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北靜王妃提親
賈母等聽說北靜王妃來訪,忙帶領邢夫人、王夫人、鳳姐等迎了出去來。
歸座獻茶畢,王妃笑道:“妾身是代我家王爺所來,向貴府求娶探春妹妹為側妃。還望老太君成全。”
賈母等大吃一驚。
王妃笑道:“不瞞老太君說,妾身本是一平凡女子,多年承蒙我家王爺錯愛,不勝感恩。奈何我福薄,沒有為王爺誕下子嗣,深以為憾事。”
“我家王爺性子灑脫,不注重這些事情,堅持不肯納妾。妾身惶恐終日,苦勸再三,王爺方告知,天下女子,所看重着唯探春妹妹一人而已。”
“若蒙老太君開恩成全,妾身必然一如往常,待探春妹妹有如同胞手足。将來生得一兒半女,妹妹便是妾身的恩人。妾身必将視為己出。”
王妃說罷起身,鄭重福了下去。
賈母等忙起身還禮,甚為惶恐。
斟酌半日,賈母方笑道:“蒙王妃看重,實乃我家探丫頭福緣不淺。奈何他的父親遠在南省,老身不便作主。請王妃容老身遣人詢問一下犬子的意思,容後回禀。”
北靜王妃含笑答應。閑話一回,又去園中探春處坐了一回,作別去了。
其實王妃此行也沒指望一蹴而就,不過是事先打個招呼,表明心意。以免探春重蹈迎春之覆轍,稀裏糊塗被別的人家求了去。
賈母與王夫人商議了一回,心下也頗為滿意。遂遣人動身前往南方給賈政送信。
黛玉、寶釵、湘雲等相約去秋爽齋給探春道喜,寶玉也樂得湊熱鬧。
探春雖害羞,所幸諸姊妹皆非輕薄小氣之人,又是大小一處玩笑慣了的,不過打趣一番,說笑如常。
倏忽除夕佳節到。
今年賈府中添了兩個白白胖胖,玉雪可愛的男娃娃,這個春節過得格外喜慶熱鬧。
Advertisement
這是寶玉來到這個世界上過的第二個春節。過完這個年,寶玉滿十五歲了。
賈政書信至家,已是兩月之後。
此時元宵早過,殘冬将盡,早春欲歸。
賈政信中說“但憑母親做主,兒子無不聰從命”等語。
北靜王妃又遣了官媒來求,兩家交換了庚帖。婚期定在兩年之後,待賈政複職回京之後再行商議。
此後北靜王妃依然時常接探春姊妹等進王府游玩,只是不便再留探春小住。
探春的親事定下了,有一個人沉不住氣了。
薛姨媽眼見年紀小幾歲的探春都有了好歸宿,而自家寶玉女兒眼看十七歲了,還沒個着落。思前想後只好找姐姐商議。
王夫人正在逗弄老來子賈瑜。
王夫人所生幼子瑜哥兒,才滿周歲,會坐會爬,扶着牆也能搖搖晃晃走幾步,白白胖胖的十分可愛。王夫人如今一顆心都撲在老來子身上,家務也不大管了。
薛姨媽說明來意。
王夫人命奶娘帶瑜哥兒出去玩,嘆道:“寶丫頭那孩子我是極喜歡的,你是知道的。更何況金玉良緣,天作之合。”
薛姨媽心下一喜,又聽得說道:“看老太太的意思,心中是認定了林丫頭了。我冷眼瞧着,寶玉心裏眼裏也只有一個林丫頭。妹妹也知道,寶玉打小就有個呆根子,娘胎裏帶來的。。我若現在作主舍了林丫頭,強扭的瓜不甜,豈不是連寶丫頭也害了?”
“再者,妹妹可曾聽說,林丫頭也得了一塊玉,跟寶玉的恰似一對。連老太太都知道了,當笑話說了好幾回。連我也也無話可說。”
薛姨媽低頭沉思,半晌仍懷着一絲希望,試探問道:“不知道貴妃意下如何?”
王夫人又長嘆一聲,道:“我每月進宮探視,也曾跟元兒提及寶玉的親事。
寶玉小孩子家口無遮攔,早跟他姐姐說過要娶林妹妹做妻子。還說什麽,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妹妹你說,這可有什麽法子?”
薛姨媽低了頭,無語。
王夫人又勸說幾句,也無話可說了。
老姊妹兩個相對無言。
一時探春等來請安,薛姨媽方出來了。失魂落魄回到自己院中。
這天午間,寶玉照例歇晌。剛躺好,小丫頭說:“寶姑娘身邊的莺兒來了。有話跟二爺說。”
寶玉心下詫異。自己這個午休的習慣,合家皆知。寶釵素日行事周全,何故這個時候遣人來擾人清夢?其中必有緣故。
遂起身轉出什錦槅子。
莺兒捧着一本書,笑道:“這是我們姑娘上次借的書,命我送來。”
右手食指輕點封面,道:“我們姑娘做了一些注解,讓二爺看看,批評指正。”
寶玉接了随手翻開扉頁,赫然一張便箋,一行娟秀小字:滴翠亭,望解惑。
寶玉一驚,合了書,對莺兒道:“回去告訴寶姐姐,我知道了。”
莺兒自去了。
寶玉暗自思忖:這寶釵,自從認識她到今日,素來都是文靜賢淑,标準的大家閨秀,堪稱楷模。雖然也常來怡紅院走動,只是自己整天忙忙碌碌的,充其量不過問好寒暄幾句,并無深交。
這樣一個文靜女兒家,今竟冒天下大不韪,私相傳遞于一個年輕男子,實在可疑。莫非遇到了什麽大不如意之事?何為“解惑”?
百思不得其解。遂借口往潇湘館,一徑往滴翠亭而來。
原來這滴翠亭離潇湘館不遠,四面俱是游廊曲橋,蓋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紙。推開窗子,視野開闊,倒是個說悄悄話的好去處。
片時到了,見莺兒在外守候,臉上尤有淚痕。一見寶玉忙道:“姑娘在裏面呢。”
寶玉越發訝異。
步入亭子,一個肌膚豐潤的倩影臨窗而立,不是寶釵是誰?
寶玉笑道:“姐姐找我有何話說?”
寶釵的背影一僵,半晌方低聲道:“我聽媽媽說,皇商王家托官媒人來家提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