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0章

五點半剛過, 人群裏躁動起來。

“看那邊!要日出啦!”

陸清圓靠着聶穹正在打盹,一下驚醒了。

天色已經亮起來了,藍色霧蒙蒙的一片。

群山隐秘在天光下也變成了深淺不一的藍。

最遠處, 有一線金光若隐若現, 開始起伏。

天空開始逐漸被那一縷映照, 從灰藍色逐漸染成了灰紅, 紅色, 橘色, 黃色……最中心則是高亮耀眼的金色。

金光繼續上升, 露出一個半圓的核心。

當太陽終于完全躍然而出的時候, 數不清的金光射線照耀向大地,沖破了昏暗的夜色餘光。方才還隐在霧氣中的群山也終于顯露了自己巍峨的身影。

短短幾分鐘時間, 山間霧氣翻騰,須臾散去又重聚。

霞光萬丈, 瑞氣千條。

陸清圓眼睛睜大, 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

在這一刻,她終于體會到了古人“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的感受了。

昨日種種艱辛都是值得的。

旁邊有人舉手歡呼,這幼稚的舉動卻引起了群衆的響應。

Advertisement

一時間人聲鼎沸,人群四散開來, 天地間到處都是暢快的歡笑。

聶穹也被感染到, 他高舉手機對着天空拍起照片。

陸清圓微笑着看着這一切,心思一動,退後幾步也舉起手機——卻是對準了聶穹。

“咔嚓”一聲, 照片上絕大部分都是山頂的奇絕景觀, 只有角落裏有一個看不太清的身影舉着手機。

照片上的人影并不清晰,也看不到臉。

但是能看出男人高大挺拔的身姿, 修長的大長腿。

一點微微的側顏可以看出他挺翹的鼻梁——一準是個美男子。

這張照片在陸清圓的小號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追更的網友們終于心滿意足地肯定,博主喜歡的對象,确實值得追啊!

……

說開了誤會,陸清圓和聶穹就放緩了節奏,下山的時候也沒有那麽強的目的性了。

陸清圓在不急躁的狀況下看山,終于也品到了一點山間滋味。

她買了很多紀念品,并不在意這是不是義烏出品,反而很用心地包裝好分發寄給了親朋好友。

遠在長瑤湖的劉姨收到紀念品,一邊念叨着“又亂花錢了”一邊歡天喜地地帶着小張出去炫耀。

而齊齊收到後,則是微信上鼓勵她再接再厲,紀念品越多越好。

旅途結束,聶穹和陸清圓商量接下來要去哪。

陸清圓毫不猶豫地就說了一個自古至今都繁華的地名,滬市。

提到滬市,幾乎所有人都能想到本幫菜。

本幫菜是滬市的特色菜系,鹹淡适中,口感上更加保留食物的原鮮感。經過多年的口感變遷,本幫菜的做法已經十分豐富了。

陸清圓是這麽想的:“滬市和長瑤湖有一段距離,但是口味上其實很接近。如果我們在那邊開分店的話,是不是更好。”

聶穹認可了她的想法,并表示:“滬市雖然投資前期高一點,但是确實是不愁客流量和口味不對症。”

說幹就幹,陸清圓和聶穹立刻就出發了。

一路上陸清圓也沒有閑着,一直在查閱本幫菜資料,還有滬市地圖等等可以用到的部分。

滬市很大,作為直轄市它又容納了極多的人口。

在各個區中,市中心的區域陸清圓不敢想,聶穹也沒有這個資金實力。加上風荷引的特色之一就是船,估計是要到偏遠一點的郊區地方去了。

兩人邊走邊商量,覺得似乎分店定義成實惠特色的小飯館更好。

“網紅店其實在滬市已經非常多了。怎麽才能讓風荷引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大家願意遠道而來,這是一個問題。”

聶穹早在合作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風荷引的船在其他地方幾乎很難複制這個模式,這也是在他之前的投資人退縮的一個重要原因。

聶穹的想法很簡單,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水系,都允許有這樣的船在湖面經營。但是他們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室內水系或者是在公園內的人工湖開展生意。

“這樣就可以保留了風荷引的最大特色不變了。”聶穹是這樣打算的。

陸清圓有點擔憂:“但是你說的要麽需要占地面積大或者裝修投入高,要麽就是需要有足夠的消息來源,不然公園裏憑什麽讓你做生意。”

聶穹笑了:“你能想到這點就很好了。前者的花費不會比造一條船更貴的。後者麽,我自然是有這個渠道才跟跟你說的。”

滬市,陸清圓提出來的時候,其實是和聶穹的想法不謀而合了。

聶穹在南方的生意裏,除開金陵的電競酒店,他還曾經在滬市做過幾回生意,認識了一些人,彼此之間有着不錯的交情。

上一次陸清圓吃的巧克力,就是托人買的。

而最近,經濟複蘇,他跟人打聽滬市最新的政策的時候,就恰好有人告訴他,滬市新區就有一個公園快建成了,正在招商呢。

聶穹打的就是這一塊的主意。

聶穹把這件事告訴了陸清圓。

“還不知道成不成,但是可以姑且試試看。就是這事情,不是我們一家就能全盤搞定的,還得需要拉一拉投資呢。”

“我讓你之前練的那些,就是為這兒準備的。”

這可真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陸清圓喜出望外。

到滬市好幾天了,她都沒出過門,埋頭開始寫企劃書。

平時寫作業她還有把握,現在忽然要考試了,陸清圓反而遲遲不敢動筆。

或許是看出她的緊張躊躇,聶穹帶着她出去吃飯了。

“來了滬市都沒吃過本幫菜,可惜了。”聶穹和陸清圓去了一家巷子裏的小吃店。

滬市除去紙醉金迷,還有的就是長街小巷裏的煙火氣。

高樓大廈之下,低矮的民居旁的小店,也是人民的生活之道。

陸清圓仰頭念出來這個接地氣的店名:“老沈黃魚面?”

