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興家紀事(21)
第21章 興家紀事(21)
現在家裏還沒有多少資産需要打理,最好是等顧長林他們來了,雜事多了就不讓幾個兒子親自跑來跑去的忙活了。
以後還是叫他們學些更有用的東西,不說幫着顧承光,至少也不能拖後腿。
左大就先負責這些雜事,兼職門房,先做個外管事再說,他妻子馬婆子就跟着她處理內宅的事務,看她衣衫整潔,為人沉穩,清音就先讓她跟在身邊使喚,也兼做些針線上面的事吧。
孫六會趕車,又會種地,以後買了田地再看,目前顧家還不能算是在府城定居,這裏還只是暫時的,所以也就沒有買地。
不過想想顧承光陸續拿給她的那些銀錢,清音考慮了一下,這一大家子的吃穿嚼用,恐怕還是買地更為劃算些,不然都靠在外面采買,每月光是這方面就是很大的一筆開銷。
這事不急,等顧長林他們到家了再說。
李婆子擅長廚藝,就讓她先收拾收拾,晚上做一餐飯試試手藝如何,如果不好,還得再添個廚娘……
李婆子還算有些眼色,立即明白了主家太太的意思,準備晚上拿出自己一輩子積攢的本事好好露一露身手,好叫主家不會嫌棄她和她一家。
孫康識字,清音就準備讓他先跟在顧承光身邊跑腿,雖然跟顧承光從前的随從沒得比,好歹也有個使喚的人不是,慢慢來吧。
顧承光以後要入仕途,他們不想買犯官發賣的仆從,雖然那種人更省心無需培訓直接上崗,不過那種人風險也大呀,誰知道他們對自家又是什麽态度呢,還不如這種小門戶出來的,至少知道謹小慎微,心沒那麽大。這就夠了!
不過就是心大也不怕,清音又不是第一次來古代,這些事她處理過許多回,早就駕輕就熟了。
還有孫雨,清音準備先觀察她一段時間,如果真是個好的,就先跟在顧槿身邊也合适。
至于幾個兒子那裏,不好意思,家裏還沒那麽闊,等等再說,也好磨一磨他們的性子。
反正不要他們再下地幹活,家務也不需做,只照顧幾個小孫孫,顧好他們的小家,這總能辦好的吧。
而且這次他們過來,大孫子栓子也要開蒙讀書了,這個得跟顧承光商量一下,他年紀還小,又活潑好動,得找個合适的學堂送去才行。
Advertisement
幾個孫女也得開蒙讀書,再學些技能,別人有終歸不如自己有。得讓她們好好學一學,看都擅長什麽,因材施教才最是佳。
就是這女夫子不好找,如此也只能慢慢來,誰叫現在的顧家還沒根基呢。
這般想一想,事情真的好多啊,清音覺得自己幾輩子沒有過這樣的耐心了。
她笑了笑,也許這就是入世之後的煙火氣吧,這煙火人間,有她留戀所在,她曾經也真切的感受過啊。
沒什麽不好的,她想。
……
左等右等,望眼欲穿,顧長林一行人終于是找來了府城的顧宅。
見到清音,不說幾人又激動又膽怯的神情,單是兩個兒子就眼淚汪汪可憐兮兮的看着她,終于見到親娘,卻都不大敢認了。
這才過去多久,娘就年輕那麽多了,又貴氣又好看,一看就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夫人,雖然他們也沒見過什麽大戶人家的夫人吧,不過讀過書,靠腦補就差不多了。
“娘!”
“娘,兒子好想娘,還想爹!”
“娘!”
“想奶奶!”
“奶奶!”
“想,想!”
相比較兩個大兒子,還是這帶着小奶音的孫子孫女更可愛,清音一手牽了一個,“先進家再說。”
顧家衆人一路打量着這個精美廣闊的大宅子,這裏是他們的新家了?
這座三進的宅子,第三進是個不小的花園子,清音沒有時間打理花卉,就讓家裏的下人看看是不是先種點什麽菜,要不然一直空着有些可惜。
她現在帶着顧槿住在二進,她同顧承光住在正房,顧槿在東廂,現在又把顧長柏安排在西廂,都是極好的一明一暗兩間套房,讓他們自己看着布置,等以後顧長柏成親就要搬出去了。
不過他們可能在這裏也住不到他成親之時,清音現在可沒打算給他說親,等以後顧承光考上進士後再說不遲。
便是再等兩年,顧長柏也不過才十六歲,年紀還不大,來得及。
而顧長松則是安排在了跨院裏,跨院是獨立的一個小院落,三間南房的格局,現在他們孩子不多又年紀小,完全住得寬松自在,關起門來就是自個的小家。
給顧長林一家準備的也是跨院,格局跟顧長松家是一樣的,早叫人收拾好了,兩家直接住進去就行。
安頓好衆人,清音讓他們都先回去洗漱休息,有什麽事晚點再說不急。
吩咐廚房的李婆子飯菜做豐盛些,他們這一路奔波,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必是受了些驚的,做點好吃的壓一壓。
又叫她晚上熬點安神湯,讓大人孩子睡前都喝點,好好歇一晚,明日準能好。
顧長林他們是雇車過來的,随行還帶着他們家夏收的糧食等物,清音都交給左大和孫六他們去交接了,讓他們多付些車資,那些腳夫千恩萬謝的走了,紛紛感嘆顧家這是真發家了:瞧那府邸氣派的!
