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他跟崔玉一說,崔玉才念起這個門路來。除去到各個莊子上尋摸之外,其實也可以到各個村裏瞧瞧,少不得會有人買犁車。而且回頭到鎮上的賣糧食種子的地方,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寄售。
這事兒要是辦成了,家裏又是一筆不小的進項。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兒,瞧着天色不早了,趙二石才拉着有些打哈欠的媳婦回了屋。
第二天天濛濛亮的時候,趙二石就起身準備去鎮上了。原本崔玉也是要去的,可也不知怎麽的,安生了兩天她就感覺身上哪都是酸疼酸疼的。想着可能是肌肉太過疲勞了,所以也就沒當回事兒。
趙二石心疼媳婦,說了幾句話也就決定自己一個人去了。
崔玉倒是提點了他不少,可到底那憨子在外頭會不會生出倆心眼,她也拿不準。想着小山也該去讀書了,崔玉就讓趙二石去正屋把小山叫出來,然後給他換了前兩日石嫂子送回來的新衣裳。把人打扮的利利索索,又叫他說了幾句話,這才放了人走。
等到日頭過了三竿,睡了回籠覺的崔玉才懶懶的起身。虧得周氏不是個厲害婆婆,又是心疼人的,給她留了飯。
趙二石回來以後,才說書院過了麥夏才招人呢。不過那夫子瞧着小山是個懂事兒的,也願意提前收了,只是束修不能少。說來也是巧了,他倒是跟虎子分到了一起。
對于束修的事兒,崔玉早有準備,所以也不算為難。想着小山剛去鎮上讀書,許是有些不習慣。崔玉還專門領着他去見了虎子,然後讓虎子幫着挑選了一些筆墨紙硯,算是給倆孩子買了足足份量的。
就這樣,趙小山算是在學堂留下來了。他是個勤快的,又跟虎子相熟所以并沒有收到什麽為難。許是有人認出了渾身肌肉的趙二石是當初在鎮上跟混混流氓鬥狠的人,所以便是那些自認為富貴的公子哥,也沒湊上去招惹他。
日子平靜下來,崔玉沒事兒了就守在周氏身邊搓麻繩,或者學着納鞋底。有時候還會描些花樣子給周氏,讓她比着做些物件。如此倒也溫馨……
趙二石的犁車的生意也算做起來了,幾個莊子上都催着他去做,要的還不少呢。臨近幾個村,也有零零散散的幾乎人家定犁車跟耙子。而且鎮上賣農具跟糧食種子的鋪子,如今的銷量也不錯,甚至把那犁車都送到縣城賣去了。
雖說價格不若崔玉想的那般高,但家裏的銀子也算是越來越富足了。
有時候晚上睡覺時,趙二石都會感覺到跟做夢似得,前倆月他還想着冒險跟着商隊去掙那三五兩銀子的錢呢。如今守着家,就能靠着手藝掙錢攢錢了。
不說別的,便是他打犁車的進項,照這麽算下去,過了春耕這倆月,都能收十幾兩銀子呢。
其實也不是沒人來買過犁車的圖紙跟做法,只是原本賣過好幾個方子的崔玉卻是怎麽都不松口。趙二石不明白自家媳婦的想法,但心裏也明白媳婦總歸不會害自己的。
睡着的崔玉并不知道趙二石的心思,可她的确是有意不賣圖紙法子的。倒不是她不看重銀子,或者對方給的銀子少,而是她得考慮着以後常常遠遠的事兒。尤其是崔虎子跟趙小山如果真的都讀書有出息,以後能走仕途,那他們需要的門路會更多。
而用犁車打開跟官家的門路,如今也只是缺個契機。所謂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許是當下還沒有這個說法,但歸根到底的本質卻是千年不變的。
只要有官家的人看到犁車跟耙子,無論是為了自己的政績還是真心為老百姓着想,少不得會想着推廣。
來到古代從一窮二白起家的她深知,如今自家雖然算是寬裕但也并不富貴,許是在村裏人人都和善沒有事端。可到了鎮上,到了縣城沒有人脈沒有背景,就算有銀子也只有被欺負的份。
就好比罐頭跟肉脯的事兒,若自家真有門路,何苦把到門口的錢財推給別人?
