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章

第 37 章

之前上山撿板栗的時候,月笙就看見了柿子樹,一個挨一個挂在枝頭,看起來沉甸甸的。不過那時候柿子大多還沒開始黃皮,澀得很,月笙只摘了些回來,用壇子泡了些脆柿子。綠皮柿子放進大壇子裏,倒入清水,在最上面塞一層辣蓼子草和茅草,蓋上蓋子泡個四五天就能吃,又脆又甜,一點兒也不澀。

等板栗餅生意做完,山上的柿子也差不多都變紅了。李輕舟搬了梯子,拿了用竹竿做的叉子,去山上摘了幾背簍回來曬柿子片和柿餅。

曬柿子片和柿餅的柿子不能選太軟的,皮全黃了,但還捏不破的那種最好。柿子削了皮去了蒂,切成片後擺在簸箕上,太陽好,曬個一兩天就差不多。柿餅子不用去蒂,削了皮之後曬着就好,曬軟之後每天壓一壓。不過月笙他們沒敢做太多柿餅,因為柿餅子做成需要的時間長,若是遇上幾天陰雨就容易發黴。

好在這次運氣好,中間雖然下了雨,但都只是下了一會兒就停了,柿餅曬得還算成功。曬好的柿子片和柿餅都被塞進了壇子裏封好,過段時日就會上霜,到了臘月間吃起來正好,甜滋滋的又能降火除燥。

日子一晃就進了十月,天氣越發冷了,有時早上起來地上還有一層白霜。街上有那畏寒的已經穿上了棉衣,不少人都縮着脖子,雙手攏進袖子裏。

“今天多割點兒肉吧,回去多做些包子、餡餅帶着在路上吃。現在天氣涼了,放個一兩天也不容易壞。再炒些榨辣椒,到時候用熱米飯拌一拌就能吃,油多點也能放挺久。”一陣冷風吹來,月笙瑟縮了一下。

“行,那我們先去肉鋪。”大街上不好牽手摟抱,李輕舟只能離月笙更近了些,幫着擋一擋側邊的風,“天越來越冷了,你在家多注意些,買的棉花棉布都還有,給自己多做幾身厚衣裳,不要着涼了。”

“再多買幾個壇子,大的小的都買些,做泡菜、鹹蛋都好使。”

“好,完了再去看看有沒有湯婆子。娘和嫣嫣有個舊的能用,給你買個新的。天冷了,晚上灌個湯婆子,被窩裏就能暖和些。”李輕舟早發現了月笙有些畏寒,一入冬那手腳更是冰冰涼涼的,他每天夜裏都要幫他捂上許久才能慢慢轉熱。但他馬上要出門,夜裏就月笙一個人睡,可不得弄個湯婆子暖被窩。

風雖然冷,但月笙心裏卻暖洋洋的。

兩人先去了肉鋪裏,江大柱夫婦早就知道李輕舟明早就要再次出發,拉着他是千叮咛萬囑咐,還給他塞了些家裏帶來的灌香腸。

二人先在肉鋪割了五斤五花肉,就直接去了賣湯婆子的鋪子。

天一冷,賣湯婆子的鋪子生意就好了。月笙他們進去的時候,裏面有好幾個客人正在看,瞧着都像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小厮,小二們跟在旁邊十分殷勤地做着介紹,掌櫃的算盤打得飛快。

月笙他們等了一會兒,才有小二才得了空來招呼。出來擺攤撐船,兩人穿的都是耐髒、方便活動的衣裳,看着不像是有錢的樣子。但小二還是堆了笑,“二位久等了,我們這兒湯婆子和手爐都有,兩位是要看什麽?”

“我們想買個湯婆子。”

Advertisement

“湯婆子好啊,天冷了往被窩裏一塞,暖和。”小二領着兩人到了擺湯婆子的架子前,伸手拿了一個下來展示給月笙他們看,“我們店裏的湯婆子都是黃銅的,做工精細,拿着不重,也不用擔心水會撒出來。這個是最簡單的樣式,沒有雕花,若是想要好看些的,我們也有各種花樣的,不過價錢要貴些。”

“月笙,你看看你想要個什麽花樣的?”

“不要雕花的,就拿個最簡單的就成。”月笙搖了搖頭,左右只是拿來暖被窩的,不好看也不礙事兒,沒必要多花錢。

“那就給我們拿個你手上這樣的,多少錢?”

