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古代養皇兒(6)
第49章 古代養皇兒(6)
“垣兒,這些人是誰的人,你心裏都有數了?”清音知道這些前來刺殺他們的人不是來自一方,而是好幾方,她知道兒子必有後手,這會也只是問問,并不如何擔心。
“嗯,每一撥都知道,宗室真是無能啊,連派來刺殺的人手都弱得不行,兒子對大興皇室還真是不甚期待。”
齊垣也是無語,派來刺殺他們的人,能不能找點專業的高手什麽的,花點錢,江湖上也能找到不少高手的,連刺殺都這麽不認真,還能指望他們什麽。
看來他真無須期待太多。
不過齊垣和清音商量了一下,還是把這些刺殺的所有鍋都推給宗室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梁王。
包括他們虛構的多年來一直威脅阻攔他們回京之人也定給梁王。
畢竟陛下接進宮撫養的宗室子中,就有梁王的嫡子,據說他在這一撥人,表現得最好,最有望承繼社稷。
推給梁王,一來把鍋甩給他也算合理;二來梁王确實有意要争皇位,又前來刺殺他們,不想齊垣活着進宮,那他們自然也不會手軟,來而不往非禮也。
而且齊垣若真出事,得利最大者就是梁王一系,甩鍋他們,也不算冤,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會起疑。
至于皇帝最後最否會殺梁王一系為他們報仇,齊垣和清音都不在意了,反正齊垣上位後,梁王一系別想落着好就成了。
“後面還有刺殺嗎?”清音問道。
“回到京中之後,應該還有一次。”
這些年來,因萬彙通所建立的情報機構已經滲透進大興各處,所以那些對他們有不軌之心的人,都會提前暴露行跡,被他們的人得到消息。
……
宮中,通光殿。
皇帝自從得知自己有了皇子,就算着日子看他們什麽時候到京城。
這天,孫永忠慌慌張張地進來禀報道:“陛下,不好了!殿下他們在京郊遇到了刺客,時妃娘娘為了救殿下被刺客所傷,現在還昏迷不醒!何大人派人來想讓陛下允許宮中禦醫前去救治!”
“什麽?!”皇帝大驚失色,急忙問他們現在安頓在何處了。
“時妃娘娘傷重,不便移動,只好就近安置在郊外的客棧了。”
“那還等什麽,讓禦醫速來,與朕一同前往!”
這次孫永忠沒攔着了,急忙去安排了。
很快,一行人疾馳出京直奔京郊的客棧。
齊垣面色蒼白的坐在床前看着清音,何大人在一邊看着齊垣也是滿臉擔憂。
殿下再怎麽也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少年罷了,母親為救他生死未蔔,他這會心情自然不好受,他也不知該如何勸慰才好,正在這時,外面傳來動靜,忙讓人出去看看是不是禦醫到了。
跟匆匆進來的人碰了個正着。
“何卿,是朕。”皇帝帶着人走了進來。
何大人忙上前行禮,皇帝剛叫了起,就看向他後面剛還端坐着,這會已經站了
起來的少年,真像啊,像自己,兩人站在一起,要不是皇帝已經中年,看起來确實是一模一樣。
皇帝一下子确信無疑了,這是自己的骨血無疑!
是他日夜期盼,心心念念的兒子無疑了!
看着這個如此肖似他的兒子站在他面前,縱使他是天下之主也不由有些束手無措。
何大人已經悄悄安排皇帝帶來的禦醫進了內室診治時妃。
其他人也都識趣的退了出去,把空間留給父子倆。
齊垣嘴巴緊抿,看着皇帝就是不說話,仿佛叫不出口。
皇帝看得揪心不已,這孩子從沒叫過父親和爹爹,如何能夠自然的喊出來?他不由大為心疼,看着兒子,眼淚都出來了。
“小時候,他們都不願意跟我一起玩,說我沒爹,是個野種……有時候,還拿石頭丢我……”
“我兒,都是爹爹的錯!讓你們母子受了這麽多苦,都是爹爹沒有護好你們母子……”
皇帝是個感性的人,這會被齊垣這般一說,哪能不心疼,上前抱住兒子,失聲痛哭,齊垣也沒拒絕,仿佛這一哭,就能哭散這十五年的分離和隔閡一般。
……
這邊太醫看過清音,發現刀口是挺深的,但卻并不在要害之處,只需好好靜養即可。
兩父子聽後,這才放下心來。
皇帝這番大的動靜,還是驚動了不少人,正是沒有要瞞的意思,見到兒子之後,皇帝甚至希望全天下都能知道他有了親生皇子這件事。
此時皇帝是絕不可能再留兒子在宮外的,不僅是因為刺殺,也因為他太喜歡這個兒子了。