在家裏呆了一晚,第二日趙二石收拾了兩件衣裳又出了門。這兩天再打最後一批犁車,接到的活兒就忙活完了,到時候他也就能天天在家裏陪着媳婦了。
石嫂子跟大菊家地裏的活兒也都忙完了,所以時不時的會約在一起來串門,打絡子或是縫衣裳,一唠嗑也能唠許多工夫。也是消磨了崔玉無聊的時光。
每次集上,崔玉都會帶些家裏自己做的肉脯跟吃食給小山跟虎子送去,也會囑咐他們別舍不得吃。有時候做的多了,也會提點着倆孩子跟學堂其他人分一分,也算是得些人情。
當然給夫子送的自然也少不了。
趙二石回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後半夜,他是趕了工才回來的。這會兒也算是風塵仆仆的,一進門,還沒等他拍打幾下衣裳就見媳婦直愣愣的就撲了過來。
一把抱住自家媳婦,蠻憨子就颠了兩下,确定媳婦沒有瘦了才放心下來。
“二石,我想回趟娘家。”崔玉掰着趙二石的手指頭說道,“之前家裏日子過得不好,活兒也多,我就沒提。現在咱們都忙活完了,也該回去看看了。”
趙二石一愣,随即面上有些愧色。他猜想着媳婦是想娘家了,也怪自個大老粗,近日裏光想着幹活兒了都沒注意媳婦好久沒回去了。想到因為自個的疏忽讓媳婦受委屈了,說不定因為想家媳婦還偷偷掉過眼淚呢,趙二石真是恨不得罵死自個。當下就抱緊了媳婦應下來。
第二天吃過早飯,崔玉就提起了回陳河溝的事兒。
周氏也知道自家如今紅火的日子,大部分是孫媳婦的功勞。所以在崔玉說想回娘家看看的時候,她并沒有說什麽,還專門囑托她多帶一些糧食跟肉回去。
娘家總歸也是家,總不能嫁了閨女就寒了親娘的心吧。
崔玉自然也客氣了一下,總歸現下講究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若是自己太過随意也怕周氏心裏別扭。
倒是周氏樂了,索性就自己指揮着把竈房裏腌着的豬肉條跟屋裏還沒開封的點心收拾起來塞給崔玉跟趙二石。
“哪有姑爺上門還空着手的啊,你娘家兄弟又照顧着咱們小山,于情于理都沒空手的事兒。”周氏笑着拍了拍崔玉的手,“咱們沒有忘恩負義的人,你娘家對咱們好,你也是個能幹的,這些咱家都記着呢。奶奶自然不會讓你難做。”
周氏說的是李氏陪嫁一兩六錢銀子的事兒,那可是比她們給的聘金沒少多少了。加上回門時候,李氏給帶回來的青菜跟幹菜,可不是也解了自家當時的難處?
倆村裏到底還有些路程,而且現在時候也不早了,所以趙二石跟崔玉也就沒想着去鎮上買東西。挎着周氏找出來的吃食,就出了門。
趙二石心疼自家媳婦,還去村裏老六叔家借了牛車。尋常日裏哪家的牛都是寶貝,但老六叔用過趙二石家的農具。而且當時趙家雇人時候還用了他那倆不成器的兒子,所以老六叔心裏也感激趙二石。聽說她們兩口子要去陳河溝,自然就招呼了兒子給套了牛車。
進了陳河溝,不少人都吆喝着跟崔玉打招呼,還有相熟的嬸子笑着打趣幾句。但崔玉也發現總有那麽幾個人看到她的時候鬼鬼祟祟的湊在一塊不知說些什麽,而且神色間全是看笑話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