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獵宮風雲(四)

獵宮風雲(四)

原來是一對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故事。

衛昭臉上頓時露出為難之色。

謝映真一看有戲,立馬加了一把火,敦敦善誘道:“妹妹你現在已經知道我倆的事情了,你若不去告發我們,就是跟我們站在同一條繩上的螞蚱,我倆要是東窗事發,你又能置身事外嗎?”

衛昭腦子蒙了,她怎麽就跟謝映真兩人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了?

她呆呆地看着謝映真道:“可、可我是為了救人……”

她是因為幫助謝映真救了王妩,才會卷入到這件事情中來的呀。

謝映真看着衛昭蒼白的小臉,不忍心再吓她,臉上嚴肅的表情再也繃不住,放軟了語氣道:“好妹妹,你就幫我這一次吧,我知道我跟梁大哥不可能,等狩獵結束,我便不會再跟他有來往了。十五天,就十五天,你幫幫我好不好?”

此次皇家狩獵一共二十天,如今已經過去五天,只剩下十五天了。

謝映真拉着衛昭又好一陣哀求,軟的硬的都來了一遍,衛昭終于招架不住,只得勉強點頭答應了她。

謝映真如獲至寶,當場把自己新寫的一封信交到了她的手裏。

從那日起,衛昭便開始了她信鴿的生涯。

偶爾,還要幫這對小情侶放哨,以防有人撞見他倆偷偷約會。

日子便這麽一天天的過去,一晃便來到了秋狩的倒數第二日。

晚上,獵宮中照例舉辦宮宴,皇帝與文武百官坐在正殿,貴妃和高門貴女坐在側殿,雙方由屏風隔開,只聽得到聲音,看不見模樣。

太子自從第一日下場參與圍獵後,便一直興致缺缺。

Advertisement

整個秋狩期間,各家貴女使出了百般花樣,想引起他的注意,他卻裝作沒看見的樣子,話都懶得搭一句。

這可愁壞了貴妃,秋狩都要結束了,可看太子的意思,竟是連一個感興趣的貴女都沒有。

聽宮人回禀,唯一能跟太子搭上話的,也就是大司空王達的嫡女王妩了。

貴妃環視場下一圈,奇道:“咦,怎麽不見王司空的愛女?”

王達在主殿聽到貴妃問詢,連忙起身答道:“陛下、娘娘,大兄和小女前些時日吹了些風,不慎感染了風寒,身體抱恙,因此這幾日都未能出門,還請陛下和娘娘見諒。”

皇帝左右一看,确實沒發現王惇的身影,感慨道:“大将軍戎馬一生,身體向來硬朗,沒想到一次秋狩竟然給病倒了。”

王達苦笑一聲,道:“大兄畢竟也已到了知命之年。”

貴妃在屏風後溫言道:“如今天氣見涼,自是要多加注意防寒保暖才是。”

王達露出感激的神色,“貴妃娘娘說的是,臣替大兄和小女謝陛下、娘娘關心。”

宴會繼續,貴妃心中卻已經轉了幾個念頭。

沒想到這王家的嫡女身體如此虛弱,不過吹了些風便感染了風寒,這樣的身體,又怎麽能期待她為皇家延綿子嗣呢?

看來太子妃的人選還得要多多考慮才是。

殿內一片觥籌交錯,貴妃滿心籌備為太子選妃,太子卻一點也沒放在心上。

他坐了一會,嫌殿中煩悶,便起身出門透透氣,正好看到一道小巧的身影一閃而過。

不知怎麽地,他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

衛昭小心翼翼地避開人群,在幽僻的小道上快步走過,今日貴妃邀請了所有高門貴女來參加宮宴,謝映真也在其中。

如今距離秋狩結束也就剩最後一日,她自然不肯放過這麽好的機會,早早地便寫好了信箋,趁着宮宴時交給衛昭,讓她幫忙送給梁仲冀。

而對衛昭來說,秋狩的結束,代表着提心吊膽地日子總算要結束了,想到這裏,她的腳步不由得輕快了起來。

拐過一道彎,衛昭看到梁仲冀從樹影後現出身形,左右觀察了一番,然後揮手招呼她過去。

她快步走到大樹前,從懷裏掏出一封信箋交給梁仲冀。

梁仲冀接過信箋,小心地收好後,低聲道了一聲:“多謝。”

兩人迅速分開,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很快便消失不變。

他們走得太快,因此沒有看到,在他們走後不久,一道挺拔的身影從暗處走出。

竟然是跟着衛昭一路來到此處的太子!

