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超前的工業水準

超前的工業水準

從城市出去之後,又回到沙漠中,景色又單一起來,只偶爾會出現森林一樣的城市,也會有現代的居民區。那些居民區跟高塔大概是一個結構,中間是用白牆圍起來的一片綠色,白牆外面是居民的房子,唯一的區別,就是白牆中間沒有直入雲霄的高塔。

雙塔星最不缺的就是沙子和風,雙塔星人都很好的利用了起來,風可以用來發電,除去普通的生活用電,還有很大的電量可以支援生産。又經過一個正在建築的居民區的時候,林高遠才知道,原來民房是用沙子建造的。

林高遠停下車,三人仔細觀摩了一番建造民房的過程。讓林高遠意外的是,參加勞動的人其實并不多,大部分工作是使用大型的機器完成的。首先建起來的是風力發電機,有了電力才能運作這些大型機械。

此時白牆已經建好,正在建造民房,娜雅便把建造白牆的過程說了一遍。白牆是用沙子底下挖出來的巨石建造的,首先切割成微微帶弧度的石條,經過周密的計算,石條可以圍起一個毫無縫隙的圈。然後把圈內的沙子掏出來,再填上從地下深處挖出沒有被輻射的土壤,便用玻璃罩封頂。玻璃自然是把沙子用高溫加熱成稀薄的液體後的産物,等玻璃罩冷卻了之後,開始先種上些草,然後在白牆內打上口深水井,這樣一個小生态系統就完成了。

外面民房的建造就簡單多了,也是先挖個很深的坑作為地基,然後分兩邊行動,一邊是把沙子加熱成液體,是那種渾濁的粘稠液體,還到不到制作玻璃的程度。把這些液體倒入挖好的坑中,稍微冷卻。

另一邊已經完成了沙子做成房子形狀的塑形,過程也很簡單,就是把沙子壓縮成跟石頭同樣的密度,然後放到稍稍冷卻的液體上,馬上開始人工冷卻。房子的塑形稍微沉下去一點後,沙子加熱後的液體便冷卻成固體了。就像混凝土一樣,把房子牢牢的抓住,甚至比混凝土還要結實。

房子雖然有好幾個房間,不過在壓縮塑形的時候,就考慮到門窗的設計,塑形的時候,是整個房子就一起完成的。

林高遠看到民房的建造過程,又聽了娜雅的解說,他覺得雙塔星的工業似乎太發達了些,單從這一點看,到的确具備星際遠航能力的部分特征。只是雙塔星的社會構造卻是畸形的,這使得他們的工業和技術水平很不均勻,像小輝這樣的平民,還處在什麽也不懂什麽也不問的原始社會,而高塔中的人卻早就跨過了原子時代。

從建造工地離開後,眼前又變成了沙漠,景色又變得單一起來。林高遠繼續全速前進,他注意到,太陽慢慢的落到了天邊,他知道,這不是天黑了,而是自己将要經過雙塔星的白晝線,到時候會有一個奇景,一面是恒古的黃昏,一面是恒古的黑夜。他們之間可能也就相隔幾十公裏,如果視野好的話,完全可以朝一側看星辰,一側看落日。

前面已經在慢慢變黑,晝夜線就在眼前了,可是前面突然又出現了兩個龐大的建築物。娜雅介紹說:“那是我們要稍作休息的地方,雙塔星的工業區!”

再往前走,林高遠看到那兩個龐然大物,就像兩個圓柱形的電容器一樣扣在地上。周圍依舊是圍着一圈民房,只是這裏的風力發電機比別的地方要多出一倍有餘,想來這裏的主要能源就是電能,這到解釋了巨大的圓柱形工廠為什麽沒有煙。

走到近處,林高遠見兩個巨大的圓柱體比高塔還要大出幾圈,是真正的巨無霸,周圍的民房在兩個巨無霸面前,就好像是兩個大水桶旁邊撒出來一些水滴一樣。兩個巨無霸中間,有兩條傳送帶一樣的構造,在近處才能看到這兩條傳送帶一直在運行,只是傳送帶太高,又有防風的護罩,不知道裏面運送的是什麽東西。

居住在這裏的貴族是娜雅的姑姑和姑父一大家子,他們綠色的領地在巨無霸的後面,因為這裏的農作物照不到太陽,只有靠電力發出的光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貴族們很熱情的接待了娜雅,只是依舊對小輝和林高遠愛答不理。

