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田恬說這話時, 神情十分肯定。

齊韻沒有第一時間反駁,而是仔細問:“你想接受采訪?”

田恬很冷靜,“這對我們有好處, 不是嗎?”

“媽媽你說過,工廠初期想過打電視廣告, 産品上面有我的信息,說不定打廣告能更快地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然後更快地找到我。但因為電視廣告太貴, 只打幾天根本沒有太好的效果, 要長期打才行, 只能遺憾放棄。”

“而報紙打廣告, 你們說看上去很像騙子,”對于這種說法,田恬心裏存疑, “但現在,這不是送上門來的……宣傳機會嗎?”

家裏有一些管理類的書籍,田恬昨晚看了一下, 恰好看到了這個詞, 齊韻和田東成昨晚聊天也說過這個詞, 田恬記住了。

齊韻和田東成對在報紙上打廣告這件事,的确動過心思。

但後世的一些騙人的保健品也喜歡在上面打廣告, 齊韻不想在這上面留下黑歷史, 所以并沒有大版幅地登載,而是只花錢報道了諸如開業、上架等重要節點消息,留作紀念。

齊韻饒有興致問:“把你的想法詳細說說?”

田恬受到父母鼓勵的眼神, 繼續道:“我們叫一家人食品公司,現在真正一家人團聚了,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意頭。”

“媽媽之前想做個大禮包送給家屬院,不如把這個大禮包推出去,叫一家人團聚大禮包,說是為了酬謝顧客,特地做出來的優惠大禮包,特別是在過春節的時候,肯定很多人吃這一套。”

“那麽,不就有更多人知道我們一家人食品公司了嗎?”

“另外,我們這幾天要回到鎮上,答謝那麽多人,不一定要讓記者拍下來,我怕會給他們帶來困擾,但可以讓記者寫上去,證明我們的感激之情不是假的,這不就讓顧客對我們的信任更上一層樓了?”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麽想,反正我在報紙上看到有人這樣做,一定會對這個品牌産生好感。”

“而越多人知道我們的高興,就會對李大妮和田勇的行為更加深惡痛絕,大家對于拐賣孩子的人,也會更加深惡痛絕。”

Advertisement

“如果能報道出來,我想買多些,免費送到縣城喝鎮子上,還有李家村,”田恬想起這個地方,“李家村是李大妮的娘家,她喜歡在娘家那邊撐面子。”

田恬從來不會對讨厭的人手軟,她打直球,第一次明顯表達她的喜惡和意願:“我不喜歡他們,我也不會原諒他們。”

打蛇打七寸,他們最在意面子,那就撕開他們的面子,讓他們的醜事人盡皆知。

他們出來後沒錢了,出來找工作,那麽多人知道他們的人品,還會用他們嗎?

齊韻和田東成對此舉雙手雙腳贊成。

“不愧是我們的女兒,對待敵人就是不能心慈手軟。”齊韻拍拍田恬的肩膀。

田恬的心情更好了。

她還以為父母會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這麽看來,他們對她的包容度真的高。

當記者再次回來,對于齊韻一家人接受采訪這個結果,很是驚喜。

“我姓廖,叫廖眉,你們好,”廖眉開心道,“我從親戚口中聽到了這個很有戲劇性的尋親故事,很想寫出來,讓讀者看看。”

既然已經答應了,齊韻展現出的配合度就非常高:“我們也很榮幸被廖記者采訪。”

廖眉對此十分有好感,詢問了各種問題,比如田恬提到的話,比如關于創辦一家人食品公司的背後故事。

齊韻非常懂田恬的意思,這就相當于是軟廣。以前他們沒這樣做,是不想孩子受到關注,既然孩子并不排斥,甚至主動說可以,那麽他們就不要浪費機會。

她和廖記者主動說起一家人食品商标的設計思路。

“看來齊總和田總是把尋親放在了所有能放的地方,那現在你們已經找到了孩子,那一家人食品的商标會改嗎?”

齊韻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這難不倒她。

“不改,”她朝廖記者嘆惋,“我們很幸運找到了孩子,但還有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依舊沒放棄。既然我們能找到,那說明這個方法說不定有用,我們想把這份希望帶給其他人。”

“在這裏也請廖記者幫個忙,在報道上寫出,歡迎丢失孩子的家庭打電話到我們的工廠尋親專線,我們會按照順序,把他們的尋親信息印在我們原先放尋親信息的位置上。希望他們也能早日找到孩子。”

“齊總,是無償嗎?”

“當然。”

廖眉被感動了:“我一定如實寫出來,”

田恬裝作無意道:“媽媽,記者姐姐也會跟我們回那裏面嗎?”

廖眉像是聞到了小魚幹味的貓,追問:“齊總是有什麽行程碼?”

齊韻不好意思笑笑:“這……我們想感謝一下幫助過田恬的人,準備了一些禮物,打算回去送給他們。”

廖眉當即心動:“齊總,不知道我能不能随行?”

她想去聽聽當地人是怎麽說的,為什麽那兩口子要抱走田恬,田恬在那裏過得如何,為什麽沒人發現田恬是被抱的……

廖眉發散思維,已經有了一腦子的采訪提綱。

齊韻沒立即答應,而是道:“那廖記者,你最好不要拍我們送東西的照片。”

廖眉驚訝,一般人都會想要拍才對啊,這樣才能體現出他們的形象。

“齊總真是,與衆不同。”很有性格。

齊韻擺擺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不是作秀。”

廖眉捕捉到作秀這個詞,腦雷達立即啓動,這個詞用得好!

她要寫上去!

不拍照片,但可以寫啊。目前為止,她對齊韻一家四口很有好感,有感恩之心。

看得出來,做主的是女主人,進退有度,幹脆利落。男主人一直添茶倒水,溫和內斂。找回來的女兒眼神有着不同于尋常人的堅定,說實話,她還挺想給這個孩子做個深度采訪,不急,先去鎮上看看其他人怎麽說說這孩子。小女兒一看就很活潑,但意外的,很聽父母和姐姐的話。

不說根本不會想到這一家四口剛剛團聚的新家人,還會以為他們本該就是這樣。

就這樣,一家四口帶上廖記者,還有廠裏負責洽談清理棉紡織廠存貨的員工,一起再次回到了鎮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