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

春秋戰國。

六國的王公大臣有些不滿于天幕的突然打斷,甚至覺得是吃飽了閑的沒事,才會幹出天幕所說之事。

相比之下,他們仍想繼續看小窗,在發現小窗不受影響後,他們就開始一心二用起來。

一邊令侍臣注意着天幕,在說到有關本國利益之時,及時告知于他,一邊又仔仔細細地翻看着彈幕,找出本國的有大才能者,好好重用一番。

西漢。

劉徹猛然一抖。

他剛剛就在回放上看到了一堆說“求雨是巧合而已,根本沒用”的話語,正覺得失落不已之際,又看到了一群說他“金屋藏嬌”、“去母留子”的彈幕。

甚至彈幕上還在為他究竟是不是叫“野豬”而争論。

這令劉徹覺得極沒有面子,他何時叫過劉彘了!何時說過要用金屋将皇後藏起來了!皇後又何時叫過陳阿嬌了!

幸好在那一堆又一堆言之鑿鑿的“妖言惑衆”中,出現了不少透露以後之事,他正準備一一記錄,天幕就開始說話了。

劉徹深有感觸地點了點頭:“野史如何能信?可悲可嘆,明明是胡亂瞎寫,竟被當了真。”

“就是不知那兩個皇帝和賢後是誰?下次的回放中,彈幕一定會提起吧。”

劉徹默默地在心中記下此事。

到時一定要去看看的。

隋朝。

Advertisement

“因為喜歡孫子而傳位兒子的兩個皇帝?”憂心已久的楊堅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獲得了力量。

他看回放中的彈幕,居然說他的兒子一個都不行,不如直接培養李世民?

楊堅看的是血氣上湧,喉嚨口隐隐有血腥之氣浮動。

而現在,他找到了方向。

“兒子若是不行,孫子呢?”

若是能将孫子養好,屆時……也未必要先傳位于子。

元朝。

剛看完雜劇《抱妝盒》的人陷入了沉思。

這劇裏頭說的,劉皇後命宮女将李美人之子刺死,宮女卻和內侍将太子藏在妝盒內悄悄送走的故事,會不會就是天幕所說的“一代賢後變妒婦”?

明朝。

朱允炆覺得這世上怎麽會有這樣傳位的事情?

之前的朝代中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情況,是以定然是發生在那清朝!而他們會有此流言,定然是沒有依循嫡長子繼承的舊制。

想到這,朱允炆也是啞然自笑。

也是,傳位給誰,還不是當皇帝的說了算。

只不過,這世上變數千千萬,那兩個皇帝又是怎麽确定,兒子一定會将皇位傳給自己屬意的孫子的?

正如他這皇位,雖然是坐上了,卻也坐不久了。

清朝。

康熙對天幕所說嗤之以鼻。

“朕下谕纂修《明史》便是出于此等考量,史如鏡,當據實而來,這亦是給民間百姓以身作則,莫要瞎寫。”[1]

除了第三個不知道在影射什麽事件之外,前兩件,康熙都能說的上來。

不就是明成祖、仁宗、宣宗那點子事,以及宋仁宗之母的事情嗎?

這二者不止在本朝,在元明之時就大有流言。

一說明成祖看不上他那兒子,但又覺得宣宗像他,是以在其年幼之時便加以教誨,最後定了主意傳位兒子。

但觀明史,寫的便是嫡長子繼位,更何況仁宗以“仁雅”之名留于史書,深受文臣愛戴,繼位當屬名正言順。

至于“賢後變妒婦”,明時所寫的《包公案》,将劉後寫成了妒婦。

可在康熙看來,倒不如說是明人不敢寫本朝之事,只能假托宋朝罷了。真要論,豈不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出生,更像是《包公案》所寫。

【以大家秒發彈幕的速度來看,可見怨念之深。

具體電視劇名字主播就不說啦,怕收律師函。

哈哈哈哈哈。

接下去,咱們步入第三個模塊,判斷推理。圖形推理一如既往,最後兩道立體圖形沒蒙對,咱也不複盤了。

定義判斷錯兩個,類比推理錯三個,邏輯判斷錯一個。

抛開兩道随緣的立體圖形不看,準确率比上一次高一點。

首先是第一道定義判斷。

情緒智力,簡稱情商,指個體對自身和他人的情緒進行監控,并且能夠通過對這些情緒的識別,加以利用,從而指導自身行動。[2]

根據定義,下列屬于的是()

A、面試時小趙因為緊張,一時間什麽都想不起來,經過自我調整後,他順暢地回答了面試官的問題。

B、游樂場服務員小錢被游客無理投訴後,以專業素養平心靜氣地向游客解釋,最終替游客解決了問題。

C、小孫在露營時遠遠看見一只野豬,驚吓之餘她克制地慢慢後退,沒一會兒野豬離開了。

D、小李與表妹發生了摩擦後很不高興,在了解到起因後,主動向表妹道歉。

這題你選什麽?

