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原的天空

高原的天空

早在新街之戰的時候,亞頓和吐蕃就因為邊境問題起了争執,劉景曾派亞頓前将軍去西平關與吐蕃交涉,雙方開始了第一輪談判,但是吐蕃方面時和時戰,談判進行的非常緩慢。前将軍在給劉景的奏折中說:微臣猜測,可能是吐蕃內部一派主和,一派主戰,這兩派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所以吐蕃方面才會一日三變。

這場談判一直到劉啓結婚的時候,還沒有結果。七月二十一,事情忽然有了轉機,吐蕃王要派使者觐見亞頓皇帝,劉景欣然答應,并派後将軍張雪親帥五百飛豹衛,到西平關去迎接吐蕃使者,八月初六,吐蕃使者抵達聖城,亞頓太子劉政親自到聖城東門迎接,劉景帥群臣在宣武殿接見吐蕃來使。

亞頓這次給足了吐蕃面子,雖然吐蕃是高原大國,但是能得到亞頓皇帝劉景這樣熱情的接待,吐蕃使者還是很高興的。劉景剛登基的時候,也曾經打過吐蕃的主意,可是戴威說打吐蕃不劃算,因為吐蕃擁兵二十萬,而且吐蕃境內關卡重重,這需要出動幾十萬亞頓軍,打個三五年才有可能徹底占領吐蕃,而占領之後,吐蕃地廣人稀,又不适合亞頓人居住,所以打吐蕃怎麽算都不劃算。從那個時候開始,劉景對吐蕃的政策就是:能和則和,不能和也不主動進攻。現在吐蕃派來使者,這可是與吐蕃長久建交的好機會。

也正如前将軍猜測的那樣,吐蕃對亞頓政策的确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國王為首的主和派,一派是以将軍為首的主戰派。吐蕃第十八世贊普(國王)布袋鞏甲,知道亞頓地大物博,不能與之抗衡,所以在邊境問題上,他力主和談,但是布袋鞏甲剛剛即位,朝中的将軍偏要跟這位新國王作對,與亞頓談判問題上的争執,只是雙方矛盾的一個表現而已。布袋鞏甲這次派大相(丞相)巴·魚澤布出使亞頓,就是希望能與亞頓和平相處,并用此事來壓倒那些将軍。

晚上,劉景設宴招待魚澤布,并把魚澤布安排到景福宮休息。送走了魚澤布,劉景召丞相、右相、劉哲、太子、劉骛、劉啓和六部尚書到勤政殿議事,人到齊後,劉景說:“可以看的出,這次吐蕃來訪是有一定誠意的,而且從魚澤布的話中也不難猜出,吐蕃對亞頓政策的确分兩派,這件事怎麽處理,大家都說說。”

太子出列:“兒臣以為,吐蕃王廷的信息我們了解的太局限,兒臣覺得應當先派一名使者回訪吐蕃,了解吐蕃王的想法之後,在做決定也不遲。”周勒出列:“太子說的有理,即使吐蕃的局勢我們摸不清楚,但是按照禮節我們也要派使節回訪。”劉啓出列:“既然吐蕃是派大相來使,那回訪的人也一定要是朝廷的重臣,可是吐蕃內政我們又不清楚,這樣沒辦法保障亞頓使者的安全。”

劉景:“啓兒說的有理,所以這個使節必須是丞相級的人物,而且随機應變的能力要強,關鍵時刻還要會保命。”劉骛:“可以選擇不回訪麽?”劉景搖搖頭:“按照禮節,我們必須回訪,而且有來不往,這不是明擺着我亞頓無人敢出使吐蕃麽!”周勒出列:“皇上,老臣願意出使吐蕃。”

劉景嘆了口氣:“本來丞相也是最佳人選,但丞相年事已高,吐蕃環境又極其惡劣,丞相還是不要去了。”劉骛出列:“兒臣願往。”劉景微笑:“骛兒挺身而出,勇氣可嘉,可是出使吐蕃需要個老練一點兒的,骛兒還是不要去了。”

衆人一陣默然,太子也要請命,但是他剛要擡頭說話,就被劉景瞪了回去,太子嘆了口氣又低下頭,他也知道,劉景不會讓他去。劉哲從來不喜歡過問這些事,而且這又是件玩命的事,他就更不想過問了,但是周勒和丁仲年事已高,劉骛、劉啓又太年輕,而太子是國之儲君,也不能冒這個險,劉哲思前想後:父皇這不是擺明着逼自己去麽?但是不去,這麽耗着也不是辦法。

劉哲無奈,只好出列說:“父皇,兒臣願往。”劉景微笑:“思前想後,也只有哲兒最合适了,既是朝廷的左丞相,又是皇子,這個分量比吐蕃的大相還要重。”劉景面容一整:“左丞相劉哲,朕命你為亞頓使者,持朕使節,四日後出使吐蕃。”劉哲:“兒臣領命。”

