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左居正留給高長松的手抄本無封皮,他見左居正以歪歪扭扭的楷體寫下“入門修行”四個大字,猜那是左居正自己命名的。
通翻書本,只見他楷書的間架結構從一開始的松散,變得緊實,字體也越來越流麗,由此可見,此書或許是左居正的學習筆記。
高長松:!
這、這也太貴重了吧!
首頁自然是對靈寶派的介紹,從那一筆一劃書寫中可看出,左小道長對本派的教義是很信服的,他學習時帶虔誠之心。
他說正一教注重修己身,靈寶派更重渡他人,左小道長對這點頗為驕傲,總覺得他們更高貴些。
高長松不置可否,其實他覺得修己身也很好,畢竟他不是那麽博愛的人嘛,此外他也覺得自己沒什麽渡他人的權力,可若說将其解讀為淺薄的“幫助他人”,他還是很願意的。
再往下翻,修行的第一步是了解自身,這一頁真驚到高長松了,他竟然看見了人體圖。
道教的人體圖自然不是現代的肌肉髒器圖,也不是中醫中常見的筋脈圖,他只看見了一頭頂蓮花的盤坐的人體,人的臉是看不見的,身體也只有隐隐的輪廓,自頭頂向下分別寫百會穴、氣海、等等……
這些乃是道教常見穴位
比穴位更加重要的是丹田,靈寶派修的是黃庭,左居正便摘抄了《黃庭外景經》中的一段話。
《黃庭外景經·上部經》有言:“呼吸廬間入丹田。”
本頁之後跟着佶屈聱牙的文言文,他解讀了半天,意為“凝神靜氣,吸收天地精華,按照各穴位循環的方式将氣在身體中環繞一圈,借自然的靈氣錘煉肉體,最後将這靈力保存在丹田處,而道教的丹田一共有三個,他還要把不同的氣運送進不同丹田”。
這行字看得高長松滿頭問號,吸收天地精華?怎麽吸收?凝神靜氣就能吸收了嗎?他真能感受到丹田嗎?完全搞不懂!
他算是明白為什麽修道的人這麽少了,假設說“吸收天地精華”這條需要悟性,那這點悟性便把99.9%的人擋在道門外。
Advertisement
豆大的火苗照亮這一小方圖紙,那火光也穿透白紙糊的窗戶,被外人所見,起夜的高香蘭路過高長松所住的東廂房主屋,揉了揉眼睛,只道:“大兄還未睡?”
不錯,直到夜深人靜時,高長松才抽出空來研究左居正的修行手冊。
高香蘭不贊同之聲鑽入他耳中,只聽見:“明日一早大兄還得起床勞作,若能讓我分擔一二,此時不睡也就罷了,還請大兄更保重身體。”
高長松:“……”
怎麽辦,小妹妹越來越有威嚴了,此刻他竟然有種熬夜被抓包的心虛感。
于是連忙熄滅燈火道:“就睡了、就睡了!”
高香蘭見燈火熄滅,這才施施然離開。
高長松盤腿坐在寝床上,想雖不明白實操如何,可自己好歹裝載了“慧眼”,悟性該比其他人強上些吧?
最糟不過今夜沒睡好,精神萎靡罷了,試試吧。
想着他深吸一口氣,努力排除心中一切雜念,達成“放空”狀态,那雙慧眼不知怎的也開了。眼下只餘一室寂靜,月光灑在石板鋪成的地面上,忽的,他看見了那些隐隐的、細碎的光斑,似附在空氣之中,雖微動的夜風飄蕩着。
靈力像塵埃、像水波,他在靜靜地流淌,更在随波逐流地飄蕩,他蘊在萬物之中。
高長松不由“看”那些靈力,此時他只覺得眼前之景美得過分,正如夏夜觀景時看見湖面上有螢火蟲起舞,這些“光”比螢火蟲更加細碎,與自然渾然一體。
不知不覺間,那些靈力似在向他靠攏……
……
高澈帶于家工程隊的小子繞堆在後屋的木梁轉悠,領頭的啧啧稱嘆道:“我從未見過如此好的木頭,真不知你是從哪伐的。”
高長松道:“僥幸、僥幸。”
其實哪裏是僥幸,他們這一塊樹木最密的便是于家村附近的河灘,此村世代出木匠不是沒道理,人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啊。
可論哪棵樹生得更高,卻有“人”比紮根于當地的木匠更熟。
“木頭。”白仙慢吞吞地說,他伸出刺猬相較龐大身軀窄短的小手手,比了個囫囵道,“你想要好木頭。”
高長松忙道:“不過是用來搭建工坊的罷了,不說要多好,只要結實便可。”
白仙長長地“噢”了一聲,也不知他是怎理解的,撅着小屁股起來道,“跟我來吧。”
看他四腳着地緩慢爬行的模樣,高長松被萌了一臉血,吸過他肚皮後,高長松對白仙就帶上層濾鏡,連他背上的刺都顯得柔軟可愛。
他禁不住問白仙道:“我聽說修行到一定境界,哪怕是妖都有人型,不知白仙是否有,以人型走指不定會行得更快?”
白仙回頭看他,用有些不解的小奶音道:“但我用原型走路也很快呀。”
“而且……”他又用那種有些憂郁的語調說,“人型的話多難看呀。”
高長松:!!!
白仙細數:“沒有刺的話,真是太不習慣了,又不安全又不漂亮。”
高長松:原來如此,這就像那些有皮毛的動物以無毛為恥一般,光溜溜的人類實在不在白仙的欣賞範圍內。
他不由扼腕,哎,白仙原型這麽可愛,真想看看他的人型啊。
這般想法不足為外人道也。
……
既是建豆腐坊,那注意的不過兩項,一是磨坊要大、石磨要好,還有就是廚房也得大,得塞得下發酵過的豆瓣醬。
高長松先前畫好了圖紙給高澈他們看,還惹得隔壁于家村的人啧啧稱嘆,只說讀過書的就是不同,這圖畫得好,精準,清晰!
就是有點浪費紙。
高長松笑兩聲又沒管了。
等他從那新地出來後,李三郎又駕着車回來,他剛去給“金沙樓”送豆腐,讓高長松沒想到的是,這金沙樓的掌櫃竟跟他一同回來了。
掌櫃打扮有些不倫不類。論理來說,金沙樓是鎮上的大酒樓,它只有一家死對頭,即建在鎮中的順德樓。
金沙樓傍河而建,因此以“金沙”為名,穿越古格鎮的支流便被稱為金沙江。
這金沙樓建得氣派,在遍地單層小樓的鎮上,他是少有兩層建築,牆刷成正白色,而支撐牆的立柱則是紅的,至于瓦片是青的。陽光照射在瓦片上,甚至會折出不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