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搞事業了

搞事業了

陶瑤撺掇着孩子們去看電影,陳四年沉着臉,他就不明白,有什麽好看的,都是假的。

孩子們早就想去看電影,不用陶瑤撺掇,立刻點頭同意。

陳四年捏眉心,在他有限的寄宿生涯中,第一次做人家的丈夫和父親,深深覺得,這樣的身份實在累人。

趕着時間去買設備,送到店裏。又馬不停蹄地帶孩子們去看電影,當燈光黑下來的那刻,陶瑤的眼眶竟有些濕潤。

她終于找回了點後世的感覺。

孩子們斂聲靜氣,陳四年面無表情,一家人要整整齊齊,即使他百般不情願。

熟悉的電影情節,熟悉的武打動作,熟悉的巨星面孔,陶瑤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孩子們被深深吸引,原來這就是電影,真神奇啊,人是怎麽變到屏幕上去的?

陳四年卻頻頻皺眉,帶孩子們看如此激烈的武打場面,會不會對孩子們造成不好的影響。

他承認,影片确實好看,卻不适宜孩子們觀看。

電影一放完,陳四年就帶着孩子們離開了電影院。

陶瑤走在最後,盯着孩子們的背影片刻,跑上前,拉過孩子們,“電影裏面的故事情節都是編劇寫的,裏面的打鬥場面也都是假的。你們千萬不能模仿,不然會受傷。”

她忘了,有些情節少兒不宜。

孩子們眨眨眼,奕松道:“人為什麽會在屏幕上?為什麽會動?”

“電影是個很複雜的原理,先用特定的設備把人像、聲音儲存起來,再通過機器把人像和聲音投射到屏幕上。”

Advertisement

奕松搖搖頭,表示不懂。

陶瑤摸摸他的頭,“明天你就上學了,你好好讀書,将來就會知道電影是怎麽制作出來的。”

奕松對上學充滿着期待,這幾個月,陶瑤和陳四年輪着給他補課。甚至學完了一年級的課程,就怕他跟不上。

曼秋在旁邊奶聲奶氣地道:“大哥去上學了,我和二哥呢?”

“你們也去,不過你們讀的是幼兒園。”

曼秋拍着小手,“好耶,我也去上學了。”

陶瑤笑了笑,捏捏曼秋肉嘟嘟的小臉蛋,“咱們回家吧。”

此時天已黑了,路上的行人漸少,霓虹燈的招牌亮了起來。

不知道誰家的電視聲音傳了出來,聽不清楚,卻帶着滿滿的煙火氣。有年輕人成群結伴的在大街上逛,也有女孩子們說說笑笑,相攜而行。

陶瑤突然想起了一句話,從前車馬慢,一生只愛一個人。

在數字産品并不發達的九十年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那麽近。

回到家,煮了面條吃。孩子們知道明天要上學,早早睡了。

陶瑤則把剩餘的錢拿出來,計劃着該買多少食材。

隔天一大早,陶瑤便起了。燒好早飯,叫醒孩子們,吃過早飯,再給他們換上幹淨的衣服。她穿了件翻領的小襯衫,外面套一件收腰的大衣。

為了給老師們好印象,陶瑤咬着牙買了件大衣。她一向怕冷,冬天總是裹羽絨服,為了孩子們只好拼了。

這樣一打扮,倒是跟陳四年成了情侶裝。

陳四年盯住她細細的腰身幾秒,“這樣穿很好。”

陶瑤翻白眼,她當然知道啊,誰不喜歡打扮的漂亮點。

領着孩子們出門的時候已經八點了,學校不遠,步行十分鐘就到。

學校門口,來的晚了的學生往教室裏狂奔。門衛瞧見陶瑤一家,過來詢問,得知他們是來找校長辦入學的,便請他們進去。

校長有點懵,他以為他們不會來,哪家家長都不會讓孩子半路入學。

可這一家,他明明記得,來的時候都是一臉菜色,這才幾個月,都是臉色紅潤,精神飽滿,就跟打了興奮劑似得。

陶瑤笑眯眯的,“校長,我們按照當初的約定來辦理入學。”

“可,萬一孩子跟不上課,得留級。”

那時候對于學習跟不上的同學,老師會讓留級,一般一個班會有兩三個。

陶瑤:“那不會,我們已經給他補完了一年級的課程,不信您可以考考他。”

奕松攥着小拳頭,渾身僵硬,眼睛裏滿是堅定。

校長猶豫了下,“這樣,我寫幾個字,如果小朋友都認得,就讓他入學。”

“行,您寫。”

校長提筆,寫了三個字,校長的字很漂亮,一提一勾一劃都見功底。三個字都是一年級上冊的,而且陶瑤都教過,她相信奕松能認得出。

奕松道:“月、羊、年。”

校長驚訝地挑了下眉,沒想到孩子竟然都認識,不免對這對父母刮目相看。這幾個月,這對父母對孩子傾注了心力。

“我同意孩子入學,也希望兩位配合學校的工作,繼續教育孩子。”

能如此用心的家長,他相信孩子不會差。

奕松高興地眼睛都亮了,他的小手裏都是汗,生怕校長不讓他上學。

陶瑤道:“謝謝校長,我們會的。”

“明天你帶着孩子來找我,我給你們安排班級。”

送走了陶瑤一家,校長打了個電話,不多時一位戴着眼鏡的年輕男老師走了進來,“校長,您找我?”