亞頓使者的人選就這樣敲定了,第二天,劉景又接見了魚澤布,兩個人就亞吐雙方的邊境、軍事、政治問題進行了協商,這一天也取得了很多的共識。三天後,吐蕃使者回國,亞頓使節劉哲随魚澤布同回。劉景也是擺了相當大的排場歡送魚澤布,先說出動了京畿的飛豹衛和飛虎衛護送出城,再有六部尚書和三個皇子一直送到聖城西門,這也是相當大的面子了。

太子、劉骛和劉啓一方面是來送吐蕃使者的,但主要還是來送大哥劉哲的,四兄弟在城外一陣密語。劉啓:“大哥,聽說藏地有許多陰晦之物,前天我特意去法華寺給大哥求了個護身符,大哥一定要戴在身上。”說着劉啓拿出一個護身符送給劉哲,劉哲接過,馬上戴在了脖子上,然後掖進了外衣裏:“謝謝五弟,我一定會戴的。”

劉骛拿出一個盒子:“大哥,這是我托石林從波斯買的一身鎖子甲,這件鎖子甲非常輕巧,穿在禮服裏不會有人察覺,而且穿上後刀槍棍棒都傷不了你,我一直沒舍得穿,大哥穿上防身用吧。”劉哲:“你還沒結婚呢,就麻煩起小舅子了?”劉骛笑了笑,劉哲:“放心吧,我會穿在身上的。”

太子拍了拍手,幾十個随從打扮的人靠了上來:“大哥,這是昨天我去禦林衛選的五十名精英,我讓他們混在你的随從裏,全部聽候你調遣,如果這次談崩了,吐蕃王要對你動手的話,他們會帶你逃出吐蕃王宮,然後你們能逃到哪裏就逃到哪裏,我們會盡快想辦法救你,即使是與吐蕃兵戎相見也在所不惜。”劉哲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三弟,你是太子,怎麽能為了我一個人而大動幹戈呢。”太子:“可是···”劉哲搖了搖手:“三弟放心,我一定會平安回來的。”說完兄弟四人信心滿滿的點了點頭。

出發的時辰到了,劉哲上了馬車,對大家揮手告別,吐蕃使者和亞頓使者一行人向西而去。太子、劉骛、劉啓目送着劉哲的車隊漸漸遠去,三個人一齊嘆了口氣,有人說:長兄為父。劉哲從小就很照顧四個弟弟,所以劉琰、太子他們對這位大哥即尊敬、又親近,劉哲這次出使吐蕃風險很大,搞不好就會喪命吐蕃,這怎能不讓這三個弟弟擔心?

由于劉哲帶了很多劉景送給吐蕃王的禮物,所以亞頓使團走起來很慢,魚澤布也陪劉哲慢慢走,反正回國又不急,雙方還可以趁機互相了解一下。用了十四天,劉哲一行人才到達西平關,出了西平關就進入藏地了,随着地勢越來越高,劉哲一夥都有些受不了了,幸虧大家都是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雖然氣喘如牛,但還能跟得上步伐,魚澤布也知道大家不适應,就放滿了前進的速度,陪劉哲慢慢的向拉薩前進。

出了西平關的第八天,差不多午時的時候,大家走累了,就停下來在路邊休息,劉哲一個人躺在草地上看天空,魚澤布走過來給劉哲拿了杯奶茶:“大皇子看什麽呢?”魚澤布的亞頓語說得很好,如果脫了藏袍,根本看不出他是藏地的人,劉哲:“天空,我從沒見過這麽藍的天空。”魚澤布微笑:“藍藍的天空,綠綠的湖水,白白的雪山,這就是我的祖國。”一股自豪感從魚澤布臉上升起。

劉哲拍了拍魚澤布的肩膀:“我都為你的祖國感到自豪。”魚澤布呵呵的笑了笑,劉哲:“魚澤布大相,咱們倆一路上說說笑笑,一起走了快一個月了,也算是朋友了吧。”魚澤布:“當然是朋友,大皇子的豪爽和風趣一點都不比藏人差。”

劉哲笑了笑:“那我要請朋友幫個忙行吧。”魚澤布:“有話大皇子就說吧,我們藏人從來都是很樂意幫助朋友的。”劉哲:“好,那我就直說了,你也知道我這次出使吐蕃風險很大,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一些在吐蕃王宮應該注意的事情?”魚澤布也認真起來:“其實我早就想跟大皇子談談了,大皇子到王宮之後,一定要小心将軍娘·臧谷。”劉哲:“娘····臧谷?”魚澤布認真的點了點頭,劉哲:“吐蕃的姓氏還真怪,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有姓娘的。”

再說太子這邊,送走劉哲後,太子就回尚書殿繼續辦公,晚上回太子府休息。這天夜裏,太子睡不着,就讓周紫怡先睡,然後自己去書房看書了,到了子時,太子忽然聽到敲門聲,他走出書房,打開府門,敲門的人原來是劉啓:“這麽晚了,五弟有什麽事麽?”劉啓:“三哥,父皇急招各位大臣到怡心殿議事,來通告你的內侍看你卧房的燈熄了,沒敢敲門,我正好從這裏走,就随便幫內侍叫叫你。”

