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71章
◎宋文城歸家◎
1967年的新年, 是幸芳長這麽大,第一次特別期待的一個新年。
過去的一年裏,幸芳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這一年跌宕起伏, 精彩紛呈, 幸芳之前十八年的人生加一起,也沒有這一年讓人難忘。
以前幸家太窮,幸芳對過年其實是沒什麽盼頭的。對別人來說, 過年是吃肉穿新衣服和收壓歲錢。對幸芳來說,過年意味着看別人吃肉, 看別人穿新衣服和看別人拜年收壓歲錢。
那是一種很難熬的滋味。
每到過年時,看着別人家喜氣洋洋, 幸家依舊吃糠咽菜, 幸芳就盼着年快點過完。這樣不用看別人擁抱幸福, 幸芳也不會眼饞。
今年是幸芳人生中, 第一次體會到過年的快樂。這是幸芳第一次不用為生計發愁的一年。現在的幸芳是個小富婆,她有很多的錢去準備年貨。
這一年幸芳吃得好睡得好, 還不用下地風吹雨淋,她本就出色的容貌,就被保養的更勝從前。
如果說之前的幸芳是未經過打磨的寶石, 天生麗質。那現在的幸芳就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風華絕代。
過元旦的時候,幸芳心血來潮帶雙胞胎去拍照,照相館的老板見到幸芳後驚為天人,立刻拉住幸芳,要免費給幸芳拍藝術照。
幸芳不想拍藝術照。她不差拍照的那個錢。只是藝術照這個藝術倆字, 讓幸芳心裏犯嘀咕。這老板看幸芳的眼神, 讓幸芳覺得, 他說的藝術照,肯定不是幸芳以為的那種正經照片。
那人的眼神,讓幸芳非常的不舒服。
幸芳不想貪這個占便宜,他就纏着幸芳,不讓她離開。最後,幸芳被纏的心煩,便把宋文城搬出來,說他脾氣大,不準他媳婦在外邊随便拍照片,否則就揍死拍照的人,才騙過老板,讓他打消了給幸芳拍藝術照的念頭。
從照相館脫身後,想起那個熱情的過頭的照相館老板,幸芳仍然心有餘悸。
剛剛那老板的眼神,實在是太吓人了!幸芳本來不排斥拍照的人,被他看的都不想照了。這個男老板的狂熱,讓幸芳不想她的照片,落在這種人手裏。
Advertisement
幸芳是見過一些男人收集明星挂歷的。含蓄點的,就是把挂歷收藏起來,留作紀念。奔放的,會把海報貼滿牆,然後看着它想入非非。
幸芳不想她的照片,被男老板這樣對待。稍微想想,幸芳就很受不了。
出了照相館,幸芳狠狠的搓手,想要把那種雞皮疙瘩掉一地的感覺搓掉。搓夠了,又離開了讓人不舒服的視線,幸芳又想拍照了。
雖然那老板熱情的讓人不适,但他有句話說的不錯。
人生匆匆幾十年,美好的年華稍縱即逝。如果幸芳不趁年輕,多多拍照留念,那等她老了,她可能都回憶不出她年輕時是什麽模樣。
越想越心動,幸芳想着之前宋文城不方便,她們結婚的時候連結婚照都沒拍,就更遺憾,更想拍照了。
如今幸芳不差錢,不喜歡照相館的老板,她就琢磨着趁着辦年貨,先買個照相機。
現在照相機那是相當時髦的緊俏貨。它很貴,比自行車、收音機都貴。一臺普普通通的照相機,不算票和工業券,它也值五百多塊錢。照相機不但貴,它還非常不好買。
國營商場裏,基本買不到照相機的現貨。想買照相機,幸芳除了去萬能的黑市,就只能去友誼商店。
友誼商店賣的是外國貨,那裏偶爾會有照相機的現貨。只是哪裏買東西需要華僑券,幸芳沒有華僑券,最終只能去國營商場碰運氣。
