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府

出府

陸續養了幾日身子,聽着阿娘的關心的囑咐,阿娘的秀眼滿是擔憂,時不時總會關心他一句,橋兒哪裏可還有不适

府上還有他那“爹”不知道哪裏請的師傅日日教習他強身健體練習武術,師傅說雖然自己身子不大利索,但卻是不可多得的習武好材料;平常都是習武三個時辰,如今身體剛恢複每天只需練上兩個時辰便夠了。

想到在陌生的環境身上總得有一技之長才能保護自己,他倒是練的比往常更加勤奮了。如若遇到在乎的人,也能為她保駕護航,豈不樂哉?

如今養了大半個月,今日頭一回出府只是沒想到一出門,一個婦人便跪在自己跟前。梁與橋連忙扶起,嬸啊,這可不行啊,你這是作何?跪我,我可要折壽滴

大娘淚眼婆娑的看着梁與橋,她旁邊跟着一個小孩兒,梁公子的救命之恩老婦沒齒難忘,說完還拉了旁邊的小孩,快不過來跪謝你的恩人。

梁公子因救了我家虎子,染了風寒昏迷不醒,我寝食難安,日日在這梁府等候恩人,今日可算瞧見了,還好恩人無事,不然老婦心裏……大娘一邊擦着眼淚一邊雙手合十不斷的祈禱。

梁與橋摸了摸小孩的頭,命人拿了些糕點遞給小虎。無事,我并無大礙,并示意傍邊的小栓趕緊去扶一扶大娘,他則抱着虎子道小孩兒,吓着了沒有?

那大娘在門口說了好久的話,左一句謝謝恩人啊,右一句以後虎子願意為恩人赴湯蹈火,最後連連又道了好幾聲謝後才不舍得離開。

最終他才與小栓真正跨出了梁府的大門,他帶着愉悅的心情,背着雙手邁開大步走入了熱鬧的人群。

對于眼前的一切他都覺得無比的新奇,此時他的頭腦想到一個詞“黃粱一夢”,好像一切都只是他作的一場夢,醒來一切都又回到了原點。

他眼神放光的看着眼前處處都是時代的産物,東看西看想要把這些東西都記在腦海裏,遇到他看不懂且又甚是新奇的玩意他才命小栓買下來供他日後消遣。

這時梁與橋想到什麽似的他突然回過頭對着小栓道:“小栓,我之前是個什麽樣的人,說實話我不怪罪你的”

小栓疑惑的撓撓頭公子怎麽想起來問這個

他腦海裏回想一會兒才緩緩說道“公子以前是個溫柔和煦的人但并不喜熱鬧,王公貴族發來的請帖小公子也從不愛參這熱鬧,您待我們總是溫和有禮,卻很少看見公子臉上像如今肆意張揚的笑,只有在夫人面前,小栓才見過公子發自肺腑的笑,露出那笑眯眯的桃花眼…”

這不顯然就是一個溫和有禮、溫文爾雅的謙謙公子咯

Advertisement

但小栓又補充道不管公子是哪個樣子小栓都覺得好,只要公子開心小栓便開心。

梁與橋朝小栓感激的笑了笑,一轉眼又被不遠處的字畫攤吸引了目光,留下了一臉疑惑手裏抱着一堆東西的小栓摸不着頭腦。

他看上了字畫攤,不知道他現如今的毛筆記寫的如何?而且若是能遇到以為書畫大家的字哪怕瞻仰瞻仰也是極好的。

字畫攤的是一名青衣書生,似乎是為趕考暫以寫字畫補貼為生計。

梁與橋看向低頭認真寫字的書生,雖是書生但是他的字卻勁道有力,他也不打擾跟着認真的看着眼前作字的書生。

半晌過去,書生擡起頭看着眼前認真看他作字的公子問道:公子可是要字畫?

如今定國公,北伐匈奴,保護弛國邊疆穩定,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看到這宣紙上的,“吾輩皆有人才出,伐蠻人,定安康”

梁與橋打量着書生,倒是有大丈夫的一腔熱血,雖是書生但對家國有一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決心

梁與橋受着書生的感染頓感一腔熱血一手拿過毛筆,大筆一揮在宣紙上折騰了幾下。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末了還将作者的名字加上,免得誤以為他盜用名人的詩作,同時借用着範仲淹的《岳陽樓記》稱贊他雖現在還是一介書生,但卻志向遠大。

這龍飛鳳舞的毛筆字在宣紙上仿佛頃刻間栩栩如生了起來。

梁與橋背着手爽朗的看着那書生,示意珊珊來遲的小栓買下了那副“吾輩皆有人才出,伐蠻人,定安康”的字

書生頗為欣喜的與哪位懂他心思的公子回視,想不到這位公子小小少年卻輕易看懂了他的理想抱負甚至借用詩詞鼓勵他,欣喜之餘更多了幾許佩服,敢問你家公子叫甚名字?

小栓卷好了字畫摸不清他家小公子是什麽個意思,也不敢直接報小公子的名,便報了字,字幾乎是沒什麽人知道。他有禮的對着那書生道,我家公子姓梁名之衍。

小栓走後還能聽到那書生仍舊在喃喃念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梁與橋出府許久,之前新奇的玩意如今看起來也覺得并沒有什麽多大的意思,加上他實在是乏了,便與小栓一同踏上了那回府的路,離那熱鬧的人群漸行漸遠。

回府之後想着梁府那麽大一院子,放風筝定是寬敞的,他放風筝可是一把好手。等哪天有風了定是要放它一放。

然後又和阿娘桃花眼笑眯眯的說着今日發生的趣聞,最後還不忘複習了昨日新學武功,這才簡簡單單去沐浴,不緊不慢悠悠的回到自己的房間歇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