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校園文(完)

校園文(完)

随着團隊研究的不斷深入,喜訊頻傳。

在這些無人涉足的地方,他們發現了喜馬拉雅山脈水稻的古老種子。

那是一株野生高原水稻,衆人都有些興奮,或許這能為水稻的良種培育提供更好的基因。

很早之前,《世說新語》裏就記載了一段“賣李鑽核”的典故,說是農民賣好李前要先鑽破李子的硬核,防止別人用果核繁殖,可見良種的重要性。

一旦他們發現的這株野生水稻,成功培育出良種,或将對解決未來人們的饑餓問題做出巨大貢獻。

他們還發現了野生玉米、大豆等植物,有些時候比較幸運的能找到往年風幹留存的種子,找不到的就要做下标記,等待植物成熟後,才能來采集它們的種子。

這是一項需要等待時間的工作。

期間,因為通信信號不好,林桃玉與沈霖澤只能隔兩周打一次電話,有時候講到一半就斷斷續續,根本聽不清聲音。

但是,只要能收到她的信息,沈霖澤就會放心,哪怕只是聽到電話那頭傳來她的呼吸聲,他覺得都是一種幸福……

漫漫的尋種之旅,一夜一夜與星辰作伴,這個團隊被磨砺得進步飛速,年輕的他們都已初步有了種子基因傳承的使命感,有了國家、民族興旺的責任感,他們在挫折中不斷成長。

進入6月,雨季開始爆發,他們頻繁遇到山洪、泥石流,為了保護采集到的植物和種子,受傷的人越來越多。

林桃玉鄭重提出研究暫緩,為了保護他們千辛萬苦采集來的成果,他們要提前離開,而這次出行的目标他們也已基本完成,甚至超出預期。

當她宣布這個決定時,整個團隊都在歡呼,年輕的他們為自己驕傲,為他們即将取得的科研成果驕傲。

這一趟旅程,大家看到過世間最美的風景。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雪山冰川折射的萬千光芒;陷入過最危險的境地,前有野獸攔路,後面是懸崖峭壁,寸步難退;遇到過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征服這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等到團隊攜帶他們的成果落地,他們迎來了鮮花簇擁和掌聲雷鳴。

在采集到那些珍惜的本地野生糧食種子後,林桃玉就與導師王教授通過電話,他會帶着專業設備,以科學的手段将這些植株、種子好好保存,而後帶回燕京實驗室。

與沈霖澤短暫溫存後,林桃玉就返回了實驗室,與團隊一起進行這些種子的基因研究。

皇天不負有心人,其中他們發現的那株水稻,果真是之前未曾發現的優良野生水稻,其種子具有不可比拟的抗蟲、抗病的基因特性。

這一發現立刻震驚了植物科學與農學領域,或許未來有一天,産量更多,品質更優秀的良種就會培育出來,糧食問題能得到更進一步的解決!

而他們發現的有五十種高原種子填補了世界種子資源庫,對于研究植物的生态與多樣性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大四這年,林桃玉帶領團隊發表了多篇論文,許多都選入了科學、自然等世界頂級雜志,并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

他們的前途注定光明璀璨,後來他們也果真刷新了種子基因研究團隊的成就,成為農學領域的傳奇!

大學畢業,林桃玉與她的團隊被直接留在了實驗室,直升碩博。

林桃玉拒絕了無數offer,毅然決然選擇了暫時休息一段時間,回歸家庭,她還記得曾經與沈霖澤的那個約定,她要陪沈霖澤完成他的理想。

男人攜手愛人回到了林桃玉的家鄉,這裏是地處南方亞熱帶氣候的嶺州,草木繁茂,四季氣溫較高,雨水充沛。

等到了家鄉,林桃玉疑惑問道:“你的理想是在我的家鄉嗎?”

沈霖澤含笑:“是啊,你還記得之前帶我去過的地方嗎?”

“是‘碧溪園林’?”

那是林桃玉家鄉一處雖有近千年歷史卻早已敗落不堪的園林建築,因為沈霖澤的興趣,所以林桃玉之前帶他去參觀過。

那裏到處破壁殘垣,雜草叢生,但仍能見幾分昔日的光輝。

“桃桃真聰明,我想在你的家鄉修複這處古建築,一方面實現我自己心中的願望,另外……”

雖然沈霖澤沒有明說,但林桃玉也明白,一旦這個建築修複完成,或許能給當地的人們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當地的教育、旅游開發等都會乘風而起。

“沈霖澤,你怎麽可以這麽棒!”林桃玉感受到了他“愛屋及烏”的心理,因為愛你這個人,所以也愛你愛着的家鄉……

“因為我的桃桃也很優秀,她在我心中是一顆最閃亮耀眼的星星……”

因為有各方面的協作,沈霖澤的想法很快被落實,“重建碧溪園林”的項目正式開始立項、執行。

林桃玉也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古典園林建築不僅要有古牆、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相輝映,還要有花卉果木、四時之景,與之渾然一體。

