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莫少均忽如其來的表白吓得莫婉魂飛魄散,她竟想不到親弟弟對她存了這般說不得的心思,驚疑過後,她又是滿心的難堪,不過她畢竟是東郡府侯的大姑娘,即便心裏再震驚不安,此刻只能先鎮定下來。
當着列祖列宗的面前,莫婉再不敢放任這個弟弟胡說八道,況且弟弟長大了,她也打不動他了,莫婉只覺得滿心失望。她扭頭就差人去請崔世君,不管是寧國府,還是別的哪個人家,先把自己嫁出去再說。
崔世君自是不知莫婉的心事,當日給寧國侯說親,她就以為莫婉和他最相配,此時莫婉終于點頭應肯,崔世君也替他二人歡喜,她笑道:“既是如此,我明日就去寧國府,姑娘和寧國侯前幾日也曾見過,先前我稱贊他的那些話,可見是一點也不錯的。”
莫婉勉強笑了一下,終身大事就這麽被定下來了,她心中卻總有幾分沉重,崔世君似乎看出她興致不高,她想了片刻,問道:“姑娘,你莫不是還有甚麽疑慮的?若是有,你只管明說,我雖無多大的才幹,倒能幫着參詳一二。”
這樣的醜事,莫婉如何有臉叫外人知道?她臉上一頓,轉開話題,說道:“不為別的,只有一樁事,就是我那兄弟,眼看他就十五六歲了,這回科考恐怕無望,還請姑姑盡快替他尋一門親事,也好把他的心拴住。”
崔世君不疑有他,莫婉一向護着東郡侯,她要嫁人,必定要先把弟弟的婚事辦妥,才肯安心出門子,至于東郡侯,哪怕此次考不中,憑他這侯爺的爵位,還有舉人的功名,想要找個門當戶對的姑娘,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再者他還年輕,想要科考日後多得是時機。
“姑娘可曾有合心的人選呢?”崔世君出聲問道。
莫婉搖頭說道:“我也想過幾家,總沒合心意的,姑姑有沒有好人家呢?”
崔世君略微一沉吟,她笑道:“姑娘上回和我提起東郡府的親事,我就留意了兩三家,聽說九門前鋒總都統趙典均的三女兒尚未婚配,那孩子的年齡與侯爺差不多。”
莫婉細細回想,卻對趙家人沒有絲毫印象,她問道:“這個趙都統是哪個府上的,我竟不認得。”
崔世君笑了笑,她說道:“怨不得姑娘不認得,趙都統祖籍大同,先前一直在淮陰任職,去年奉召入京,高升了九門前鋒總都統,年前趙大人的家眷才剛搬到長安,這位趙三小姐我雖說沒見過,不過據聞她生得花容月貌,又知書達理,是個難得的好姑娘。”
莫婉聽此,不免多問幾句,她道:“不知這趙夫人是個甚麽品性?趙家可還有些別的甚麽人呢?”
崔世君笑道:“趙夫人出身國子監祭酒李家,去年景陽伯府辦喜事,趙夫人也在場,只不過她們一家多年在淮陰,和京裏年輕一輩兒的夫人們都不大熟悉,姑娘想不起來也是正常。”
停了一下,崔世君又道:“趙家在大同乃是正經的名門望族,趙大人是武官出身,三子一女皆是趙夫人所出,另有一個庶子,其中長子三年前和寧國侯一同下場科考,中了二甲進士,如今外放,其餘幾個兒子在軍中,有趙大人在朝中做官,這些兒子們想必個個前途無量。”
莫婉聽完崔世君的話,果然有些意動,趙都統雖說在京裏根基尚淺,擔的卻是實職,便是那幾個兒子,聽着也像是有出息的,這樣的姑娘,實在無可挑剔。
莫婉笑着說道:“要是趙姑娘能和我那不成器的弟弟有緣份,倒是他的福氣。”
Advertisement
不過,婚姻大事非同小可,莫婉并未一口答應,她說道:“姑姑,你再幫我打聽打聽趙三小姐的品性,她若果真是個好的,我情願親自上門到趙家求親。”
崔世君笑了笑,沒把莫婉的話當真,她只道:“姑娘放心,這事就交給我,保準給你找一個好弟媳。”
莫婉向她道了一聲謝,想起莫少均,她的臉色又帶了一絲憂慮,崔世君心細,莫婉性子爽利,今日卻不時有些神情恍惚,只是她無意開口,崔世君亦不便追問。
在東郡侯府坐了半日,崔世君就要離去,莫婉親自送她到門口,約定過些日子再聚,直等她們主仆出了院門,莫婉這才心事重重的轉身回屋。
回家的路上,崔世君心中默默盤算,寧國侯霍嘉的親事,已說得八九不離十,再往下的三媒六聘卻是容易的,不過她與趙夫人不熟,需要尋個時機,先找人引薦,才能向她提及莫婉的意思。
剛回崔宅,崔世君聽說崔世柔來了,此刻正在老姑姑的院裏陪她說話,崔世君好些日子沒見她,于是換了一身家常衣裳,往老姑姑的屋子去了。
她還沒進門,就已聽到裏面傳來崔世柔的說話聲,崔世君挑開簾子進屋,只見崔世柔正在服侍老姑姑服藥,她擡頭看見崔世君,打了一聲招呼。
崔世君朝着她點了點頭,又跟老姑姑問安:“老姑姑覺着身子好些了沒有?”
