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
第 23 章
“我今天回來去地裏看了下,倒了的那幾行玉米葉子已經在轉黃了,估摸着是活不成了。我想着幹脆都砍回來算了,把地收拾了再撒點兒綠豆小豆什麽的,說不定還能收點兒。”
“也好,現在玉米杆子還能,收回來剁碎了還能喂雞。綠豆小豆家裏應該還有些,就撒那幾行應該夠用。”李輕舟側躺在月笙身旁,一只手拿了蒲扇,慢慢地扇着風,“不過我這些日子不得空,要辛苦你了。”
“不費事兒,反正也沒多少。你們幫着建房建得怎麽樣了?”
“要不了幾天,村長也沒領到多少安置這些人的銀錢。說是建房,也只是先暫且幫着搭幾間土房,好歹有個遮風擋雨的地兒,日後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兒了。”
月笙眨了眨眼,表示了解。
第二日出攤回來,月笙就和重山兩人去了玉米地裏把倒了的那些玉米全砍了,捆了幾捆扛回了家。又拿了鋤頭把玉米樁子全挖出來,重新翻了一遍地,才把用水泡脹了的小豆種子撒在地裏。
月笙他們在地裏幹活兒的時候看到了許多同樣來砍玉米杆子的人,都是和他一樣,打算毀了再種點綠豆、小豆之類的。雖說現在種有些晚了,産量可能沒那麽好,但總比看着玉米爛在地裏強。
只是手下砍玉米杆子的動作再利索,口中卻免不了要抱怨幾句。
也有人和月笙搭話:“月笙啊,你們也來砍玉米呢。我瞧着你們地裏倒得好像不多。”
月笙自然不會表現得太高興,這樣容易讓人覺得自己在炫耀,只能平平淡淡地回:“這次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嗐,也是。老天爺若是不給活路的話,誰也沒辦法。只盼着收糧之前再別遭災了。”大娘搖着頭嘆了口氣,不再說話,繼續埋頭幹活。
月笙也斂了斂眉,種莊稼的就是如此,只要糧食一天不受到倉房,就一天不能放下心。
一共就三行玉米,月笙和李重山幹活又都是不含糊的。用了一兩個時辰就把玉米收完,豆子也撒在地裏了。
天氣熱了,蚊子和蠓蟲也多了起來。月笙不過去地裏做了會兒活,身上就被叮了好幾口,起了好幾個紅疙瘩,連臉上都有,在地裏幹活的時候還沒注意,一回了家月笙就一直在撓,這一撓就腫了一片。
“快別撓了,等會兒該破皮了。”陳秀雲一眼就瞧見了月笙臉頰的紅腫塊,連忙制止了月笙的動作,“家裏還有艾草,我去煮點水給你洗洗。”
Advertisement
月笙只得克制的放下了手,點了點頭,“好,我給娘幫忙。”
用艾草水洗過之後,總算是沒那麽癢了,只是臉上的腫塊仍然沒消,月笙總覺得有些不自在。
為了轉移注意力,月笙便搬了板凳去處理扛回來的那些玉米。
玉米已經結玉米棒子了,幾個人把棒子一一掰下來,撕開外面的葉子。
陳秀雲一邊撕玉米葉,一邊嘆氣,“哎,可惜了啊。這玉米都已經在長粒了,過段時間就該長滿了。”
月笙看了看堆成一摞摞的玉米,大部分都已經長了一半的粒子,就是還很嫩,一掐就出水。他想了想,便跟陳秀雲商量:“娘,我看這玉米粒兒結得還挺多了,煮着吃也吃不了那麽多。不如把玉米粒兒削下來磨了,包些粑粑。”
“也行,家裏倒有好多年沒包過玉米粑了。”老百姓種的玉米都是要等到葉子枯黃,玉米粒兒都變硬了才會收回家,磨成面後再做粑粑或者蒸飯、煮糊糊吃,這樣的嫩玉米是舍不得吃的。也就只有玉米倒了、斷了,沒法子再繼續長了,才會弄回家包粑粑、煮湯或者直接水煮了吃。
“包玉米粑要桐子葉,但是我不知道哪裏有。”
“重山知道,讓重山等會兒去采就成。你就別去了,省得又被蚊子叮了。”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月笙皮肉嫩,比較招蚊子,反正陳秀雲瞧着月笙臉上的紅腫塊還是有些吓人,而且不止是臉上,胳膊上也有,只不過現下被袖子蓋住了見不着。
月笙也覺得無奈,他從小就比較招蚊子,聽了陳秀雲的安排便也沒多說,應了聲好。
李重山去了外面采桐子葉,月笙就和陳秀雲在家剁玉米杆子。這個玉米杆子還很嫩,剁得細細的和麥麸拌了拿來喂雞鴨正好。
等李重山采了桐子葉回來,他們也剁得差不多了。于是幾人又分工開始洗桐子葉、削玉米粒。
“呼,先這樣晾着吧,”月笙把最後一盆玉米粒搬進竈房,“玉米粒還得泡泡,家裏也沒磨,還得去壩子上。今天就算了,明天我們下攤兒了回來再做。還得砍些肉做餡兒呢。”
“行,輕舟應該也快回來了。咱們歇會兒就做晚飯吧。”
幫着流民們建房子又沒報酬又不管飯,村長也沒讓村裏的漢子們做整天,村民們自己家裏都有活兒呢。便只讓他們每日午時過了去幫着做兩三個時辰就成。
李輕舟回家時,月笙的晚飯也将将好。今天收攤回來,月笙去他爹的鋪子上買了塊勒排,正好和玉米一起炖湯。又把早上做魚丸剩的魚頭收拾了,放了幹辣椒和蒜末燒了,還涼拌了一盤黃花菜。
“你回來了,快去洗洗手,來吃飯了。”月笙笑着和李輕舟說話。
李輕舟卻沒去打水洗手,而是伸手虛虛碰了下月笙的臉,“臉上怎麽了,怎麽腫了?”
