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絕密檔案

絕密檔案

鄭建國那一行人休整了好幾天,具體幾天鄭建國就記不清了,那段時間都是在聊天中度過的,也可能是錯覺,鄭建國覺得腮幫子都腫了。與他一批的有秦教授、梁永昌、李玲等人,這些人就像被上級遺忘掉一樣,在這大山中吃了睡,睡了吃。有時候秦教授會不在,他去了哪裏誰都不知道,但是他經常不在,大家猜想秦教授可能被領導叫到哪裏去開會了。

在這一批人中,秦教授是資格最老的,也是職務最高的,如果上面有什麽秘密安排,那肯定第一個知會秦教授。這兩天鄭建國總算真正适應了高原,也不用氧氣了,沒事還溜達着出去走走,只是他卻沒有再找到昊坤,那天談了一次話,很多東西鄭建國都沒問出來,這種被蒙在鼓裏的感覺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找到了又有什麽用?鄭建國不禁想到,昊坤已經簽了保密協議了,再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就算問出來了,兩個人都會被做叛國罪論處的。就這樣庸庸碌碌過了幾天,突然有一天,秦教授一大早就張羅着讓大家集合,急急忙忙吃了早飯,秦教授帶着大家去了營地的中心區域,也就八點左右吧,秦教授帶領大家到了一頂比較大的帳篷外,秦教授讓大家在這裏待命,他先進了帳篷。

剛到營地的時候,來接鄭建國一行人的連長,就傳達了“不許亂走、擅自行動”的命令,所以這頂大帳篷誰也沒有注意到,隔得這麽遠,也不會發現這頂帳篷。這頂帳篷得多大呢?估計鄭建國這六七十號人全進去也不是問題。周圍沒有閑雜人等走動,只有一個個端正背直的軍人。

大家在外面候了幾分鐘,秦教授喊大家進去,鄭建國跟梁永昌是這批人中的活躍分子,兩人當先走進帳篷,本來鄭建國以為這裏是會議室,沒想到一進帳篷最先引入眼簾的确是一塊大幕布,就是放電影用的那種幕布,在門口的一旁還有臺放映機,有工作人員在調試。

其他都是一排排的坐椅,在投影幕一旁有一張講桌跟一個麥克風,在坐椅的第一排坐着三個軍人,兩個工作人員,其中有一個就是昊坤。坐椅的兩旁都有哨兵,有兩個小兵把大家引到座位上坐好,帳篷中突然一黑,大家從開始秘密被調到西藏,一直到這個營地,再到現在,終于有些慌亂了,是啊,到底要做什麽?搞的這麽神神秘秘。

大家雖然慌亂,但也只表現在說話聲音大了,并沒有什麽出格的行動,突然一道光線照到投影幕上,秦教授握着麥克風對大家道:“同志們!請安靜一下。”看到秦教授,大家心裏寬松了許多,都紛紛降低了說話的聲音。

見大家靜了下來,秦教授又道:“我們不遠萬裏來到這荒山野嶺,苦也吃了、罪也受了,直到今天,中央終于給我們派來了任務,我們要全力以赴,不辜負領導對我們的期望。”這種開會的套話太多了,也虧得秦教授在這缺氧的高原上還能講的這麽慷慨激昂,秦教授在上面講,大家在下面都很配合的鼓掌。

一陣掌聲過後,秦教授又對大家道:“首先,請這項任務的總指揮,候大校講話。”聽到這裏鄭建國一愣,他是最早一個進來的,當時他就注意到在第一排三個軍人的軍銜,一個是少将,一個是大校,一個是中校,但是為什麽放着将官不用,用校官做總指揮?随即鄭建國明白過來,這個候大校很可能是中央派來的,而那位少将,只是附近軍區的少将而已,話又說回來,少将在當時還不是現在這麽稀缺,而校官就更多了。

一陣掌聲後,候大校上臺,他也就四十多歲的年紀,從外表上就看出,這位大校沉着、幹練、謹慎。候大校話不多,只是講了幾句歡迎大家的話,又說現在國家需要大家,希望大家能完成任務雲雲,接着候大校親自給鄭建國他們介紹任務,候大校對着放映機打了個手勢,放映機開始運作,投影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個人物手中拿着一份資料。

那個人物大家都看着眼熟,三四十歲摸樣,目光如炬,卻又有些冷酷,臉上帶着一點點微笑,樣子到像是唱革命京劇的革命演員,但卻穿着一身國民黨早期的軍裝,而那份文件,也有國民黨的黨印。

候大校道:“你們現在看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密文件,這個人物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叫戴笠。”候大校這句話剛一說完,緊接着引來一片議論,戴笠,軍統的頭子,沒想到真人長的這麽秀氣,如果不穿這身軍裝簡直就是個書生,其實國民黨的這些頭目并不是醜陋的,或者一臉壞相,只是在許多節目中表演人員把他們變成醜角了而已。

候大校接着道:“戴笠的身份不用我來介紹大家都了解,以下是1939年我黨地下組織秘密拍攝的照片。”候大校說完,投影幕一閃,又出現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身着中山裝的戴笠拿着一份資料,單看資料的卷宗袋,像是跟上一張照片的資料一樣。

