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難度

53   難度

◎“給你冠軍。”◎

12月,韓峥正式擔任“負雪社”的登山顧問。

從進社第一天起,“負雪社”在他的要求下被劃分為鮮明的兩派,以娛樂休閑為主、并

不會挑戰高難度登山的休閑派,以及以高山探險為主、想要去探索更高山峰的競技派。韓峥給這兩派分別起了名稱——“老年觀光組”、“少年敢死隊”。

“說實話這兩個名字我覺得都不怎麽好聽。”

當場就有人提出了異議,然而在肖丁丁怒吼“五十萬請來的顧問這麽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下,為數不多的異議也被鎮壓了。

截至韓峥入社時,“負雪社”的校內成員一共有十八名,在分組之後,進入“少年隊”的只有兩人——何棠江與彭宇峰。

“韓峥是不是不會起名?”何棠江與彭宇峰悄悄咬耳朵,“觀光組的名字就算了,我們這個隊名是不是太不吉利了?”

“一個名字而已。”彭宇峰說,“心裏有執念才會看到執念,或者你喜歡叫‘少年不敢死隊’?”

雖然确實是那麽想的,但是何棠江沒好意思說出來,明顯後面這個名字更加沒有品味。

韓峥顧問确定了社團的分組後,又立下了社團活動的基本方針,“老年組”的各位基本以興趣愛好為主,不會強迫他們參加高難度的訓練,也不會進行高難度的登山挑戰,主要活動為休閑式的戶外登山;“少年隊”則不一樣了,目前僅有的兩個隊友都向顧問表達了自己想要挑戰8000米山峰的野心,所以顧問也就不客氣地為他們制定了足以有8000米山峰地獄級別的訓練計劃。

所以十二月以後的每個周末,“負雪社”的情景都是這樣的。

老年組A:“哎,這周去哪個山上玩?”

老年組B:“這周木香山好像有宿營活動呢,我們可以報名參加。”

少年隊何某:“我……今天連筷子都拿不起來。”

Advertisement

少年隊彭某:“你算好了,我整整兩個周末晚上下不了床,上課還是舍友背着我去的。”

對于如此明顯鮮明的對比,老年組的社員們紛紛表示。

“社長,加油!撐過顧問的訓練,你就可以上天啦。”

“是登山,不是上天……”

“登上海拔8000米的山峰和上天有什麽區別?”

在這樣嚴酷的訓練下,何棠江的體能與核心力量也有了顯着的提升,終于在一月份,他開始了正式的攀岩訓練。不得不說,韓峥的确是一名非常合格的顧問,對的起他五十萬的年薪。

從保護器的使用技巧,到岩釘的十八鐘使用方式,再到一一詳解岩釘和岩石賽不同的使用情景。

“基本上,攀岩的裝備分為兩大類別。保護類的裝備比如保護器、岩釘、膨脹釘、安全繩,可以保護攀岩者的安全,減少意外發生時的傷亡,此外還有增強型裝備比如滑石粉和攀岩鞋,可以更好地提升攀岩者的攀登能力。”韓峥說着,就低頭看了一眼何棠江腳上穿的鞋,“……立刻去給我換一雙鞋。”

“這些不行嗎?”何棠江看了眼腳下,“這還是我上次為了登四姑娘山大峰,特地到戶外用品店買的。”

“登山和攀岩需要的功能不同,鞋子的設計也不同。登山鞋注重耐磨和結識,而攀岩鞋需要的是靈敏和服帖。”韓峥說,“況且你腳上這雙已經磨損過度,不能再多使用。”

“我只穿過它兩次,一次是登四姑娘山,還有一次是去尼泊爾。”何棠江摸着自己的鞋,有些心痛,“這樣就不能穿了?”

“使用方式不對會加快鞋子的磨損。”彭宇峰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沒事,初學者都很耗鞋子。一會下課後,你可以拿這個月的直播費再去買雙新的,經費我批了,我陪你去挑選。”

何棠江感動:“阿峰!”

五十萬元聘來的顧問,抱着手臂在一旁看着他倆浪費時間,“你們還要繼續聊嗎?”

“不,請繼續指導我們,顧問大人!”

于是韓峥放下手,繼續開始為二人普及攀岩的基本技巧。

除了在學校的日常科普外,每周他們還會固定到登山訓練基地進行兩單三次的實戰訓練。就這樣等半個多月下來,何棠江不知不覺中發現,他現在已經可以在兩分鐘之內完成一座九米高度的室內岩壁的攀登了。

還來不及興奮,韓峥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這只是最低難度的室內岩壁,角度、高度和支點都是初學者的程度,即便用YDS系統判定,你現在所克服的只是等級為5的難度而已。”

YDS系統,是國內目前通行的對攀岩和登山難度的判定系統。最低等級為1,難度說明是徒步行走即刻,等級2的難度是偶爾需要用雙手輔助,而韓峥所提及的等級5則是需要使用保護器和各種攀登技巧的難度。

何棠江當初攀登四姑娘山大峰,從頭到尾靠的都是雙腿,偶爾會用到雪仗和雙手借力,難度等級完全在3以下,難怪初遇的時候禹山山會調侃他是“走山”。

對于一名真正的登山家或者攀岩者來說,等級5才是開始。可以說,直到今天為止何棠江才真正的和那些人站在同一個起跑點。

“等級5以上是什麽,等級6嗎?”

何棠江還記得自己問出這個問題時被韓峥狠狠瞪了一眼。

等級5以上的難度劃分就變得精細起來,初學者的難度在5.0——5.7,經驗者是5.8——5.9,而專家級別的難度也才不過是5.11——5.15a而已。等級6?YDS體系內沒有這個判定,如果有人能無氧冬攀K2并成功下撤,恐怕才會被認為是觸摸到等級6邊緣的難度吧。

當然,除了國內通用的YDS難度判斷體系,有諸多難度判斷體系,國際登山聯合會就推行了一套UIAA系統,标準也是大同小異。對于何棠江而言,在踏上等級5的門檻的這一刻,才是他邁入登山的始點。

韓峥對他不客氣說:“如果你以現在的水平去參加明年的室內比賽,可以穩拿倒數第一。”

“重在參與嘛。”何棠江呼了一口氣。

韓峥又說:“身體的黃金年齡就這幾年,如果你在一年內沒有明顯的突破,我會尋找其他結組的同伴。”

何棠江一口氣差點沒提上來,苦逼地看着韓峥,“所以你是想要我拿冠軍?”

“你不行嗎?”韓峥看向他。

“我……”何棠江本來想說,你開什麽玩笑我當然不行啊,可是話到嘴邊,他卻茫然起來。

不行?

他什麽時候這樣給自己下定義了。想當初挑戰韓峥的時候,自己可從來沒有想過“不行”。何棠江後背發涼,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被影響了。尼泊爾發生的事,禹山山身上發生的事,看起來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但他心裏的确刻下了對登山的畏懼。

以前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現在知曉了這個世界的困難。

所以他有點怯步了。

不行!何棠江對自己說,說好要不負期待成為出色的登山者呢。當初踏進這個世界所背負的雄心壯志就這樣輕易被恐懼壓碎了嗎?開玩笑,那他承受這一切還有什麽意義!

韓峥看着何棠江打了自己兩耳光。

“如果我說行的話,你能給我什麽?”

臉蛋被自己扇紅了何棠江,擡起頭看向韓峥。

韓峥說。

“給你冠軍。”

作者有話說: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不知道兩年後看這篇文的讀者會是什麽感受。

現在是2018年,喂,未來的夥伴們~2020年東京奧運會,攀岩我們拿冠軍了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