太子點點頭:“五弟先到客廳了坐坐,我換件衣服,馬上就走。”劉啓點點頭,去了客廳。太子回了卧房,周紫怡迷迷糊糊的說:“這都什麽時候了?怎麽還有人敲門。”太子:“你睡吧,父皇找我們議事,我可能要晚點回來。”周紫怡打着哈欠起來:“反正已經醒了,幫你更衣吧。”說着就去解太子的衣帶,太子微笑:“你還是第一次這麽主動。”周紫怡白了他一眼:“滾一邊兒去。”

換好了衣服,太子和劉啓一起去了怡心殿,他們倆個去的時候,丞相、将軍、尚書、禦史都已經來了。劉景見大家都到齊了:“豫州八百裏加急:八月初三,右匈奴單于集結三萬軍隊,繞開右威衛,潛入豫州境內燒殺搶掠,合肥府和開封府的援兵殺到時,他們已經退回了草原,我看右匈奴單于是活膩了。”說完,劉景把奏折狠狠地摔在龍書案上:“今天叫大家來,就是商量一下,亞頓該不該出兵擊潰右匈奴。”

太子出列:“兒臣以為,不可出兵。”劉景:“說說理由。”太子:“匈奴軍隊向來狡猾機動,如果貿然出兵,可能連匈奴的主力都找不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完全殲滅,到時候勞師動衆,受損失的還是亞頓吶。”

張雪出列:“末将認為這一仗該打。”太子一愣:細心聰明的張雪怎麽會頂撞自己,難道我有地方說錯了?劉景:“噢,繼續說。”張雪:“匈奴軍隊屢屢犯我亞頓邊境,豫州境內,兵要枕戈待旦,民不能安居樂業,如果不打,有損豫州軍民的士氣,所以末将認為此仗該打,即使不能全殲右匈奴,也要重創其主力。”

禦史張鶴出列:“張将軍,你要知道,跟匈奴交戰,是要用騎兵的,這樣對亞頓而言損耗極大呀。”張雪抱拳:“各位禦史,各位大人,末将雖然是個武官,但是末将卻了解到,只景德年間,右匈奴從我亞頓搶奪的財産就達四十多萬斤金,這是什麽概念?這些錢可以再養兩個右威衛啊!各位大人。在下是亞頓的将軍,保衛亞頓疆土、護衛亞頓子民是我等的責任,現在豫州百姓被匈奴殺害者不計其數,而大家吃着他們交上來的俸祿,還在這裏議論該不該出兵,各位大人說該麽?”

大家都沒了話說,劉景:“張雪說的對,這一仗該打,但是怎麽打,派誰去打,明天早朝咱們再議,大家先回去休息吧。”衆人告退。出了怡心殿,張雪叫住太子,太子停下:“有什麽事麽?”張雪:“剛才頂撞了太子,請太子見諒。”太子微笑:“如果是別人頂撞我,我會跟他理論一番,但是你張雪頂撞我,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張雪微笑:“太子明白就好,太子對右匈奴和右威衛了解的不多,所以主張不戰也是有情可原。”太子:“你了解這些?”張雪點頭:“我在大司馬身邊時,大司馬曾教過我亞頓邊境防禦體系的策略,如果太子想聽,我可以說說。”太子幹脆找了個石凳,兩個人坐下:“好,那你告訴我右威衛和右匈奴的情況。”

張雪:“亞頓與匈奴的戰争從高皇帝時就開始了,當時亞頓與卡西國為期二十年的争霸戰剛剛結束,雖然南方沒有了戰事,但亞頓已經沒有實力大批的發展騎兵,所以在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裏,亞頓一直是被動挨打的,一直到武皇帝時,亞頓近百年積攢下的實力終于爆發,大将軍李牧、大司馬狄青,率領亞頓軍逐個擊破了匈奴的主力,匈奴當時被打得支離破碎,有一大部向西遷移,還有兩小部一直在草原跟亞頓軍對壘,這兩小部就是現在的左右匈奴。

當今皇上登基時,誓要徹底殲滅兩股匈奴,所以在景德六年就設立了左右威衛,這是兩個培養亞頓騎兵、防禦匈奴進攻的機構,左右威衛平時招兵買馬、駐守長城,一到時機成熟,就可徹底殲滅兩股匈奴。景德十八年,皇上派大司馬帥五萬左威衛征讨左匈奴,左匈奴大敗,随即歸順亞頓,可是右匈奴卻不見收斂,所以皇上就把騎兵建設的重點放到了右威衛,經過十五年的建設,右威衛已經擁有十萬精良騎兵,這可是右匈奴兵力的三倍!所以這一仗皇上一定會打,明日太子可請命挂帥,完成皇上未完成的心願。”

太子:“原來還有這麽一層關系!”張雪點點頭,太子:“我肯定是要去的,不過你也得去。”張雪:“那是當然,這種立功的機會我當然不會放過。”太子微笑:“好,快回去休息吧。”張雪站起身:“好,太子晚上的時候也別太累着。”說完拍了拍太子的腰,太子:“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