接着又變換了六張照片,都是戴笠拿着那份文件,只是服裝不同,場合不同而已。候大校又道:“具我黨的底下工作者回憶說,戴笠曾經戴着這份文件達半個月之久,這期間一直是他親自保管,從沒有交予他人之手,而且那半個月中戴笠與□□的接觸頻繁,我黨在□□身邊的一位地下工作者回憶說,當時戴笠好像一直在給□□彙報着什麽,地下工作者只聽到他們提到過昆侖山,但具體是彙報什麽,卻只有□□跟戴笠知道。”

候大校的話剛講完,投影幕上出現一段黑白影像,只有影像,沒有聲音。那時候的攝影技術還不是很好,黑白影片中夾雜着許多白點,熒幕上的人動作有些快,就像是卓別林的電影,樣子有些滑稽。場景可能是在一個飛機場,攝影機對着一架大型的運輸機,影片開始幾秒鐘之後,有幾個人走到運輸機的登機架下,朝攝影機揮了揮手,這幾人都是穿着軍裝,揮了揮手之後,他們陸續上了飛機,沒過一會兒,又有三個穿着中山裝的人出現在鏡頭。

這三個人成“品”字型排列,前面的一個人就是戴笠,後面兩個人可能是他的保镖之類。因為影像不太清楚,戴笠的臉只能大體上看到,像是陰沉着臉,在攝影機前也沒有停留,直接緩緩地登上了飛機。片子很短,就這樣告一段落,投影幕又變得漆黑,過了幾秒鐘,影像再次出現,首先是一架運輸機降落的情景,在跑道上逐漸減速,最後停止,偌大的機場,好像只有這一架飛機,接着鏡頭一變,變成對着登機架拍攝,鄭建國猜想可能有兩臺攝影機的緣故,只有五六個身着中山裝的人在機場接機,甚至都沒有出現機場的工作人員。

大概過了十幾秒鐘,飛機艙門打開,戴笠身着中山裝當先走出,他的表情很怪,倒像是死裏逃生一般,接着戴笠臉上一驚,快步走下登機架,鏡頭一直跟着戴笠,只見戴笠在一個身着軍裝,背披黑色披風,留着一點胡子的中年人面前恭恭敬敬,敬了個軍禮。看到這裏大家都忍不住吸了口氣,這個身着軍裝的人不是別人,正是□□。

接着鏡頭拉近,□□與戴笠說了好一會兒話,但是影片卻沒有半點聲音,這段影像是真的沒有聲音麽?鄭建國不禁心想,如果沒有聲音,像這樣的絕密檔案幹什麽還要保留這麽多沒用的膠卷?

投影幕一黑,影像再次結束,候大校說道:“這段影像在□□政府時期也是絕密,是我黨的底下工作者保護下來的國民黨絕密檔案之一。戴笠曾經秘密來過昆侖山,時間大致在1941年到42年秋之間,具體時間無法确定,當時中央還以為□□在昆侖山秘密建造大型軍用設施,以防止日本人攻下重慶,但後來的一張照片卻把這個假設推翻了。”

投影幕又是一閃,出現了一張遠景拍攝的照片,照片有些模糊,這張照片好像是從高處拍攝的,但能辨別出就是在戴笠與□□會面的機場,慢慢放大照片,的确是哪個機場,本來照片上看不清楚的人影,被放大後已經能辨別出來,其中兩個正在交談的人就是□□與戴笠,原來這是兩人在交談時的情景,運輸機周圍只有一臺攝像機,也有麥克風,是的,有麥克風,也就是說剛才那段影像應該有聲音才對。

最奇特的不是沒有聲音,而是在□□與戴笠交談的同時,運輸機的貨倉門卻是打開了的,鄭建國可以看到有幾個身着中山裝的人員在卸一口大黑箱子。看來戴笠此行不是到昆侖上搞什麽古怪,而是從昆侖山帶回來一些東西。是什麽?

此時候大校又道:“這件事雖然奇怪,但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我們也沒有做進一步調查,直到戴笠的飛機墜毀,□□不小心洩露了一點秘密。”候大校嘆了口氣才又道:“當時□□正在開一個小型的軍事會議,他聽到戴笠去世,滿臉的驚訝說:他們竟然從昆侖山追到這裏來了?”

候大校雖然這麽說,但是投影幕上并沒有出現照片之類,鄭建國略一思索覺得也算屬實,像那樣的軍事會議怎麽會被拍攝照片?是誰把□□這番話記錄下來就不得而知了,八十年代時,抗戰時期的中央機密檔案還未解密,現在我們知道,一直到內戰時□□的身邊一直都有我黨的地下工作者,而這些信息,在改革開放初期還沒有被政府公布。

不過候大校的話還是把大家震撼住了,如果鄭建國理解無誤的話,候大校的意思好像是說戴笠的死于那次昆侖山行動有關,而并不是對外界公布的飛機失事。但,是誰從昆侖山追了出來?突然間,鄭建國覺得整件事有些詭異。

藏身于黑暗中的候大校接着道:“整件事變成一個謎團,一直沒有再被誰提起過,直到解放後,我們從繳獲的國民黨檔案中,發現了當時戴笠秘密前往昆侖山的目的。”候大校的話剛一講完,投影幕上再次出現一張照片。看到這張照片,所有人都驚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