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起來了
◎要省事的◎
“父親已經死了,不是嗎?”
同樣的話,在三日前的榮喜宮外,還是劉景天說給蘇允棠聽,那時的阿棠,面色蒼白,神色悲怒,脆弱如浮萍飄搖,海棠泣露。
只短短三日,她就能這樣平靜又果決的提起父親的病逝,壁立千仞,硬如磐石。
仿佛有什麽東西轟然斷裂,在二人之間生出一道深不見底的天塹鴻溝,劉景天窒息震怒之餘,兩人多年的感情默契,也讓他立即明白了是什麽引來了阿棠這樣的巨變——
正如他們曾經夫妻對弈,他還想以劣勢教她改變上進,可蘇允棠這個骨頭硬脾氣還大的,輸多了,卻直接賭氣藏了棋盤。
她或許早就輸得不耐煩,只是從前蘇大将軍在時,她還顧及将軍府名聲,又憂心大将軍病體,還會忍耐着撐出天下太平,免得父親病中擔心。
如今大将軍不在,她圈禁之中一氣之下,也索性放意肆志起來!
可偏偏面對這樣的蘇允棠,劉景天震怒之餘,一時竟還當真有些投鼠忌器的難受。
蘇允棠算是實實在在的親緣淺薄,生而喪母,年少亡父,聽聞原本有一對孿生兄長也都不幸早夭,偌大的蘇家,除了幾個八竿子外的偏遠族親,當真就只剩她這一個孤女。
大将軍臨終之前,倒是還過繼來一個嗣子,如今也有四歲,算是蘇允棠的幼弟。
可不說對這種面都沒見過幾次的嗣弟,蘇允棠能生出幾分姐弟之情,便是皇後當真在意,他便當真能以此脅迫嗎?
昔日大将軍蘇止戈率十萬将士投賊,為劉氏立下赫赫戰功,新朝初立正該大肆封賞時,卻病重不起,臨走前還了兵權,辭了爵位,走得幹幹淨淨。
連臨終前連過繼來的嗣子,都只選了剛過周歲,毫無反抗之力的懵懂幼兒,還起名叫蘇允德,就是擺明了毫無防備,将身後一切都交由帝王仁德。
可也正是因此,他身為劉氏天子,更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邊關未平,當初的七十二路義軍還有多少陰奉陽違、不肯降服,或是幹脆落草為寇的,這種時候,若是叫将士們得知蘇大将軍這樣的純臣全将,死後還香火斷絕不得安寧,還有哪一個肯為劉氏拼殺?
Advertisement
別說對蘇允德動手了,劉景天有時候都怕這四歲的小娃娃自個不争氣養不成,倒白白帶累了他的名聲!
同樣的道理,身為大将軍獨女的蘇允棠,再是不恭忤逆、欺君怨望、他也不能這個時候當真要了自個皇後的命。
想必蘇允棠也就是看出這一點,才敢說出拿賞白绫、賜毒酒這種大逆之語來脅迫天子。
可蘇允棠就不想想,她這樣的一時痛快能撐多久?
他是開國之君,又不是昏聩無能之輩,不會永遠受制于天下非議,多則十年八載,少則五年三年,天下太平,萬民歸心,誰還會在意一個被廢的皇後?他但凡記仇些,當真能補上今日的毒酒白绫一雪前恥!
劉景天不相信蘇允棠連這個都想不到,卻又下意識不肯細想,大将軍病故三年,為何皇後卻直到現在才從心肆意起來?在這三年間,她又在在意什麽?留戀什麽?為何如今不在意了?
心下隐隐生出的不安,叫驚怒之中的劉景天只将這一切都歸咎于蘇允棠的任性沖動。
沒錯,阿棠歷來就是如此,原以為長到了花信之年、成了一國之母總會總會長進幾分,誰知竟還是這樣顧前不顧後的狗脾氣、一點沒變!