林高遠早已經習以為常,比起地球上西方的中世紀,以及東方封建王朝森嚴的等級制度,這些冷眼根本不算什麽。

稍作休息之後,娜雅便帶着小輝和林高遠參觀那兩個巨型工廠。由于工廠內依舊有很高的輻射,于是三人穿上防護服,在娜雅的帶領下先進入了其中一個圓柱體。一進門林高遠就看到裏面數臺巨大的機械結構,機械的巨大讓林高遠和小輝感受到自己像蝼蟻一樣渺小,而機械上的操作人員也的确像是蝼蟻一樣渺小。

這個機械結構雖然巨大,但是并不複雜,而且運作單一。值得注意的是,有兩條粗壯的巨大機械臂深入地下,機械臂中間有條傳送帶中好像一直在往上運送着什麽。林高遠馬上意識到,這幾臺機器是很先進的采礦機械的地上部分,主要的機械結構應該在地下。

果然娜雅解釋說:“這是采礦機的能源輸送和礦物質接受部分,在地下有人工控制的巨型鑽探結構,從鑽探到采集礦石,都是由機械來完成的。”

林高遠點點頭:“這倒是可有節省巨大的勞動力。”跟這裏類似的采礦機器,林高遠在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上見過,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又能最大限度保證礦工安全的機械。地下的鑽頭不光可以往下,還可以任意的往任何方向掘進,前提是要按照工程師規劃的路線,不然這麽多臺采礦機挨在一起,很容易在地下“撞車”。

這種采礦機還有個巨大的優點,可以在鑽探的同時,就把挖到的礦物質檢出來丢到中部的傳送帶,把廢料推到鑽探結構後面。之所以有這樣的設計,是完全為太空采礦準備的,在太空中如果把鑽探後的物質一股腦的都運上來,要建造一個巨大的車間進行分揀不說,如果是在大氣稀薄、重力小的地方施工,清倒出去的大量廢料會漂浮在施工現場,甚至會讓采礦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只是這樣也有個弊端,地下的鑽探結構很難往回走,如果回收的話,要讓鑽探結構倒轉,按照原路鑽探回去。畢竟是利大于弊,這樣的設計還是很實用的。

林高遠不是學機械的,自然不知道制造這種全自動采礦機械的難度,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制造這種機械需要長久的機械積累,以及完善的工業理論模型。這一點,又讓林高遠對雙塔文明刮目相看,同時更加深了他對雙塔星科技不勻稱的想法。

采礦的機械雖然龐大,但卻沒什麽好看的,娜雅便帶着林高遠和小輝去看不遠處的冶煉車間。冶煉車間跟采礦機械只有一牆之隔,小輝是頭一次見大型的冶煉爐,看什麽都新鮮,不過這場景對林高遠來說到不怎麽陌生。

任何簡單接觸過現代工業的人,都不會對這裏感到陌生,林高遠聽到時常發生的鋼鐵碰撞的聲音,還有點熟悉的感覺。到不是林高遠之前聽到過,而是在離地球這麽遠的地方,看到了地球的工廠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工作,感覺有點熟悉。

金屬礦物質完成了冶煉,并冷卻了之後,便放到傳送帶中,送到了另一個大型的圓柱體中。于是三個人去了另一個大型的工廠,可能是這邊做的工作都是加工的類工作的緣故,這裏的噪音要大很多。

林高遠對這裏的加工場景也不是很陌生,他發現大部分的車間都在制造風力發電機,以及民房裏的基本電器。還有些車間竟然在制造一些電子産品,這些電子産品林高遠沒有在小輝的家裏見過,顯然是供貴族使用的。

這些電子産品的制造,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完成,看他們木讷的神情,林高遠就知道這些勞動力是周圍民房裏住的平民。林高遠忍不住問:“如果這麽多人不打獵的話,這些平民的食物是怎麽獲取的?”

娜雅回答說:“周圍有些較大的動物,食物是足夠的,确切的說,工廠之所以建在這裏,正是因為周圍食物充沛的緣故。姑父會親自指揮一批人進行狩獵,會大大的提高狩獵的效率,把獵物分給獵人之後,還能産生大量剩餘,那些剩餘足夠養活這些工人。”

“一般會從每戶當中抽一個人來進行勞動,他們會通過勞動換取到食物,如果狩獵的食物不夠,就分給他們我姑父領地裏的農作物。其他貴族領地中的陳年作物,都會支援到這裏來,所以足夠養活這些工人。”

林高遠笑了笑:“這到像是原始社會的模式。”

娜雅嘆了口氣才說:“這就是雙塔星社會最尖銳的矛盾,如果沒有領主建造民居,那麽現在雙塔星的大部分人還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他們甚至沒有地方躲避沙暴。但是就因為領主的幫助,才産生了同胞之間的鄙夷,貴族過着安逸的日子,而平民卻勞苦一聲。”

林高遠淡淡的說:“低級文明,沒有公平可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