然而沒貨就是沒貨。幸芳把舒城的國營商場都跑遍了,她也沒買到她想要的照相機。
買不成照相機,幸芳有點失落。之後她很快安慰自己說,‘沒事,買不到就買不到吧,五百多塊錢呢,她沒買到就是老天爺幫她省錢啦!’這麽想着,幸芳心裏好受了很多。
之後和錢小燕一起備年貨,幸芳也神采奕奕,每天都挂着笑臉,好像沒有很失落。
幸芳看起來一切如常。但天天和幸芳一起搶年貨的錢小燕,還是發現了幸芳的小遺憾。
眼神是騙不了人的。幸芳再會自我開導,她眼神中偶爾流露出來的渴望與沮喪,錢小燕還是能非常清晰的感受到。
這天,再次跟幸芳一起去副食品店搶完蘋果、橘子回來,錢小燕等幸芳去上班後,拿出紙筆,勉為其難的給宋文城寫了一封信。
越和幸芳相處,錢小燕就越喜歡幸芳。跟幸芳相處這麽久,錢小燕還是很了解幸芳的。這事,如果沒人替她出頭,幫她告訴宋文城,幸芳肯定是不會主動給宋文城提的。
幸芳是個很好的賢內助,一些會打擾宋文城工作學習,讓他為難的過分要求,她從來不會跟宋文城提。
幸芳知道宋文城很忙很辛苦,所以她從來都不給他拖後腿。一些女兒家敏感的小心思和她突如其來小矯情,幸芳一般都是自我調節、自我消化,不跟宋文城說。
宋文城又不在家,幸芳說了,也是讓宋文城徒增煩惱。既然宋文城回不來,幫不了她,幸芳索性學着堅強,不跟宋文城吐苦水。
錢小燕知道幸芳懂事,不願打擾宋文城。但她心疼幸芳,不忍幸芳難過,就給宋文城寫信了。
錢小燕跟宋文城關系平平,懶得在信裏和他廢話,就沒有寒暄,直接告訴宋文城:[幸芳想拍照,卻被照相館老板騷擾,沒法去照相館。她想買照相機又沒買到。]
信中,錢小燕只事實求是,說了幸芳的難處,并沒有寫什麽難聽的話。她只是如實的把幸芳的不容易,和幸芳的不開心,都告訴給了宋文城。至于宋文城知道後會怎麽做,錢小燕并不能确定。她也沒法強求。因為就連她寫的信,宋文城會不會看,錢小燕都不清楚。所以,寫完信之後,錢小燕就該幹嘛幹嘛,并沒有把這事告訴幸芳。也沒有把這封信當回事。
錢小燕就是日行一善。過後就忘了。
錢小燕沒說,幸芳也就不知道。
年貨搶的差不多,幸芳閑下來,就開始準備做過年穿的新衣服。
幸芳的衣服都是今年新做的。宋家人和雙胞胎的衣服也都夠穿。所以這回,幸芳主要是給幸福她們三姐妹做衣服。
之前幸芳手頭的布票緊張,她先緊着她自己這邊用,就沒顧上幸福她們。如今快過年了,幸芳手頭的布票也充足起來。想到還穿着她舊衣服的幸福她們,幸芳就想趁過年,給三妹妹都做一身新衣服。
幸寶善有幸芳之前做的新衣服,段三萍肯定也不會虧待他,幸芳這回做新衣服,就沒帶幸寶善的份。同樣,段三萍和幸老蔫也沒份。因為他們有幸芳之前送的新棉衣。
之前幸芳給幸家買了棉花,怕段三萍舍不得用,或者私底下賣棉花去換錢。幸芳就用縫紉機,直接把棉花做成了棉衣,
收到幸芳送來的新棉衣棉褲,段三萍高高興興的,把她和幸老蔫換下來的舊棉衣棉褲,改小了給幸福她們穿,沒有再不舍得。
這一個冬天,段三萍沒少再南山大隊顯擺她的新棉衣。幸芳也是知道她這性子,才這麽迂回的對幸福她們好。
段三萍重男輕女這麽多年,她是沒辦法接受,幸芳越過她,去對幸福她們好的。現在,幸芳對幸寶善第一好,對段三萍和幸老蔫第二好,對幸福她們仨第三好,段三萍就不會不高興。
幸芳這樣做,幸福她們三姐妹也不會有心裏落差。她們從小就習慣了段三萍的差別對待。幸芳這樣時刻想着她們,給她們買好吃的,送她們去讀書的姐姐,她們喜歡還來不及,怎麽會不滿意?