我一度以為是為看錯了題目,選的應該是不屬于。】

秦朝。

被抓住的劉邦此時正叼着一節草杆子,對天幕所說的“情商”極感興趣。

對自身和別人的情緒進行監控,識別,利用,從而指導行動。

這不正是他一直以來做的事?

原來是叫情商。

劉邦原本還對自己一家老小的以後感到憂慮,直到前一刻,天幕将回放和彈幕敞開在所有人的面前後。

在快速将最初談及自己那一塊的彈幕看完後,劉邦就知道,始皇其人,與傳言多有不同。

他這一家子,還能活。

西漢。

劉徹敏銳地嗯了一聲:什麽豬?

【鑒于題目中有自身和他人,所以把A和C排除了。

剩下B和D,有點不确定。

解析說D中小李是在知道起因後才向表妹道歉,沒有體現出她是“如何”處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緒。

B中小趙“平心靜氣”是處理自身情緒,“解釋”是行動,“解決問題”是處理他人情緒。

所以選B。

乍一看,那D是不是就缺一個平心靜氣了解起因,道歉後得到原諒?

可誰會在不高興的情況下去了解起因,然後道歉啊!道歉難道不是對表妹的情緒處理嗎?

哎,我這題又是自己腦補想太多,是我沒有情商,所以我沒做對啊。】

彈幕:表妹要是不原諒,不就是沒處理?

彈幕:主播,看了你直播這麽久,感覺你缺一個私教,智商情商都需要補一補。這樣,我,智聖諸葛亮,V我50,給你做私教。

彈幕:樓上別胡說,智聖分明是我。我,東方朔,主播V我50,幫你博得領導欣賞。

彈幕:主播別信樓上兩個,就這不聰明的樣子還敢自己說智聖?論情商還得是我,範蠡,V我50,帶你發財。

何夏夏被彈幕搞的哈哈大笑。

【諸葛亮你還是好好給阿鬥做私教吧,争取多活幾年。

東方朔你很好,但是我腦子裏有一張帥氣的俊臉,雖然是電視劇瞎搞,但我不敢學,怕撬領導的女人。

範蠡大大你好!帶我發財就不必了,V你50,逃命的時候帶上西施可好?大美人被沉湖也太慘了。】

身子骨還算健朗的諸葛亮看向劉禪:這話裏話外的意思……

腦袋險些離家的東方朔:謝謝你哦天幕,關于鄙人的平生你就記得這麽一件虛假的事?但俊臉~鄙人确實一表人才。

莫名其妙被牽連進來的劉徹:後世之人究竟是怎麽回事?有關于朕和朕的臣子之事,僞造就僞造吧,就不能僞造點好的嗎?

大計将成的範蠡:?這可不興現在說啊!

【啊,有位漢某人問,為什麽有關于漢武帝劉徹的謠言都是往不好的方面造呢?

這個啊……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野史《漢武故事》了,從漢武帝出生寫到下葬,有很多令人耳熟能詳的小故事。

劉豬豬的名號就是從這裏來的,也是慘,別的皇帝,嬴政是祖龍,李世民是二鳳,到他這就成了豬豬。

雖然但是,嘿嘿,還挺可愛的。

對了,著名的金屋藏嬌也是出自《漢武故事》,真的是深入人心,我小時候真以為是真的的程度。】

劉徹:更氣了!漢武故事到底是誰寫的!

【誰寫的啊?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漢武帝執政後期的确也幹了些風評不怎麽好的事情,所以會有不好的謠言,也是正常的。

我以前只看到了漢武帝人生的前半截,衛霍兩員大将大破匈奴時的意氣風發,讓我覺得漢武帝也是如此。

但是真沒想到的,漢武帝到後期會因為巫蠱之亂,搞的血流成河。

只能說,兩位老爹并稱秦皇漢武,兩位太子同樣自殺。

不過劉據更剛烈一點,至少自衛反抗了,就是我有點好奇,他們兩父子為什麽要找人傳話?為什麽皇後和太子都見不到劉徹?

是不是當皇帝的一旦老了,疑心病就容易成倍的變重?】

西漢。

聽完這短短幾句話後,劉徹瞬間就像是老了幾十歲。

他根本不敢相信,天幕口中所說的那個漢武帝會是自己。

巫蠱之亂,血流成河。

皇後和太子見不到自己。

有人傳話,太子自殺。

再想到之前在彈幕中看到的“去母留子”,劉徹突然就打了個寒顫,透過天幕的敘說,他眼前出現了一個全然陌生的自己。

可是真的完全陌生嗎?

巫蠱。

若是沒有天幕的出現,他對于巫蠱的态度……

抱歉,我家網絡經常性打不開晉江,唯獨晉江!不知道咋回事。

下夾子後,明天開始每晚23:30更新(偶爾稍微晚那麽一點點,肯定12點前)

要是上班可以摸魚就更6k,摸魚失敗就保底3k(求輕拍!)

[1]此發言不代表作者意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丁卯)四月,谕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将實錄并存于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2]百度百科“情緒智力”詞條:情緒智力,簡稱情商,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薩羅威(Salovey)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瑪伊爾(Mayer)提出的。它是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

.

同類推薦