只是,陳盼會造紙,和陳盼能造紙,還有一定差距。除了尋找造紙的原材料,陳盼還得準備造紙用的工具。

這種需要人幫忙的時候,就顯出陳盼在後勤部工作的好處了。

馮部長得到陳盼會造紙後,他幾乎立刻就嗅到了大大的商機,把陳盼的兩個徒弟,安排給陳盼當助手,讓他們協助陳盼工作。

對此,陳盼沒有推辭。

現在這形式,不允許個體戶存在。陳盼死守着造紙術也沒用。所以,有免費勞動力,陳盼使喚的非常順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