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章
招工、招工,高長松略有些頭疼,雖答應李鐵牛外招人,卻無合适人選。
去鎮上找雇工不現實,唐代雖有雇傭制,人員卻局限,一般都是富商、地主與有餘裕的農民、手工業者雇傭在此安家樂業的游民與貧民。
他家眼下共雇兩人,其一是無多少田地的自耕農,按一日五鬥粟結賬,為他家耕作,李鐵牛頂着學徒的頭銜,傭金更低點,為一日四都半粟米。
唐朝官方規定雇人不得低于“日絹三尺”,可民間私下雇傭中大多無此價。
他盤了遍高老莊中人,除李鐵牛外竟無合适的自耕農,倒非說他們這無流民,可自武德年後,天下大安,且別說是唐國,臨近國家都開始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還利于民。老天爺又很給面子,旱災洪災蝗災都少了許多,既天下太平,流民也就不見了,他們村上的流民都是隋唐交替年間逃竄至此的,雖無多少耕地,這些年也成了幾家固定的長工,錢勉強能夠度日。
這些人都有雇主,高長松萬萬不能插上一手。
他瞄準李鐵牛的原因也只有這一個,他年輕、好學、踏實、肯幹,還沒有足夠的田産,對他來說,跟自己學小手藝,做生意是最好的了。
哎,只可惜高老莊真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了。
頭疼半晌後,他只得提兩塊豆腐去隔壁高澈家。
高長松選的時間可好,高澈剛從田頭回來,于四娘說他再帶一身味就不讓他進門,他幹脆在小溪邊沖了把澡。
入夏後傍村的小溪水也被曬得暖洋洋的,第一瓢水澆在人身上,都無人打寒顫的。故最近高長松路過,常能看見打赤膊嬉鬧的男童,還有各家洗去一身臭汗的郎君。
夏日流汗味太重了,哪家的娘子能受的了這個。
可高長松偶爾會産生疑問,想莫非他們洗衣服汲水的水,都混着這群人的臭汗?
他是家裏管飯的那個,每次汲水都往上游走,遠離了他們的“澡堂”段才放桶。
高長松到時,高澈的頭發還在滴水,又因天氣熱,猶帶水珠的頭發一會兒就被蒸得半幹,他看見高長松大大咧咧招呼道:“進來坐,十二郎。”
Advertisement
于四娘也出來了,只見她穿一襲短襦長裙,俏麗無比。
于四娘為人精明,看高長松哪裏不知他有事相商,趕緊對高澈使眼色,又扭頭對高長松道:“外面熱,先吃口涼茶解解暑。”
一聽吃茶高長松臉就皺了。唐別的不說,飲茶之風很是興盛,随着茶産量上升,這也從貴族飲品變得飛入尋常百姓家,稍富裕些的農戶家都常備茶餅,否則陸羽也不會寫出《茶經》。
可眼下,人們吃茶還花裏胡哨的,非要放些鹽巴、姜片、桂皮、棗、橘皮、茱萸等,高長松試過一次,對他這現代人來說,味道絕對不是“好怪,再來一口”,而是直接“yue”了。
于四娘哪能不知道他習慣,只是看他皺巴着臉實在好笑,出言調笑罷了,高長松苦笑道:“嫂子莫取笑我了。”
此時已到飯點,于四娘去西廂将豆腐過水煮了,待放涼後挖一勺醬蓋其上,再切點小蔥撒了,就是再好不過一頓飯食,她直喊高長松一塊吃飯,高長松給推脫了,說要回家同高香蘭她們一起吃。
他三言兩語說明自己的來意,不過就是請于四娘幫忙關注着,若誰家有人願意來他家做長工,便帶給他,于四娘一聽還傳授制豆腐的技巧,當即便呼,跟高長松說這做豆腐的法子本該是一家裏傳下去的,哪有到處教人的說法。
高長松苦笑道:“嫂子你看我家這樣,哪來的人。”
于四娘想想也是,若是地主之家,此時或許能去人牙子那看看可否買健奴,可他們這地偏僻,又不是大唐,發賣自己的成年男子太少,多是些孤苦伶仃的孩童,這些孩子都是被買走當作家奴調教的,他們也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哪裏能搞這一出,而且看高十二郎如此迫切,恐怕是立刻要人上手的,這不只能從鄉裏找人了?
她盤算後豁然開朗,也明了高長松的意思,忙說:“就包在我身上。”
高長松聽後松口氣,于四娘在村內婦人中算八面玲珑的那個,再加上她是于家村嫁來的,還連通倆村落,論招人,找她比找其他人有效多了。
得于四娘的應許後,高長松又收拾收拾往家走了。
*
高長松走後,于四娘跟高澈湊在一起嘀嘀咕咕讨論,主要是于四娘說,高澈在聽。
于四娘将高老莊上的人口于于家村的都數了一遍,此外還有附近另一村落的,竟然盤出不少人。
不是每家都養得起那麽多孩子的,很多人家的小孩像一連串的地瓜,一生生五六個,好不容易拉扯長大卻發現他們沒出路,若說當自耕農,就分那點土地,養活自己都很勉強,若說送給別人家養或者發賣,好像也沒到那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