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76章
大年初一, 幸芳是被一陣高過一陣,噼裏啪啦的炮竹聲吵醒的。昨晚幸芳和宋文城守歲,熬到了一點多才睡。結果今天天還沒亮, 剛剛四點左右, 大雜院裏的住戶,就開始接二連三的放鞭炮。
新年新氣象,大家都早早的起床, 想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做第一個放鞭炮‘接年’的人, 讨一個好彩頭。幸芳被吵醒後,也沒再睡。她打着哈欠起來穿衣服時, 宋文城也醒了。
“過年好, 宋文城同志。”
“早, 幸芳同志。”
辭舊迎新的清晨, 睜開眼就可以跟在乎的人互道早安、互送祝福,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幸芳迷迷糊糊的, 對宋文城露出一個燦爛的大笑臉。宋文城顴骨升高,回了幸芳一個淺淺的微笑。
昨夜守歲燒的蜂窩煤,此時已經熄滅。北方的冬天很冷, 氣溫很低, 室外溫度能達到零下二三十度。爐子裏沒有了火,屋子裏就不太暖和。幸芳的棉衣在床尾放了一夜,冷冰冰的,剛穿到身上,就特別的涼。
衣服跟皮膚接觸的一剎那, 冰塊一樣, 冷的幸芳一個激靈, 瞬間清醒。這回,幸芳的瞌睡蟲全都不翼而飛。她哆嗦着,下意識的加快了穿衣服的動作。等把棉衣都套在身上,體溫把衣服捂熱,沒那麽冷了,幸芳趕緊下地去點爐子取暖。
幸芳剛把爐子點好,紅彤彤的爐火正激情的燃燒着,宋文城披着棉衣,出去把宋家的開門炮也給點了。院子裏劈哩叭啦得炮竹聲一響,錢小燕和宋少輝她們也都醒了。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錢小燕她們踩着‘滿堂紅’,趕緊開門迎新、接福。碰到同樣在‘接年’的老街坊,大家笑着互相問好。
“老錢,過年好。”
“老鄭,過年好。”
“過年好,過年好。”
新年第一天,大家看着都喜氣洋洋。很是精神抖擻。
短暫的寒暄過後,衆人扛不住清晨的寒冷,全都揣着手,跺着腳,斯哈斯哈、冷飕飕的各回各家。
進了屋,衆人腳步一致的奔到爐子旁邊,心滿意足的烤火。等手腳暖了過來,嘴唇也不冷的哆嗦了,大家才去洗漱,各自忙碌。
Advertisement
錢小燕年紀大,不抗凍,沒有幸芳緩的快。今天的早飯,就是幸芳一個人做的。
年夜飯太豐盛的結果,就是今天幸芳不用考慮,大年初一她們該吃什麽。昨天幸芳和錢小燕一共準備了十二個菜。各種雞鴨魚肉還有肉餡餃子齊上陣,幸芳她們就沒吃了。
把昨夜剩下的飯菜熱一熱,再煮一蓋簾的昨天包的凍餃子,宋家的早飯就做好了。
吃完早飯,幸芳拿出她早就準備好的壓歲錢紅包,坐等雙胞胎給她拜年。
拜年的吉祥話,雙胞胎早跟錢小燕學了一肚子。這會見幸芳她們都準備好了,兩個小不點就開始,手拉手像模像樣的大家拜年。
“爺爺奶奶過年好~爸爸媽媽過年好~小叔叔過年好~雙雙(依依)祝福你們在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好運常在,萬事如意,財源滾滾,平安喜樂。”
一口氣連說六個成語,差不多到了雙胞胎所學的極限。小家夥想不出新詞,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給幸芳她們磕頭拜年。
這樣的大禮,幸芳受的起,卻不是特別喜歡。有些事情,心意到了就夠了,完全不用這麽折騰孩子。幸芳怕地上涼,冰到雙胞胎,沒等雙胞胎磕完頭,她就拉着宋文城,和他一起,把雙胞胎抱了起來。
“麽~麽~”幸芳給了雙胞胎一人一個大大的親親。“雙雙,依依也過年好。”
