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和親
第22章 和親
燭光跳動下慕辰安放下了手裏的書卷,側過身才發覺沈玉嬌靠在案上睡着了,手裏還攥着一頁游記。
慕辰安心裏發笑,輕輕将書從她手裏抽出來,将人抱到了床上,慕辰安擡眼将她發間的玉簪抽了出來放在一旁,沈玉嬌揉了揉眼角可能是太困了眼都沒睜開就又睡了過去,自然沒發覺有人在她額角上落下了一吻。
……
皇宮
三公主驟然暴斃連太醫也查不出原因,本來好好一個人就這樣沒了,和親羌族的事也暫時擱置,柳嫔哭的不成人樣,她是不想自己女兒去和親,但是更不想她沒命,羌族苦是苦了點,但嫁過去好歹是王妃,總比去閻王殿的強。
皇帝此刻沒心情去安慰柳嫔的喪女之痛,讓他苦惱的是三公主沒了,要想穩住羌族只能再換個公主頂上,他只剩下兩個女兒,大公主是容妃的命根子,相國明裏暗裏有意讓自己孫子尚公主,哪怕驸馬不能擔任重職也要保下大公主不去和親。
相國為朝廷賣命多年,他實在不想寒了老臣的心。
孫公公見皇帝一臉困倦問道:“陛下去歇歇吧,外邊天都暗了。”
皇帝擺手,“柳嫔還在外面?”
孫公公點頭,“回陛下,柳嫔娘娘還在外面跪着。”
“讓她回去吧,三公主的事朕會派人徹查。”他孩子本就不多,失去了一個女兒他一樣心痛。
孫公公聞言馬上去回話,走到殿外就聽下面的小太監來報說是二公主過來了。
孫公公轉了轉眼珠子,返回去在皇帝跟前禀報:“陛下,二公主來了。”
皇帝詫異,“她怎麽過來了,讓她進來。”
承德殿外,柳嫔跪在點外求見皇帝,她要為自己的女兒讨個公道,活生生一個人,昨天還好好的,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命喪黃泉,她不信這裏面沒人動手腳,她的女兒一定是被人給害死的。
Advertisement
于是當她看見二公主李嫣兒時恨不得撲上去掐死她,一定是她害了自己女兒。
柳嫔被身邊的宮人拉住,承德殿外不是能放肆的地方,她一張臉被淚水浸濕,沒有梨花帶雨般的柔弱,反而是想要殺人般的狠厲,她哭喊着:“你,一定是你害了本宮的雲兒,這次和親就是你算計了她,一定是你!”
李嫣兒往後退了一步,她可不想被弄髒了衣服,只是聽着柳嫔的哭嚎有些可笑,“娘娘怕不是傷心過度,得了失心瘋吧,我要是真害了三皇妹,不就要頂替她去羌族和親了嗎?怎麽可能會是我,而且……”
李嫣兒俯下身子在她耳邊溫聲道:“原來娘娘不知道三皇妹與那侍郎大人的事啊,這也難怪了,畢竟不光彩,不過如果父皇知道了,恐怕她連公主的哀榮都沒了。”
柳嫔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盯着她,“不……你不能……”
恰在這是孫公公過來請李嫣兒進殿,看見依舊跪在地上的柳嫔嘆氣道:“柳嫔娘娘先回去吧,您在這哭也沒用,皇上說了三公主的死他一定會讓人查明真相的。”
柳嫔充耳不聞,她察覺道李嫣兒看向她的目光,如同一根麻繩一樣将她捆起來,讓她動彈不得也喘息不得。
“孫公公說的是,柳娘娘先回去吧,我想三皇妹看到您現在這樣也不會高興,她泉下有知,會傷心的。”
說罷,李嫣兒便收回視線由孫公公帶着往承德殿內走去,身後傳來了宮人呼喊的聲音,柳嫔暈過去了,李嫣兒嘴角淺笑,只是不經吓。
她嘴角的淺笑當看見皇帝時慢慢消失,面前的人在她眼裏只是個不稱職的父親,以及冷血無情的皇帝。
李嫣兒緩緩跪在地上問安:“兒臣請父皇安。”
皇帝擡手讓她起來,視線不經意觸到她額頭上還未好全的傷疤,語氣不免放柔,問道:“怎麽現在過來了?”
李嫣兒依舊跪在地上,垂下了眸子像是下定了決心,“兒臣自請和親羌族,為父皇分憂。”
皇帝顯然沒想到她會這樣說,他原以為李嫣兒過來是為自己求情能不去羌族和親,他連斥責的話都想好了,沒想到……
“你先起來。”
李嫣兒依舊不動,“兒臣深知父皇擔憂之事,三皇妹驟然暴斃兒臣萬般心痛,為保璃國與羌族百年和平,兒臣自請和親。”
皇帝輕嘆,“你真的想好了?”
