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8)

(18)

但年少的男主當然并不懂得那些“不适”到底是什麽。

直到他出去外面的大世界打拼歷練也拓展了眼界認知以後……才逐漸後知後覺地明了一些。

然後…在男主跟竹馬重逢後,在兩人憶往昔的談話中:經由兩人各自回憶起在孤兒院的生活經歷的過程——也再度喚醒殘留在男主心底深處:那份對孤兒院本已塵封的“不适感”印象。

不過即使如此,男主依然并未對其多在意、僅想過即過。

但是大律師卻突然找男主詢問有關于那座孤兒院的情況——這才真正讓男主感到驚異。

…事實上,大律師本也并未關注那家孤兒院。雖然他知道那是男主和竹馬都曾在幼年在此居住過的居所。

但大律師卻也知道:竹馬這種出身孤兒院的孤兒身份——卻會在其被起訴的案件中被拿來大做文章。

因為這種明顯會造成當事者童年心理創傷的經歷——再經由此經歷導致其在成年後心理失衡而做出什麽失常行為——是最适宜為其做法庭辯護的理由。

想要為竹馬脫罪的一方不會放過這個理由。想要讓竹馬被治罪的一方也同樣不會放過這個理由——例如調查局。

在公衆眼前:其悉心栽培訓練出的原精英調查官…結果卻背刺調查局自身——

抖出調查局竭力想保密的案情資料-讓調查局在全世界面前都顏面掃地——調查局就算為挽回面子:也必須得為竹馬的背刺行為找一個“合理-理由”-以解釋對方為何會如“突然發瘋”般地做出此舉-才行。

而竹馬的“孤兒(院)出身”(因幼年失親的心理創傷導致其心理失常)——當然也是調查局最适合拿來做此類“解釋”的理由。

所以,圍繞這個“出身”:無論是想治罪竹馬還是想幫他脫罪的陣營:雙方都會抓住這座孤兒院-探究竹馬在此地的全部生活經歷下去的。

這種情況:其實在大律師過往的職業經驗中也曾見過不少如此類操作的先例了。

所以這一次:大律師原本預計:這座孤兒院會在竹馬一案中成為“熱點”話題——将備受熱議矚目的。

然而…事實結果:卻大出大律師意料。

這座孤兒院的确曾被“提及”……但也僅是一筆帶過的那種“提及”。

随後它就迅速被翻過頁、湮沒于關于竹馬案本身的其它案情探讨之後…被遺忘了。

以大律師的職業經驗審視:這種情況并不正常。

本該成為對案件當事者本身的“犯案心理探究”而應該被拿出重點讨論的“熱點話題”-不該就這麽被輕輕放過的。

甚至是調查局對這個話題——也不該會放過它。

但是…這種不該出現的情況卻“出現”了——大律師對此疑惑不解。

于是,利用自己的渠道——大律師私下去深入調查解惑一番——從其所得到的有限線索顯示:

孤兒院被淡出竹馬案視野:大概率是被人為操控的結果。

即疑似有外界所不知其存在的某種幕後勢力:運用其秘密手段壓下了孤兒院一事。

這勢力将孤兒院隐藏起來——不讓公衆跟調查局去關注它。

更不許有人去探究孤兒院的內部詳情……所以,孤兒院被其刻意“屏蔽”掉-最終讓外界對其“遺忘”了。

大律師默然。

如果此事屬實——那麽這也意味着:那座孤兒院本身——必然藏有驚世的秘密。

所以、那股幕後勢力才不惜施展手段定要将其藏匿于世人所知之外。那麽…孤兒院的“秘密”又會是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