“您給六百文就好,我們這兒還有外面的布套子可以選,兩位也可以看看。”

“不用了,我們就要個湯婆子就行。”

“好嘞,我這就給您拿去灌上熱水試試,二位在這兒等一會兒,稍後再去找掌櫃的結賬。”做了一樁生意,小二興沖沖地就拿了湯婆子去灌熱水了。

灌了熱水的湯婆子果然暖和,月笙拿着晃了晃,也不見有水溢出來。李輕舟看月笙抱着湯婆子愛不釋手,笑得眉眼彎彎的樣子,就也覺得高興,自己掏了錢袋子爽快地付了錢。

“你怎麽付錢了呀?”出了鋪子,月笙才問李輕舟。

“我還有錢,就順手付了,你每天給我的錢都沒處花呢。”雖然家裏的賬都歸月笙管,但他也并不捏得緊,每天都會給其他人一些錢零用,李輕舟的是最多的,每天有二十文,他用錢的地兒并不多,慢慢就攢了些。

“那我回去再給你拿些,出遠門還是要帶些銀錢傍身。”

之後兩人又去買了一大三小四個壇子。

一回到壇子上,李喬就發現了月笙捧着的湯婆子。

“哇,堂嫂,你買湯婆子了!”李喬驚呼。

一個湯婆子最簡單的都要六百文,一般人家都不太舍得買,夜裏實在冷了和家裏人擠擠就是。陳秀雲用得那個舊的還是有一年冬天嫣嫣凍出了病之後,李輕舟做工攢了錢給買的,已經用了好幾年。不過陳秀雲很仔細,這麽多年了,只是看着有些舊,還沒一點損壞。

小二裝的熱水沒倒出來,湯婆子現在還是熱的。月笙把湯婆子遞給李喬,“嗯,你堂哥給買的。在外面站了這麽久,你和重山也暖暖手。”

李喬也沒客氣,一把就接了過來,不過也沒忘記讓李重山也把手搭起上來。

“好暖!堂嫂,這一個湯婆子要多少錢啊?”李喬想買個湯婆子好久了,家裏就他一個小哥兒,跟誰擠在一張床上都不合适,而他爹娘一向把錢看得緊,自是不會給他買湯婆子的。夜裏再冷也只能一個人睡,用被子把自己裹成一個蠶蛹也不見得能暖到哪裏去。

“我們這個是最便宜的,要六百個銅板。”

“啊?六百個,好貴。”李喬一下就有些洩氣,但摸着手裏的湯婆子又實在喜歡的緊,有些嬰兒肥的小圓臉上表情變來變去的。

月笙一見李喬那樣子就知道他在糾結什麽呢,但他是知道李喬幫忙擺攤兒賺的錢是沒有全部交公的,手裏買湯婆子的錢應該是有的,便說了句:“雖說是貴了些,不過仔細着些,一個湯婆子可以用好多年呢。我娘家那個還是我七八歲的時候買的,到現在還能用。”就是成親的時候已經不冷了,就忘了帶過來。

“那我明天也去買一個!”李喬雖然還是有些肉疼,但還是對湯婆子的渴望占了上風。反正他現在還跟着擺攤兒,每天都能有進賬,平時也節儉,多攢些時日就又回來了。

“我和重山再去山上砍些柴、割些草回來。冬天水冰,你們在家也別舍不得燒柴,洗衣做飯什麽的都用熱水。萬一凍傷了還得花錢,不值當。”簡單吃了午飯,李輕舟就去套了牛車準備去山上。雖說這些日子斷斷續續撿了不少樹枝、劈了許多木柴,但冬日長,燒得柴火也多,多備些總沒錯。

“成,你們去吧,我和娘就在家給你備些吃食。”

兄弟倆出門後,月笙就和陳秀雲開始和面蒸包子。

“輕舟說上次烙的餅好吃,娘你再多和一份面,烙幾個餅子給他帶上。”月笙正在把五花肉切成小丁。

“行,這下天兒冷了,放個幾天也不擔心壞,多做些也好。”

這時侯種的蘿蔔、菘菜什麽的都還不能吃,月笙只能泡了幹豆角、割了韭菜剁餡兒。兩個人忙活了半天,蒸了一籠大包子,烙了十多餅,又炸了刁幾十條刁子魚,全部放在竈房晾着,明天早上再用油紙包好裝進包袱裏。榨辣椒則用肉油炒過之後,裝進罐子裏,拿油布把口封好。

第二日一早,李輕舟就帶着行囊出發了。

月笙的湯婆子也派上了用場,他尋了碎布頭,拼着縫了個布套子,把湯婆子裹了起來。

到了夜裏,多燒些熱水。洗漱完了之後,就把湯婆子灌滿,往被窩裏一塞,沒多久就能暖烘烘的,一直到第二天起床還有餘溫。有了湯婆子,哪怕沒有李輕舟抱着捂手捂腳,月笙晚上也不覺得凍,能一覺睡到天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