“喏,這是爸爸媽媽給你們的壓歲錢,拿出買糖吃吧。媽媽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裏,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順順利利的。”
說完了對雙胞胎的新年期許,幸芳溫柔的摸了摸雙胞胎的頭頂。雙胞胎很喜歡幸芳的摸頭殺。她們小貓似的,乖乖的眯着眼睛,傻笑着去蹭幸芳的手心。特別的可愛。
萌的錢小燕受不了的,來幸芳懷裏搶孩子。“麽~麽~奶奶這也有壓歲錢。給,這是爺爺奶奶給你們的壓歲錢。乖寶拿去花吧。”
錢小燕的壓歲錢送完,宋文實的大紅包,也一聲不吭的,塞到了雙胞胎的懷裏。
雙胞胎人小手短,抱着三個大紅包,就有那麽點手忙腳亂。幸虧幸芳提前給她們準備了裝壓歲錢的小包包,不然雙胞胎就要拿不下啦。
幫雙胞胎把她們的壓歲錢,裝到她們的斜挎小包包裏,幸芳又在雙胞胎的上衣口袋裏裝了些糖果和瓜子,她就放雙胞胎出門去給大雜院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拜年去了。
剛把自家的孩子放出去,幸芳趕緊準備好許多的小零食,和一堆一分錢的小額紅包,靜靜的等着大院裏的其他小孩來她們家拜年。
最先跑宋家來的,是邢小強他們,等他們拜完年,拿着幸芳特別為他們準備的五毛錢大紅包,樂颠颠的跑去找雙胞胎彙合。大雜院裏的其他的小孩,才陸陸續續、成群結隊的往宋家這邊跑。
宋家日子過的好,來他們家拜年,小孩子不但能得到零食,還能得到壓歲錢。所以,大雜院裏十歲以下的小孩,都特別喜歡來宋家拜年,給宋家平添了許多的人氣。
十歲以上的小孩,自诩他們是大孩子,不好意思像小孩子似的,四處蹭吃蹭喝,他們就矜持着沒有加入拜年大軍。
幸芳等小孩子的拜年大軍散的差不多了,她才拎着早就準備好的禮物,和宋文城一起,去給大雜院中比較年長的長輩拜年。
宋文實拿着禮物,跟着幸芳她們一起出門。只是他不是去給大雜院裏的老人拜年的,他是去機械廠,給教導他的老師傅們拜年的。
錢小燕和宋少輝是長輩,宋家在舒城沒啥需要走動的親戚,大雜院這邊也沒有比她們輩分大的老人,她們就留在了家裏,等着別人來拜訪她們,沒有出門。
想着一會兒宋家回來不少人,錢小燕趕緊又在爐子上燒了一壺熱水,留着一會兒招待客人。
幸芳和宋文城拜年的第一站,去的是院管牛大爺家。牛大爺作為院管,平時沒少為她們操心,幸芳這個被照顧過的小輩,自然要來牛家好好謝謝人家。
牛大爺很熱情,他收下幸芳送他的薄禮後,非拉着宋文城,不讓他們走,要她們留下來吃午飯。
“吃了飯再走吧,文城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趁過年,咱爺倆可以好好的喝兩盅。”
大過年的,家家戶戶都有不少好吃的。幸芳知道牛大爺是真心留客,但她們才走了一家,還有好多家等着她們去拜訪呢。所以,她就拒絕道:“改天吧,改天我做紅燒肉,請您去我家吃飯。今天我們還得再走幾家,等哪天有空了,再讓宋文城陪您喝酒。”
幸芳這麽說,饞酒、老伴看着不讓他喝的牛大爺,只能遺憾的作罷。好在,去牛家拜年的人很多,幸芳和宋文城走了,還有別人會去。只要牛大爺堅持給每個客人留客,他最後肯定有機會喝點小酒。
從牛大爺家出來,幸芳在茍家,鄭家同樣被熱情的留客了。鄭家是幸芳拜年之旅的最後一站,鄭小娥拉着幸芳,不讓她回家,幸芳走不掉,最後就留了下來,在鄭家吃了一頓午飯。
金鳳的事,多虧了幸芳,因此鄭家上下對幸芳就特別的感激。之前幸芳忙不過來,鄭小娥那是非常樂意幫幸芳帶孩子的。現在,幸芳工作忙,雙胞胎也有錢小燕帶着,鄭小娥和幸芳就好久沒在一起說話了。