李嫣兒彎下身子跪伏在地,“兒臣自請和親羌族。”
“好,朕有個好女兒,和親之事交由禮部來辦,朕不會虧待了你。”
李嫣兒眸色微暗,謝恩道:“兒臣多謝父皇恩典。”
……
三公主死後一天,二公主自請和親羌族的事便傳遍了京城,羌族那邊沒有異議,只要是皇帝所生的公主,他們都沒意見,無妨是再耽擱幾天,倒是羌族王女對這位二公主來了興趣,她想見見這位未來嫂嫂。
之前那個三公主聽說整日哭鬧,好像羌族是閻王殿一樣,不如眼下這個識時務,讨喜。
沈玉嬌和慕辰安送走了慕青才得知這消息,當然二公主來找她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真是沒想到最終這場和親還是輪到了她身上。
去一個不喜歡的地方嫁給一個不喜歡的人,想想都覺得難受。
“皇帝賜了她封號昭仁,将她記在了皇後娘娘名下,母妃宋氏擡為妃,禮部又加了些人手去準備和親事宜,皇帝的意思是再不容有差池。”
沈玉嬌聽完之後整個人都恹恹的,慕辰安問她:“你與二公主也有交情?本王記得她曾經來看過你。”如果真有,他讓禮部再多上點心。
沈玉嬌搖頭,“她不喜歡熱鬧,只有請安的時候見過面,老是一個人待着。”
她只是有些感慨,當初為了能不和親,李嫣兒能一頭撞在假山上搞得滿頭是血,現在卻自請和親,她是個聰明的,與其等到皇帝去找她頂替,不如自己請命,還能多得幾份殊榮。
慕辰安不懂她為何如此,但她的不開心仿佛寫在臉上,他休沐了幾日問她想不想去京城裏轉轉,“本王聽說最近城南的茶樓裏新來了位說書先生,王妃可想去聽聽?”
沈玉嬌點頭,說書先生,她以前只聽說過,從未親眼見過,茶樓酒館人多雜亂,就算是哥哥也不敢帶她過去,唯恐出了差錯。
現下慕辰安願意帶她過去,她還真想見識見識。
皇宮裏
李嫣兒面前擺的是剛頒下來的聖旨,她神色淡淡的,看不出是喜還是悲。
一直伺候她的宮人走過來在她耳邊道:“公主,淑妃娘娘來了。”
淑妃,也就是她的母妃宋氏,因為她的緣故,從婕妤一躍到妃位。
“讓她進來吧。”
李嫣兒請命的事淑妃全然不知,等她知道時自己的女兒已經成了昭仁公主,看着眼前有些陌生的女兒,淑妃不免痛心,終究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羌族那地方她也舍不得自己女兒過去。
“你……”
李嫣兒擡眼看過去,從她記事起便知她的母妃位份不高,母妃恨她不是個皇子,無法母憑子貴,對她雖不至于漠不關心,但總歸沒上過心,印象裏全是母妃為了争寵而煞費苦心,她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看着。
她不是沒怪過,但轉念想想如果沒有她,自己在宮裏更無安身的地方。
李嫣兒擡手将一根金釵插進她發間,“如今一別怕是再也見不到母妃了,有兒臣在,只要母妃不犯大罪都會無虞,母妃一人在這宮裏萬望珍重。”
淑妃的眼淚頓時落了下來,她真的後悔,後悔沒對這個女兒再好些,以後相隔萬裏,如何再見?
李嫣兒送走了淑妃,終于等來了她要見的人,她對着眼前的人露出一抹笑來,“太子哥哥安。”完全沒有方才和淑妃在一起時的傷感。
來人正是璃國當朝太子李洛白,他将手裏的錦盒放到桌子上,對着李嫣兒道:“等你出嫁當天,本宮會親自送你出城。”
李嫣兒迫不及待地打開錦盒,裏面放着一塊玉佩,上面刻着“昭仁”二字,她喜歡極了。
“多謝太子哥哥。”
李洛白還是那副溫潤的模樣,“你既已記在了母後名下,以後叫本宮哥哥就好。”
李嫣兒眼神亮了亮,“多謝哥哥。”
“哥哥放心,羌族那邊自有我看着,斷不會出錯,只是哥哥下次該早告訴我的,也就不用費心思去處理李雲兒了。”
李洛白走的時候留下了一瓶祛疤痕的藥,李嫣兒額頭上還剩下淡淡的一道紅痕。
她輕輕地往額頭上塗了些藥,忍不住對身旁的宮人道:“沈玉嬌成婚的時候哥哥都沒去送。”
伺候她的宮人不敢說那是因為當時太子不在京中,自然送不得。
李嫣兒塗好後将藥收了起來,她可不能留疤。
“公主,您就不怕嗎?”
李嫣兒搖頭,“怕什麽?羌族而已,又不是地獄,況且只要能幫到太子哥哥,嫁給誰都是一樣的。”
之前因為李雲兒算計她,她對和親羌族有些厭惡,但現在不同了,只要能幫到太子哥哥,和親算什麽。
這宮裏對她好的人不多,也就太子哥哥一個,只要能幫他,她便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