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距離漫長的極夜才過去了兩個月不到,在位于北極圈的深處依舊是漫無天光的黑夜,凄冷的風夾雜着無邊的寒意,呼嘯着在耳邊宛如哀嚎,卻毫不留情地剔骨般在靈魂深處留下戰栗般的錯覺。
在四天前,星條國的最新型的機器人在進入“裏風圈”內四十分鐘之後也宣告損毀,總共行走了四點六公裏,雖然仍舊并沒有走出“裏風圈”的範圍,但是它傳輸過來的視頻以及一些數據資料卻仍舊無比珍貴,可以說很大地推進了對于“裏風圈”的研究。
當然,星條國并沒有那麽好心地公開自己得到的情報,不過各國對于突然出現的“裏風圈”以及會對全球的影響這個問題比較關注,而且雖然目前的第一手資料被星條國掌握,但是各國的科技水平并沒有相差太多,追趕上面也僅僅只是時間的問題,當然能更快地了解情況自然是更好。
介于這種情況,各國在一些不太重要的領域進行了一些利益交換之後,共同組建了關于北極圈異常情況的的調查小組,即“世界北極研究調查團”,進行了一些情報共享。
星條國的科研機器人深入“裏風圈”四點六公裏,“根據型號為‘ASD5878’的機器人傳回來的情報分析,”星條國這次負責北極科考的總負責埃爾默.切斯納特,是世界上也非常有名的科學家,今年只有四十歲,也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了。
他其實并不太關心那些消失的科學儀器的情況,倒是對于“裏風圈”的存在更加感興趣,作為這次星條國的科研團隊的總負責人在完全無視了團隊中其他人員的跳腳,一開始就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這上面,而不是像其他國家那樣還分散了人員尋找那些科研機器。
對于迫于壓力參加這次各國的研讨會,埃爾默正處于十分不滿的情緒之中。
他一邊拿着研究報告,一邊面無表情地說道,“雖然并沒有走出‘裏風圈’,周邊的一些情況判斷,附近的風力有明顯減弱的趨勢,我們這邊的專家根據傳回來的數據分析,‘裏風圈’的範圍絕對不會超過六公裏。”
這是一個好消息,雖然“裏風圈”的緯度已經決定了即使它整個包括了北緯89°25’到北緯90°,整個大小也并不會太大,但是整個風壁卻只有六公裏,這必然證實了“裏風圈”中間有大塊區域就和臺風眼一樣屬于風平浪靜的狀況,雖然目前只是一個猜想而已,具體地還得看情況進行分析。
六公裏,并不是一個很漫長的數據,如果路況好的話,開車迅速也只要三四分鐘就足夠了,但是在“裏風圈”裏面卻是極具艱難的六公裏,可以說是難以深入的壁壘。
“周邊的情況?”有一國的科學家反問道,“你們的機器人沒有佩戴專業的風力測試器?”
埃爾默看了一眼對方,頓了頓,語氣并沒有多大的變化繼續說道,“‘ASD5878’佩戴了最新型的風力測試器,但是在深入‘裏風圈’四點二公裏的時候,宣告損壞,此時‘ASD5878’的機體的損毀率為百分之八十六,但是它依舊繼續行進了零點四公裏才徹底報廢,根據機體損害和風力侵害上面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确認‘裏風圈’的風力的确減弱了。”
“如果你對我們的專業性有質疑的話,歡迎你自行去嘗試。”埃爾默語氣并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所有人都能聽出他話語裏面的不耐煩,氣氛一下子就尴尬了起來。
“那麽‘ASD5878’佩戴的風力測試器的測量的最高風力是多少?”在這種時候,一向都很擅長打圓場的華國将視線繼續轉移到了這次的會議的目标上面。
大概是想要盡快結束會議,埃爾默并沒有多說什麽,“六十一點三米每秒以上。”
即使心裏有所準備,在座的各位心裏都咯噔了一下。
Advertisement
六十一點三秒,這是十七級超強臺風(四級飓風)的界限,如果看過相關的紀錄片的話,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如何的威力,可以瞬間将房屋解體,将地表卷起并粉碎。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星條國透露的數字可能并不準确,雖然大家似乎都在為一個問題苦惱,但是适當的隐瞞是合理的,埃爾默也并沒有悄悄地隐藏這一點,畢竟根據“裏風圈”現在展現出來的實力,即使是十七級超強臺風都無法做到,當然就算超級臺風(五級飓風)估計也很難做到。
除此之外,在座的國家在地面不行的情況也嘗試着使用無人機從天空突破,但是詭異地就像是以往的百慕大海域一樣,一旦從天空靠近“裏風圈”,行駛的航線都會發生偏移,甚至發生過一頭以抛物線的方式撞進“裏風圈”的自毀現象,在這裏被定義為“裏風怪圈”。
在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人造衛星缺失的情況之下,大家感到了在處理“裏風圈”問題上面的棘手,簡直可以說是束手束腳了。
在大米國提出了“裏風圈”存在着磁場扭曲的問題之後,華國對它的發現進行了補充。