鄭小娥最近正在犯愁她閨女的婚事。
鄭小娥一共有三個孩子,除了剛離婚的鄭瀚,她還有一兒一女。
鄭夏是鄭小娥的二兒子,今年二十三,未婚。他前幾年接鄭小娥的班,在機械廠當車間工人。去年冬天他才剛剛從學徒工轉正。
鄭秀是鄭小娥的小女兒,今年十九,沒工作沒對象,就倒黴的趕上這個知青下鄉潮。
鄭小娥舍不得鄭秀下鄉吃苦,她家老頭子又還沒到退休年齡。如果鄭大叔提前退休,鄭家損失的太多。鄭小娥就琢磨着,趕緊給鄭秀找個婆家,讓她快點嫁出去。這樣,鄭秀就可以留城,不用下鄉了。
可聰明人不止鄭小娥一個,不少人為了留城,都在積極的找對象。
找對象的人太多,有工作的未婚男性,就成了香饽饽。被不少人觊觎。鄭小娥不願她閨女将就着随便嫁人,稍微拿喬觀望了一下,還沒等她仔細的考察對方,她看中的女婿就被別人撬走了。
丢了個乘龍快婿,鄭小娥本就來氣。後來她找來找去都找不出比對方更像樣的男同志,鄭小娥就更加的火大。
“唉,這知青下鄉真是害死人。知青辦那邊,留給大家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已經過去了十五天。給秀找對象的事,我卻依然沒啥進展。唉,再這麽耽擱下去,秀她就的真得下鄉了。”
眼看鄭小娥為了鄭秀的事情着急上火,嘴上起了好幾個大水泡。幸芳想了想,問她:“嬸,你介意讓秀嫁個當兵的嗎?宋文城他們部隊有很多的單身漢,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讓宋文城幫你問問。”
軍嫂啊?聚少離多,還要去對方農村老家或者随軍生活的話,鄭小娥就不太樂意。幸芳不是外人,鄭小娥就沒藏着掖着,把她心中的顧慮,都跟幸芳說了。
“秀她讀過高中,成績很好。她是因為最近工作不好找,大學又停課了,才一直在家待到現在的。讓她嫁個當兵的大老粗,我很怕他們婚後會沒有共同語言。”
不是鄭小娥眼光高,看不上當兵的,實在是現在部隊裏的讀書人,真的沒有幾個。像宋文城這樣的學生兵,在他們整個軍區,那都是鳳毛麟角,是絕對的異類。想當初,宋文城剛入伍的時候,因為他有文化、懂得多,真心沒少受排擠。
鄭小娥隐約聽宋少輝提過這事,她就不想把她那個特別有文化的閨女,嫁給一個大字不識的窮當兵的。
“秀被我寵壞了,她根本不是能吃苦的人。讓她嫁給軍人,純屬是去扯後腿的。先不說幹活,聚少離多、一切全都靠自己的日子,她就不行。”
鄭小娥還挺實在的。雖然已經快火燒眉毛了,她依舊沒有騙人,讓幸芳幫她給鄭秀保媒。
鄭秀就不是當軍嫂的料。她是個柔弱的文藝女青年,肩不能挑,手不能抗。鄭小娥只是想要她留城,卻不會為了讓她留城,而說謊話騙幸芳。
幸芳覺得鄭秀沒鄭小娥說的那麽柔弱。那姑娘幸芳接觸過,知道她性格堅韌,沒有看起來那麽的弱不禁風。軍嫂鄭秀是能當的。但既然鄭小娥不願意,幸芳就不勉強了。
幸芳故作遺憾嘆了一口氣,說:“唉,可惜了。部隊是單身漢最多的地方。錯過了真可惜。”
鄭小娥也覺得遺憾。只是現在還沒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她就還想再努力一下。萬一舒城還有漏網之魚的好小夥呢?
把鄭秀嫁給舒城人,讓她在鄭小娥眼皮子底下生活,鄭小娥也能放心。
鄭小娥還做着美夢,就拒絕了幸芳的好意,跟幸芳一起吐槽起了撬她牆角的王家,以及放她鴿子的馮家。
把這兩家人例行都罵了一遍,鄭小娥才略微順氣。幸芳正跟鄭小娥說八卦說的歡,鄭家就有人來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