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回京

在康熙又收到一封熱烈纏綿的‘密奏’後,韋小寶也等到了傳旨命他回京的官員和随行去給他治病的太醫。

韋小寶前些日偶感風寒,生了些小毛病,生病的時候當然要對情人訴苦,因此順手就将這些事情也都寫進了‘密奏’中,不過此時他卻已然好了。

康熙沒有收到過抱怨生病的折子,以為他得了什麽了不得的大毛病,急急忙忙的連太醫都派了去。

太醫奉了旨意,先頭很有些緊張和壓力,生怕韋都統患上了什麽疑難雜症,因此還帶上了不少藥物,結果因為路上跋山涉水,走的時間太長,到地方的時候,韋小寶的風寒早就自己痊愈,以至太醫和他帶去的那一大包藥物全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太醫慨嘆一聲之後放下了心,這樣才好,他最怕韋都統真生了什麽重病,醫治不及出了問題,皇上怪罪下來,他不免要擔老大責任。現在只需意思意思,給開兩副調理的藥就行了。

韋小寶帶兵出征,初進甘肅時着實是打了兩場硬仗,讓他結實領略了一番這個時代的作戰風格,兵士們主要靠刀槍弓弩近身肉搏,行軍布陣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好在一時好心,帶了苦苦要求同行的張勇一起去。到了戰場上才發現,張勇真是個人才,雖然行動不便,但是胸中實學,從勘敵虛實到布陣應戰都經驗豐富,果斷英勇,此行立下了汗馬功勞,幫了韋小寶不少忙。

打了兩場硬仗之後局勢逐漸好轉,等到将吳三桂軍打退到陽平關,韋小寶就暫時不用再打,率軍停駐在當地,只等東線大軍開過來與他會合。

韋小寶閑暇下來,沒有事情幹,就把給小皇帝寫‘密奏’當作了一項日常消遣。

他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熱衷于寫情書了,記憶中只有在他和約瑟芬新婚後的那段時間裏才有這樣的激情。

那時候他還年輕,還相信純潔熾烈的愛情,美麗高貴的妻子是他心裏的女神,也是他浴血奮戰的動力。為了能夠早日和她相聚,讓她為了自己而自豪,他天才的在意大利戰場上創造出了奇跡,短短時間裏就送回二十一面報捷的戰旗。

可惜他的熱烈愛情落到了空處,後來的事實證明,在他為國浴血奮戰的時候,他的妻子在後方頂着用他戰功換回的榮耀風流快活。

從那之後他就對純潔的愛情産生了新的看法,不再那麽沉迷執着。

現在之所以又重拾了這一習慣倒不是因為小皇帝比美麗的女人更有魅力,而是因為韋小寶在這場大戰裏不是主要角色,所對抗的還不是桂軍主力。

旁人看來十分出色的戰績,韋小寶沒費太大的力氣就做到了,剩下的精力沒處使,只好自己找消遣。

軍中的消遣十分有限,有的甚至十分低劣,偏偏他又是個很感性,很認真的人,他推崇真誠正直的情感,熱愛美好高尚的藝術,厭惡那些低俗沒有格調的東西,所以無所适從之下就只能把時間用在了給小皇帝寫情書上面。

Advertisement

韋小寶有雙閱盡世事滄桑的眼睛,小皇帝對他很好,關照有加,這一點他看得很清楚,對此不無感激。他的這位新情人又身份如此高貴,遠超一般的公主貴婦,可以說是他迄今為止最尊貴的一位愛人,所以費心為他寫一些贊美的情話也不為過。

韋小寶本人不識字,自然更加不會寫,現在也沒有可能自己寫,所以那些‘密奏’全都是他找了一個随軍的筆貼士來執筆的,內容由韋都統口授,筆貼士只管記錄,當韋都統用詞缺胳膊少腿或是太過不雅時,筆貼士還要負責給改過來。

那可憐的筆貼士硬着頭皮寫了一段時間之後終于不得不承認天下之大真的是無奇不有,這段時間委實是大開了眼界,竟然有人會給自己夫人寫這樣的家書!還寫這麽多!