崔老姑姑笑道:“只是偶然胸悶,你們偏要當做大事,還特意把郎中請回家,明日這藥我看也能停下來了。”
崔世柔放下手裏的藥碗,她不久前才得知老姑姑生病,急急忙忙放下手頭的事趕回娘家,所幸老姑姑沒有大礙,這會兒老姑姑說要停藥,崔世柔搶先說道:“又不是吃不起藥,你老人家好好聽郎中的話,沒得把小病拖成大病。”
崔世君稱是,她道:“世柔這話不錯,老姑姑好好保重身子,我在外不管遇到多難的事,心裏就仿佛有一個依仗。”
老姑姑望着崔世君,忍不住有些心疼,她握着她的手,說道:“你這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就是老姑姑不在,也沒事能難住你。”
老姑姑滿臉慈愛,看得崔世柔眼熱不已,她輕輕哼了一聲,對崔世君說道:“咱們家這幾個孩子,老姑姑和爹最疼的就是大姐,便是姨娘,有好吃的東西,第一個想的也是你。”
她說這話時,徐姨娘剛好進屋,她笑着說道:“二姑娘出嫁這麽多年了,怎麽還和大姑娘吃醋?”
崔世柔撇嘴,回道:“縱然沒有出嫁,你們還不是一個兩個圍在她身邊。”
話是如此,崔世柔卻心知,大姐撐起崔家的門戶并不容易,要是沒有她,崔家尚且不知是何情形,家裏人圍着她轉,始終是覺得虧欠了她。
崔世君橫了崔世柔一眼,說道:“越發沒大沒小了。”
徐姨娘笑了笑,說道:“晚飯擺好了,大姑娘和二姑娘出去用飯罷,老姑姑這裏我來伺候。”
崔世君近來早出晚歸,已許久沒有陪老姑姑用飯,她對崔世柔說道:“你和姨娘自去用飯罷,我留下來照顧老姑姑。”
崔世柔斜眼看着崔世君,說道:“這家裏難不成只有你一個孝順姑娘?我也要留下來陪老姑姑。”
老姑姑指着崔世柔笑了幾聲,扭頭對徐姨娘說道:“你把她們姐妹們的飯菜都端過來,叫她倆都陪我用晚飯。”
徐姨娘應了一聲,出去了,待她走後,崔姑姑問起今日蔔卦之事,崔世君心頭一頓,随後緩緩說道:“你老人家就放一百個心吧,卦象好着呢,說是太爺爺和太奶奶想咱們,你要是還不放心,明日給他二老燒些紙錢。”
崔老姑姑搖着頭,嘆道:“人老了,就是愛胡思亂想,難為你忙得團團轉,還把我老婆子的話放在心上。”
崔世君不愛聽老姑姑說這些話,她嗔道:“老姑姑說得甚麽話,你為崔家操勞了一輩子,誰要是膽敢不孝順你,別說老太爺和太爺,就是我也不饒他。”
為了寬慰老姑姑,崔世君轉而和她說起今日在清華觀寧國老侯爺替她蔔卦之事,老姑姑笑了起來,她說:“外面都說老侯爺行事乖張,不理事俗,可見不是捕風捉影。”
當年,太上皇給霍雲指婚,臨着婚禮僅剩三日,他還不曾回京,險些沒急死侯府的管家,便是後來娶了侯夫人,霍雲也是常年在外,行蹤飄忽不定。
想起那位老侯爺,崔世君臉上不覺帶了一絲笑意,她道:“老侯爺性情雖說略顯孤僻,人卻不壞。”
崔老姑姑看了她一眼,笑道:“你這孩子心善,看誰都是好人。”
崔世柔聽聞她大姐崔世君正給寧國侯說親,不免問道:“常言道父形子肖,不知寧國侯的性子是不是跟老侯爺一樣呢?”
崔世君笑道:“說來也是怪哉,這父子二人性子南轅北轍,竟是完全不一樣。”
崔世柔越發好奇,她道:“坊間傳說寧國侯面容俊朗,文采斐然,是當之無愧的探花郎,這也是真的?”
崔世君用手戳着她的額頭,說道:“光打聽一些沒用的小道消息,叫盛容聽到了,仔細他回去收拾你。”
崔世柔臉上的笑僵了一下,低頭不語。
這時,崔福家的已端着飯菜進屋,崔世君止住話,她接過崔福家手裏的飯菜放在炕桌上,這一夜,她姐妹二人陪着崔老姑姑用飯,又閑聊了半夜,直到老姑姑乏了,二人攜手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