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十八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除夕夜,出宮看煙花。胤礽之前對這個毫不知情,如今驟然得知,只覺得他阿瑪對他真是越來越好。

“阿瑪,要抱。”

康熙只以為胤礽想看什麽東西,限于身高不夠,便将他抱起,“想看什麽呀?”

卻不想,胤礽只盯着他瞧,然後在他額頭上落下一個吻。

康熙愣了一會,而後也在胤礽的頭上親了一口。

父子倆黏糊的勁,讓後面跟着的梁九功及一衆侍衛都覺得自己沒眼看。

梁九功是沒孩子,沒體會過養孩子的樂趣。平日裏雖然時常跟在皇帝身邊看着太子長大,但對父子之情屬實是難以感同身受。

跟着康熙的侍衛也有些成家的,雖然也疼愛兒子,但也沒有疼到這個份上。

他們心想,難道這就是皇帝養孩子的好法子?有子女的幾個侍衛一對視,要不明個下值後也去親親自己的娃?

他們出來的這會,街上正熱鬧,一路上胤礽東瞧瞧、西看看。

康熙今晚帶的人多,胤礽瞧見了什麽,康熙便買了什麽。等到宅子的時候,跟着的侍衛都騰不出手來給康熙開門。

“保成,去敲門。”

胤礽在康熙的鼓勵下,手輕叩在那大門上。不等他說話,裏面候着的人就把門拉開了。

康熙牽着胤礽走進去,此刻院內燈火通明,燈籠挂了不少。康熙用了自己私庫,給這個宅子徹底整修了一番。

他這小半年在京城裏找了好幾個宅子,才勉強找到一個條件好的。康熙想着還有好幾場仗要打,也不敢太花費國庫的銀子,因此暢春園還沒開始修,就只能先拿這個湊合着。

Advertisement

康熙直接帶着胤礽去了後面的園子裏,那裏他放了不少煙花。

胤礽接過康熙遞過來的火種,和他阿瑪一起将放在地上的煙花引燃了。

胤礽一開始還是讓康熙陪着他點,後來覺得也沒什麽危險,便想着自己玩,康熙也由他去。

坐在園內正中間的椅子上,康熙看着胤礽每次點完都眼巴巴跑回自己身邊,還一臉求表揚的樣子,他覺得這場景才是民間父子相親的畫面。

在這一刻,康熙甚至産生了些許妄想。

若是時光永遠停留在此時,讓胤礽永遠是這副懵懂無知的樣子,該有多好。

若他不是皇帝,只是個尋常老百姓,也不用為平衡朝堂與後宮的勢力,讓胤礽受委屈了。乾清宮那壓了滿滿一箱子的奏折,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他,有多少人在等着太子落馬。

康熙黯然銷魂,罷了,終歸只是妄想。

瞧着胤礽大冬日裏跑出了一腦門汗,康熙才将胤礽摟在身前:“讓他們點着,你陪阿瑪在這看會,好不好?”

胤礽也跑累了,當下便答應康熙,和他擠在一張椅子上坐着。

看着天空上明明暗暗的焰火,康熙摸着胤礽的小耳朵,問他:“阿瑪今晚上陪你一起放煙花,高不高興?”

胤礽在康熙耳邊喊道:“阿瑪,我特別高興。”

他嗓門怪大的,一下子将康熙的傷春悲秋都給喊沒了。

“過了年,保成又長大了一歲。”

胤礽掰着手指頭算,“阿瑪,我六歲了。”

“是啊,六歲了。”

這個年,康熙與胤礽是過好了,就是不知道其他人心裏的想法了。

開春的時候,張英作為詹事府詹事,便提醒康熙,該讓太子出閣讀書了。

康熙準了。

将胤礽這幾年的功課都擺在乾清宮大殿內,康熙讓張英、陳廷敬、湯斌等一幹人都過來瞧,給他們打個底,了解一下太子的學業。

“這是這幾年太子的功課,張英跟朕說,太子該出閣讀書了,朕允了。在太子八歲那年,便正式出閣讀書。這一兩年裏,你們先和太子接觸接觸,了解了解太子的秉性。朕也要為太子選些合适的伴讀,這些都需要時間。”

胤礽有些緊張。

從前他阿瑪一個人教他讀書,現在他阿瑪找了四個人來教他,那他豈不是要做好多功課。

康熙自信,太子的功課沒問題,他唯一擔心的就是胤礽性子驕。他這輩子慣孩子,不像從前那樣嚴格。但這幾位師傅,無論是品行還是道德,都是最好的人選。只是在學業上,難免會認真一些。他怕胤礽一下子受不了這份落差,到時候不好收場。

康熙的擔心倒也不是多餘的,湯斌性子直,當下便問他:“皇上,臣有疑問。在臣等教導太子過程中,若太子犯了錯,臣等是責罰太子還是伴讀?”

這話就是在問康熙,我是打你兒子手心呢?還是打伴讀手心?

