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章

第 55 章

魯襄公10年,鄭人引誘宋人侵鄭。

于是,鄭子展侵宋。侵宋,則諸侯之師來;諸侯之師驟來,則鄭聽命于晉,并派使者告楚,表示鄭實不能從楚。楚師至,則與楚盟,而賄賂晉國,則可免于連年遭受兵患。

事情也确實大致照着鄭人的預想發展。

鄭人的計劃中沒涉及到的有:

秦人助楚伐宋。

楚人抓了鄭國使者良霄和大宰石。

冬,秦人又伐晉救鄭。秦敗晉師。

襄公12年冬楚公子貞、秦庶長無地伐宋,以報晉之得鄭也。

襄公13年秋,楚共王去世,子楚康王昭即位。

吳侵楚。戰于庸浦,大敗吳師,獲公子黨。

冬,鄭良霄、大宰石猶在楚。

石言于公子貞曰:“先王蔔征五年,年年顯示吉祥,而後興師。否則,增修德行,而後占蔔。如今楚國不能自強,行人(指良霄、石)何罪?良霄剛愎,楚國扣下了良霄,使得其不能逼迫鄭國君臣,鄭國和睦而怨恨楚國,服從晉國之心堅定,于楚何益?放良霄回去,讓他跟鄭國君臣互相牽制,不更好嗎?”

楚人歸良霄、大宰石。

襄公14年春,晉士匄和魯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國的諸位大夫與吳國會于向。吳國欲諸國伐楚,士匄以吳國趁楚共王去世而伐楚,不德也,拒絕了。

4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以伐秦。

Advertisement

但是諸侯之師并不同心共力,晉師帥佐也各有主張,導師進軍拖拖拉拉,不戰而還。晉人稱此次出師為“遷延之役”。

栾針為栾黡之弟,為戎右,恥之。

他和士匄之子士鞅馳向秦師,栾針死焉,士鞅返焉。

栾黡對士匄說:“我弟弟不想去的,你兒子找了他。我的弟弟死了,你的兒子回來了,是你的兒子殺了我的弟弟。你如果不驅逐他,我将殺掉他。”

于是,士鞅奔秦。

秦景公問士鞅:“晉國諸卿,哪一家會先滅亡呢?”

士鞅答:“栾氏!”

“因為驕奢嗎?”(“以其汰乎?”)

“是的。栾黡過于驕奢殘暴,但可免于難,栾氏敗亡當在栾盈(栾黡子)之時!”(不代表別家沒有驕奢殘暴的行為,現在栾氏比較而言最驕奢殘暴。)

“何故?”

“栾黡之父栾書有德,晉人感念,難不及其子。栾黡死後,栾盈之善未及于人,栾書之惠澤不存,栾黡引起的怨恨彰顯,所以栾氏之亡将在此。”(栾書也确實弑君)

秦景公認為士鞅有知識,幫助他返國複位。

秋,楚公子貞伐吳,敗績,公子貞死,公子午繼之為令尹。

衛獻公與孫文子(孫林父)、寧惠子(寧殖)積怨已久,終于爆發內亂。

衛獻公出奔齊,衛人立公孫剽,是為衛殇公,孫林父、寧殖輔佐他。

冬,晉士匄、魯季孫宿、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虿、莒國和邾國的大夫會于戚,承認衛殇公即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