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親哥要科舉17
親哥要科舉17
祝樂再一次見到這個長姐祝依,印象中不過二十二的年紀,牽着一個六歲的女童頭發枯黃,還抱着一個三歲的男童瘦瘦弱弱。面容不似二十二,倒像是三十三。
一家人包括姐夫也是瘦瘦弱弱的,可見日子過得真是不怎麽樣。人倒是勤快,到了家裏,又是掃地又是洗菜,又是生火的,就沒有停歇。
做好了飯菜,一大家人也不必分男女桌。見到桌上有魚有肉還蒸了雞蛋,依娘柔聲對曹氏說道:“阿娘,大弟才考上童生,馬上又要院試,應該把錢省着。我們過來,爹娘不必這麽隆重地招待我們。”
曹氏舀了蒸雞蛋喂小外孫,笑着對大女說道:“依娘,我們平常也是這麽吃的。你和姑爺不要客氣,吃過飯,娘再細細地和你說話。
祝依自然不信,娘家是什麽樣子,她知道。
一家人吃好飯,祝父帶着姑爺看他養的魚。
曹氏和大女在廳室說話,祝樂在一旁做文鏽。
先是一番家常,“依娘,你将銀錢借給阿娘,你婆母可有意見?”
依娘答道:“婆母不知我們存下的錢。她平日也幫我帶着林林和西西,她手裏也緊,除了不能貼補我們,其他的都還好。”
曹氏笑道:“那就好!難得當初我不顧你阿奶的反對,将你嫁過去。當初說媒的時候,我就特意去打聽過你的婆母,家裏雖說窮一些,但人不作怪,兄弟妯娌也沒有那些糟心事。”
曹氏和依娘手也不閑着,搓着細細的麻繩,“依娘,你妹妹現在能做文鏽掙些銀子,你弟弟現在做着貨郎的買賣,每個月都有錢入賬。你也看到院子裏的蓄水池了吧?裏面的魚也不少,以後每月也都有魚能賣。現在日子是好了。”
“娘,我看到了。我就是笨,做不好文鏽,連荷包也做不漂亮。”就自己的日子苦,且和夫婿一樣,只會在土裏刨食,除了繳稅,一年下來,連吃得也不夠。只有将大米換成粗糧,才勉強能度日。像今日中午,敞開肚子地吃着米飯,吃着肉菜,自己已經記不清多久沒有這樣的好日子了。
祝樂看到她一臉愁苦,勸道:“長姐,你勤快肯做事,哪裏笨了?做文鏽是我偷懶,我不會做其他的。”
依娘從小待樂娘很好,未出閣時,兩人也是親密和睦,但她知道這妹妹的性子:“你從小就聰慧,學什麽都快。做文鏽,自然是因為你聰明才能做得下來,換我就不成。”
祝樂有心勸:“長姐,你每日要做的事情太多,才靜不下心來做文鏽的。”
依娘諾諾道:“我就是笨……”
曹氏見兩人争執:“依娘,不管你笨還是聰明也好,都是阿娘的女兒。”
依娘眼睛紅紅,“阿娘……”
曹氏道:“阿爹阿娘都知道你是勤快人,有個勤快吃苦但能掙錢的活兒,你願意做不?”
依娘連忙點頭詢問。
曹氏繼續道:“就是做豆腐到鎮上去賣,隔日一小集,十日一大集的,平常你不嫌累的話也可以去。我們趕大集和小集,每月也能掙個一兩銀子的。你若是願意做,就去做,家裏有這幾月收來的豆子……”曹氏給她講了做豆腐的事。
依娘有些心動又有些猶豫,“阿娘,我和夫君若是去做了這行當。你們做的豆腐還能在鎮上賣錢嗎?”
曹氏放下手中的麻繩,蜷一下手指,“你瞧,你阿爹要養魚,我和你阿弟想做一些其他的吃食,何況村裏還有一家賣豆腐的,我們就不賣豆腐了,你不用擔心。
那頭騾子,你牽回家,再買個磨盤,就不費什麽力氣了,平時耕田時也用得着,你和姑爺也輕松一些。去鎮上,也讓騾子拉着。這頭騾子給你,就當我們還了借你的銀子了。”
“阿娘,二兩銀子可買不到這麽好的騾子。我不能要。”依娘感念阿娘的體貼,但又堅決不收。
“說什麽不能要呢!當初我向你借錢的時候,你可沒有說過不能借。阿娘看到你将手上的錢一文不剩的給阿娘,可沒有半分不舍。
你對阿娘好,對娘家人好,阿娘怎麽能讓你寒了心?娘家就是你的依靠!
以後有什麽難的事情,可不要悶在心頭。看我兩個外孫都瘦成什麽樣子了?”