“不過‘裏風圈’導致這附近區域的磁場扭曲是事實,但并不僅僅是‘裏風圈’的問題,”華國總負責人将自己的發現說了出來,“整個北極圈都存在着這一現象,”他将一幅磁場圖分發給在座的各位,“北極圈存在着至少六個以上的扭曲點。”
和大家專注于“裏風圈”不一樣,華國還沒有忘記自己原來的任務,在尋找消失的儀器的下落同時,也将整個北極圈大致檢查了一遍,做了全套的數據分析,這才有了現在的發現。
因為并不算是什麽特別的數據,就算華國不說,也已經有其他國家開始進行數據的研究,更何況,派遣的機器人除了一些北極圈的小動物之外沒有其他的發現,唯一有價值的就是一只正處于冬眠之中的北極熊幼崽,但是并不屬于這次會議的主要目标,并不需要特別說明,在這裏華國直接将磁場扭曲這件事拿了出來算作情報。
北極圈的磁場扭曲證明了什麽目前尚不可知,不過這次會議依舊可以算是圓滿。
在座的科學家都是抽調過來的對北極圈極為了解的精英,都參與過實地的北極圈科考,即使對于新出現的“裏風圈”仍舊沒有任何了解,但是他們一邊聽着各國的報告,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判斷。
會議開了将近三個小時才結束,華國的總負責人回到了駐紮地。
“有什麽最新進展嗎?”許彥問道。
“了解到了一些情況,具體的報告等會兒傳給你分發下去。”華國總負責人回答,“我們之前的想法被證實了,就是不知道算不算是好消息了。”
華國之前對回收回來的科考機器人的碎片進行了檢測,檢測到了極其輕微的輻射反應,但是無法進行更為具體的分析,因此華國這邊有一種大膽的猜測,“裏風圈”可能蘊含着一種人類還沒有發現的能量,力量強度說不定可以媲美核。
他們暫時将這種能量命名為“Y”。
而星條國的風力數據正巧可以證明這一點,僅僅只是超級臺風的風力,憑借着最新的科研技術根本不可能突破不了“裏風圈”,只有裏面蘊含了某種尚未發現的能量才有可能。
回收了機器的國家有六位,許彥并不太相信其他人沒有對科考機器人進行檢測,但是在會議上面并沒有誰也沒有提出這一點。
“這看起來會是一項長期的研究工作,”總負責人拍了拍許彥的肩膀,“我們可能會在更靠近‘裏風圈’的地方進行駐紮。”
而這顯然是正确的,在三天後許彥就帶着一隊人進入到了北極圈,他們要在一個距離“裏風圈”近的安全點重新建立北極科考站,工程将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在一處山洞裏面窩着睡覺的北極熊幼崽輕輕地嗅了嗅鼻子,它緊閉的眼睛睜開了一道細縫,速度極快地閃過了一道金色的暗芒,再望過去的時候又變成了濕潤的黑色。
和之前快準狠從地球手中搶奪了靈氣水珠不同,北極熊幼崽只是打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哈欠,翻了個身又陷入了長時間的睡眠之中。
極夜還很長。
對于人類在北極圈的研究,地球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除了關心一下她的北極圈發際線不要被自己的崽子們搞得亂七八糟以外,地球也并沒有什麽多餘的想法,即使事件的本身,是由于她把所有放在北極圈的研究機器全被用來擋了天劫。
這些機器都很沒用啦,連一道閃電都抵擋不了就變成了灰飛了,地球自己還沒有嫌棄它們呢!
“裏風圈”地球自然是知道的,嚴格說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地球自己的因素。
這是自從天道第一道閃電的産物,它将北極圈的冰層整個打碎,露出了被冰雪覆蓋了幾億年的冰蓋,形成了一個碩大的冰洞,海水從裏面倒灌,便詭異的成為了一汪巨大的天池。
大概是由于這是第一道閃電造成了,裏面的靈氣含量可以說是獨天得厚,就這個上面而言,可以說是北極圈的明珠也不一定。
雖然之前地球做過戰後處理,将大多數的地方都恢複了原狀,但是在處理這塊的時候,因為靈氣含量的特殊性,地球是暫時将這邊壓後的,等着北極圈的自然冷氣将它重新凍上,但是也不知道為何,這片湖在這個甚至能達到零下四五十度的情況之下,卻再也沒有被冰雪覆蓋,甚至在河畔的附近還長出了綠色的苔藓。
“裏風圈”并不是這片湖的衍生物,而是地球為了能夠更好地彙聚靈氣,而選擇在這片靈氣含量最高的湖畔彙聚了靈氣水珠,在北極熊幼崽吞了靈氣水珠逃跑不久,這附近的靈氣嚴重缺失導致了附近的靈氣劇烈地倒灌,卷起了幾千米高的強風,而這就是“裏風圈”的産因了。
所以,從一開始這都是地球的責任啊,雖然地球只覺得自己只是給自己不小心弄了個直升飛機頭而已。
而作為總背鍋的地球,此時仍舊在鹹魚躺之中,她已經打算将靈氣的研究全部推給自己的造物,這才是最傳統不過的做法,簡稱挂機,反正發現力并利用都用了幾千年的時光,對于四十六億年還能號稱自己是少女球的地球來講,她的崽子們用個幾百年或者幾千年來發現并利用靈氣,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雖然夢想很美好,但現實永遠殘酷,這句套用在人類身上的話,同樣也适合地球,緊接着發生的事情,很快讓地球的鹹魚摳腳計劃破滅了。
作者有話要說: 地球:我覺得我剛剛在北極圈的發際線上面做好的植發要不保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