顧承光還沒回來,清音剛從廚房出來,就見洗漱好的顧長林在等着了,見着她先行了禮。
清音挑眉,這适應的挺快嘛!
“坐吧。”進了正堂,清音示意他道。
顧長林依言在她下首的椅子上坐了。
“不是讓你們先休息休息嗎?怎麽,家裏可有什麽急事?是你大妹?”
“不是,不是,娘,大妹很好,您別擔心,兒子過來是想跟您先禀報一下家裏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好叫您心裏有數。”顧長林忙道。
沒事就好。
清音親手倒了盞茶,把茶碗推過去給他,顧長林看着面前精美的白瓷青花茶碗,還沒喝就聞到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翠綠色的茶葉飄在碗底,真是好看極了。
他們家,是真不一樣了。
好像是在做夢一般。他端起茶學着他娘喝茶的動作,放在唇邊輕抿了一口,醇香可口,這是他能想像得到的形容詞,再多的他也說不出,但這茶确實又香又好喝。
比他在以前東家那裏喝過的茶好喝千百倍。
“說說怎麽耽擱了這麽久?”清音見他喝過茶後,方開口問他。
顧長林放下茶碗,開始說起家裏的事。
原來他們離開後,縣裏就來了通知,說是要修河壩,每家都要出一個壯年男丁去服徭役。
清音一聽就明白了,往年也有過要服徭役的通知,顧家人從來都沒有去過。
家裏不缺這些錢,主要還是不舍得讓兒子們辛苦,修路還好些,聽說修河壩很辛苦,又十分兇險,稍有不慎,每年回不來的壯丁也有不少。
不服徭役的一家要出十兩銀,十兩可不是個小數目,是普通農家好幾年的總支出,一般人家哪支付得起!
便是支付得起,也會舍不得。
吳家窮得很,若是給這十兩,确實是會爽快的答應分家,而且給了這十兩,吳安是肯定不會去的了。
吳家人要是舍不得這十兩銀,再叫別人去,那就不關他們的事了,清音就沒多問了。
“錢夠用嗎?”之前她離開時,除了家用十兩,另外還單獨給了他一百兩讓他給顧榕買鋪子用,一百兩肯定多了,縣城的鋪子五十兩左右就能買個地段好又敞亮的中等鋪子,之所以多給點,也是以防萬一。
“夠用,還多了些!”顧長林從懷裏掏出一個錢袋出來,清音沒接,擺擺手叫他繼續說。
“一共花了六十兩買了個離縣衙略近的鋪子,大妹抽空就回來讓大嫂教着做糕點,已經學得有模有樣了,兒子嘗過,味道跟大嫂做的差不離。”顧長林道。
苗氏的糕點托是清音之前特地指教過的,材料的差異導致口感可能與記憶中略微不同,不過這在他們那個小小的縣城賣肯定是足夠了。
顧長林又說了他利用服徭役一事讓大妹分家的事,清音颔首,剛剛他提到這個時,她就猜到了,這個二兒子可惜了,要是繼續讀書,他倒是挺适合科舉入仕的,這樣顧承光在官場上也不至于孤身無助。
而且顧長林比起讀書天賦最好的三郎來,更多了幾分審時度勢的優勢,她得好好想想怎麽用二郎。
“還有何事?”清音沒直接問汪三妮的事,不然就太明顯了,別人不會多想,二郎是肯定會起疑的。
“哦,對了,娘還記得您和爹、大哥、小妹離家時,汪家不是出事了嗎?”顧長林說着面上有些意味深長。
清音點了點頭,似是興起了些許興致,顧長林沒敢賣關子,“汪老二把汪三妮打了個半死,混子上門提親也叫他拿棍子打了出去……”
汪家商量要将汪三妮打死了事,不過也只是說說罷了,要知道,這個世界的設定是,就算是親生兒女,打死也算謀殺,所以汪家人最多是虛張聲勢,不敢真這麽做的。
尤其是桃溪村的村長也不可能眼看着他們這麽幹,這樣毀名聲的事要是一出,桃溪村的村長絕對首當其沖會被縣令問罪,其次才是汪家人。
汪三妮恨極了汪家人,風頭上她肯定不敢做什麽,直到縣衙的差役去顧家報喜,說顧承光考中院試頭名,中了秀才之後,當晚村裏又鬧出了事。
“什麽事?”清音把桌上的點心往顧長林面前推了推,笑眯眯的問道。
顧長林見她娘愛聽,也是興致勃勃的。
“娘,你還記得村東頭李家吧,他家的大郎,爹以前還說他看着像是很有出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