想到自己的兩個孩子,依娘最終沒有拒絕。
曹氏又勸:“家裏有一頭騾一頭牛,實在是太打眼了。財不露白,怕被人惦記。你把騾子牽走,我們也放心。”
依娘對于做豆腐,雖有小時候的記憶,但是這麽多年沒有做了,也是生疏。曹氏讓曹小弟将女婿先送回去,給了他一貫錢,讓他先買好磨盤,騰出一間房好好做豆腐,便打發走了。
留下依娘和兩個外孫,跟着她一起,每天做豆腐,賣豆腐。
依娘內心也感嘆,娘家真是好了,每日午餐和晚餐皆有肉食,自己的一雙兒女每日都能吃到蒸蛋。女兒和兒子的臉上也有圓潤了,依娘摸自己的臉頰,也長了肉了。
在娘家差不多一個月,依娘覺着也該回了,這麽久了,她擔心家裏的雞。
正巧依娘夫婿也過來了,走路過來的。曹氏詳細地問了牲口棚的大小,磨坊的大小,這才讓女婿将東西搬上牛車。
有雞蛋六十個,豆子兩百斤,小鲫魚三十多條。
“雞蛋這些都是給我外孫的,你們可以不要賣了,還有小鲫魚,煎得香香的,加上水,加上豆腐,炖得白白的,一家人吃。你們可不要虧了身體,生病倒下了,可就不能掙錢了。”曹氏殷勤地叮囑,“眼光要放長遠一些。”
饒是愚笨如依娘夫婿,也明白自己的岳家這是有錢了;依娘留着淚告別,娘家真好。
曹小弟則是一邊趕着牛車,一邊叮囑姐夫:“‘白耳’喜歡吃嫩一些的草,還喜歡出去吃,你要每日帶它出去散步,不然它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吃得就少,吃得少,就會瘦……”
依娘在牛車上抱着女兒問:“喜歡阿婆嗎?”
小女童摸了摸頭上的絹花:“喜歡阿婆給我做的蒸蛋,喜歡姨姨給我的絹花,喜歡阿婆家的飯飯,肉肉……”
小男童也嗲身嗲氣地附和:“喜歡姨姨給我的饴糖,可甜了!”
依娘摟緊兒女,“咱們以後也能每日吃上蒸蛋,吃上大米飯,吃上肉肉……”
時間一日日的過去,曹小弟在鎮上的生意也不是那麽順利:他的生意好了以後,難免招人眼紅,有地痞流氓想來滋事。不過礙于曹小弟幫手衆多,除了祝父曹氏,還有姐姐姐夫,地痞流氓也只敢辱罵,生意一度急速下滑。
還是晏景和到鎮上了,二話不說,直接打退了這些人才好。晏景和又給祝家支招,給過往的巡捕一些好處,有事找他們,他們也會更上心一些。
祝父依言打點,這生意才又好起來。
祝樂聽了,不得不感嘆,古往今來,做個生意從來也不是容易的!生意不好會折本,生意好了招人眼。
祝阿奶也過來打聽祝小弟的鹵菜生意,但因為事先就說好的,祝小弟很有原則,沒有将具體做法告訴給疼愛他的阿奶。不過隔段時間就會送一些過去,讓阿奶一家品嘗。祝阿奶雖然對孫女不怎麽樣,但對于孫子,倒也是真心疼愛的,反正她吃過了,也就不惦念了。
就像賣豆腐一樣,村裏的嬸子們也會過來買。在村子的價格自不比在鎮上,樂在鄰裏之間,總是能互相幫助的。祝小弟在陳阿婆的提醒下,賣得大方。祝家在這個村裏,名聲越發的好,自不必說。
其間,韓璧來了一次,酒後拉着祝世蘘哭訴,自己因受了風寒發揮不佳,名落孫山,錯失了秀才資格。祝世蘘想到那日他在中州醉酒後,沒有留他,送他回去了。想到可能是因為那事受了風寒,影響考試,祝世蘘內疚不已。
又是好酒好肉款待,好好的安穩繼續努力。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八月,祝家又開始準備了。
“阿弟,你去大興城嗎?”祝樂問道。
“去,當然去!這麽好出門長見識的機會,我怎麽能錯過呢?”曹小弟一副理所當然。
“你舍得鎮上的生意?那可是日進一錢銀子的大買賣啊!”祝樂笑着說道。
“那有什麽?我去了一趟中州,才能日進一錢;若是我去了大興城,必是日進一兩銀子。”曹小弟拍拍胸脯,自信地說。
聲音太大,招來了曹氏,給他在頭上一拍:“我看你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阿娘,不能打頭,會打傻的!”
“我輕輕一拍就把你拍傻了?””曹氏譏諷, “你傻可不能賴我頭上!
我的親娘吶~~
一家子商量好了,鎮上的人這段時間想必也吃夠了鹵菜了,鹵菜的生意先歇一歇正好。祝父就養着魚,現在小魚也已經長大了,祝父正好就在趕集的時候送一些魚到酒樓,其他的魚就在集市上賣掉。
至于怎麽送魚?祝父請木匠做了一輛獨輪車,雖比不上騾子方便,但只是帶一些魚,對于做慣了農活的祝父來說,也不算累。
祝父還盤算着,攢些錢,買地。聽說秀才公是可以免掉二十畝的良田賦稅的,他對兒子有信心,他要多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