看着劉景天變來變去的面色,分明還是熟悉的五官面目,蘇允棠忽的發覺,這人分明與她記憶裏快活灑然的無賴少年一點也不像。
果然,改名之後的劉景天,就已經是另一個人了。
她當然知道堂堂天子不會當真被她幾句話拿捏,可那又如何?她這三年間處處低頭,事事忍耐,難不成就身康體健,過得十分舒服了不成?
再是錦衣玉食,人間富貴,心中意難平,也不會快活。
怕什麽呢,唯死而已。
她如今這身子,原本也未必有多久好活,起碼活着的時候,她能從心所欲、舒心痛快,順道還能盡己所能,叫劉景天不那麽痛快。
想到這三年,蘇允棠懷着一種報複般的爽快,款款起身,手指門簾,毫無顧忌的送了客:“陛下既不敢下旨,這就請回。”
因為這動作,蘇允棠肩頭披着的夾襖滑落。
殿內的涼氣襲來,蘇允棠暢快之餘未覺寒冷,火盆旁立着的劉景天,卻忽的緊了緊原本就格外厚實的熊皮大氅。
只不過激憤之下,兩人都未曾察覺到這個細節,劉景天的臉色青了又白,最終一聲冷哼,撂下不知好歹的蘇允棠,甩開大氅,摔門離去。
他也的确沒打算開口,自從在家鄉被人誣陷,判斬監候之後,他便知道,與人梗着脖子争一時嘴上長短,不過是無用的小兒行徑,就如當日那誣陷他的大吏,權勢之下,不需一言,便自可生殺予奪,
就更別提蘇允棠這性子,深宮之中,明槍暗箭,多少手段能叫她面甜心苦、受盡琢磨,口中還說不出一句不是來,沒了他的庇護,他倒要看看皇後還能傲氣多久。
李江海躲着風雪候在廊下,原以為陛下這一進門必然要耗不少功夫,甚至還有些盼望帝後和好,禦駕索性歇在永樂宮。
不單是因為皇後被圈這幾日,陛下也處處不痛快服侍時要越發小心。這三年裏,即便宮裏一直有風聲說皇後娘娘規矩嚴苛不講人情,不如賢妃娘娘純良賢惠,寬宥下人,可李江海冷眼瞧着,卻寧願是皇後娘娘主持六局、統率後宮。
起碼在皇後娘娘的規矩一視同仁,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只要守着宮規本分當差,就算是榮喜宮裏出來的犯了錯,也不會借故多罰你一分,更不會耍手段敲打拿捏。
單憑這一點,在皇後娘娘手下當差,就賢妃強了千萬倍!
誰知道他這廂手還沒搓熱呢,寝殿大門便又猛地大開,出來一個比這天色還沉的黑臉陛下。
得,這是非但沒和好,還吵得越發厲害了!
李江海暗暗嘆一口氣,也不敢冒頭,提着燈籠小步跟着出了永樂宮的大門,示意再回養乾殿。
劉景天不肯捧着手爐取暖,李江海便退而求其次,在禦辇下頭塞了踏爐,內裏燒着炭火,踩着墊腳時就能順道取暖。
其實來的路上這腳爐就在,只是劉景天并無察覺,回去時不知為何,卻覺腳下舒适溫暖,好似泡在微暖的溫水中之中一般。(蘇允棠:水快放涼了可算能洗腳了)
叫這熱乎乎的腳爐一暖,劉景天也才回神,他原本是為了驗證自己身上莫名出現的病症是否與皇後有關,卻莫名得了蘇允棠一頓嘲諷,竟叫他連正事都忘了。
只是兩人都已說成了這樣,要讓他再回去細問究竟,顯然也不可能。
劉景天面色沉沉的思量一瞬,又将守在一旁的李江海叫了過來:“先前在榮喜宮外遇見那個欺君的內監,姓袁的,可還在宮中?”