所以他将親衛留下不少,護衛不宜挪動的時妃,齊垣這才答應先跟他回宮。
所以在他帶着齊垣回宮之後,直接震驚了所有見過齊垣的人,他與皇帝站在一起,別人想說他是假的也無從說起,概因這兩人實在是太像了。
皇帝不舍兒子住得太遠,自己難以照應得到,就将他安排在自己的通光殿側殿,親自帶着他。
皇子回宮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朝野,尤其是皇帝接齊垣回宮時,就有不少外面的百姓看到了,所以大家都知道這位皇子十分肖似皇帝,一看就是親父子,大多百姓還是為寬仁愛民的皇帝有了繼承人而高興的,尤其在聽說這位皇子就是前段時間将北厥驅出關外的齊家軍将領時,更加高興了。
……
後宮自是也都聽說了此事,雖然還沒有見過那位皇子,但很多人都心思各異。
像是皇後,此時就有些蹙眉,這忽然出現的皇子,不知道會是個什麽性情?只說小小年紀用兵如神,可是大興素來重文,要是他将來窮兵黩武,于大興而言,說不定是禍不是福。
這些年來,陛下待她越發冷淡了,她說的話,陛下也多是不耐煩聽下去。
皇後也不敢跟皇帝對着幹,每每想到先廢後的下場,她就沒有勇氣去
皇帝面前找存在感了。
其實這也是因為當年知道時妃有娠的人,皇後也是其中之一,皇帝不是沒有懷疑過她,只是沒有明确證據,但也防備于她,所以這才待她逐漸冷淡了,這幾年更甚。
……
齊垣入宮後,皇帝是除了上朝外,基本上都把他帶在身邊,怕他不适應。
皇帝不時問起齊垣在外這些年的生活,齊垣挑挑揀揀的跟他說了些,通常是些好話,不多說這其中的苦楚,皇帝見他小小年紀就這般貼心懂事,反而心中酸軟,更加心疼他了。
二人一聊就聊得夜半時分,直等到齊垣睡迷糊了,皇帝才不舍的離去。
“這孩子真是讓人心疼啊,朕是越看越喜歡,要是他能在朕身邊長大該多好啊,朕一定會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他。”皇帝跟孫永忠感慨,又欣慰又心酸。
“陛下,殿下如此懂事明理,又被教養的這般好,您應該高興才是啊。”孫永忠勸道,說實話,連他這心裏都對殿下是既心疼又喜愛,別說是陛下這個親生父親了。
“朕知道,就是見他只報喜不報憂,朕心裏難過罷了,縱使朕未曾經歷過,也能想像得到,他自幼無父,過得怎麽可能順心如意呢!”皇帝光是想想皇兒在外這十幾年的遭遇,心都在滴血。
孫永忠看出陛下看重皇子殿下,也不深勸,轉而勸道:“陛下,天色不早了,不如早些歇了吧,明日可不能讓殿下等太久啊。”
皇帝一想也是,也不再絮叨,就讓人侍候着睡下了。
……
次日,皇帝就下旨冊封齊垣為晉王,而晉王這個封號,是所有親王封號之中最尊貴的。
這個封號代表了什麽,不言而喻。
原本還有些質疑的朝臣,也在見過齊垣本人之後,無言以對,甚至對于宗室要求滴血驗親的要求,齊垣也沒有反對,在衆人看到碗中的兩滴血相溶之後,再也沒有人質疑了。
皇帝沒有其他皇子,只有齊垣一個親子,很快就有朝臣提出晉王應當接受正統儲君的教育了。
皇帝聽後也沒有反對,既然朝臣和宗室都認可垣兒的儲君地位,那他自然不會反對,他已經四十多歲了,這皇位早晚都是垣兒的,讓垣兒早些接受并适應如今的身份,早些學習治國之道,他也更能放心。
沒想到,此舉卻遭到了齊垣的拒絕,他只說此次之所以回京,只為認父,不想身份不明,讓人恥笑而已。
而遼州還有許多要務需要他回去處理,所以他并不打算在京中多待。而且,他對大興的江山不感興趣,若是想要,他自己就能打下一片江山出來。
而此時的皇帝和朝臣這才想起來,他們面對的少年并非是個毫無根基的普通人。
他手下不缺神兵利器,是能以兩萬兵馬直驅北厥二十萬之鐵騎的奇才。
“垣兒,你是我唯一的兒子,這大興江山只能傳給你,你怎麽能離開?”皇帝直接急了,他的兒子如此優秀卓絕,如何能不繼承大興皇位和這祖宗基業?!
“爹爹,兒子是您的兒子不錯,但兒子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希望您能支持兒子。而且兒子會将娘親一起帶回遼州,畢竟娘親的身份在京中也是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