太子看着兩人離去的背影,慢慢走到樹下,擡起頭,不知在思索着什麽。

秋風乍起,四周寂寥無人,唯有樹影婆娑,在夜風下翩然起舞,似乎在向他訴說着俊俏郎君與貌美宮女在樹下幽會的故事。

***

太子從殿外回來,帶進來一身秋夜的寒露。

坐在他身後的趙佗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心中奇怪,太子殿下明明是出去透氣的,怎麽一回來心情反而變得更差了?

大殿上,有朝臣正好提及明日最後一場圍獵的安排。

皇帝看到太子進來,随口問道:“太子明日可會下場?”

太子神色冷淡,“兒臣便不下場了。”

皇帝早知道他會拒絕,并不意外,看了一眼坐在太子身後的趙佗,突然饒有興趣問道:“太子不下場,怎麽,趙統領你也不下場嗎?”

趙佗早就手癢,想要下場比試一番。

聽到皇帝問話,頓時看向太子,露出躍躍欲試的目光。

太子卻心不在焉,一聲不吭,似乎在想別的事情。

太子殿下不發話,趙佗自然不敢私自下場去參加比試,只得起身回複道:“陛下容禀,臣統領北營禁軍,負責守衛獵宮安全,職責在身,還是不下場比試了。”

皇帝聽到他的回答,笑着對着王達道:“大司空,朕說得不錯吧,太子不下場,趙統領是不會下場的。”

太子此時已經回過神來,聽到皇帝說的這句話,才知道原來是王達向皇帝提議讓趙佗參與圍獵,一時間皺眉看向對面。

王達卻避開太子的目光,對着皇帝舉起酒杯,道:“還是陛下厲害,算無遺漏,臣等自愧不如。”

一來一往間,大殿氣氛又活絡了起來。

太子只得暫且按捺住心中的疑惑。

等到宮宴散場後,太子叫住王達,“舅舅,剛才在大殿之上,是你向父皇進言讓趙佗下場參與圍獵的?這是何意?”

王達不在意地擺擺手,随口答道:“不過是看到這次圍獵中出了好些個騎射俱佳的青年才俊,一時起了惜才之心,想讓趙統領下場試試他們身手罷了。”

“原來如此。”太子淡淡道:“若孤沒記錯,王瑜表兄此次也在随駕禁軍之中,明日他可會下場比試?”

王瑜乃是大司空王達的長子,現任禁軍副統領一職,此次皇家狩獵,他統領着東營禁軍一并随駕,與趙佗一樣,承擔着守護獵宮的職責。

王達聽到自己兒子的名字,卻嫌棄地皺起眉頭,道:“我這不成器的兒子哪裏能跟趙統領相比?他不過是靠着父輩的蔭功,這才能在禁軍中混口飯吃,就他那花拳繡腿的假把式,還是莫要下場丢人現眼的好。”

兩人又寒暄了幾句,見天色已晚,王達便告辭離去。

太子目送他的背影出了東門,直至看不見,突然開口道:“趙佗,把獵宮的布防圖給我。”

趙佗将布防圖遞上,太子展開細細查看。

只見獵宮位于西山腳下,三面都有禁軍紮營,将獵宮護在當中。

東營禁軍統領王瑜負責守護獵宮東面,西營禁軍桓沖負責守護獵宮西面,南營禁軍庾慶負責守護獵宮南面,而東西兩側進入中宮的必經之門則由北營統領趙佗守護。

中宮有着皇帝居住的臨華殿,由大內總管梁金統領的大內侍衛日夜巡守,如此布防,想要兵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趙佗在一旁忍不住嘆道:“王惇大将軍不愧是大魏名将,布防堪稱無懈可擊。”

太子也挑不出一絲毛病,可他心中仍然有一種隐隐不安的感覺。

這種不安感或許來源于久不露面的大将軍王惇,亦或許是因為王達在宮宴上的反常舉動。

随着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王達的手也伸得越來越長,他不再滿足于當一個權臣,而是想方設法地開始在禁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

他的長子王瑜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外戚勢力太大對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弊端。

太子也曾數次進言,要削弱王家的勢力。

可皇帝念着王達有從龍之功,不忍去動王家,這才導致王達的欲望越來越大,甚至想要一手掌握朝政。

想到這裏,太子眼神一暗。

看來秋狩之後,無論如何,都要開始着手清理王家的勢力了。

他将布防圖還給趙佗,叮囑道:“明日是秋狩最後一日,留心些,莫要出了纰漏。”

“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