顯而易見的,這裏是吃黃魚面的。

雖然店名是叫這個,但其實店裏還是有很多其他的面條可以選。

聶穹怕自己吃不慣魚,就要了一碗鳝絲面,也算是本地的特色了。

小黃魚去骨片好,加料腌制,少許澱粉鎖住鮮味。再把剛才去掉的魚骨帶魚頭,放在鍋內煎一煎,到魚香味都被煎炸出來,加水煮沸,撈出浮沫,再過濾,就是一碗上好的魚湯底了。

魚片下鍋前還得再煎炸一下,到有一點的金黃色澤。最後再混合魚湯底、雪菜、香蔥,一起澆蓋到面上。

魚湯香濃呈現白色,黃魚鮮美無骨,面條筋道好吃。

這才成就了這家常美味。

陸清圓以前愛好看小說,就很向往舊時的滬市裏,人們經常吃的這份黃魚面。

如今端在自己眼前,有多少煩惱都抛之腦後了。

幾口下去,陸清圓燙地直吐舌頭。

聶穹趕緊找了涼水給她喝:“幹什麽吃這麽快,面條又不會跑的。”

“不會跑但是我忍不住啊!”陸清圓含混不清地說着。

旁邊的幾桌人聽得都會心一笑。

來這家店的,都是會吃的客人。

一碗黃魚面,四十塊錢的價格,也不便宜了。可是看看這滿座的客人,就知道有多受歡迎了。

“什麽時候,我們的分店也能有這麽好的業績哦。”陸清圓略微有點羨慕。

風荷引地處偏遠,昙鎮的消費水平也不高,她是萬萬不敢一碗面賣出這個價格的。所以這麽些年,雖然客流量很不錯,但是其實掙的都是辛苦錢。

聶穹邊吃邊說:“如果順利的話,明年就能拿到資格呢。到時候你再來眼饞別人比較合适。現在,先走第一步。”

“什麽第一步?”陸清圓問。

聶穹敲敲她的碗,挑眉。

“當然是口味上的改良。”

萬事開頭難,一家飯店的立足之本還應該是口味。

怎麽改良風荷引的口味變成更适合滬市人群的調性。這個問題成為聶穹給陸清圓定下的專業方向第一步。

陸清圓第一次改良菜品,隔空連線了劉叔讨論。

劉叔對滬市的印象就和所有的刻板印象一樣,張嘴就是“那多放點糖算咯。”

陸清圓耐心給他舉例,用的就是現成的黃魚面。

“雖說滬市嗜甜這件事舉國皆知,但是黃魚面這樣的不是也很受歡迎嘛。再說了,滬市彙集了五湖四海的打工人,也不是光光滬市土著啊。再說了,咱們改良口感不是要直接把咱們風荷引的口味做沒了。”

劉叔有點糊塗:“那要怎麽搞哦。我哪裏知道我的手藝外地人是不是喜歡呢?圓圓啊,我看咱們家一直做的還不錯啊,游客來了還是很喜歡的。沒準都不用改良啊。”

這話說的也有道理,但是游客的嘗鮮并不代表他們是穩定的回頭客。

要想知道他們真正的口味,還是得實踐出真知。

陸清圓久違的現身在了食客群了。

【@風荷引:外地的朋友們有沒有願意幫我們做口味調查的啊,免費寄出小吃啊。】

食客群的插科打诨瞬間全無。

安靜一下後,又瞬間沸騰了。

杜中華往前沖的最快。

【@愛我中華:我我我!我本來就不是昙鎮人,我是跟我老婆入贅來的!】

【@萬水千山:老杜你真是為了口吃的臉都不要了啊,小老板別理他,我才是新來的打工人。我老家滇南的!】

還有家裏有外地親戚的也紛紛報名,因為陸清圓說了,推薦親戚的,會多給一份做感謝費。

陸清圓花了一晚上時間登記了不同地方的人,仔細一看,這些都快有四十多個人了。

陸清圓一一聯系他們,留下了地址,又給在京城打工的齊齊寄了十幾份拜托她分給同事朋友做一下口味測評。

聶穹那邊自然也是不能少,他天南海北的朋友很多。出于一點感謝心裏,陸清圓也讓劉叔給聶穹的朋友們準備了很多份。

這樣一來,樣本數量就已經湊齊了九十九份了。

陸清圓和劉叔開着視頻,一份一份打包,防止發錯或者漏發。

聶穹從旁邊經過,看到那個數,卻說:“還有一個人你漏了。”

陸清圓掰手指,怎麽都想不到還漏了誰,扭頭反問他:“還有誰?”

聶穹指了指自己:“當然是我啊!我也是個外地游客不對嗎?”

說完,聶穹語氣還有點幽怨。

“你忙裏忙外這麽些日子了,怎麽不知道問問我這個天南地北都去過的人的口味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