雖然忍着頭皮發緊的讀到後來會覺得這些家書其實蠻有趣味,可這畢竟是報平安的家書,恐怕每次送回去後韋家阖府上下都要圍着夫人詢問寫些什麽,看韋大人的樣子,家中的夫人必然不會年紀太大,至多十五六歲,誰家十五六歲的女孩兒當此情景還能臉不紅心不跳的鎮定讀完?

竊以為韋大人此舉實在是別出心裁且又肉麻之極,不曉得他夫人吃得消否?反正他抄寫得都快要吃不消了。

筆貼士的擔心有些多餘,康熙自然要比他心中所想的‘不知誰家的女孩兒’鎮定得多,接連将韋小寶的‘密奏’接了數十封後,他便已能泰然處之。

這日捏着最後收到的一封‘密奏’問劉進忠,“朕身上總聞着有股很香的味道嗎?朕的衣裳平時都是用什麽東西熏的?朕是男子,不用這麽香。”

劉進忠不知皇上這一問是從何而起,小心答道,“皇上的衣物不太熏香的,這個從來都有慣例,不曾改過,奴才們也不敢擅作主張,應該沒有什麽很重的香氣才對。不過皇上沐浴時的水中會加些香料,禦醫說可以活血通筋絡,大概是這個味道被哪位鼻子靈的後妃娘娘聞到了所以才會說皇上身上聞着香。”

他以為敢說陛下身上香的定是哪個妃子在侍寝時奉承說好話,可惜沒入陛下的耳。

康熙笑笑,看看手中紙上寫的:……您身上的香甜氣息讓我沉醉,日思夜想,久久難忘……暗道大概是小桂子鼻子很靈。

已有快一年沒見了,不知這小子變成了什麽樣,還怪想念的。心裏一動,心想他既然是這般對朕日思夜想,每日思戀都要比前一日更多一些,那朕就也給他準備個驚喜。

念及上次韋小寶大膽詢問他是否願意做被進入的那一個,心中依然有些不喜,暗道就算你對朕如此傾慕也不可有這般妄想,這回可要小心些莫要又被他沒上沒下地提出來掃了興。

韋小寶不日入京,因不是班師回朝而是中途回來看看所以十分低調,先回自己府中休息梳洗歇了一晚,第二日一早就去乾清宮外等着康熙下朝召見。

康熙頭天晚上便得了他已經進京的消息,此時便派了太監在殿外候着,見韋小寶到了就命他直接進去,讓當朝講一講甘肅戰況。

甘肅一路最近接連大勝,韋小寶講出來自然都是朝廷将士勇猛,吳三桂軍潰敗的好聽話,眼看滿朝文武個個臉色喜慰激昂,知道小皇帝這是特意要他們聽聽,以堅定其削藩滅吳之志。

心裏暗誇,小皇帝是天生搞政治的人才。

與此同時,康熙坐在禦座上也在暗自欣賞着他的模樣,心想許久沒見,這小子變成這個樣子了,還……還怪可愛的。

下面站着的韋小寶據康熙目測長高了不少,終于脫去了些從前那股總看着還沒長大的頑童痕跡,只是舉手投足,說話表情間還有些影影綽綽的,淡淡的憊懶少年影子。

果然像韋小寶自己信中說的,他瘦了一些,膚色也黑了不少,但是挺胸昂首,站在大殿上都挺拔得像棵松樹一樣,臉上閃着大概連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果毅神采。

在康熙看來,這副神采要是放在一個四五十歲,久經沙場的将軍身上那正正好,相得益彰;但放在韋小寶身上還是略嫌古怪,與他那好不容易變得老成了一些的外貌依然不搭配。

康熙心裏暗覺有趣,笑微微地聽他用沉穩的語調敘述甘肅戰局,

“……諸位大人,朝廷的軍隊沒有辜負陛下的厚望,他們英勇無畏……衆将士遠離家園,跋山涉水,與吳藩的叛軍拼死戰鬥,他們用血肉和忠誠捍衛了大清的疆土……”