月笙伸手摸了摸臉上的腫塊,有些不好意思,“被蚊子叮了,是不是不好看?”
李輕舟皺了皺眉,“沒有,你們先吃,我出去一下,一會兒就回來。”
“哎,吃了飯再去……”月笙話還沒說完,李輕舟就已經出了院門。
“怎麽了?輕舟不是剛回來嗎,怎麽又出去了?”陳秀雲從竈房往堂屋裏端菜,就只見到李輕舟的背影。
“不知道,急急忙忙地就出去了。”月笙也是一頭霧水。
雖說李輕舟說了讓他們先吃,但也沒人動筷子,都坐在桌前靜靜等待。
李輕舟果然沒去多久就回來了,他先在院子裏洗了手,才進了堂屋。
月笙一閑下來就控制不住地去抓撓被蚊子叮了的地方,見李輕舟進來才停下來,他有些好奇,“你去做什麽了?”
李輕舟拿出一個四四方方的小木盒子,“去劉拐子那兒拿了盒藥膏,他雖然醫術不精,但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藥膏做得不錯,這個是專治蚊蟲叮咬的。”說着他就拉了月笙的手,“娘,你們先吃,我先帶月笙去上藥。”
“好,你們快去,不然月笙總忍不住去抓,等會兒弄成風團就麻煩了”
李輕舟就帶着月笙去了卧房。
月笙打開小盒子,裏面是綠色的藥膏,一股藥香味兒撲鼻而來,并不難聞,倒是讓人有些神清氣爽。月笙小心地沾了一點在手指上,慢慢塗抹在胳膊上的紅腫塊上。
“涼涼的,好舒服!”月笙睜大眼睛笑着對李輕舟說。
李輕舟也沾了一點藥膏,緩緩塗抹在月笙的臉頰上,“那應該是有用的,你這腫得也太厲害了些。”
月笙撇了撇嘴,“我從小就招蚊子,今天可能是被蚊子叮了,又被玉米葉子刷,就格外的癢。是不是有些難看?”
李輕舟一手依然撫在月笙臉上,低頭親了一口,“怎麽會。我還在劉拐子那兒拿了些驅蚊的草藥,你塞到你的荷包裏,天天帶着,興許會好些。身上可還有別處被叮了?”
“胸前、背上和腿上都有。”
“衣裳解了,我幫你上藥。”
月笙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乖乖解了衣裳,由着李輕舟幫忙。
兩人在房間上好藥,才一起回到堂屋吃飯。天氣熱了,哪怕耽擱了好一會兒,飯菜也是熱的,也不燙了,吃着正合适。
玉米香甜,排骨軟爛,滋味正好。
———————
翌日,收攤之後,月笙就去他爹的肉鋪上買了一斤五花肉。
回到家,陳秀雲早就把玉米粒淘洗幹淨用水泡上了,枯香椿也用水泡發。
村裏許多人家都在包玉米粑粑,月笙他們在壩子上排了好一會兒才把玉米粒兒都用大石磨磨成了稠漿。
磨好的玉米漿糊裏面放一些糖,然後用布蒙上,放在太陽下發酵。這當兒就可以開始炒餡料了。五花肉切成小丁,放入鍋中炒出油脂,倒入泡發的香椿翻炒,再加入鹽、醬油、蒜末等調味,就可以盛出備用了。
玉米漿糊已經發酵好,先生好火,把蒸籠架好,就可以開始包玉米粑粑了。
取幹淨的桐子葉卷成尖筒,放一勺玉米漿糊,再放一些餡料,最後再蓋上一勺漿糊,把葉子合上,直接放到蒸籠裏蒸就好了。
“呼,這嫩玉米磨的漿做出來的玉米粑,就是比用玉米面蒸的軟。”一籠玉米粑出鍋,就一人拿了一個開吃。陳秀雲有好些年沒吃過,咬了第一口便有些感慨。
其他人也都表示贊同,玉米面再怎麽磨,也有硬殼,蒸出來的玉米粑粑自然沒那麽軟。
幾個人忙活了好一陣兒,總算是把所有玉米漿糊都包完了。自己家肯定吃不了那麽多,月笙給自家留了些,又給江大柱夫婦捎了些,剩下的全帶到攤子上賣了,換了三四十個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