她在池塘中種了睡蓮和荷花,水榭旁種植了百年銀杏、淩霄、松柏,繞着河堤有柳樹、紫藤、木棉成蔭。

既是能适應當地環境,又很有觀賞價值的植物。

方寸之間,一步一景,各處都飾以翠竹、芭蕉、五針松、羽毛楓……還種植了菠蘿、楊桃、香蕉等果樹,林木蔥郁,花卉常開,疏密有致,與庭院相互映襯。

等到“碧溪園林”修複到一半時,林桃玉帶領的團隊成功攻克稻谷良種的難題,新的良種将成功培育出來。

三年後,他們正式完成新一代稻谷良種培育研究,林桃玉帶領團隊成為新一代植物學研究與農林科學研究的接班人,她時年三十二歲。

整個團隊登上最高科學獎項的頒獎臺時,所有科研人員和觀衆都為他們鼓掌叫好。

這是年輕有為的一代,他們也将傳承種子基因研究的重擔,承前啓後,繼往開來!

林桃玉三十五歲時,“碧溪園林”修複完成,此項目也成功将沈霖澤推向古建築修複領域的頂峰,而此時,他已經四十歲了。

兩人攜手走在雅致古樸的庭院裏,沈霖澤的鬓邊已染上幾縷白發,做這樣的古建築修複自是壓力重重,而且他也不再年輕了,已經開始步入中年。

望着身邊意氣風發、美貌依舊的林桃玉,沈霖澤微微皺起了眉心,或許是最初的示愛屢遭拒絕,或許是這麽多年兩人總是聚少離多,或許是他愛她,愛得刻骨銘心……

他對林桃玉時時挂在心頭,不敢輕忽片刻,但是,沈霖澤苦笑,有時候,他會覺得桃桃的心裏并沒有如表現的這般愛他。

剛開始察覺時,沈霖澤異常地憤怒,但是,愛在心底難開口,他怕,并且深深恐懼着,一旦他問出口,是不是自己就會被抛棄……

後來,時日愈久,愈發開不了口。

他慢慢也會欺騙麻醉自己,這就是愛,只是桃桃的愛,內斂、保守。

而且,經過這麽多年相知相守,她的身邊也只有他,沈霖澤也漸漸釋然,不管當初的真相如何,我們如今牽手相伴到老,不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嗎?

風景美如畫,林桃玉望着兩人共同完成的沈霖澤的“理想”,莞爾一笑,“霖澤,你看,現在你已經擁有了兩個理想,你的‘人間理想’和你的‘仙界理想’,你現在恐怕是這世間最幸福的人了!”

沈霖澤輕言淺笑,“不,桃桃,你是我的全部理想。”

男人将她輕輕帶進懷裏,溫柔吻向心愛的女人。

春風拂面,似水溫柔。

沈霖澤用十年時間打磨修複完成的“碧溪園林”一經推出,立刻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為了保護當地生态,在最初建設時,沈霖澤就果斷提出建設“碧溪園林生态圈”的規劃。

也就是說,不僅僅修複古建築,還要挖掘“碧溪園林”的歷史,建立一個科學的發展項目,不僅僅是為百年的旅游收入,還要為園林後續的可持續發展。

他果斷提出學習國內最優秀的旅游開發項目“敦煌”,不僅僅用科技建立360度的圖像,有序開放,還發展衍生文創,挖掘“碧溪園林”的歷史內涵。

這個項目規劃核心一經提出,便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強烈支持,為了保護這項文化遺産與當地的生态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于是,“碧溪園林”得到全方位、可持續的挖掘,不僅有實景觀賞,也有歷史影片可看;不僅有夜游園林,也有新穎文創……

每一年年末,“碧溪園林”發布“碧溪日歷”時,總有大批人在網上搶購,它們結合二十四節氣制作了最美風情日歷。

結合七十二候風信花研發了精致小茶杯,上面印有各色花卉,色彩或清雅或濃郁,可藏可賞,可玩可送,驚豔世人。

還聯手林桃玉實驗室,開發“遠古種子盲盒”,溯源本草,推動環保……當地也投入大筆的資金維護周邊的環境,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碧溪園林”擁有四時的美景,春,楊柳吟風,桃花搖曳;夏,接天蓮葉,山翠池清;秋,木葉天高,蘆菊煙渚;冬,寒梅冷峭,清淨寂寥。

如若運氣好時,偶有一年冬日下雪,白雪紙條,雪裏樓閣,園林如夢似幻。

嶺州因為這個項目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成為了旅游業發展的重鎮,吸引着不僅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游客。

等到林桃玉從科研單位退下後,兩人就在世界各地游歷,他們攜手去看各國古老獨特的建築,去賞各地稀奇古怪的植物。

林桃玉将許多收集到的植物與種子都備份到了空間裏,這一路,她收獲頗多。

而後,他們定居在了雲南一個風景秀美的小鎮。

在這裏,他們如同每一對平凡夫妻,白首到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