康熙聽着聽着就嚴肅起來。說話人的語氣裏有一種莊重和威嚴氣勢,字字句句中都滲透着對殊死奮戰的将士們的尊敬,對戰局必勝的自信…………甚至還有對戰死者的濃厚悲憫之情。

韋小寶對一場大戰之後的情景做了這樣的講述:

“……大戰之後的戰場上死傷者成千上萬,慘叫聲不斷,我曾帶着衛隊一遍遍的搜索,查看是否還有能夠救治的兵士,但可惜我們的醫藥和懂得看護的人太少……我懇請朝廷重視對傷者和死者的撫恤……”

這本是他在甘肅戰場上最大一場勝利,這一戰,桂軍折損了半數兵馬,殘部被逼退至陽平關,暫時再無力北上。

老成莊重的神态與青澀外貌搭配在一起的不睦之處在小皇帝的眼中逐漸消失,康熙坐直身子,收起嘴角邊的微笑。

打仗死人是再正常不過之事,所謂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怕兵将損耗還打什麽仗,一切都當以克敵制勝為目的,因此很少有将軍打了勝仗回來後會這樣悲天憫人的。

康熙自己雖然也年輕,但是身為大清的皇帝,深知這些道理,他從來都是只看大局,各地打仗勝了或是敗了,戰死多少受傷幾何報到京城他的禦案前就都只變成了一道奏章,幾個數字。

所以一開始看着大殿中為着死傷将士慷慨陳詞的韋小寶,康熙覺得他這舉動太稚氣了,這小子以前辦差事時一直都手狠着呢,如何忽然起了這個仁義心思?

但是慢慢的就被他話語中的那股真誠熱切所打動,不由要贊同他的主張,看得出,這人是真心說這些話的,他所沉痛惋惜的那些死傷者都是為國捐軀的壯烈之士,理應褒獎!

退朝之後康親王,索額圖,多隆等數個與韋小寶關系親近的官員紛紛上前問候,韋小寶還沒顧上和每人說上兩句就有陛下派的小太監過來傳話,“韋都統,皇上宣你去南書房。”

康親王笑道,“韋都統,快去吧。你這麽久不在京中,大家夥十分挂念,全都有不少話要和你說,一時半會兒肯定說不完,等這裏人人都和你說上幾句皇上可該等着急了,幹脆過兩日大家到我府上聚聚,咱們一邊喝酒聽戲一邊慢慢聊,就算哥哥我給你辦的接風宴。”

衆人都道,“正是,正是。”

韋小寶也不和康親王客氣,“好啊,那到時大家夥就要去叨擾王爺了。”

辭了衆人,随着小太監往宮中去,到了南書房康熙卻不在,只留下話讓韋小寶去撷芳殿見駕。

韋小寶問道,“那裏離後宮諸妃居住的地方不遠,去那兒幹什麽?”

被留下來傳話的小太監答道,“這個奴才不敢亂說,韋都統你去了便知。”

韋小寶只得跟着小太監再去撷芳殿。

撷芳殿在紫禁城東南,從南書房過去要走半天,韋小寶轉過慈寧宮側面的蕪廊道時,迎面遇見一個身着暗黃色四團龍補服的青年男子,身後随着兩個侍者快步而行。

韋小寶認得是恭親王常寧,上次就是常寧在康熙面前當衆打趣他逗樂來着,因此對常寧印象不佳,只停下了腳步,卻不出聲招呼。

常寧看到他也停下腳步,“咦,這不是韋都統嗎,據說皇上照拂,特召你回京休養幾日,你速度倒挺快,這就已經回來了。”

韋小寶直視了常寧答道,“王爺你好,我昨日剛到京城。”

兩人站得近,韋小寶忽然發現自己好像長高了一些,記得上次見面時自己還要比這位恭親王矮了差不多一個頭,與他說話時需要仰着點脖子,這次就幾乎不用擡起頭了,不由暗自高興,嚴肅的臉上也随之露出絲笑容。

常寧是康熙的親弟弟,因為嘴甜會哄人,太後和皇上都挺喜歡他。不過他這嘴甜的特色只有在對着太後和康熙時才有,對着大臣們時可一貫是氣派俨然。

看韋小寶見到他只是原地站定,也不請安問好,自己屈尊先打了招呼,韋小寶才淡淡笑了一下,态度十分敷衍,常寧心裏便很不喜歡,以為韋小寶自恃是陛下寵臣因此行徑傲慢無禮。暗道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架子竟然都擺到本王面前來了!