劉景天打小就有耳聞即誦的本事,便是幾年前一目十行看過的折子,需要時都能大致回憶起其中某一封是何人何時,所奏何事,更別提前日才剛剛見過的太監。
這時記起來,也是想起那袁太監在永樂宮被踹,似乎也正是他膝蓋忽然刺疼之時,雖說這事荒唐無稽,但既然遇上了,總要徹底弄個清楚。
李江海聞言就是一頓,心下叫苦,在宮中倒是還在,不過活人怕是見不着了,您要是問的早些,說不得還能把灰分出來。
好在劉景天說罷之後,也很馬上料到了這結果,擺擺手:“召周光耀過來,叫他問清楚那袁太監去永樂宮到底是何情形,到底是怎麽受的傷,明早速來報朕。”
去椒房殿抄檢的,又不是只有袁太監一個,十幾個粗使宮人,想要問清當日的情形,除了耗些時間外,并不是什麽難事。
甚至都不用旁人,永樂宮被圈禁後,派去看門的禁軍統領周光耀就是劉景天特意點的,雖說天子內眷,不可能貼身監視,但永樂宮內外情形,皇後的每日行蹤,卻都遠遠看在眼裏,随時可向天子禀報。
只是宮中宮禁分明,時辰一到,各處宮門落匙,非是天大的事,宮人禁衛都不能随處走動,現在這個天色,宮門自是早已閉了,要不想鬧的滿宮風雨,便只能明早才能回報。
李江海趕忙應諾,也不多話,一路小意跟着進了養乾殿內,見陛下神色疲倦,又請留值的太醫來摸了一回脈,又喝了一回湯藥,便在熏爐中換了寧神香,熄了火燭,服侍帝王安寝。
劉景天這一覺睡得很不安穩,身上仍舊疲憊墜疼、手腳也仍是冰涼發寒,但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接連夢到了幾次蘇允棠。
夢中的蘇允棠,有時是在他們初見的上元燈會,有時是在新婚的三進內宅,也有時會在榮喜宮外,椒房殿前——
但無一例外,蘇允棠卻看不見他。
他就站在這裏,但蘇允棠眼中卻已再看不見他,
夢境的最後,是蘇允棠當真化作了鳳凰,背生雙翼,飛得毫不留戀,他匆匆尋來長弓,張弓欲射,松手卻發覺弓上并無羽箭,氣急之後便猛地睜開了眼睛。
眼前是一片昏暗,之後有了些細碎的動靜,是李江海聽見動靜上來服侍,隔着床帳的縫隙,隐隐窗外清淺的月光雪色。
劉景天坐直身子,原本不痛快的該是雙膝小腹,可這一瞬間,心間卻悵然若失,空蕩得難過。
片刻之後,劉景天澀聲開口:“什麽時辰了?”
“寅時過半,今日不朝,陛下可要起身?”
李江海這才小心翼翼的示意宮人進來點燈,之前陛下的面太過凝重色,他愣是沒敢叫人上前打擾伺候。
瑩瑩燭光從遠至近依次亮起,李江海輕手輕腳挂起床帳,送來在熏籠上溫好的衣衫,更衣時無意低頭,手下卻微微一頓。
看到眼前情形,李江海自覺明白了陛下這麽不痛快的緣由,貼心開口:“陛下,可要召司寝宮女來?”
劉景天聞言愣了一瞬,跟着低頭,才瞬間明白。
分明身上還是這樣畏寒疲倦,毫無察覺,可他身下的“興致”卻是格外的血脈通暢,隔着中衣都高昂可見,難怪李江海問他要不要找侍寝宮女。
劉景天皺緊了眉頭,太醫署開的什麽方子,連着吃了兩日湯藥,身上的病症一點沒見好,竟往這沒病的的地方使——
一群庸醫!
李江海問罷之後,等了一陣,見劉景天擡頭之後只是盯着壁上懸着的刀劍弓羽出神,一言不發,便只當這是拒絕的意思。
也是,睡女人也是個力氣活,陛下病還沒好呢,身上處處不痛快,哪裏有召宮女的心思?
李江海低着頭,正要如常為天子更衣洗漱,便見陛下的目光從牆上的角弓上忽的移開,皺眉沉聲道:“挑個省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