別說幸芳這麽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們,就是幸芳婚後不搭理她們,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回來看看她們,跟她們說說城裏的新鮮事,她們也會很滿足,很親近幸芳的。
現在幸芳這麽掏心掏肺的對她們好,幸福她們三個感受的但,當然不會做白眼狼。在幸芳給她們準備新衣服的同時,她們也在想辦法,給幸芳準備新年禮物。
農村的小孩沒有零花錢,幸福她們三個更是窮的連壓歲錢都沒見過。所以,她們給幸芳準備的禮物,都是不需要花錢的。
其中之一,是她們在山上找的山貨。比如,蘑菇,野生核桃,野生榛子還有野生的紅棗等等。這些山貨,幸福她們三姐妹,從秋天準備到冬天,足足準備了将近五個月,它們的數量就非常的可觀。光是幹蘑菇,就有滿滿的一面袋子。其他的山貨加起來,能裝滿一個兩百斤裝的麻袋。
一開始她們還擔心東西太多,段三萍會扣留。後來發現段三萍對幸芳挺大方,對這種不花錢,還能讨好幸芳,當節禮送的小東西,她樂得讓她們多弄一些,幸福三姐妹就來勁了。
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一月,她們有空就去山裏轉悠。如果不是元旦過後,大雪封山,不能進山去找山貨了,她們現在還漫山遍野的給幸芳搜羅好東西呢!
其中之二,是她們的考試卷。幸福她們知道幸芳重視她們的學習。她們就想把她們考了滿分的試卷送給幸芳,讓幸芳開心開心。除了考試卷,還有她們平時得的小紅花,以及她們在國慶運動會上,跑八百米贏回來的筆記本。她們都打算送給幸芳當新年禮物。
以上所有,就是貧窮的小少女們,所擁有的全部。也是她們能回饋給幸芳的全部。
真心換真心。幸芳對她們好,她們就努力的對幸芳好。
一心準備着過年,等着宋文城放假回家幸芳,還不知道家裏有這麽大的感動在等着她。過完小年,立春那天,軍校學習的宋文城,終于放假回來過年啦。
宋文城的假期并不長,滿打滿算,他能在家呆十天。過完年,最遲初六那天,他就得啓程回學校繼續上課。
五個多月沒見,再見到宋文城,幸芳發現,他黑了,壯了,走路也不費勁了。
五個月的時間,足夠宋文城把他的腿傷全部養好了。走的時候,幸芳怕宋文城拿的東西太多太沉,給他的傷腿太大的壓力,沒敢給他準備太多的行李。走的時候輕裝上陣,如今宋文城回來,手裏卻拎着兩只大大大皮箱。
那皮箱看着有一米長,半米高,三十厘米寬,瞅着就非得的大。這麽大的皮箱,裝滿了一定非常的沉。幸芳拿一個都不一定能拎動。宋文城一手拎一個,卻像是輕裝上陣一樣,全然不受影響。
幸芳惦記宋文城的腿,怕宋文城累到,她下意識的就不想他幹重活,想要過去幫忙。結果,嗯,幸芳真的沒拎動。
“你買什麽了?怎麽這麽沉?”幸芳詫異的看着宋文城,問他道。
火車站這裏不方便說,宋文城就拎着皮箱快步的出站,跟幸芳賣關子道:“等回家說。”
幸芳被宋文城吊起了好奇心,也加快了回家的腳步。現在,幸芳特想知道宋文城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幸芳是騎自行車來接宋文城的。和她一起來接站的還有宋文實。雙胞胎太小,火車站人太多。幸芳怕把她們擠丢了,就沒帶她們來。錢小燕留在家裏照顧孩子,順便準備夥食。宋少輝想兒子,倒是想來接站。奈何他剛做完大手術,醫生怕他傷口感染,不準他往人堆裏湊,他就知道乖乖的在家望眼欲穿的等着。
宋文城的皮箱太大,自行車後座不好放。宋文實就想宋文城拎着皮箱,坐在他的自行車後座上。然後宋文實載着宋文城回去。結果,宋文城的皮箱太沉,他加兩個皮箱一上車,宋文實的自行車車胎就像是被壓沒氣了一樣。
宋文城坐下後,宋文實使出吃奶的勁,憋的滿臉通紅,也蹬不動自行車。宋文城見這情況,就不為難宋文實啦。
“小實,你和你嫂子騎車先回家報信吧。我在後邊慢慢走。我走的快,不會比你們晚到家多少的。”
火車站離宋家有點距離,但也沒有特別的遠。宋文城全速前進,差不多半個多小時,就能到宋家。
宋文城不在乎多走幾步路,但幸芳和宋文實卻幹不出,她們來接站卻把宋文城扔下,讓宋文城自己走回去的事情。
火車站附近有不少拉活的三輪車,幸芳花兩毛錢雇了一個,讓他幫忙拉行李,她們三個加一個三輪車,就一起回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