“明天有個學生到你的班上。”

“轉學來的?”

“不是,新入學的。”

啊?男老師不情願地嗯了聲,心裏暗暗嘆息,他帶的是四班,學校裏最差的班。調皮搗蛋的都在他的班級,好的都在一班。他曾經跟校長反應過,分到每個班的孩子應該平均些。

可是校長不同意,害怕差生帶壞了好學生。可他們才一年級啊,将來孩子們的變數很大。

校長不聽,執意如此。

今天又塞到他班上一個新入學的,還是從下半年入學,能跟得上才怪。

老師沒精打采地回到辦公室,其中一個胖嘟嘟的女老師問,“韓老師,校長叫你什麽事?”

“分到我班上一個學生。”韓兵嘆息,“沒上過學,直接插班。”

女老師啊一聲,驚訝程度不亞于韓兵,“家長怎麽想的,沒上過學直接插班,孩子能跟得上嗎。”她安慰韓兵,“你也別太擔心,大不了留級嘛。”

韓兵又是一聲嘆息,這個留級,那個也留級,他班上一半的學生要留級,他這當老師的,說出去都嫌丢人。

……

陳家這邊,又給雙胞胎辦了入幼兒園的手續。進幼兒園就順利多了,幼兒園就是帶着孩子們玩,不需要學知識,什麽時候插班都可以。

三個孩子上學的事解決,陶瑤長舒了口氣。剩下的就是搞事業了。

為了慶祝孩子們順利入學,中午買了一大塊肉牛,陶瑤做了五香鹵牛肉,深受歡迎。

下午,陶瑤纏着陳四年寫招牌,還有菜單。

早餐店的名字,她一早就想好了,叫陶記蒸坊。

陳四年提着筆,不肯落。

陶瑤:?

陳四年:“包子鋪一人一半,為何叫陶記不叫陳記?”

“因為我姓陶,你……姓不姓陳,還另說。”

陳四年一想也對,在做舊的原木上寫了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陶記蒸坊。

他的字,有藝術大家的水準,就陶瑤有限的人生中,還真不認識比他寫的更好的。

就是這字吧,太龍飛鳳舞,能認出來的估計不多。

她又拿出小小的牌子,狗腿似得舉到陳四年跟前,“陳爺,請您用正楷寫下包子的名稱和價格,右上角再寫上陶記的招牌就更好了。”

陳四年換了小豪,右上角豎着寫陶記,正中間寫包子名稱及價格。

正楷寫的就跟電腦上打印出來似得,挂出去,倍有面。

果然,招牌一挂出去,路過的人紛紛駐足,有人還問,“店裏賣什麽?”

“包子,豆漿。後天開業,歡迎光臨。”

青頭站在椅子上,把包子的名目一個個挂上去。

挂完招牌,陶瑤和陳四年一起去菜場,跟柳師傅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協議。柳師傅為人公道,價格給的也實惠。柳師傅眉開眼笑,陶瑤可是大商戶,她一家的量夠他零賣好久的。

至于菜,陶瑤目前沒有找到長期合作的對象,而且菜的品種和價格根據季節有變動,暫時以零星采購為主。

她和陳四年買了幹的豇豆,豆腐,家裏還有年前采購的大白菜,賣四個品種的包子,足夠了。

接下來就是複雜的準備餡料的過程,有了青頭的加入,陳四年的壓力少了許多。

青頭是原身,有修為的加持,幹各種體力活不在話下。

他一邊幹活,一邊道:“大人,你說服裝市場老板身邊的法師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同類?”

沒有得到陳四年的回答,他繼續道:“我有三千年的修為都不是他的對手,那他修煉的時間只能更長。目前的世界不适宜修煉,我的修為怕也就到此了。”

青頭面露憂愁,那他是無論如何也要不回來家了。

陳四年瞥他一眼,“你有沒想過,将來賺多多的錢,把服裝市場買下來?”

青頭:……

他從來沒想過。

陳四年:“既然生活的法則改變了,我們就順應改變的法則,按照他們的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青頭:!

一語點醒夢中人,大人果然是大人。

青頭佩服的五體投地,可是,“我跟夫人說不要工錢。”

陳四年像看二傻子一樣,所以你活了三千年都活到狗肚子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