韋小寶在宮中走動,常寧料得是皇上找他,明知故問道,“韋都統昨日剛到怎不好好在家中歇幾日?來宮中亂晃什麽?要見皇上也不是往這邊來啊?”

“陛下要我去撷芳殿見他。”

“咦?”長寧無意中問出件怪事,心裏起疑,上下看看韋小寶,暗道那邊離後宮很近,好像是個和後妃們玩樂的地方,皇兄把這小子叫去幹嘛?

更加認定了這是個徹頭徹尾的弄臣,剛回京就勾引得皇上起了玩樂的心思。對韋小寶挺胸疊肚,站得筆直,略微用下巴對着他的姿勢很看不順眼,心想這宮中從太後,皇上,到皇後,嫔妃,個個都是你的主子,你在宮中擺出這個高人一等的樣子給誰看啊,明明個子挺矮的。

不願再和他多啰嗦,舉步就走,“那你快去吧。本王也要去給太後請安了。”和韋小寶錯身而過時忽然朝他微低下頭道,“韋都統,本王勸你一句話。”

“什麽?”

“本王看你這站姿有些替你累得慌,因此好心想要勸你省點勁,以你這身材,就算站得再筆挺它也還是偏矮啊!”常寧說着啧啧的搖頭,“白費這個勁兒幹什麽呢,依本王看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這話正好說到了韋小寶的痛處,立時對着常寧一瞪眼睛。

常寧哈哈一笑,意有所指的拍拍韋小寶的肩膀,再拍拍自己的,兩人離近一比,韋小寶的肩頭比他矮着幾寸。“本王是好意說出實情,其實每個人的高矮胖瘦,是俊是醜都是天生父母給,自己做不得主,反正已經生成了這個瘦小樣子,韋都統還是想開點,可別為此太過煩心啊。“

韋小寶的好心情被他破壞,沉下臉,“這點事很容易解決,沒什麽好煩心的。”

常寧奇道,“哦?怎麽解決?”

“兩個辦法,第一是再等等,我還不到十七歲,過段時間自然還能再長高。”

長寧一笑,“不錯,這也是個辦法。只需韋都統再耐心等等,假以時日還能長高個一寸半寸的也說不定,那第二個辦法呢?”

韋小寶繼續瞪他,“第二個辦法更加有效直接,不過為了王爺的心情着想,我暫時不能告訴你。”說罷扭頭就走。

其實第二個辦法比較暴力,他不能說不是因為怕影響了常寧的心情而是因為對方是親王,比他爵位高,不能正面沖撞。

常寧從來沒有被人這麽無禮的對待過,對着韋小寶走得大步流星的背影呆了一會兒才一甩手,“嘁!放肆,你愛長個不長個,和本王有什麽關系!”

……………

拿破侖語錄:我承認我很矮,但如果你由此而取笑我的話,我将砍下你的腦袋,消除這個差別!!

作者有話要說: 注:

不是偶要把小拿寫蘇,他在歷史上實際就是一個感性和理性的奇妙混合體,也由此凝聚出了獨特的人格魅力。

波拿巴的感性甚至影響了他的命運,影響了歐洲歷史的進程。

在這個軍事天才,征服者的身上,人們常常能看到一種對待戰争和生命的惋惜與遺憾……

他在奧斯特利茨戰報裏是這樣結束的:

……從來沒有比這更可怕的戰場了,從浩瀚的大湖中心,人們還能聽到成千上萬人的慘叫聲,可是卻難以挽救他們的生命。心在痛苦的流血……

這是一篇罕聞的,與衆不同的,征服者的凱歌!

在瓦格拉姆戰役後的第二天,他跑遍了硝煙未滅的戰場,檢查傷員是否被擡走。

在這一點上,與他齊名的偉人,凱撒,甚至是亞歷山大的心腸都要硬得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