康熙心一緊,又發覺胤礽都不自覺握緊了他的手,但他還是開口道:“罰太子。”

“你們是太子的師傅,怎麽教朕不幹預。太子與伴讀,誰犯了錯罰誰,不要覺得他是太子,就縱着他。”他自己已經很縱着胤礽,要是師傅再不嚴點,怕不是要完蛋。

他這話音一落,康熙就覺得手心怪疼的,頓時懷疑胤礽掐他了。

“太子每日學的內容、功課,朕要一一過目。你們教他之前,先拟個進度,回頭呈給朕。”

幾位大臣紛紛應是,皇帝要看就看呗,反正也沒什麽影響。

還有些話,康熙覺得不好在胤礽面前開口,便低下頭瞧着胤礽:“保成,你先去做功課好不好?阿瑪和他們再說幾句話。”

胤礽整個人都還在晃神,擔心他因為做不完功課被師傅罰,聽了康熙的話,當下就跑回去寫功課了。

康熙看着他離開的背影,又讓梁九功帶着其他人也出去了,殿內只剩下他與幾位師傅。

“你們也瞧見了,朕是如何對太子的。他偶爾性子上來了,朕同他說話,都是半哄半勸的,言語上沒苛責過他。他脾氣雖好,但人有些嬌氣。朕狠不下那個心,就只能交給你們。”

“朕希望你們對太子嚴苛一點,學業也好、品行也好,朕都交給你們。你們也是詹事府的人,與太子也算是休戚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朕要你們好好教他。”

“別太用君臣之別的規矩束縛他,他是太子,是儲君。別把他教得和朕生分了。”

康熙唠唠叨叨說了一大堆,幾位朝臣頓時覺得這差事有點難辦。太子好辦、好教,難辦的是皇帝。

陳廷敬曾經教過康熙,此刻也難免發問:“皇上,老臣昔年為帝師,如今為太子師,皆是皇上擡舉。老臣猶記得教導皇上之時的場面,縱為帝王,更懂君臣之別。如今到了太子,怎麽能如此短見?”

康熙不知陳廷敬此話合意:“這話如何說起?”

陳廷敬冒着風險,跪下道:“太子是天下萬民的儲君,但在皇上面前,儲君不算君,只是臣。”

康熙看着陳廷敬,心知他這是提點自己:“起來吧,朕何嘗不知道這一點。你既這麽說,朕也不妨告訴你,在朕心裏,朕與他先是父子,再是君臣。只要日後他不與朕父子交兵,旁的事,朕都能不與他計較。”

皇帝這話說得明白,只要太子沒有那個謀反的心,皇位一定是他的。

“朕也相信你們,不會撺掇太子起兵。因此朕才不願意讓君臣之分離間了這份父子情,但太子确實與其他人有君臣之別,你們拿捏好這份分寸。”

“好了,朕也說了這許多,日後待你們了解了太子,便知道了。”

康熙說完,便讓他們留在這兒看,自己去尋太子,看他做功課了。

幾位師傅面面相觑。

湯斌率先開口:“皇上那話,我們又該如何教太子。”

張英向陳廷敬望去,他雖是南書房行走,但這位是皇上的師傅,“陳大人,應該更了解皇上吧?可知,皇上的意思?”

陳廷敬嘆了一口氣:“皇上是讓咱們唱白臉,他自己唱紅臉。皇上狠不下那個心責罰太子,便只能交給我們了。”

張英一愣:“這可如何是好?”

湯斌轉而開口:“該怎麽教便怎麽教吧,瞧着皇上的意思,應該也不會因為責罰太子而怪罪我們。”

康熙一進來,就看到胤礽苦着臉奮筆疾書。

待胤礽寫完,交給他過目之時,康熙才問他:“怎麽瞧着有些不高興?”

胤礽心裏發慌:“阿瑪,四位師傅都只是教我一個人嗎?那我要做四份功課?”

康熙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胤礽竟然會覺得功課多。他猛然想到從前誇胤礽只知道讀書,不知道玩樂。心裏暗想,這輩子對胤礽是不是太寬松了些?

“保成,阿瑪小時候也要做很多功課的。你寫功課的時候,阿瑪就在旁邊陪着你,不會很多的。”

胤礽聽了這話,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自此,胤礽上午去和師傅們讀書,下午康熙盡量抽出時間來親自去教他騎射,沒空的時候便讓身邊的侍衛去。

今日,康熙恰巧親自教胤礽。

他蹲下身,和胤礽一起拉着弓,口中還強調着:“拉滿,眼睛直視前方的靶子,不要走神。”

康熙估摸着胤礽能拿着弓站好了,才松開他起身。

“多站會,阿瑪在旁邊陪你。”

胤礽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這幾天他已經明白了,阿瑪在教自己騎射時,他撒嬌是沒有用的。

卻不想,胤礽站了沒一會,便直直倒下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